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元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和《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川府發〔2015〕37號),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發展目標,二、主要任務,三、政策措施,四、組織實施,

一、發展目標

到2025年,將我市打造成為省級高端體育賽事的基地、戶外運動項目集聚地,體育產業初具規模。重點打造一批具有影響力的知名戶外運動項目,建設1—2個具有市場競爭力的體育產業項目,打造一批優秀的示範場館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節慶體育活動,基本建立以大眾健身、競賽表演、體育旅遊、戶外運動為特色的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門類多樣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體育市場服務體系。經常參加體育鍛鍊的人數達到100萬以上,民眾體育健身和消費意識顯著增強,人均體育消費支出大幅提升,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30億元。

二、主要任務

(一)創新體制機制。
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取消不合理的行政審批事項,凡是法律法規沒有明令禁入的領域,都要向社會開放;取消商業性和民眾性體育賽事活動審批;公開全市綜合性和單項體育賽事舉辦目錄,通過市場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本承辦賽事。推進政府向體育社會組織購買公共體育服務,將原來由政府部門承擔的一批事務性、服務性工作交由具有資質的體育社會組織來承擔。
推進競技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實行多點多極支撐,多元共建專業運動隊。支持教練員、運動員職業化發展。鼓勵企業集團、高等院校等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或創辦專業俱樂部。構建由政府扶持、協會監管、PPP方式運作、俱樂部法人獨立運營、符合廣元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的競技體育運行模式。
創新體育場館運營機制。結合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效推動公益類場館和經營類場館分類改革。推動場館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引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提高場館運營網路化服務和信息化管理水平,增強複合經營能力。鼓勵採取參股、合作、委託等方式,引入企業、社會組織等各種主體,以混合所有制等方式參與場館運營。鼓勵場館運營管理實體通過品牌輸出、管理輸出、資本輸出等形式,逐步實現規模化、專業化、社會化運營。支持已建場館積極進行適用性改造,盤活場館資源,提高使用效益。
(二)培育多元主體。
改善體育社會組織管理。取消體育社團、體育類民辦非企業單位、體育基金會等各類體育社會組織登記前的初審,改為直接登記制。降低街道、社區、鄉鎮體育社會組織註冊資金要求。規範單項體育協會服務收費。推動體育協會改革,加快單項體育協會專業化、市場化、實體化、社會化建設。
加強體育企業培育。整合市級相關行業資產組建產業投資公司,加快重點項目開發,形成龍頭企業。扶持一批具有市場潛力和初具規模的體育實體企業。鼓勵大型體育賽事進行市場開發,構建以體育傳媒、賽事策劃運營推廣、經紀中介等為主營業務的體育企業實體。鼓勵有條件的縣區積極承接沿海體育用品製造業轉移。
最佳化市場環境。研究建立市級體育資源交易平台,創新市場運行機制,推進賽事舉辦權、賽事轉播權、運動員轉會權、無形資產開發等具備交易條件的資源公平、公正、公開流轉。完善體育賽事和活動安保服務標準,積極推進安保服務社會化,降低賽事和活動成本。探索體育賽事轉播收益分配機制,促進多方主體參與共同發展。放寬賽事轉播許可權制,鼓勵各電視台、各類網路媒體直接轉播市內各類體育賽事。
(三)改善產業布局和結構。
加強規劃引導。各縣區要充分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城鎮化發展趨勢、人口狀況、自然環境條件等,將體育產業作為新興先導型服務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城鄉規劃、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加快構建“一極兩帶多園”總體布局:以承辦第十三屆省運會、第九屆殘運會和第四屆特奧會為契機,將廣元主城區打造成我市體育產業的龍頭髮展極;打造以“劍門蜀道”為主線的山地運動產業帶,以嘉陵江、白龍江水域為主線的戶外運動產業帶;建設以各縣區體育場館為主體的體育健身產業園。加快“柔力球之鄉”、“健身秧歌之鄉”、“鳳舟之鄉”建設,加大環亭子湖、白龍湖山地腳踏車基地建設力度,創建白龍湖國家級釣魚基地等。
抓好特色產業。大力開展戶外運動,制定公路、山地、森林、水上運動規劃,大力發展山地腳踏車、攀岩、徒步穿越、露營、漂流、垂釣、滑雪等富有特色的戶外運動項目。引導企業投資開發戶外營地、徒步騎行服務站、汽車露營營地等設施。規範從業機構及從業人員執業標準,重點建設應急救援、氣象預警、交通預警等機制。發展有地方特色的民間風情體育產業。充分發揮已具較大影響力的節慶活動的集聚效應和載體作用,深入挖掘鳳舟、打臭、摔跤、舞龍舞獅等民間體育項目。努力加大廣元水上運動休閒基地,唐家河、菖溪河、五峰峽漂流,曾家山滑雪,紫蘭湖山水歡歌等特色健身休閒項目的建設力度。
(四)促進融合發展。
拉動體育相關產業。大力拓展體育健身運動休閒服務業,積極發展體育用品銷售業,重點發展連鎖經營、體育用品大賣場等模式。著力加強體育彩票市場開發,創新銷售模式,拓展銷售渠道。積極培育體育中介市場,輻射和拉動體育傳媒、體育廣告、體育旅遊等相關業態的發展和壯大。加大相關產業從業人員培訓和引進力度。
促進業態融合。推動體育與健康養老服務、文化創意、教育培訓及旅遊、傳媒、會展等相關業態融合。以體育設施為載體,打造城市體育服務綜合體,推動體育與住宅、休閒、商業綜合開發等融合。鼓勵社會資本開辦康體、體質測定和運動康復等各類機構,開展健身諮詢和調理等服務,推廣“運動處方”,發揮體育鍛鍊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進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等新興科技平台,探索完善體育產業與各類相關產業的跨界融合。
做強體育旅遊。充分利用廣元豐富的山水旅遊資源,加強全市體育產業與旅遊產業的互動融合,加快建設城市體育休閒旅遊圈、嘉陵江水上體育旅遊區、劍門蜀道山地戶外運動旅遊區、青川朝天避暑旅遊區等適於開展體育旅遊運動的產業融合聚集發展區。大力培育體育旅遊示範區(點),各A級旅遊景區(度假區)、生態旅遊示範區、鄉村旅遊點要根據各自環境條件選擇重點發展的體育旅遊項目,豐富旅遊產品中的體育運動休閒內涵,延長遊客停留時間,打造集體育健身、旅遊體驗、時尚運動為一體的產業鏈,擴大境內外遊客輸入。
(五)豐富市場供給。
完善體育設施。將各類體育設施建設用地納入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畫,按規劃布局建設。在城市社區建設15分鐘健身圈,新建社區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市、縣(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和街道(鄉鎮)、社區(行政村)體育健身設施2020年覆蓋率達到80%,2025年實現100%全覆蓋。盤活存量資源,改造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用於體育健身,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小型化、多樣化的活動場館和健身設施,政府以購買服務等方式予以支持。統籌城市規劃,改造利州區體育中心,改建完善配套澳源體育中心場館,新建朝天區體育館、蒼溪縣公共體育場等體育基礎設施。
豐富賽事活動。大力推廣市場接受度高、簡便易行的鳳舟、球類、健身操(舞)以及跑步、腳踏車、棋類、游泳等傳統體育健身項目。廣泛開展涵蓋各類人群、不同消費層次、不同競賽水平、各具項目特色的賽事。積極開展“一地(一行業)一品牌”創建活動,提高影響力。
(六)營造健身氛圍。
擴大消費群體。切實保障中國小體育課課時,鼓勵實施學生課外體育活動計畫,確保學生校內每天體育活動時間不少於1小時。加強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舉辦校、縣(區)、市三級體育傳統校聯賽。大力推廣“校園足球”等青少年體育項目,開展國小、國中、高中三級聯賽,促進青少年培育體育愛好,掌握2項以上體育運動技能。積極開展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體育、農民體育、老年人體育、殘疾人體育。
完善健身渠道。增加社保卡的體育消費服務功能。形成遍布城鄉的健身信息網路,各級各類媒體開闢專題專欄,普及健身知識,宣傳健身效果,培育民眾體育消費觀念。將國民體質監測制度納入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著重推進政府購買服務,加快各級各類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社區、街道、村鎮以及各類健身消費場所要根據公共服務和市場需求,積極培養聘用各級各類公益和職業社會體育指導員。鼓勵社會力量依託各類新技術建設運營體育服務信息平台。

三、政策措施

(一)財政投入政策。各級人民政府要將全民健身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保持與國民經濟成長相適應。要加大投入,安排投資支持體育設施建設。安排一定比例體育彩票公益金等財政資金,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多種方式,積極支持民眾健身消費。按照文旅興市發展要求,市級和有條件的縣(區)可設立體育發展專項資金,創新專項資金管理、使用方式,推動體育產業發展。
(二)吸引社會資本政策。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體育產業領域,建設體育設施,開發體育產品,提供體育服務。支持各級人民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投資補助、運營補貼等多種方式推廣和運用“PPP”模式,落實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項目的相關優惠政策。允許投資人以商標、品牌、技術、科研成果等無形資產評估作價出資組建體育企業,作價入股占註冊資本的比例不受限制。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放寬體育企業註冊資本登記條件,除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對公司註冊資本最低限額另有規定外,體育公司註冊資本不受最低額限制。不再限制公司設立時全體股東(發起人)的首次出資比例,不再限制公司全體股東(發起人)的貨幣出資金額占註冊資本的比例,不再規定公司股東(發起人)繳足出資的期限。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公司登記時,無需提交驗資報告。允許體育事業單位在轉企改制中以經審計評估後的淨資產作為註冊資本(金)進行出資。允許具有3個以上經營門店(分支機構)的體育企業在名稱中使用“連鎖”字樣。經營企業設立連鎖經營門店,可持總部所在地管理部門出具的相關批准檔案,直接到門店所在地工商部門申請辦理註冊手續。社會力量引進和承辦列入國家或省競賽計畫的重大賽事,國有場館在場地租金上給予引進方適當優惠。
(三)稅費價格政策。對符合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條件的體育企業給予減按15%的優惠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落實企業從事文化體育業按3%的稅率計征營業稅。提供體育服務的社會組織,經認定取得非營利組織企業所得稅免稅優惠資格的,依法享受相關優惠政策。企業發生的體育冠名、廣告費等支出,符合條件的可按稅法規定享受稅前扣除政策。鼓勵企業捐贈體育服裝、器材裝備,支持農村地區、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偏遠山區、革命老區和地震災區體育事業發展,對符合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條件向體育事業的捐贈,按照相關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體育場館自用的房產和土地,可享受有關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優惠。體育學校、體育傳統校的水、電、氣、熱價格按不高於居民使用價格執行,其他體育服務企業及體育場館等健身場所按不高於一般工業使用價格執行。
(四)金融支持政策。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對體育產業進行市場區隔,合理確定貸款期限,創新還款方式,積極探索開展商標權、專利權、冠名權等多種擔保方式。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基礎上積極開發適合體育產業特點的信貸產品,增加適合中小微體育企業的信貸品種。鼓勵和引導擔保機構針對體育企業規模小、抵押品不足的難點,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擴大信貸抵押擔保物範圍,積極推廣小額信貸、動產抵押、股權抵押、商標權質押、應收賬款質押等新型信貸產品。鼓勵保險公司圍繞健身休閒、競賽表演、場館服務、戶外運動等需求推出多樣化保險產品。鼓勵引導企事業單位、學校、個人購買運動傷害類保險。
(五)土地規劃政策。新建居住區和社區要按相關標準規範配套民眾健身相關設施,按室內人均建築面積不低於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於0.3平方米執行並納入《廣元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與住宅區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入使用,未達標準不予驗收。凡老城區與已建成居住區無民眾健身設施的,或現有設施沒有達到規劃建設指標要求的,要通過改造等多種方式予以完善。在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中支持企業、單位利用原劃撥方式取得的存量房產和建設用地興辦體育設施,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非營利性體育設施項目可繼續以劃撥方式使用土地;不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經營性體育設施項目,連續經營1年以上的可採取協定出讓方式辦理用地手續。充分利用郊野公園、城市公園、綠地及廣場等建設民眾體育設施。對於位置較好且城市規劃已發生調整、具備較大土地級差收益的原體育用地,通過搬遷改造等方式籌措的資金,全部用於體育產業發展。對公共體育設施、重點體育產業項目,在立項、報建、用地和配套建設等方面應給予優先支持。社會力量興辦的非營利性體育設施用地,可以劃撥方式供地。嚴禁體育設施建設用地隨意改變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搞房地產開發。
(六)人才培養和就業政策。鼓勵高等院校設立體育產業專業,加強與體育企業的合作,重點培養體育經營管理、創意設計、科研、中介等專業人才。鼓勵多方投入,開展各類體育職業教育和培訓,多渠道培養複合型體育產業人才。在職稱評定、參與培訓、項目資助、表揚獎勵等方面對非公有制體育單位人員和社會體育人才平等對待。對執行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向社會免費、低收費開放的公益性體育事業單位,科學合理配置工作力量,滿足開放後的工作需求。充分發揮退役運動員的體育特長,符合條件的退役運動員可按規定公開考核招聘到中國小、體育傳統項目學校擔任體育教師,或到體育中心、體育學校、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擔任體育教練員。支持企業通過職業輔導等方式接受退役運動員從事體育產業相關工作。鼓勵街道、社區設立公益性崗位,吸納退役運動員、社會體育指導員指導開展民眾健身活動,按規定落實崗位補貼和社保補貼。
(七)無形資產開發保護和創新驅動政策。通過冠名、合作、贊助、廣告、特許經營等形式,加強對體育組織、體育場館、體育賽事和活動名稱、標誌等無形資產的開發,提升無形資產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水平。探索場館冠名等無形資產開發,在不影響城市形象的前提下,允許場館開發外立面及戶外廣告。支持市內符合條件的體育企業牽頭承擔各類科技計畫(專項、基金)等科研項目。加強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依法打擊各類侵害體育領域的侵權假冒智慧財產權違法行為。促進體育衍生品創意和設計開發,推進相關產業發展。

四、組織實施

(一)健全工作機制。各級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發展體育產業工作領導協調機制,結合實際抓緊制訂實施意見,分年度制訂工作計畫,明確和落實目標任務,制定實施科學的評價體系和評估細則,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建立發展改革、體育等多部門合作的體育產業發展工作協調機制。各有關部門要充實體育產業工作力量,加強溝通協調,密切協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分析體育產業發展情況和問題,研究推進體育產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認真落實體育產業發展重點任務要求。
(二)加強行業管理。清理和修訂不符合改革要求和時代發展特點的制度及規範性政策檔案。做好體育產業統計監測,建立資料庫,發布體育產業研究報告。大力推進體育產業標準化工作,提高我市體育產業標準化水平。充分發揮各體育行業協會作用,加強體育對外合作與交流,加強體育組織、體育企業、從業人員的誠信建設,加強賽風賽紀建設。
(三)加強督查落實。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要求,結合實際情況,抓緊制定具體實施意見和政策配套檔案。年度目標重點任務要納入各級人民政府和相關部門目標考核。市發展改革委、市體育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對落實本意見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和跟蹤分析,重大事項及時向市人民政府報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