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自然博物館

廣西自然博物館

廣西自然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Guangxi),坐落於風景秀麗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人民公園白龍湖東側,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現為全國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全國重點博物館,也是我國地處西部大開發戰略區域內的兩座省級自然博物館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西自然博物館
  • 外文名稱: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Guangxi
  • 地點:風景秀麗的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人民公園白龍湖東側
  • 隸屬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廳
發展歷史,館史發展,歷任館長,館藏文物,科研成果,景區熱度指數,

發展歷史

館史發展

1934年7月,廣西自然博物館的前身廣西博物館的自然科學部成立。
1987年3月2日,廣西自然博物館籌建。
1988年,廣西自然博物館分出獨立建制。
1989年1月1日,廣西自然博物館正式開館。
1999年,廣西自然博物館被科技部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
2000年,廣西自然博物館被國家文物局列為全國重點博物館。

歷任館長

謝居登 館長,任期:1988年2月-1989年7月;
巫惠民 館長,任期:1989年7月-1994年8月;
黃啟善 館長,任期:1994年8月-2005年5月;
黃志濤 館長,任期:2000年5月-2006年2月;
王 頠 館長,任期:2006年2月-2011年2月;
陳運發 館長,任期:2011年3月-至今

館藏文物

廣西自然博物館自建館以來,一直以採集、收藏、研究和陳列動植物、岩石礦物、古生物(含古人類)化石等自然資源標本為己任,現收藏有植物、動物、岩石礦物,古生物化石等自然標本3萬件,以豐富的大熊貓 -- 劍齒象動物群化石、魚化石、恐龍化石、古人類化石、有色金屬礦產、稀有稀土金屬礦產和珍稀的白頭葉猴、瑤山鱷蜥、擎天樹、金花茶、桫欏、銀杉等動植物標本的收藏、研究、陳列為特色。入藏的模式標本有:脊椎動物化石2新屬7新種,植物標本7新種,魚類1新種。

科研成果

廣西自然博物館擁有豐厚的人力資源和多學科的專業人才,職工中有獲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名,國家文化部優秀專家1名,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先進個人1名,研究員4名,副研究員2名,博士1名,在讀博士3名,碩士2名。獨立承擔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2項,合作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3項,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李基基金、溫納·格林基金課題各1項。在科研領域方面,尤以在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的發掘和研究方面成果突出,先後與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工作隊聯合,開展了5箇舊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獨立主持了5箇舊石器時代遺址的發掘,發掘面積近5000平方米,出土遺物上千件,發掘報告等研究成果已在美國《Science》、《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及國內《科學通報》、《古脊椎動物學報》、《人類學學報》等期刊上發表。其中,“百色舊石器研究”的論文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和國核心心期刊,該研究成果與“納米技術”、“人類基因組”、“夏商周斷代工程”等重大科學成果一起被評為“200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十大新聞”。廣西自然博物館將在自然資源的全理開發利用、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進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景區熱度指數
景區熱度指數根據景區歷史人流量計算得出。近30天展示的數據中,今天及之後的數據是預測值。為排除異常數據、保證準確性,對近期數據會定期檢查回溯,有可能造成數據波動。

   |  合作夥伴:百度地圖
  • 近30天
  • 近一年
近30天熱度指數均值為52.17近一年熱度指數均值為48.2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