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景診斷學》是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家旭
基本介紹
- 作者:陳家旭
- 出版時間:2005年1月
- 出版社: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 頁數:343 頁
- ISBN:9787506728720
- 定價:22.00 元
- 裝幀:平裝
《張仲景診斷學》是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家旭
《張仲景診斷學》是2005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家庚。內容簡介本書是首部對張仲景著作《傷寒論》、《金匱要略》有關症狀研究的最完備、最系統的專著。系統按[定義]、[分類]論述230多種症狀,同時還補充了百...
《張仲景醫學全書:張仲景診斷學(第2版)》從四診及辨證出發,對張仲景穴傷寒雜病論中有關診斷學的內容予以系統整理。既對原文進行闡釋,又就後世的補遺進行整理彙編。《張仲景醫學全書:張仲景診斷學(第2版)》自成體系,不同於一般的《中醫診斷學》教材,突出反映了張仲景診斷學學術想,具有極高的文獻參考價值,...
《張仲景診斷學》是2018年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按《中醫診斷學》的順序分章節介紹了張仲景相關診斷學的內容,並結合仲景對特殊診法的貢獻,增加了“試探診法”和“陰性症狀診斷法”。全書內容豐富,資料翔實,既對原文進行了闡釋,又就後世的補遺進行了整理彙編,自成體系,較全面地反映了張...
張仲景診斷學 《張仲景診斷學》是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家旭
該課程十二周共10個教學單元,包括中醫理論-陰陽五行、中醫理論-五臟六腑、中醫理論-氣血津液、中醫理論-病因理論、中醫診斷-問診、中醫診斷-望診、中醫診斷-舌診、中醫診斷-脈診、中醫診斷-聞診、中醫診斷-按診。課程性質 課程背景 古人云:“為人父母者不知醫,謂不慈;為人子女者不知醫,謂不孝。”醫聖張仲景又...
診法。三部診法是診察頸人迎、手寸口、足跌陽三個部位的脈象變化以推測病情的一種方法。這種診法由漢代張仲景所倡導,又主要見於仲景之《傷寒雜病論》,故後世常稱為仲景三部診脈法。概念 診察頸人迎、手寸口、足跌陽三個部位的脈象變化以推測病情的一種方法。解讀 《內經》遍診法問世後,《難經》將診脈部位...
六經辨證是張仲景在《內經》六經的基礎上,結合外感病傳變情況總結出來的六個辨證綱領,亦即外感病過程六個深淺階段的綜合證候,即太陽病辨證、陽明病辨證、少陽病辨證、太陰病辨證、少陰病辨證與厥陰病辨證。六經彼此間是互相聯繫的,可以合病、並病、兩感和互相傳變,不能截然分開。少陽病辨證的要點有:主症:...
六經辨證之一,中醫診斷學術語。是指外感傷寒病發展到後期,呈現全身性虛憊所見證候的概括。病位主要在心、腎,有從陰寒化和從陽熱化兩種情況。概念 外感傷寒病發展到後期,呈現全身性虛憊所見證候的概括。解讀 六經辨證是張仲景在《內經》六經的基礎上,結合外感病傳變情況總結出來的六個辨證綱領,亦即外感病過程...
中醫學講義四種 《中醫學講義四種》是周介人編著的一部綜合性類中醫著作。內容簡介 本講義包括《靈素生理學》、《藥物學》、《脈學》及《張仲景診斷學》。內容淺顯易懂,系中醫基礎知識普及教材。出版信息 《中醫學講義四種》刊於1936年。
張仲景,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被稱為醫聖。相傳曾舉孝廉,做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張仲景廣泛收集醫方,寫出了傳世巨著《傷寒雜病論》。它確立的辨證論治原則,是中醫臨床的基本原則,是中醫的靈魂所在。在方劑學方面,《傷寒雜病論》也做出了巨大貢獻,創造了很多劑型,記載了大量有效的方劑。其所確立的...
《金匱要略譯註》是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0年12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仲景。內容簡介 《金匱要略譯註》為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也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診治雜病的專著,為東漢傑出的醫學家張機(字仲景)於公元三世紀初所撰,原名《傷寒雜病論》,後流散,經後人多次收集整理,輯成《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兩書...
即《傷寒論》中之大陷胸湯證。是太陽表證未罷而誤用下法,出現自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手不可近的證候。結胸證之一。其證膈內拒痛,心下痛,按之石硬,甚至從心下至少腹硬滿而痛,不可近,間有如柔痙狀。張仲景《傷寒論》治以大陷胸湯、大陷胸丸。名詞解釋 本證為常見急性腹痛證之一,多由表病誤用下法,...
《脈學研究十講》是現代任應秋編著的一本診法類中醫文獻。內容簡介 全書分十講。依次為脈學源流、脈搏的生理、三部脈法與橈動脈、橈動脈分主臟腑的不合理、不合理的機械脈法論、脈搏的性類、切脈法、張仲景脈法、切脈在臨床上的合理套用等。主要闡述脈學的源流、生理,強調脈學為中醫診斷學中四個組成部分之一,當...
他雖業中醫,但無門戶之見,很重視西醫的診斷和解剖。對漢朝張仲景的醫著,用功鑽研尤深,擅長治療眼疾、白喉、痢疾。他常以“不為良相,便為良醫”自勉,終生以解除病人的痛苦為己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雖年逾古稀,仍壯心不已,擔任瀏陽縣中醫院和人民醫院主治醫師,還兼授中醫進修班傷寒課。1966年,羅...
其後又有在學術上毫無門派之見的吳鞠通(1758—1836),在全面研究上迄《素問》、張仲景,下至吳有性、葉天士的相關學說後,把溫病傳變與臟腑病機聯繫起來,提出將溫病分為上焦(肺與心)、中焦(胃與脾)、下焦(肝與腎)三個階段,即所謂“三焦辨證”的理論體系。產生原因 溫病學派產生成熟於明清兩代的我國南方...
傷寒雜病論著傳,六經辨證治療源(張仲景·東漢)人類發明進步史,影響世界進程人(蔡倫·東漢)九章算術注理論,人類數學開端人(劉徽·三國)外科鼻祖麻沸散,養生醫療五禽戲(華佗·三國)製圖類科學之父,澤古今璀璨明星(裴秀·西晉)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葛洪·東晉)大明曆演繹天文,圓周率計算第一(祖沖之·...
至於問診,林氏則以張仲景的 “十問”為提綱,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發病治療過程及周圍環境等。卷四至卷七為切診,論切脈部位、方法、辨脈總論。書末“管窺附余”一卷,主要是對脈診暢抒己見。並將書中重要部分編成四言歌訣,以便記誦。 總之,《四診抉微》系統地總結了古今有關四診成就,加以分類敘述,是四...
中國早在公元前五世紀就出現了名醫扁鵲,最早用望、聞、問、切四法來診斷疾病。《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它的整體觀念,陰陽五行學說,臟腑經絡學說,三者結合構成了辯症施治的理論體系。秦漢時期,臨床治療學有了新的發展,出現了藥物學《神農本草經》。特別是張仲景的臨床治療學名著《傷寒雜病論》,在東漢...
一代名醫張仲景說“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所貫穿的就是儒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和“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行醫人為首,治病救人;為官德在先,公而忘私。醫道官途,亦醫亦官,醫人醫國,正氣凜然!角色經歷 人物履歷 《首席醫官》:君山醫科大學中醫學院修得中西...
(2)三部診法:三部診法首見於漢代張仲景《傷寒論》,即診人迎、寸口、趺陽三脈。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經,以人迎、趺陽分候胃氣。也有去趺陽,加太溪脈,以候腎氣者。(3)寸口診法:寸口又稱氣口或脈口,其位置在腕後高骨(橈骨莖突)內側橈動脈所在部位。寸口診法,始見於《內經》,詳於《難經》,推廣於...
②認為診斷疾病必須結合病者的內、外因素加以考慮;③對辨證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④貫穿了診病與辨證相結合的診斷思路。2.《難經》認為望聞問切四診,是一種神聖工巧的技能,並特別重視脈診。3.西漢?名醫淳于意創立診籍。4.東漢?張仲景著《傷寒論》,以六經為綱辨傷寒,以臟腑為綱辨雜病,把理、法、方...
東漢末年,張仲景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結合臨床實踐經驗,著《傷寒雜病論》,以六經辨證說明疾病的表里深淺輕重,並將衛氣營血引入外感病的領域,對疾病進行辨證論治。如《傷寒論》95條:“太陽病,發熱汗出者,此為榮弱衛強,故致汗出。欲效邪風者,宜桂枝湯。”簡釋了汗出發熱的外感病理機制。第50條指出:...
”這是張仲景對於手足厥冷發生機理的概括。後世醫家對於手足厥冷的認識都是根據《傷寒論》的論述而對手足厥冷進行辨證的。中醫套用 1、常見證候 (1)陽虛腎寒手足厥冷:簡稱“寒厥”。手足厥冷,甚則厥逆,形寒踡臥,腰膝冷痛,或下利清谷,或骨節疼痛,舌質淡,苔薄白而潤,脈遲。(2)熱極肢厥手足厥...
《 與中醫現代臨床》主要內容:《金匱要略》是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理法方藥俱備的以論述內傷雜病為主的臨床醫學經典專著。《〈金匱要略〉與中醫現代臨床》一書,以中醫學術為主體,結合當今臨床實際,系統總結《金匱要略》有關病因學、辨病和辨證方法、養生學、方劑學、藥物學...
著名溫病學家,陝西中醫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內科主任醫師,張仲景國醫大學名譽教授,原衛生部高等醫藥院校中醫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生於中醫世家,曾祖繡川、祖父瑞西、父親金鑄均為杏林名宿。幼就讀於“獻庭書屋”,年十二,即隨祖父瑞西先生學醫、侍診;又受教於本邑名醫袁公碩甫。自幼熟讀中醫經典,學...
中國亞健康(未病)保健康復遠程系統另外一個顯著的特點是:系統有2000多位數字名醫,包括神農、張仲景、孫思邈、羅天益、張景岳、劉河間、朱丹溪、李東垣、張錫純、陳士鐸、李時珍等歷代臨床大家,以及錢乙、王清任、傅青主等歷代臨床專家。遠程系統“復活”了張仲景、孫思邈、張景岳等古代名醫,再現名醫的診治風格,實現...
第三節 藥物學的發展 一、《神農本草經》的成就 二、製藥化學的興起 第四節 醫家的貢獻 一、扁鵲 二、淳于意 三、涪翁和他的弟子 四、華佗和他的弟子 第五節 臨證醫學的發展 一、張仲景的生平 二、《傷寒雜病論》對辨證施治的貢獻 三、《傷寒雜病論》對方劑學的貢獻 第四章 封建社會(二)——公元...
2.3.3 張仲景 2.3.4 華佗 2.3.5 孫思邈 2.3.6 釋家(佛家)2.3.7 其他 2.4 宋元時期——完善 2.4.1 老年醫學的不斷完善 2.4.2 醫藥養生方法日臻完善 2.4.3 豐富多彩的飲食養生 2.4.4 “金元四大家”對養生學的影響 2.5 明清時期——弘揚 2.5.1 養生重“命門”和“寶精”說 2....
《傷寒論集注》是2021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漢代張仲景所著《傷寒論》一書,創立了中醫辨證論治體系,是中醫臨床奠基之作。兩千多年來,歷代醫家套用、研究《傷寒論》的注家汗牛充棟,其中清代名家張志聰及其弟子高士宗纂集的《傷寒論集注》一書首創六經氣化說,並以五運六氣、標本中氣之理...
東漢的偉大醫家張仲景,建立了辨證論治理論,在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裡面用六經來辨傷寒,以臟腑來辨雜病,是辨證論治的創始人,被後世尊為“醫聖”。他還創立了“人迎寸口趺陽”三部診法。西晉王叔和著《脈經》,為中國現存最早的脈學專著。《脈經》把脈分為三部九候。《難經》強調了獨取寸口,而寸口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