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完善糧食安全政府責任制的實施意見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完善糧食安全政府責任制的實施意見》是廣東省人民政府於2015年11月2日印發的檔案。

簡介,實施意見,

簡介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完善糧食安全政府責任制的實施意見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建立健全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69號)精神,進一步完善糧食安全政府責任制,確保新形勢下全省糧食安全,現提出如下意見。

實施意見

一、強化糧食安全意識和責任
(一)增強新形勢下的糧食安全意識。糧食安全事關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我省是全國第一人口大省和第一糧食銷區。近年來,隨著人口增長、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城鎮化進程加快,全省糧食消費量和外購糧食數量不斷增加,廣大城鄉居民對糧食消費品質要求不斷提高,糧食安全保障任務十分繁重。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確保糧食安全的極端重要性和複雜性,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作為惠民生的重要工作抓好落實。
(二)落實市縣政府糧食安全責任。各地級以上市、縣(市、區)政府要切實擔負起保障本地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全面加強糧食生產、儲備和流通能力建設。要結合本地區實際,穩定和發展糧食生產,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落實和完善糧食扶持政策,抓好糧食收購,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落實地方糧油儲備規模和糧食風險基金規模,規範地方糧油儲備管理,確保儲備糧油數量充足、結構合理、質量良好、調用高效。完善糧食市場調控和應急體系,維護糧食市場穩定,保障軍需民食。積極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加快推進糧食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糧食倉儲物流體系。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發展,培育多元化糧食市場主體,提升糧食產業化水平。全面推進依法治糧,強化糧食領域監管,維護糧食順暢有序流通,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三)明確部門職責分工。省糧食局負責糧食收購、儲備糧油管理、市場調控、應急保供以及糧食流通產業發展,推進落實糧食倉儲設施項目建設。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糧食巨觀調控,組織實施糧食進口計畫,依法實施市場價格監督,會同省糧食局制定實施糧食倉儲物流發展規劃。省財政廳負責安排省級糧食風險基金,按照國家和省有關決策部署做好糧食直補、倉儲、物流、質檢體系建設等財政資金的財政財務管理,指導市縣糧食風險基金使用和管理。省農業廳負責督促各地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指導和服務糧食生產,會同有關部門做好耕地污染防治工作。省國土資源廳依法協助解決糧庫建設用地問題,並會同省農業廳加強對基本農田的保護管理。省農業廳、工商局、食品藥品監管局、糧食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糧食市場和糧食質量的監督檢查。農發行廣東省分行負責支持協調地方各級糧油儲備信貸資金需要及政策性用糧貸款安排。其他涉糧部門和單位依據工作職責,履行好各自工作任務。
二、穩定發展糧食生產
(一)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各地要切實履行耕地保護責任,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明確行政區域內糧食種植面積底線,完成省每年下達的糧食播種面積、糧食總產量等指標。要規範耕地占補平衡,積極開展補充耕地土壤改良和培肥,做到“占優補優”,確保耕地質量不下降。加強農業生態綜合治理,抓好土壤污染修復,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建立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公共服務平台,避免耕地流轉過程中的“非糧化”。加大對政府主要領導幹部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審計及違法用地問責力度。
(二)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開展糧食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攻關與示範,促進糧食生產與生態協調發展。繼續實施高標準農田、田間水利、中小型灌區改造等工程。各糧食產區要切實用好各級財政補助資金,大規模改造中低產田,穩定和增加糧食產量;建設一批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口糧田,穩定和提高糧食自給率。強化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實現糧食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努力提高科技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培育和推廣“高產、優質、多抗”糧油品種。積極推進糧食作物種業產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和旱作農業,研發農業節能技術、化肥農藥減施肥技術及快速降解農膜,推廣節能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防禦和有害生物防控等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三)切實保護種糧積極性。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完善和落實糧食補貼政策,確保補貼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糧食生產者手中,提高種糧比較效益。積極培育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完善糧食生產、流通、消費市場信息傳導機制,穩定糧食價格和糧食生產者市場收益。根據糧食種植布局和交通條件,合理設立糧食收購網點,方便農民售糧。在繼續發揮國有糧食企業主導作用的基礎上,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糧食收購。建立完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加強糧食收購市場監管,嚴厲打擊“打白條”和壓級壓價等坑農害農行為。
三、進一步搞活糧食流通
(一)發展糧食產銷合作。按照“政府推動、部門協調、市場調節、企業運作”的原則,鼓勵糧食企業與糧食產區建立多層次、多形式、更緊密的產銷合作關係,鞏固和拓展糧源渠道,進一步做好“引糧入粵”工作。支持企業到糧食產區投資建設糧源基地和倉儲物流設施。積極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糧食企業開展跨國經營,密切與泰國、越南、高棉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糧食生產和進出口合作,運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保障全省糧食供需平衡。
(二)完善糧食物流網路。配合國家跨省“北糧南運”物流通道建設,加強廣州、深圳、汕頭、東莞、湛江等沿海(江)港口糧食碼頭建設和改造,配套中轉倉容和物流設施;加強鐵路沿線和公路交通樞紐項目糧食物流設施建設,提高鐵路和公路糧食接運能力。3年內,在糧食物流與加工能力較強的廣州、深圳、東莞等地區,建成集糧食倉儲、運輸、檢驗、交易、加工、配送、信息等現代糧食物流服務功能於一體的大型糧食物流加工集聚區。實施糧食流通“四散化”(散裝、散運、散卸、散存)工程。推進糧食聯網競價交易平台建設和政策性糧食聯網交易,強化廣東華南糧食交易中心價格發現、電子商務、信息傳遞和商品配送等功能。鼓勵和引導糧食企業推進農超對接,發展連鎖店、配送中心及電子商務,參與糧食交易信息平台、物流中心建設。培育一批公益性成品糧批發市場,進一步提升廣州、汕頭、佛山、東莞、湛江等區域性大型綜合糧食批發市場功能。將糧油供應網路建設納入各地城鄉規劃和商業網點規劃,完善糧油供應體系。實施“網際網路+糧食”戰略,以庫存糧食識別代碼為技術載體,充分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穩步推進“智慧糧食”建設。
(三)發展新型糧食流通主體。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糧食經濟,培育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的新型市場主體。支持骨幹糧食企業以資本運營和優勢品牌為紐帶,整合最佳化行業資源,組建集糧食儲存、加工、物流、科研等於一體的大型糧食企業集團。支持糧食企業提高品牌競爭力,在做強主業的基礎上發展多元化經營。推進軍糧供應、應急、放心糧油、成品糧油儲備、主食產業化“五位一體”的糧油供應網點建設,“十三五”期間建成一批“五位一體”糧油供應網點。完善糧油加工體系,推進主食產業化。整合糧食產業鏈,促進糧食企業轉型升級,提升糧食產業化水平。鼓勵企業延伸糧食加工產業鏈,開發新型優質健康糧食產品。引導和規範糧食經紀人以及多元化糧食企業健康發展。著力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生產經營量大、輻射帶動面廣的糧食企業,作為服務政府調控、穩定糧食市場的骨幹力量。國有糧食企業要積極適應形勢發展要求,通過完善機制、整合資源、最佳化管理、引進人才等多種方式,實現做大做強做優。
四、加強糧油儲備應急和倉儲體系建設
(一)完善地方糧油儲備體系。堅持省、市、縣三級糧食儲備制度。各地要嚴格按照國家和省確定的儲備規模和完成時限,抓緊充實地方糧油儲備,新增儲備任務在2015年底前至少落實到位40%,2016年底前全部落實到位。在保證口糧品種儲備比例不低於儲備規模70%的基礎上,進一步最佳化地方儲備糧布局和品種結構,促進應急儲備和周轉儲備相結合、儲備品種和消費需求相結合、常規儲備和動態儲備相結合、國有企業和非國有企業承儲相結合,構建儲備功能完善、品種結構最佳化、儲存方式靈活、承儲主體多元、糧食儲備安全的儲備體系。及時足額安排地方糧食風險基金,與糧油儲備規模和市場調控相配套,切實保障地方儲備糧保管、輪換價差、貸款資金和利息等支出需要。創新和完善地方糧油儲備管理機制,確保儲備糧油儲得進、數量實、質量好、用得上。探索建立政府儲備和社會儲備相結合的分梯級糧油儲備新機制,通過運用財政、金融、投資等政策手段,推動建立地方政府掌控的社會糧食周轉儲備,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地方糧食儲備相關工作。指導和督促糧食企業嚴格執行最低、最高庫存量制度。
(二)加強糧油倉儲設施建設和管理。各地要將糧庫建設項目納入同級政府重點項目,優先安排建設用地,加快征地和項目審批進程。創新投融資方式,引導社會資本積極參與,完成我省糧食倉儲設施新建、“危倉老庫”維修改造任務,儘快建成與本地區糧食收儲規模和保障供應要求相適應,滿足本級儲備任務要求、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糧食倉儲體系。納入2015年中央投資補助計畫的糧食倉儲設施項目,2016年底前必須完成建設任務;納入2015年“危倉老庫”維修改造任務的,2016年秋糧上市前完成建設任務。2018年底前,全省各級要完成建設與本級儲備糧規模相匹配的儲備倉容。鼓勵配置先進適用的倉儲作業設備,推進生態糧庫、智慧糧庫建設,提高糧庫管理現代化水平。健全和落實國有糧食倉儲設施保護制度,加強國有糧食倉儲設施的建設和維護管理,確保現有糧食倉儲設施數量不減少、功能不下降、用途不改變。確需改變用途的,必須經省級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批准並進行補建;確需遷建的,須先建後遷。
(三)完善糧食應急體系。2017年底前,各地要建立健全布局合理、設施完備、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糧食應急體系,確保嚴重自然災害或緊急狀態時的糧食供應。每個鄉鎮、街道至少設定1個糧食應急供應網點;廣州、深圳市人口集中的社區,每3萬人至少配設1個糧食應急供應網點,並配套相應的糧食應急加工企業、儲備設施和配送中心。大中城市和價格易波動地區的成品糧油儲備要達到10—15天的市場供應量。採取企業自願、政府認定、簽訂契約的方式,選擇符合條件的企業承擔糧食應急保障任務並給予必要支持。
五、加強監測監管
(一)加強糧情監測預警。認真落實糧食統計制度,完善監測網路,最佳化監測手段,進一步發揮物聯網、大數據信息技術在糧食監測預警中的作用,及時全面掌握糧食生產、流通、消費信息,跟蹤了解國內外糧食市場變化情況,及時作出分析和應對。以“機構成網路、監管無盲區、監測全覆蓋”為目標,“十三五”期間逐步建成以廣東國家糧食質量監測中心為骨幹,區域性糧食質量監測站為基礎,縣區檢化驗機構和儲備糧庫、大型糧食批發市場檢化驗室為輔助,布局合理、梯次配置的糧食質量監測體系。
(二)強化糧食監管。各地、各相關部門要嚴格落實責任,加強協作,強化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確保糧食流通順暢、市場供應有序、質量安全可靠。加強統籌協調,強化地域間、部門間糧食監管協作,明確部門責任,建立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責任追究制度。加強糧食執法裝備建設,靈活運用隨機抽查、專項檢查、突擊檢查等多種方式,加強糧食庫存檢查。加強儲備糧質量監管,健全和落實儲備糧出入庫質量檢驗制度,保證儲備糧質量安全;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測抽查,加大新收穫糧食質量安全監測、品質測報、質量調查和庫存糧食質量安全抽查工作力度;土壤受污染嚴重地區要採取耕地土壤修復、調整種植結構、劃定糧食生產禁止區等措施,從源頭上防治糧食污染;建立健全糧食產地可溯源標識制度,加強對農藥殘留、重金屬、真菌毒素超標糧食的管控,建立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禁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進入口糧市場。加強糧食收購和市場秩序監管,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糧價、以次充好、摻雜使假、計量作弊等擾亂糧食市場秩序的行為,維護糧食市場秩序。推進“放心糧油”工程建設,2018年底前,在城鄉普遍建立“放心糧油”供應網路。推進糧食經營者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增強糧食經營者自覺守法和誠信意識。加強糧食行業安全生產監管,以預防為主,從源頭上控制、預防和減少糧食生產安全事故。
(三)完善糧食調控機制。有效發揮糧油儲備吞吐、加工轉化的調節作用和財政補貼的導向作用,確保糧食市場基本穩定。認真執行國家糧食進出口政策,加強進口糧食質量安全把關,嚴厲打擊糧食走私。按照企業自願參與、政府適當補償原則,選擇一批骨幹糧食加工轉化企業納入糧食市場調控體系,發揮加工轉化對糧食供求的調節作用。
六、強化保障措施
(一)加強監督考核。按照《廣東省糧食安全責任考核辦法》規定,加強對各地糧食安全責任考核工作。對認真履行責任並成績突出的給予表揚,對不合格的予以通報批評、責令整改,因不履職、不盡責、糧食工作存在重大失誤等對糧食市場或社會穩定造成嚴重影響的將依法追究責任。各地級以上市政府、省有關部門要結合自身職責,落實好國發〔2014〕69號文以及本意見的各項要求,並將貫徹落實情況於每年12月31日前報省糧食局,由省糧食局匯總報省政府。
(二)加強宣傳引導。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採取多種形式,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宣傳工作,支持愛糧節糧教育基地建設,廣泛開展愛糧節糧教育,推行科學文明餐飲消費方式,反對糧食浪費行為。加強糧食文化建設,增強糧食安全保障工作軟實力。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15年11月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