後坪苗族土家族鄉位於武隆區東北部,地處武隆、彭水、豐都三縣交界處,距武隆城區108千米。面積87.3平方千米,人口0.72萬人。轄高坪、文鳳、中嶺、 白石、雙聯、白鶴6個行政村,33個村民小組。
鄉政府駐後坪壩。海拔在500米至1600米之間,有建紅山、代家溝、杉茶3座水庫。境內沖蝕型天坑群最典型的有箐口、牛鼻子、石王洞、打鑼氹、天平廟等5個天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後坪苗族土家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所屬地區:重慶市武隆區
- 下轄地區:高坪、文鳳、中嶺、 白石、雙聯、白鶴6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後坪壩
- 地理位置:武隆區東北部
- 面積:87.3平方千米
- 人口:7200
- 方言:重慶方言
概況,歷史沿革,風景名勝,
概況
後坪苗族土家族鄉是2003年合鄉並鎮的時候,原魚子鄉和後坪鄉合併在一起的一個鄉鎮,地處重慶市武隆縣的東北部,距縣城108公里。是武隆與豐都、彭水三縣區交界處,北與豐都縣都督鄉、暨龍鎮接壤,東與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鹿鳴鄉、龍射鎮相鄰,西、南與本縣桐梓鎮毗鄰。海拔在450-1700米之間,幅員面積87.3平方公里,轄6個行政村、33個村民小組,總戶數1835戶7555人。2009年1月經市政府批准成為少數民族鄉鎮,有民族10個,其中少數民族9個共2237人。全鄉有耕地面積27000畝。
後坪自然風光秀麗、礦產資源豐富、民族文化氛圍濃厚,是原川東地區第一個蘇維埃政府所在地。是少數民族之鄉、紅色政權之鄉、世界遺產之鄉。
歷史沿革
1953年以前,原魚子鄉洪流、趙家、白鶴、雙聯、白石五個村屬彭水縣鹿鳴鄉轄,大橋村屬桐梓鄉轄,1953年成立魚子公社,轄洪流、趙家、白鶴、雙聯、白石、大橋六個行政村。1960年魚子公社合併於後坪公社,1963年又劃出單設魚子公社,1986年為桐梓區轄鄉, 1992年7月魚子鄉合併於桐梓鎮,1995年10月復置魚子鄉,屬桐梓片區。自建國以來設定原後坪鄉,1960—1963年與魚子公社合併為後坪公社,政府駐地河壩(現文鳳村一組),1986年為桐梓區轄鄉,1993年4月隸屬火爐桐梓片區,年底屬火爐片區,1994年12月屬桐梓片區。
2003年12月18日全縣鄉鎮建制調整時,由原魚子鄉與原後坪鄉合併成後坪鄉。2009年4月28日經市政府批准後坪苗族土家族鄉正式掛牌成立。轄高坪、文鳳、中嶺、 白石、雙聯、白鶴6個行政村,33個村民小組。
風景名勝
後坪天坑群:後坪天坑群是中國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箐口天坑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沖蝕型天坑。箐口天坑、牛鼻子天坑、石王洞天坑、打鑼氹天坑、天平廟天坑等5個天坑都發育於奧陶系石灰岩中,由地表溝溪、落水洞、豎井、天坑、化石洞穴、地下河和泉水組成,科考價值極高。境內還目前亞洲最長的溶洞—三王洞,五大天坑與三王洞、三王洞和閻王溝相連,組成了一組完美奇特的喀斯特地質景觀。後坪是市級風景名勝區,主要景點有18處。
二王洞:麻灣洞以北1公里是二王洞,二王洞有二王洞屯、灶孔眼兩個洞口,二王洞屯洞口寬20米、高6米,洞體長8297米,是通往箐口天坑底部的唯一通道,有兩個叉道,呈“人”字型,左道直達箐口天坑底部,右道通往天坑絕壁洞口。從洞口進入向北200米處有一大廳,長寬約200米,高約100米,晴天,陽光從灶孔眼頂部直射而下,蔚為壯觀,大廳四周鐘乳林立,形狀各異。再向北,通過鐘乳林立的走廊到達箐口天坑。
三王洞:在二王洞向北750米,就到達三王洞,為牛鼻子洞一帶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排水通道,到2009年,探測的通道為化石洞穴,入口在閻王溝乾穀穀壁上,海拔940米,總長110KM,是目前亞洲最長的溶洞,洞體總高差236.5米,洞道較為複雜,支洞繁多,相互串通,總體呈“Y”字型,結點處為環行洞道,主洞洞體宏大,洞內除部分地段為斜坡外,洞底較為平坦,鐘乳石遍布、粗大,形狀各異,直徑在1—8米,高在3—100米之間,最大的直徑達15米,有雄獅、蛤蟆、鱷魚、石水母、仙人指路、人生起點、欲罷不能、芝麻元霄、海獅覓食、天狗望月等眾多景觀,壁流石似簾幕自高垂異,琳琅滿目。三王洞集旅遊、科考於一體,極具觀賞和科考價值。
閻王溝峽谷:尾部緊靠三王洞口,自北端的上大灣至南端的灶孔眼,全長2300米,兩岸山脈最高峰1320米,峽谷最低點海拔842米,峽谷深度500米,是天王廟天坑、打鑼凼天坑最早的排水通道。根據峽谷的窄長程度和發育變化,閻王溝可分為上部較開闊的岩溶峽谷和下部的地縫式峽谷。上部的岩溶峽谷寬約在300米至600米之間,深度400米,下部的地縫式峽谷深度近100米,寬度不足100米,最窄處僅數米。 閻王溝峽谷是盲谷式現代峽谷,峽谷在雨季匯集的地表水從南端的灶孔眼匯入二王洞地下水排水系統中,最終在其南部的麻灣洞泉排出地表,而閻王溝發育的早期,地表溝水是經其上部峽谷從地表經過二王洞屯排往木棕河,後來由於閻王溝的下切和位置更低的地下排水道排水,因此,又可將這一段峽谷看作盲谷。閻王溝峽穀穀深林幽,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特別是靠近灶孔眼段,谷底深切,兩岸近乎垂直,寬度小,氣勢逼人。
石柱:在大落凼天坑的東北側,有一岩溶石柱,柱高60餘米,直徑50米,巍然挺立於天坑邊上,似天坑的守護神,偉岸挺立的高大石柱與深不見底的、神秘莫測的大落凼天坑形成鮮明對比,陽剛與陰柔並存,構成一道獨特的景觀。
紅山湖:位於後坪鄉政府以北3公里處,由一、二級水庫構成,面積200餘畝,容量80萬立方,修建於70年代。湖水碧綠,微風吹來,水波蕩漾,紅山湖四周風景秀麗,有軍艦啟航、龜免賽跑、孔雀開屏、魚跳龍門、寶塔石林等景觀,四周景觀倒映湖面,風景迷人,是休閒度假的理想場所。
原始森林:在紅山水庫以北,是面積約1.5萬畝的原始森林,森林中,各種珍貴動植物眾多,樹大而高,樹冠呈寶塔型,最大直徑1米以上,乾枯巨木漫山遍野,林中小溪縱橫,氣候清涼,微風習習,鳥語花香,令人心曠神怡。森林的最高處海拔1700餘米,登高而望,周圍豐都、彭水、武隆三縣近500平方公里的美景盡收眼底,美不勝收。
人頭山:位於後坪鄉政府西部4公里處,因山頂酷似人頭而得名,海拔1450米,人頭由三塊巨石組成,面積僅100餘平方米,人頭上細長的小草,如細長的頭髮,微風吹來,髮絲飄逸。頭山還有一段傳說:在彭水鹿鳴鄉有一座石山,酷似黃牛(解放前鹿鳴鄉又稱牛牽鋪),在人頭山和牛牽鋪之間有一座山形狀酷似犁(農村人稱之鏵口)故名鏵頭岩,當地人說,是很早以前,張果老從豐都耕地到了後坪時,突然雞叫演變而成。
山王墩:在後坪以東與人頭山隔岩相望的是山王墩。山王墩海拔1600餘米,因山王敦前面的一岩石象虎頭(有人說是三塊石柱)而得名,山王敦上是面積約500畝的緩坡,森林繁茂,景色迷人,可作度假之地。
石林:在中嶺村、高坪村、紅山湖四周有面積約500餘畝的石林風光,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科考價值
蘇維埃紅色政權:1930年5月,二路紅軍主力根據上級指示,由總指揮王岳森、前敵總指揮趙啟民,前委書記苟良歌、政治部主任周曉東、黨代表陳靜帶領,由農民羅吉普、趙月明、龔海成帶路,到武隆後坪壩開闢革命根據地。6月13日,後坪壩蘇維埃政府成立,由趙月明任主席、羅吉普任副主席,政府駐地後坪高峰槽。組建了農民武裝赤衛隊,趙月明任隊長,張子善任副隊長,中隊下設3個小隊共27人。後坪蘇維埃政府成立後,頒布了六條政權綱領:一是推翻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二是推翻國民黨政權;三是取消苛捐雜稅;四是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農民耕種;五是改善貧苦農民生活;六是聯合無產階級。蘇維埃政府根據六條綱領,在後坪壩開展了轟轟烈烈的革命鬥爭。7月,二路紅軍游擊隊撒離後坪壩,之後,國民黨桐梓區署區長、團總劉禮章糾集團防兵攻打後坪蘇維埃政府,被趙月明、羅吉普設計嚇退,蘇維埃政府繼續領導農民開展土地革命,打擊地主惡霸,受到農民的擁護。1931年5月,國民黨涪陵縣政府團防局督練長汪勤生帶兵圍剿後坪蘇維埃政府,農民赤衛隊孤立無援,戰鬥失利,主席趄月明身負重傷,不久病故,副主席羅吉普不幸被捕,英勇就義於火爐。
千年楠木:該楠木古樹有上千年樹齡,樹高100餘米,樹冠覆蓋面積300㎡;樹幹胸徑2.5米;該樹樹冠由直徑約1米的三條支幹組成;傳說此三支幹分別是武隆、彭水、豐都三縣的風水,若其中某一支生長茂盛,其所管的縣就風調雨順。
天池苗寨:天池壩是渝東南乃至重慶市內最大的、保存最完好的少數民族民居建築群,居住農戶53戶人口252人;農房多為土家吊腳樓,少數民族民眾民風純樸、熱情豪爽,民間文化傳承歷史悠久。
註:風景名勝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