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價值
(1)、它為國內乃至國際研究動植物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及當時的生態環境,提供十分珍貴的實物證據;
(2)、對研究
地質時期古地理、古氣候、地球的演變、生物的進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價值
(3)、探索地球上生物的大批死亡、滅絕
事件研究,提供罕見的實體及實地。
(4)、有些特殊、特形化石其本身或經加工具有極高的美學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因此,在一定意義上,它也是一種重要的
地質旅遊資源和旅遊商品資源。
主要種類
我國是古生物化石比較發育的國家之一,幾乎遍及全國各地。特別是近年來先後發現的
河南南陽、湖北
鄖陽、內蒙古二連
恐龍蛋及骨骼化石,遼西的鳥化石,雲南
澄江動物群化石、山東山旺動、植物等珍稀的古生物化石,受到國際上特別是科學界的廣泛青睞。
我國有許多重要化石產地,其中有不少是國家乃至世界的寶貴遺產,以下簡要介紹我國重要的古生物化石產地,以及化石研究中的新成果。
化石,俗名“
龍骨”,是距今約700萬年至100萬年這一時期的哺乳動物。那時,
榆社曾經河湖縱橫,氣候炎熱,草木豐茂。在這河湖之中和岸畔林區,曾棲息過大量的魚,
陸龜,各種象類,
劍齒虎、
三趾馬、
大唇犀、額鼻角犀、長頸鹿、付鹿、巨駝、牛鼠和各種豬、
羚羊等。它們死後,被水沖入河湖之中,很快被泥沙埋了起來。它們的肌肉腐爛,而堅硬部分和骨骼、牙齒等被岩石中的礦物質填充替代,從而形成了化石。化石是研究古地理,古氣候和生物進化的珍貴資料和最可靠的依據,有極大科研價值。榆社化石不僅數量大,種類多,層位連續,延續時間長,而且化石中有一大部分,填補了我國古哺乳動物研究中長期尋而不得的空白層位(距今大約500萬年至200萬年)。這一層位,直到現在我國和全世界仍發現很少,因而在國內外古哺乳動物研究方面占有特殊地位,成為國內外古生物學家格外注目的一個地點。
山旺古生物化石
山東
臨朐山旺古生物化石被列為世界遺產之最,發掘於
臨朐縣城東20公里的
山旺村。其間,保存著1800萬年前各種動植物化石。這些化石,種類繁多,精美完好,印痕清晰,栩栩如生,被譽為“化石寶庫”、“萬卷書”,是一座古生物化石天然博物館。現已發現的有10多個門類,400餘種。
植物化石有
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和哺乳動物各類。
山旺化石如圓基香椿、
胡桃、昆蟲、
玄武蛙、螳螂、蠑螈、龜、鳥、野豬、
三角原古鹿、纖細近五角犀、
東方祖熊等化石標本已成為重要的旅遊商品,廣為收藏。
澄江動物化石群
在雲南
澂江縣帽天山,發現了轟動了世界的橙江動物群化石。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軟體動物
化石群。自1984年發現“
納羅蟲”以後的10年間,近10個國家的50多位科學家在這一帶採集化石約5萬塊,它們分別屬於
海綿、腔腸、蠕形、節肢、
腕足等
動物門或超門,有的動物因未曾見過而無法分屬。科學家在橙江化石中已發現40多個門類的80多種動物。橙江化石群中的
雲南蟲被證實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半索動物,從而解決了
生物進化論上一個最棘手的難題之一,即脊椎動物與
無脊椎動物兩大類別的演化關係。這一發現在進化生命科學上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橙江動物化石群的發現被國際學術界列為“20世紀重大科學發現之一”。
恐龍化石
恐龍是爬行動物中的一個龐大家族,生活在距今2.25億-0.65億年前的大陸上,曾經統治地球達1.6億年之久。專家認為,地球生活過的恐龍有900-1200個屬。人類發現
恐龍化石已有180多年的歷史。100多年來,恐龍一直是
古生物學界和全人類最有興趣的話題之一。
鳥類化石
我國鳥類化石的發現已有幾十年的歷史。鳥化石種類很多,僅
周口店鳥類群就有鳥化石122種。近年來,遼寧西部
北票中華龍鳥化石的發現,一舉打破了德國在早期鳥類化石方面的壟斷地位。初步認為鳥類是由小型恐龍演化而來,其科學價值無法估量。
中華龍鳥是鳥類真正始祖,其發現,有力地支持了鳥類系由小型
獸腳類恐龍演化而來的學說,並將原始鳥類演化歷史分為四個階段:中華龍鳥期-
始祖鳥期-
孔子鳥期-真鳥期。四個階段的代表在遼寧西部都有發現。這些發現引起世界轟動。
古象化石
在我國有多處發現,除具有科研價值外,還有重要的觀賞價值。主要化石產地有:內蒙古
扎賚諾爾松花江猛瑪象,它是我國最大的古象化石,化石全長9米,身高4.7米。甘肅
合水縣板橋“
黃河劍齒象”,它是世界上個體最大、保存最完整的
劍齒象化石。同時出土的還有
鴕鳥、
三趾馬、
羚羊。
保護
保護現狀
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古生物化石的保護同時對古生物化石採取了不少保護措施,特別是賦予國土資源部對全國古生物化石實施保護和監督管理(國辦發[1998]47號)。1999年4月9日國土資源部頒發了《關於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的通知》(國土資發[1999]93號),使得古生物化石的保護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強。但是,由於種種原因,使得古生物化石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目前古生物化石保護存在的問題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許多珍貴的古生物化石流失難以得到有效地控制,有的甚至遭到嚴重破壞,損失巨大。例如,遼寧西部
朝陽、錦州等地區
中生代地層中鳥
魚化石的發現,引起國內外科學界和新聞界的廣泛關注,繼而引發了大量鳥類及其它各種化石的亂采濫挖,大量化石被毀壞,化石產地也被濫挖得千瘡百孔。
(2)由於市場經濟的全面發展,為了追求利益有的單位和個人走私、倒賣古生物化石特別是重要化石日趨嚴重。僅河南
西峽縣恐龍蛋化石由於盜挖屢禁不止,走私猖獗,儘管海關已查堵多起走私案件,銷往國外的恐龍蛋達數千枚,遼寧珍貴稀有的鳥類化石已流失到日本、韓國和美國等國家100多塊,令人震驚,社會反響強烈。
(3)古生物化石的管理機構不健全,管理不到位。
(4)由於缺少古生物化石專項保護經費,使古生物化石的保護管理難以有效地落實。
(5)一方面,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法規不完善,另一方面,對已有的法規宣傳力度不夠。
(6)隨著古生物化石的個人收藏逐漸興起,廣大公眾的古生物化石知識和其科學價值了解不夠,因此,古生物化石的保護意識急待提高。
(7)我國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對外交流不夠,與國際上的通行作法有一定差距。
保護內容
國家對珍貴、稀有和其他具有重要科學、社會價值的古生物化石,實行重點保護。根據國土資源部起草的《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規定》(審定稿),國家重點保護的古生物化石分為兩級。
下列古生物化石屬於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2.化石保護區內所賦存的各類化石;
3.特殊意義的化石層位中賦存的化石標本
6.國內稀有或者缺少的古生物化石
7.在化石保存現場的大型或集中產出的骨骼化石堆積、
矽化木森林、脊椎動物足跡、蛋化石及其它
遺蹟化石;
8.在各類博物館、文物保護單位和其他機構收藏、保存,尚未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認定的化石標本。
下列古生物化石屬於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古生物化石:
2.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組織鑑定,具有一定科學價值的古生物化石;
4.經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初步判定具重要科學價值的古生物化石。
保護措施
1.加強對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的領導。首先,要有各級領導的重視,明確古生物化石是不可再生的
自然遺產。其次,要理順各級、各層次古生物化石的領導體制和管理體制。第三,各級政府要制定古生物化石保護的規劃並組織實施。
2.加強法律法規的制定。結合古生物化石保護的特點深入探討現有的法律法規,及時出台,使各項古生物化石保護管理工作依法進行。
3.建立健全穩定的投入保障機制。多渠道、多層次籌集古生物化石保護資金,國家和地方要將古生物化石保護納入國家與當地基本建設計畫,建立示範保護,積極開闢新的資金渠道,廣泛吸引社會各方面的資金包括建立古生物化石保護基金。
4.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的宣傳教育工作,務使儘量多的人理解古生物化石保護的意義。加強古生物化石保護的科學普及工作,提高全體公眾保護古生物化石的意識,正確地引導化石的個人收藏行為。
5.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工作,提高其科學價值,並及時將科研成果引入保護管理工作中。在開展科學研究的同時積極進行國際學術交流,特別是學習國外古生物化石保護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切實、有效的保護好古生物化石這一珍貴的地質自然遺產。
6.加強與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中國委員會的聯繫,積極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地質遺產保護的有關工作。儘快使我國的古生物化石保護工作與國際接軌。
與文物的區別
1) 古生物化石,指人類史前由於
地質作用形成並賦存於地層中的生物遺體和活動遺蹟,包括植物、
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等化石及其
遺蹟化石。它們是經過漫長地質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的
地質遺蹟,是國家寶貴的自然遺產。它不是歷史文化遺物,不屬於“考古”的範疇。
2)文物研究的時間跨度是指“人類歷史以來”,而化石研究是“史前”的地質時期,這一公眾概念現已深入人心。如人為有意造成概念混亂,必將給立法和司法帶來極大不便。
3)由於古生物化石與文物自然屬性以及保存狀態的差異,文物的挖掘保護方式及研究與古生物化石的挖掘保護方式差別甚大,不宜納入同一法規進行保護。
4)在科學研究範疇上,文物研究屬社會科學類,而古生物化石研究屬自然科學類,前者屬考古學(英文為Archaeology), 後者屬古生物學(英文為Paleontology), 在國際上早已獲得公認。
5) 從學科歸屬和人才培養模式上,古生物學屬自然學科類,文物考古屬社會學科中的歷史學大類。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委頒發的學士、碩士以及博士培養目錄中,古生物學一直是一級學科地質學下屬的二級學科,名稱為古生物學及
地層學;文物考古分屬歷史學下
考古學及博物館學,二者分屬不同的學科體系,因此,古生物化石與文物不宜納入統一管理。
6)如果發現了化石,必須立即向有關部門報告。不可以私自販賣!
相關圖書
基本信息
作 者:(德)維爾內爾·布吉斯,克里斯蒂安·布吉斯 文,(德)馬里奧·維佐利克 圖,
王勛華 譯
出版時間:2009-5-1
開 本:大16開
定價:¥29.00
內容簡介
本書將帶你走進魅力無限的化石世界。“化石們”會為讀者講述地球板塊的漂移、氣候的轉變以及生命從簡單到複雜、低等到高等的進化過程。另外,還會介紹著名的化石大發現,對研究人員從化石中所得出的結論也會做出解釋,而對收集化石感興趣的人,也可以從本書中獲得許多建議。本書還提供了博物館的相關信息,走進博物館,與化石來一次親密接觸吧!
《什麼是什麼》叢書,涉及自然、地理、動物、植物、天文、地質、科技、歷史、考古、藝術、人文等多個學科領域的知識。德國TESSLOFF出版社在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每年都會邀請數位知名科學家或科普作家,為青少年撰寫一些圖文並茂的科普書,迄今已經形成了將近140冊的規模。這套大型的科普叢書,如今在德國乃至歐洲已是家喻戶曉,是每個家庭必備的少年兒童讀物。
《
什麼是什麼》系統地、全方位地介紹了各個門類的知識,優美的文字、豐富的圖片和書中體現出的德國人嚴謹的邏輯思維方式,相信對
中國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幫助他們認識大千世界,也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目錄
驚人的發現
逝去生命的殘骸
在什麼條件下才能形成化石?
化石是怎樣形成的?
化石的種類
進化、地球發展史和化石
什麼是進化?
生物是如何進化的?
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誕生的?
化石是地球發展史的見證嗎?
高等生物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氣候障礙
古代的氣候是怎樣的?
為什麼物種會突然消失?
“重量級”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