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

根據商務部等14部門《關於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商運發〔2019〕309號)、《關於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工作的通知》(商消費函〔2021〕344號)精神和《商務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住房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培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總體方案〉的通知》(商消費函〔2021〕395號)要求,結合廣州實際,制訂本實施方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州市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
  • 頒布時間:2021年11月5日
  • 實施時間:2021年11月5日
  • 發布單位:廣州市人民政府
印發通知,實施方案,

印發通知

穗府〔2021〕15號
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廣州市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廣州市加快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問題,請徑向市商務局反映。
廣州市人民政府
2021年11月5日

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和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錨定“國際”重要方向、“消費”核心功能、“中心”關鍵定位,堅持灣區聯動、優勢互補,供需互促、雙向協調,大力實施尚品、提質、強能、通達、美譽“五大工程”,統籌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著力提升供給的創新性、豐富性、適配性,攜手港澳全面增強對全球消費的集聚輻射力、資源配置力、引領力,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美譽度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加快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強化統籌協調,加大制度供給和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創造性,激發消費市場活力,增強內生髮展動力。
  ——堅持科學規劃。結合城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堅持全球視野、世界眼光、“軟硬”並重,高水平謀劃布局建設國際一流消費基礎設施體系,構建最放心舒心稱心的國際化消費環境,爭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典範。
  ——堅持協同共建、相得益彰。抓住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區和橫琴、前海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強化交通對接、規則銜接、產業共建、環境共塑、消費共促,攜手港澳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國際消費樞紐。
  ——堅持供需互促。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創新支撐、新品開發、品牌培育,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拓展新領域新場景,滿足品質生活新需求,促進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良性發展格局。
  (三)發展目標。
  依託粵港澳大灣區產業發展大協同、創新資源大集聚、國際交通大樞紐、國際貿易大通道、消費潛力大釋放優勢,用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機制,大力提升廣州國際知名度、通達便利度、政策引領度,增強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更好匯聚全球消費資源、吸引全球消費人群。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灣區製造”、全球資源薈萃,錯位互補協同、城鄉生態包容,文商旅體融合、嶺南文化凸顯,自由便利流動、雙向互濟共進,面向世界的數智化、時尚化、現代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煥發“千年商都”的經典魅力與時代活力。
  ——匯聚全球消費資源的現代商都。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品牌運作能力的國內外商業投資商、運營商來穗投資運營,打造國際知名品牌重要集散地、新品首發地,成為國際組織機構進駐、國際消費者游購、國際性會議舉辦、國際性賽事組織的首選地,實現從“賣全球”向“賣全球、買全球”轉變。
  ——創新消費供給的智造名城。製造業品質化、高端化、價值化大幅提升,“灣區製造”“廣東製造”品牌充分彰顯,匠心獨造的廣州名品、名牌深入人心,“定製之都”“買在廣州”閃耀世界,成為國潮好貨重要誕生地、全球新品重要策源地。
  ——消費升級的時尚之都。建成國際級、城市級、現代社區等層次清晰、智慧人本、便利舒適的現代消費網路體系,建成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標誌性商圈,打造一批全球消費風向的名節名展,把廣州打造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文化交匯點、時尚活動薈萃地,建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之都。
  ——滿足多元需求的服務高地。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電商之都”地位進一步鞏固提升,文、商、旅、體、醫、美(容)美美與共、深度融合,數字藝術、數字創意蓬勃發展,城市消費能級顯著提升,“樂玩廣州”“美在花城”影響世界。
  ——暢通內外市場的門戶樞紐。國際綜合交通樞紐能級顯著提升,交通的通達性、人員和商品出入境的便利性顯著增強,國際交往中心建設邁上新台階,建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城市範例,城市形象地位的國際傳播力、影響力顯著提高,成為近悅遠來的著名全球城市。
  二、重點任務
  (一)實施“尚品”工程,構建全球消費資源集聚地。
  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和創造新需求,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加快製造業向高品質、品牌化、定製化、國際化轉型,著力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彰顯城市魅力的名品名牌,吸引全球高端消費資源集聚,世界消費新潮流。
  1.提升製造業價值品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未來產業培育行動。改造提升紡織服裝、美妝日化、箱包皮具、珠寶首飾、家居建材等特色優勢產業,支持建立設計中心、新品研發中心、新品牌孵化中心。支持企業和第三方服務機構開展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品牌創建推廣活動,加大諮詢、檢測、金融、信息服務等生產服務供給。實施10萬名設計師聚集計畫,培育引進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名師。培育發展一批年產值超百億千億元的時尚企業,做強做大廣州國際時尚產業大會,擦亮“時尚之都”名片。支持大型商業連鎖企業、電商平台實施自有品牌戰略,探索“生產基地+產地消費”新模式,支持外貿加工企業打造自有品牌。深入推進中華老字號“一企一策”創新發展、數位化轉型,支持老字號發布“國潮新品”。加快中國(廣州)智慧財產權保護中心建設,助力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和新材料產業發展。
  2.拓展定製消費新領域。打響“廣州原創”“廣州設計”品牌,推進產業數位化改造,支持龍頭企業和服務商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完善工業網際網路服務體系。推進國家服務型製造示範城市建設,實施“全球定製之都”推廣計畫,支持開展大規模個性化定製、新型精益製造、協同製造、共享製造等新模式,支持定製企業設立連鎖體驗店和大型定製中心,塑造知名的定製產品與服務品牌,建成完整的規模化個性化定製產業體系和發展生態。爭創國家級、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國家級工業設計研究院,提升原創設計、定製設計能力。做大做強“中國(廣州)定製家居展”“廣州設計周”“世界生態設計大會”等活動,推動廣州定製品牌集聚擴容。
  3. 廣聚國際高端消費資源。支持全球消費品牌在廣州設立旗艦店、全場景體驗中心或服務中心,加大優品進口,提高消費國際化水平。吸引人工智慧、綠色環保、新能源汽車、數字創意等行業優質企業進駐和發展,培育發展高端消費品牌運營管理、客戶管理、網際網路服務等第三方服務專業主體,吸引中高端消費品牌企業設立總部。發揮廣交會等展會、在穗世界500強企業、國際知名企業、產業鏈“鏈主”型外資企業的資源匯聚作用,吸引中華老字號、國際知名商品和服務品牌進駐,引入更多首牌、首發,提升名牌效應。培育一批“專精特新潮”企業,支持本土創新型企業發展壯大。
  4. 推動農產品雙向流通。加大有影響力、有地域特色的優質農產品進口,建立相對穩定的供應渠道,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實施農產品品牌戰略,鼓勵農業龍頭企業註冊馬德里國際商標,支持本地優質農產品“走出去”。完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體系,建立質量安全標準體系。
  (二)實施“提質”工程,打造全球消費潮流新高地。
  加快數字賦能,推動消費載體、供給渠道、業態結構提檔升級,大力培育建設名圈、名街、名場、名店,擦亮“買在廣州”品牌,打造品質消費的世界級標桿。
  5. 建設國際知名商圈。打造國際大都市“一帶兩區一軸”世界級消費功能核心承載區。推動75公里珠江兩岸全線貫通,打造珠江世界級消費服務業發展帶。沿珠江前航道建設城市中央活力區,打造更高能級、更多功能、更強黏度的全球高端功能引領地、國際文化旅遊消費中心地。充分發揮南沙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三區”疊加政策優勢以及大灣區中心區位優勢,打造文商旅消費融合創新的南沙濱海新城區。連片提升廣州東站、天河體育中心、“六運”小區、花城廣場、海心沙、海心橋、廣州塔及周邊地區、琶醍、環海珠濕地、海珠創新灣等消費地標、景觀節點,將城市新中軸拓展提升為時尚消費地標集聚地。構建“5+2+4”的國際知名商圈體系,做強做大和培育天河路—珠江新城、長隆—萬博、金融城—黃埔灣、白鵝潭、廣州塔—琶洲5個世界級地標商圈。深化全國步行街改造提升示範,推動智慧化改造,建設廣府活力區(北京路—海珠廣場)、大西關(上下九—永慶坊)2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嶺南特色商圈。加快建設廣州北站—白雲機場、廣州南站、南沙灣(南沙國際遊輪母港)、廣州東部交通樞紐4個樞紐型國際商圈,形成聚合消費客流的新極點。
  6. 提升拓展都市特色商圈。構建“一區一特色”的區域性、差異化城市特色商圈體系。在白雲區規劃建設面向全球特別是亞洲地區、集文商旅體娛於一體、具有廣州特色風情的消費集聚區。發展聚龍灣等新型特色商圈,推進環市東、白雲新城、江南西、番禺市橋、南沙蕉門河、花都新華、科學城、環九龍湖、增城廣場、從化太平奧特萊斯等一批傳統商圈提質擴容。高標準建設培育知識城、空港新城、南部創新城(蓮花灣)、東部山水城、從化生態示範城綜合性商業中心,打造具有廣州范、煙火味的城市級商圈。
  7. 發展國際化新型社區商業。發展品牌連鎖便利店,增強“一店多能”服務功能。因地制宜發展運動健身、保健養生、休閒娛樂、老年康護等業態,豐富線下體驗點、快遞配送點、智慧型取餐點、新式書店、無人便利店、智慧菜市場等新業態。結合城市有機更新打通“最後一公里”,實現所有城區15分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提高中心城區社區商業配置標準,強化“一站式”便民服務設施配置,打造具有廣州特色的5分鐘便民生活圈。加強出入境服務站、外籍人士物業服務視窗等國際化社區設施配套。
  8. 提升商品市場能級。以國家商品交易市場最佳化升級專項行動試點為契機,依託存量交易場所建設廣東國際茶葉交易中心,打造茶葉市場小鎮,協同推動建設廣東中藥材交易中心,形成全產業資源集聚平台和消費體驗中心。支持中大布匹、流花服裝、獅嶺皮具、番禺珠寶、白雲美妝、從化花卉集聚集群發展,推動特色專業市場向品牌化、體驗化文商旅融合功能轉型,建設一批主題產業園區和時尚商場。鞏固發展江南果菜批發市場、新黃沙水產市場等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世界食材交易中心,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果菜、水產集散地功能,布局強化全球市場網路。培育壯大“專業市場行業數位化創新聯盟”,推動商品交易市場數位化轉型。
  9. 做強電商之都。建設廣州空港新城、南沙港跨境電商國際樞紐港,發展跨境電商、保稅展示交易、“網購保稅+實體新零售”,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的政策優勢,打造國際領先的跨境電商商品集散中心。培育一批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企業,壯大綜合性本地龍頭電商平台企業,舉辦世界跨境電商大會、中國跨境電商交易會等活動。實施直播電商“個十百千萬”工程,加快推動電商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集聚一批領軍型直播電商平台和具有跨境電商服務能力的MCN(多頻道網路)機構,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直播電商基地,做強做大直播電商主體。
  10. 培育新消費新場景。拓展無接觸式消費體驗,有序推動無人配送、無人駕駛在特殊場景落地和示範。推動實體商業數位化轉型,促進傳統購物場所向消費體驗中心、文化時尚創意中心、產品和服務設計中心升級。拓展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套用領域,培育信息消費新業態。加強公共信用信息對消費場景的支撐,持續激發消費活力。開展智慧型網聯汽車(自動駕駛)混行試點,構建遊戲電競產業生態圈,探索開展社會信用信息融合套用,大力發展綠色消費。以從化溫泉度假區、廣州花園、蓮花山等為依託,導入商業配套,打造融合式消費場景。以廣州市紅色文化傳承弘揚示範區(越秀)片區為核心構建紅色印記場景。以北京路、起義路、沙面—文化公園、東山口—新河浦、荔灣湖—恩寧路、陳家祠等打造文脈記憶場景。以沙面、長堤、海珠廣場、二沙島等打造藝術水岸場景。以特色騎樓、街巷為載體打造粵韻街巷場景。以新河浦、華僑新村、泮塘五約、龍津西、舊南海縣等為載體打造新時代煙火生活場景。以西堤—長堤、江南西路—太古倉、恩寧路—十三行等打造繁華商埠場景。
  (三)實施“強能”工程,建設多元融合服務消費引領區。
  促進文商旅體娛深度融合,大力發展文化娛樂、休閒旅遊、康養、會展、美食、美容、運動等服務消費,提升“樂玩廣州”“食在廣州”“美在花城”的全球知名度。
  11. 提升城市文化消費品質。挖掘廣州作為嶺南文化中心地、近現代革命策源地、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改革開放前沿地的文化底蘊,提升廣州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等獨具特質的城市文化品牌效應。推進省“三館合一”、市“三館一院”等重大文化設施建設,豐富文化消費載體。推進4K超高清節目頻道建設,擴大電影市場消費規模,大力發展重點影片創作,進一步發展電影文化,加快推出舞台精品劇目。推進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做強數字文化產業,辦好中國動漫金龍獎、中國國際漫畫節、中國(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廣州國際漫畫展等活動,建設世界級數字音樂產業平台,打造千億級超高清視頻內容製作產業基地。推進非遺項目與市場接軌,建設一批非遺街區、非遺特色景區,加大非遺文創產品開發力度,鼓勵開拓國際市場,提升文化消費影響力和軟實力。
  12. 打造世界旅遊消費目的地。拓展旅遊消費區域,增加5A、4A級旅遊景區數量,打造一批國際旅遊消費集聚區。支持廣州塔、長隆旅遊度假區、融創文旅城、正佳廣場等地標性文商旅綜合體建設提升。提升珠江沿岸文化旅遊資源品質,高質量打造世界級濱江景觀帶。引進發展世界級旅遊娛樂項目,推進“嶺南之窗”廣州文旅融合創新示範區、“粵文化”文化旅遊城、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旅遊合作區、南海神廟歷史文化綜合發展區等重大項目建設。挖掘“千年商都”特色資源,打造一批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精品民宿集聚區,創新和豐富“Young城Yeah市”等夜間消費品牌。全力打造婚慶旅遊品牌,助推“甜蜜產業”發展。推進南沙國際郵輪母港建設,開發重點客源市場,推動郵輪旅遊發展。培育壯大旅遊企業,發展國際國內旅遊產業。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提升鄉村旅遊水平。提升旅遊類展會和活動專業化、國際化水平,做強做優廣州文交會、廣州國際燈光節等文旅會展活動。引入一批國際知名品牌高端酒店,加大星級酒店建設力度,提升接待服務國際化水平和對國際旅遊消費人群的吸引力。
  13. 建設國際康養高地。發揮醫療資源集中優勢和中醫藥的國際影響力,吸引國際人群來穗進行醫療和康養消費。推動生命健康產業協同發展,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產業創新區。大力發展高端醫療、醫學美容等醫療產業,建設廣州國際醫藥港、國際醫美中心、中新知識城腫瘤防治醫療集群、生命健康產業園等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服務項目。著力培育健康體檢、諮詢等健康管理服務,鼓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服務新模式,推出嶺南特色的中醫藥康養精品體驗,促進廣府文化、中醫藥文化、康養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活化提升中藥中華老字號,發展“時尚中藥”,打造“南藥小鎮”,擦亮“廣藥”品牌。
  14. 打造全球會展之都。推進廣交會展館四期建設,完善周邊消費配套功能,實現展城融合,提升廣交會連結國內外市場的平台樞紐作用。全力做好廣交會和珠江國際貿易發展論壇服務保障工作,進一步擴大“廣交會”影響力、輻射面。推進廣州空港中央商務區建設,建成空港特色會議會展中心。辦好白雲機場商務航空展、世界超高清視頻產業發展大會等行業領先展會,做大粵港澳大灣區智慧財產權交易博覽會,做強汽車、家具、美容美髮、建材、家電、餐飲等一批傳統消費類展會,大力培育新型消費類展會,提升國際化、品質化水平,形成10個左右亞洲乃至全球規模第一展會,帶動產業投資和高端消費。
  15. 建設世界美食之都。擦亮“食在廣州”金字招牌,深入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實施餐飲名店、名廚、名品、名宴戰略,培育和引進美食品牌,提升餐飲行業品質。發展傳統特色小吃,傳承弘揚粵菜文化。大力推進社會餐飲服務業“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建設,支持餐飲老字號活化和轉型,引進國內外知名餐企、品牌首店、餐飲電商平台。提升餐飲數位化和質量安全水平。引導餐飲潮流化發展,不斷壯大鑽級酒家、米其林、黑珍珠等餐廳規模,推進“萬國食坊·廣州(中國)進口食品交易中心”項目,提升餐飲行業國際化水平。發揮廣州作為世界美食城市聯盟成員作用,引入國際性美食賽事、展會等。高水平組織辦好廣州國際美食節。支持餐飲企業“走出去”,培育一批全國性、國際性餐飲集團。推動餐飲與文化、旅遊、商業等業態融合,打造美食集聚區和地標街區。
  16. 建設世界體育名城。積極申辦國際國內頂級體育賽事,提升世界田聯接力賽、世界羽聯巡迴賽年終總決賽、廣州馬拉松賽、足球中超聯賽、CBA聯賽(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國際龍舟邀請賽等國際國內重大賽事影響力,拓展賽事消費,發展體育經濟。支持香港馬會從化馬場建設和運營,爭取開展速度賽馬賽事試點。支持國家體育產業示範基地、體育旅遊示範基地等建設,用好中國體育文化博覽會、中國體育旅遊博覽會,搭建體育資源共享平台。全面整合傳統和新興體育活動資源,最佳化體育場館布局,完善體育消費設施。注重在興建、培育和提升城市商圈品質過程中融入體育元素,豐富體育消費場景。協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聯合打造灣區體育消費圈。
  (四)實施“通達”工程,構建面向全球的交通網路。
  堅持把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作為消費發展的基礎性工程,高標準建成暢通全市、貫通全省、聯通全國、融通全球的現代化交通網路,完善現代流通體系,打造全球重要交通樞紐和國際物流中心。
  17. 建設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推進空港、海港、鐵路港與數字港“四港聯動”,形成“產業帶動+流量承載”良性循環的交通樞紐發展模式。推進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建設,共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吸引國際航空公司來穗發展、加密航線網路,提升“廣州之路”輻射深度和廣度,形成全球便捷交通圈。提升國際港口綜合通過能力,為全球消費者和貨物進出口提供便利高效服務。推進港口中歐班列常態化運營,暢通海鐵聯運通道。
  18. 構建國內直達交通網路。增加國內航線、航班數量,打造國內“空中快線”。建設“五主三輔”鐵路客運樞紐,加快形成“多站布局、客內貨外”的樞紐格局。落實高鐵戰略性通道建設,強化與周邊省會城市和省內地市快速直達。加快推進廣州都市圈城際鐵路建設,構建以廣州為中心的“極軸+放射”的大灣區城際軌道網路。完善骨架高速路網,加密珠江口過江通道,強化粵港澳大灣區內部銜接,擴充出省通道容量,提升對外輻射能力。加快推進琶洲港澳客運口岸建設。
  19. 提升城市公共運輸便利度。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力爭到2025年底捷運運營里程達800公里。探索建立城際鐵路與捷運系統制式兼容、互聯互通換乘體系,實現大灣區城際鐵路公交化運營及軌道交通產業協同發展。在場站綜合體內導入城市商業、商務、文化服務功能,讓交通樞紐成為消費產業的展示貿易視窗。以重要商圈、城市景區、交通樞紐等為重點,最佳化局部交通微循環,完善智慧停車系統,改善消費出行環境。
  20. 完善現代物流供應鏈體系。推進由廣州空港物流樞紐、廣州南沙港物流樞紐、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公鐵聯運樞紐、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等5個特大型物流樞紐,10個大型物流樞紐及N個物流骨幹節點構成的“5+10+N”物流樞紐體系[“5+10+N” 物流樞紐體系是指廣州空港物流樞紐、廣州南沙港物流樞紐、廣州東部公鐵聯運樞紐、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公鐵聯運樞紐、廣清空港現代物流產業新城等5個特大型物流樞紐,白雲神山物流樞紐、龍沙汽車物流樞紐、廣州高鐵快運物流樞紐、黃埔新港物流樞紐、下元物流樞紐、花都港物流樞紐、花都獅嶺物流樞紐、增城開發區物流樞紐、小虎沙仔物流樞紐、從化明珠物流樞紐等10個大型物流樞紐及N個物流骨幹節點。]建設。結合全國供應鏈創新與套用示範城市建設,著力完善物流和供應鏈體系,培育一批供應鏈服務龍頭企業。推動金融機構、核心企業、政府部門、第三方專業機構等各方加強信息共享,依託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台等金融基礎設施,鼓勵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供應鏈企業提供金融創新服務。
  (五)實施“美譽”工程,營造具有全球吸引力消費環境。
  突出安心消費、舒心消費,增強消費便利性及安全性,提升各類消費主體和客群的體驗感,提升廣州消費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
  21. 提升城市環境品質。開展城市品質提升行動,重點提升珠江兩岸、各級商圈、交通樞紐、旅遊景點、城市主幹道沿線等區域城市環境,打造多樣化高品質公共空間,增強特色商業街區吸引力。更好統籌消費舒適度、便利度與繁榮度需求,統籌推進城市更新等九項重點工作,加強城市環境衛生治理,增加優質商業載體供給,引導商業空間聚集發展,提升公共服務設施配套水平,打造宜商宜居環境。推動重要交通樞紐、重點商圈、重大功能平台周邊區域“三舊”改造,打造一批一流商圈,發展一批特色商業街,形成一批綜合性社區商業服務中心。
  22. 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對標國際一流服務標準,實施城市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加強服務規範培訓,提升服務技能和水平,促進視窗型國際消費場所、消費網點服務、路牌指引、宣傳導語國際化、標準化、口碑化。推進南沙全球溯源中心建設,推行高端品質認證。推動實施內外銷產品“同線同標同質”工程。鼓勵龍頭企業和連鎖企業參與相關標準制訂,發布標準評價指數,樹立“廣州服務”新標桿。
  23. 最佳化消費市場監管。按照包容審慎和協同監管原則,完善消費領域新型監管機制,為新型消費營造規範適度的發展環境。建立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銜接事前、事中、事後全監管環節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大對銷售假冒偽劣商品、侵犯智慧財產權、虛假宣傳、價格欺詐、侵犯個人信息安全等行為的打擊力度,著力營造安全放心誠信消費環境。
  24. 打造重大國際消費平台。持續辦好國際論壇、國際組織活動、跨國企業年會等大型國際會議,打造廣州國際購物節、採購節、美食節、旅遊節、音樂節等國際性名節。打造高端國際性交流平台,引進聚集世界產業資源。吸引國內外商務客人、留學生、國際機構工作人員來穗學習培訓,吸引國際組織來穗設立總部式分支機構,增強對海外目標人群的廣州形象傳播,提升國際交往中心能級。設立國際消費論壇,拓寬國際友城和國際城市多邊組織渠道資源。
  (六)構建共建共享體系,形成區域消費聯動發展新格局。
  搶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共建“一帶一路”、RCEP機制等重大機遇,深化穗港澳合作,強化廣深“雙城”聯動、廣佛“極點”帶動,推動與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戰略互動,聚集整合區域消費資源,促進優勢互補,培育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消費城市群。
  25. 共建共享現代產業體系。聯動大灣區及粵東西北城市打造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打造“灣區製造”和“粵智慧型、廣服務、粵健康”國潮“新廣貨”品牌。高水平建設穗港、穗澳合作產業園,支持香港再工業化和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推進共建“廣深惠”智慧型網聯汽車產業集群、“廣深佛莞”智慧型裝備產業集群、“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慧型家電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強與肇慶、梅州、雲浮、韶關、河源在旅遊、農產品、中藥等領域合作,支持佛山、肇慶、清遠、雲浮、韶關在汽車、智慧型製造等領域強化對廣州的產業配套,打造珠三角地區與北部生態發展區協同發展的綠色消費示範區。
  26. 共建共享國際消費樞紐。聚焦灣區所向、港澳所需、廣州所能,攜手打造國際灣區和世界級消費城市群。建設“一帶一路”商務館展貿中心,深化與“一帶一路”國家合作交流。加強大灣區商貿、會展、旅遊等重要消費領域合作,促進優質消費資源協同共享。探索廣深“一會兩地”等新模式,互相支持辦好廣交會、高交會等重大會展,加速創新消費產品市場推廣。強化與橫琴、前海兩個合作區現代服務、消費金融、旅遊休閒、中醫藥等產業合作,爭取開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藥品試點。聯動香港、澳門、深圳開展跨境人民幣業務、要素交易平台等金融創新合作,提升跨境消費金融支持便利度。
  27. 共建共享優質生活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優質生活圈建設,深化大灣區教育交流合作,高水平建設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加大與澳門高校合作力度,加強技能技術人才培養、技能競賽等職業教育合作,高水平建設世界留學目的地城市。深化醫療衛生合作,吸引港澳優質醫療機構來穗提供醫療服務。共建人文灣區,大力塑造灣區人文精神,提升文化產業經濟社會效益,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多元文化融匯發展的人文城市。
  (七)完善政策制度體系,構建近悅遠來的營商環境。
  對接國際通行規則,構建適應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和高度國際化、快捷化、舒適化的國際消費格局。
  28. 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市場機制。加強與香港、澳門地區消費維權組織的交流合作與信息共享,探索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消費權益共同保護機制。推廣網際網路仲裁推薦標準,參與亞太經合組織跨境商事爭議線上解決機制建設,打造全球企業投資首選地與全球網際網路仲裁首選地。制定市場主體經營行為管理負面清單,建立開放包容審慎執法機制,激勵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建立標準化市場管理模式,探索實施文商旅體娛等領域大型活動安全許可和商家戶外經營擺賣“一網通辦”。對健康醫療、整形美容、文化創意、休閒娛樂、教育培訓等新興服務消費,在最佳化監管的前提下,進一步放寬準入和資質審批條件。
  29. 最佳化商品進出口服務。鼓勵番禺鑽石珠寶走向世界,爭取把廣州鑽石交易中心、廣東省珠寶玉石交易中心打造成為國家級交易平台。開展鑽石、珠寶玉石進出口一般貿易業務,爭取賦予稅收優惠和消費稅後移辦理政策。發展免退稅經濟,支持企業申請免稅品經營資格。支持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開設口岸免稅店,擴大白雲國際機場等口岸免稅店經營規模,探索在重點商圈、重要交通樞紐等消費節點地域開展市內免稅店經營業務試點,支持國潮國貨進駐免稅店。發展保稅展銷體驗消費及境外旅客購物離境退稅服務,培育打造離境退稅示範街區。發展外貿新業態,爭取將市場採購貿易相關政策試點範圍擴展至全市商品交易市場,將大灣區產品更便利地銷往全球。爭取深化內地和港澳互利合作的稅收優惠。支持會展業發展,爭取對在廣州舉辦的國家級展會展期內銷售的合理數量進口展品,免徵進口關稅、進口環節增值稅和消費稅。高水平推進南沙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建設,因地制宜布局建設一批服務全國的進口貿易平台,滿足高水平消費需求。推進全球優品國際分撥中心建設,吸引國際知名品牌商的銷售配送中心落戶廣州綜保區,打造全球高檔消費品的國際銷售配送中心。
  30. 加大項目落地支持力度。強化空間規劃,加強重大商業項目和商圈改造用地保障。統籌推進商圈打造、供應鏈物流倉儲、商業設施建設與城市更新、城市功能提升、產業轉型升級工作,整合和集約使用現有土地資源。建立商務部門前置介入城市規劃服務工作機制,最佳化商業消費相關設施審批流程,出台支持公益性設施兼容配置經營性場所的管理辦法,鼓勵土地用途與建築功能複合利用,制定商業用地功能複合標準規範,為商業與自然景觀資源、歷史文化資源、交通樞紐、醫療健康設施等“跨界融合”提供政策支撐。
  31. 便利人員跨境消費。出台便利外籍人員入出境、停居留的政策措施。建設面向國際旅客團隊的入境簽證網際網路申報平台,對參團入境人員提供簽證辦理便利。發揮廣東省外國人144小時過境免簽、144小時便利簽證等政策作用,為國際旅客設計提供文商旅融合串聯旅遊線路。在重點景區、商圈設定可受理境外銀行卡的終端設備,完善外卡收單受理環境,提升支付便利度。
  32. 強化相關人才支撐。加大複合型創新型商業人才培養力度,重點培養引進具有國際視野的國際品牌運營、商業行銷管理、商業地產開發、時尚設計、專業經紀、專業公關、專業買手等高端專業人才。鼓勵支持消費人才參加國家職業資格考試,支持套用型本科高校和有關職業院校加強與相關行業合作,開展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育消費新職業人群。打造國際知名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為消費人才提供強力支撐。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建立工作協調機制,定期會商研究推進重大工作。調整完善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工作領導小組組織架構和工作機制,由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市直相關部門和各區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商務局。定期召開專題會議,加強工作調度指揮,強化工作落地落實,確保工作進度成效。各區參照建立相關工作機制。
  (二)加強政策配套。市直有關部門、各區全力參與、共同推進培育建設,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形成全市“一盤棋”工作格局。市領導小組辦公室協調各成員單位出台貿易、產業、招商、會展、旅遊、教育、人才等專項國際化政策。加強整體謀劃,組織編制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發展規劃、廣州市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空間體系規劃。市直相關部門根據本方案出台細化措施、配套政策,在城市規劃、用地審批、營商環境、活動舉辦等方面給予全力支持。各區政府制定出台本區培育建設行動方案,相關區制定“5+2+4”國際知名商圈專項規劃、方案,細化落地相關內容,突出本區亮點特色,各區規劃、方案報市領導小組備案實施。市、區兩級財政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和省更大政策支持,先行先試、率先發展。
  (三)加強統計監測。積極組織建設成效評估,按要求及時向商務部、省報送進展成效情況。各區相應對照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評價指標體系採取措施,進行重點提升。統計部門建立健全消費等主要經濟指標監測體系,緊盯重點行業、企業、商品市場,加強數據統計和運行分析。創新統計方式方法,探索運用第三方支付大數據,推動消費監測關口前移,提高經濟運行調度精準性、時效性。
  (四)加強國際傳播。強化城市大宣傳、大推介理念,聯合國際著名傳媒機構開展城市整體行銷、城市品牌宣傳。藉助南國都市4K超高清頻道等渠道,深度挖掘播報廣州文商旅體娛等消費資源及其亮點,常態化播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內容,推廣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宣傳口號和形象標識,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時尚欄目,提升廣州消費的國際影響力、傳播力、輻射面。充分利用世界大都市協會主席城市便利條件,藉助協會平台加強相關宣傳推介。利用國際友城、友好港、駐穗領館、海外華僑組織等資源構築宣傳推介網路,廣泛傳播城市國際形象,營造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良好氛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