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役背景 修約問題 1854年4月25日,
寶寧 向
兩廣總督 葉名琛 發出照會,正式提出修約。但
葉名琛 兼任
五口通商大臣 後,對外部世界一無所知。既不害怕外國
公使 的外交威嚇,又力避發生衝突,於是,拒絕提出的所有要求。包括推託避見西方外交官、送來的文書最快答覆一律拒絕,也拒絕
寶寧 提出的各種具體要求。
入城要求與反入城 由於英軍曾在1847年4月2日派軍艦威嚇,致使
兩廣總督 耆英 屈服,答應兩年後進入
廣州 城的要求。1848年隨著下任總督
徐廣縉 的到任,
葉名琛 也擢升
巡撫 ,兩人決意抵制英國人入城。於是在1849年4月6日,在
廣州 集結大量官軍和練勇,一時情況緊張,但英國人為避免戰禍,暫時擱置了入城要求,反英入城運動獲得成功。也因此清廷獎賞,1856年2月葉被欽定為仁閣大學士,續留廣東。
英國
公使 包令最終提出入
廣州 督府商談,
葉名琛 察覺英人入城之目的,便要求在城外的仁信棧房會面,但不獲接受。
亞羅號事件 1856年10月8日,一艘
亞羅號 的船隻被
廣東水師 查獲,船上水手全被逮捕。英國
廣州 領事
巴夏禮 聲稱英國旗被撕毀,有辱大英帝國之尊嚴,要求
清朝 政府放人、賠償和道歉。
葉名琛 雖允諾放人但不道歉。10月10日答應先放9人,
巴夏禮 不收。雙方的爭執很快轉向其他問題上。16日英國
公使 包令來函表示,如不滿足和約要求,將要興兵。10月21日,
巴夏禮 限24小時內同意要求,
葉名琛 答應放出全部水手,但拒絕為扯下英國旗道歉。
英軍進攻 廣州戰役 24日廣東南郊鳳凰崗炮台失陷,25日英軍連連攻陷海珠炮台以及商館一帶,直逼
廣州 城下,
葉名琛 中斷貿易,調集鄉勇團練製造聲勢。27日英軍司令
西摩爾 照會,要求同意英人自由入城,葉不答。英軍便每五到七分鐘炮轟一次
廣州 官署,官署士兵逃走。但
葉名琛 依舊鎮靜坐著,當日公告
廣州 軍民:“殺一英人,賞銀三十元”。英軍未達目的,於28日炮轟
廣州 城南之牆。29日下午,英軍約100人攻入
廣州 城搜尋
葉名琛 ,沖入
兩廣總督 官署。但當日
葉名琛 已經暫避舊城
巡撫 衙門,未能捉住。
香港英軍因兵力不足撤退,但持續炮轟
廣州 。英國公使
寶寧 再度提出入
廣州 城和總督商談,
葉名琛 拒絕。
躲入
巡撫 衙門的
葉名琛 不斷貼出更重的賞格,號召市民
鄉勇 “殺夷奪船”。英國郵輪“提斯特爾”號兩次被中國小船所圍,船員被殺十餘名。12月
廣州 市民四處燒
洋行 ,
廣州十三行 付之一炬,英軍也焚毀了數百家店鋪民房。12月14日
廣州 開戰將近兩個月後,鹹豐帝才收到
葉名琛 的奏摺,其中聲稱清軍兩次大敗英軍,擊斃擊傷四百餘。
二度入侵 事件傳到倫敦,英國政府一時陷入爭論。
德比 伯爵在
上議院 提出了譴責政府在華使用武力的提案,經過激烈辯論後,以110:146遭到否決。理察·考伯登在
下議院 再提相同議案,結果以263:247獲得通過。英相
巴麥尊 不久解散
下議院 重新大選,結果巴麥尊的自由派勝出,對華出兵成為既定政策。
1857年 3月20日,英國政府任命
額爾金 (Lord Elgin)為全權大使,剛好此時法國神父
馬賴 非法闖入廣西
西林縣 傳教被殺。法國駐華
公使 多次要求道歉賠償,也被拒絕。使法方迅速和英國結盟。
1857年 4月,法國政府任命葛羅(Gros)特使。美國政府因國內黑奴問題對立暫無對華打算,另派威廉駐華
公使 與英法一致行動,同時間俄方也加入。形成了四國的聯合陣線。
鴉片戰爭 1857年 10月中旬英方代表和海軍將領商討,決定從中國華南攻打,北上展開外交攻勢。俄使認為攻下
廣州 清朝 也不會屈服,唯有直攻天津、北京。但
英法聯軍 為使
葉名琛 就範,堅持攻打
廣州 。
額爾金 、
西摩爾 上將和范斯特勞本茨(Charles van Straubenzee)事先商討,兩將肯定能拿下
廣州 。11月,英國政府控制了印度混亂的局勢,得以派兵中國。聯軍集結英艦43艘和約一萬人的海陸軍,法艦10艘。
1857年 12月10日,得知
廣州 已被封鎖,
葉名琛 在城內公告要求市民躲藏,同時法方要求為馬賴神父賠償,得不到有效的答覆,額爾金也同樣。12月12日,聯軍發出最後一通照會,附帶要求三項:允許進入
廣州 城;賠償
亞羅號事件 和
馬神甫事件 的一切的損失;
清朝 政府派代表與英、法進行修約談判。
集結在香港的英軍艦隊 照會言明須在10天之內答應前兩項,否則將要武力進攻
廣州 。葉明琛還是認為英國技窮意在求和,12月14日,照會額爾金和葛羅斷然拒絕。過了12天,英法來函通知已把事務移交軍方,英海陸軍總司令再函限
廣州 清軍兩日之內退出90里外,葉再拒。2天又過,不見英法任何行動。12月27日,
葉名琛 上奏7000多字予
鹹豐帝 :英夷現已求和,計日準可通商...乘此罪惡盈貫之際,適遇技窮力竭之餘...一律斬斷葛藤,以為一勞永逸之舉。
把節節失利的戰事說成英人無計可施,只為通商求和。就在
兩廣總督 的隱瞞下,鹹豐帝信以為真,下諭:
葉名琛 既窺破底蘊,該夷伎倆已窮,俟續有照會,大局既可粗定。務將進城、賠貨及更換條約各節,斬斷葛藤,以為一勞永逸之舉。
12月28日 清晨時分,英法聯軍開始進攻。一支5500多人聯軍部隊(法軍約900人)連同20艘軍艦迅速登入逼近城下。聯軍密集的炮轟
兩廣總督 官府,清軍士兵逃竄一空,
葉名琛 仍坐在衙府批閱檔案。
廣州陷落 29日,就在兩天的炮擊下,
廣州 官聽被炸毀,上午時分城牆被攻破。下午2點戰鬥終止,聯軍以陣亡15人的代價宣告
廣州 淪陷。這時逃難市民塞滿了城內街道,葉不逃亡續留城中。對屬下的和談建議堅持不許英國人入城,只同意賞銀子。
1858年 1月5日,占領
廣州 數天后,聯軍逐一搜查各個
衙門 。
葉名琛 尚在左副都統署的第五院,當聯軍還搜查第一院時,家丁勸葉名琛逃亡,不肯。因此被聯軍發現擒獲,
葉名琛 被俘,押至英艦送往印度
加爾各答 ,不久死去。戰後聯軍搜出了一批檔案和價值5000皮阿斯特的珍寶。
1月7日,
廣州將軍 穆克德納和廣東等高級官員聯名向清帝上奏,報告廣州失陷的訊息,鹹豐帝看到訊息在奏摺上批閱:覽奏實深詫異。
結果與影響 剛占領
廣州 的聯軍商討著如何進行下一步。為了恢復
廣州 的秩序和民眾騷擾,英法總局成立。1月9日,羈留觀音山上的
柏貴 ,被帶回擔任
巡撫 ,名義上復職與英法總局共同治理
廣州 ,但沒有實權。也是西方殖民者第一個在中國的魁儡政權。一切事務由總局委員和駐
廣州 領事
巴夏禮 控制。
法國代表則認為發生在
廣州 的事件應與北京分開,
1858年 2月4日,聯軍自行解除廣州封鎖,重開貿易。四國代表約定3月底齊聚上海,期間送達
清朝 的信函明確提到戰爭賠償和馬賴家屬的公函,也提及:外國政府有權在北京派代表開放
通商口岸 ,修改關稅,信仰自由。
4月1日,未見答覆,聯軍北上天津
直隸灣 部屬作戰海軍。不久進攻大沽口的戰事爆發。聯軍與清軍在
廣州 西門的遭遇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