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坐落於南寧市民族廣場東側,占地面積約60畝,是一家省(自治區)級綜合性歷史、藝術類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館藏文物達50000多件,其中,一級文物152件,二級文物1791件,三級文物3867件(截至2013年10月數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
- 外文名稱:the Museum of GuangxiZhuang Autonomous Region、(壯語:GVANGJSIH BOUXCUENGH SWCIGIH BOZYUZGYANJ)
- 地理位置:南寧市青秀區民族大道34號
- 占地面積:約60畝
- 開放時間:周二-周日:9:00-17:00
- 景點級別:國家一級博物館
- 門票價格:免費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
歷史沿革
場館布局
展覽陳列
基本陳列
基本陳列 | |
---|---|
“甌駱遺粹——廣西百越文化文物陳列”:本陳列以時間為序,結構上採用專題形式,分為“遠古神奇”、“上古華章”、“漢文越風”三個部分,共展出文物235件(套),其中一級文物56件(套),二級文物126件(套),三級文物1件(套),未定級文物51件(套),複製品1件(套)。 | |
“瓷美如花——館藏瓷器精品展”:展覽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質樸如素——出土瓷器”,下含三個單元;第二部分為“繁花似錦——傳世瓷器”。展覽展示的文物為館藏瓷器,包括出土瓷器和傳世瓷器,其年代遠至戰國,近及清代。展覽以實物展示為主,共展出文物258件,其中一級文物12件,二級文物232件,三級文物6件,未定級文物8件,這些製作於戰國晚期到清代。 | |
丹青桂韻:展覽展示清到近代這一時期廣西籍以及在廣西旅居的書家畫師的名跡墨寶,展覽面積600平方米。 |
特殊展覽
展廳簡介 | |
---|---|
古韻茶香:廣西壯族自治區博物館與鎮江博物館聯合舉辦本次展覽。共展出鎮江博物館藏不同時代、不同品種、不同質地的茶具85件(套)。 | |
廣西人的抗戰:舉辦“廣西人的抗戰——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展覽”,其目的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勿忘歷史,避免悲劇重演,而不是要延續仇恨。 | |
絲路帆遠:本次展覽展出了沿海各省重要海絲遺存,不但折射出中國歷代的流光風韻,有助於喚醒古老的海洋記憶,推動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進程。 | |
粵海清風:展覽精選東莞市博物館藏79幅扇面作品,其中既有嶺南名家高儼、何翀等文人畫家的寄興之作,也有張敬修、李文田、陳澧、梁鼎芬等官紳、學者的感懷之筆。 |
館藏文物
金屬器 | |
---|---|
“布”銘銅桶:高27.1厘米,口徑26.2厘米,底徑22.6厘米。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時期,1976年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出土。盛儲器。器身呈圓筒形,上大下小,平口、平底、內凹成圈足,底下有澆口痕一道,口沿兩側有半環附耳一對,附耳內又有豎形貫耳。上部刻飾櫛紋及勾連雷紋帶,中部為勾連雷紋帶,下部是櫛紋帶。腹上部一側刻有一“布”字,當是布山的省文。桶耳下方刻有“十三斤”三字,應是此桶自身的重量。其實測重3405克。 | |
漆鞘鐵劍尺寸:長130.2 厘米,寬2.4厘米。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時期,1976年貴縣(今貴港市)羅泊灣1號墓出土。武器,劍身狹長,中起隆脊,刃薄鋒利,劍柄細長,呈方柱形,有帶角質的脫胎漆劍鞘。 | |
懸山頂乾欄式銅倉:長79.3厘米,寬42.7厘米,高37.3厘米。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時期,1971年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出土。乾欄式建築。平面呈長方形,位於一個平台之上。下設八根柱子,將整座建築頂離地面。懸山頂,中間有瓦脊,瓦脊前後各鑄有對稱的十二行瓦壟,均作瓦板狀,瓦片鑄刻清晰。屋檐伸出前壁10厘米,伸出後壁4.5厘米。房屋前面正中設有雙扇門,均有門環,可以閉合啟動,並設有門檻。門前有走廊,圍桿為二橫一豎式。屋外四壁均有“十”字陰紋裝飾。 | |
浮雕飾銅鐘:通高68.5厘米,甬長20.5厘米,銑間寬33.5厘米,舞間寬21.4厘米,重34千克。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時期,1958年廣西橫縣鎮龍那桑村出土。此鐘稱為“浮雕飾銅鐘”,鼓部飾竊曲紋,正面鼓部左右兩側在竊曲紋地之上附以浮雕式裝飾物(似螭),這種作法在別處未見,似為本地鑄造的證據。鉦、篆間、舞面飾雷紋和斜角雷紋,以二層乳釘紋為界格,欒邊和篆間飾水波紋三道。此鐘器體厚重,有似特鐘。正面觀幾成矩形,從整體形態看,應是西周時期的作品。 | |
龍首柄銅方匜:通長38.8厘米,通寬25.5厘米,高10厘米,底12.5×13.5厘米。西漢(公元前206-公元25年)時期,1971年廣西合浦縣望牛嶺1號墓出土。水器。器身方形,上大下小,為三階梯式,平底,器底之下有四乳足,兩側有獸面銜活環。流作龍首前伸狀,張口,中空,水可注出。器表素麵無紋。 |
陶瓷器 | |
---|---|
民國欽州紫砂折枝白梅紋茶壺:通高12.50厘米,口徑5.50厘米,底徑8.0厘米,民國時期。蓋,拱圓;頂,珠鈕;壺,圓口,曲流,彎柄,圓腹,平底淺圈足。壺腹以白泥裝飾紋樣,繪折枝白梅並提寫“甲子年季夏月於古安州作”。器底鈐方框印陽文楷書“美珍”。 | |
“丁未歲”款六格席地團花瓷印花碗模:高9.1、面徑15.8、柄徑5.8厘米,宋代時期,1991年北流縣嶺垌窯址出土。印模為實體白瓷質呈帶柄蘑菇狀。印頂端平,印刻陰紋,印頂展平,面壁劃分六格,格內和頂部各為席地團花紋。印背銘文 “丁未歲(公元1279年)孟冬一日立”。 | |
清康熙青花釉里紅“聖主得賢臣頌”筆筒:高21.60厘米,口徑9.20厘米,底徑12.10厘米,清康熙年間。器呈筒形,平口直壁,玉璧形底足。器外壁以青花楷書《聖主得賢臣頌》全文,其字型規整俊朗,於文章末處書釉里紅“熙朝傳古”篆體方章。底心施白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 | |
清雍正鬥彩團菊紋碗:高6.90厘米,口徑14.30厘米,足徑5.10厘米。清雍正時期。侈口,微弧腹,下腹漸收,平底,圈足。器胎質細白堅緻。該碗的裝飾沿用了明代宣德鬥彩工藝,即釉下青花釉上彩。於外壁繪團菊紋,間以朵花連枝蔓葉。底部落青花“大清雍正年制”楷書雙圈款。 此器別致秀巧,所用黃、紅、綠、紫四彩與青花各顯艷麗,其繪畫筆觸細膩,氣韻柔和雅致,為雍正鬥彩的精品。 |
玉石器 | |
---|---|
藍水晶串珠:長1.5-3厘米,西漢時期,廣西合浦縣望牛嶺M1出土。佩飾品,淺藍色,有六粒藍水晶串珠,透明,有玻璃光澤。四粒為六稜柱形,大小不一,兩端截平,有對鑽孔;其中一粒兩端飾凹弦紋,中間有兩道凹槽;另二粒為不規整扁柱形,兩端截平,有對鑽孔。 | |
明代獸耳玉爐:高5厘米,足4.7厘米,口徑6.5厘米。此玉爐有雙獸耳,侈口束頸鼓腹式,爐腹上有兩個獸面紋,圈足。 | |
清蟹形青玉帶扣:長8厘米,高4.5厘米,鏤雕一活蟹,抓一稻穗,背有二圓鈕,玉質細潤。 | |
民國碧玉盤枝佛手洗:高2厘米、長14厘米、寬9.5厘米。佛手果、葉及蝙蝠連成一體的玉雕,佛手葉形成盤,並附有一蝙蝠,大佛手果掌心中空,其中有四指折斷,該玉雕構圖新穎。 | |
清鏤雕壽字白玉嵌件:長4.5厘米、寬4厘米。白色,橢圓形,板狀鏤雕雙夔環抱篆壽字,玉質滋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