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廖永忠
- 國籍:中國(明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巢縣(今安徽巢湖)
- 出生日期:1323年
- 逝世日期:1375年
- 職業:明初將領
- 主要成就:明朝開國功臣
- 爵位:德慶侯
- 追封:慶國公
人物生平,隨兄征戰,兄死替職,鄱陽死戰,平定兩廣,西滅明夏,逾制賜死,史書記載,人物評價,家庭成員,後人紀念,藝術形象,
人物生平
隨兄征戰
朱元璋見其年少,問道:“你也想富貴嗎?”廖永忠答:“能夠為聖明的主子效力,掃除寇亂,名垂史冊,正是我的願望。”朱元璋聽後稱讚不已。
兄死替職
廖永安被俘,廖永忠接替兄長之職,任樞密僉院,統領其軍。率軍進攻趙普勝江營柵欄,收復樅陽。陳友諒襲擊太平府,進犯龍江,張德勝總兵進攻,廖永忠大聲呼喊著突入敵陣,諸軍緊隨其後,大敗敵軍,收復太平府,升任同知樞密院事。
鄱陽死戰
陳友諒進攻南昌,戰於鄱陽湖,突圍殊死作戰。敵將張定邊直衝朱元璋坐船,常遇春將其射跑。廖永忠駕快船邊追邊射,張定邊身中百餘箭,漢兵死傷很多。第二天,廖永忠又與俞通海等駕著七艘滿載蘆荻的船,乘風縱火,焚燒了敵軍樓船數百艘。又率六艘戰船深入敵陣搏擊,然後迅速繞出,敵軍大驚,以為遇到了神兵。又在涇江口攔截陳友諒,陳友諒死去後,廖永忠隨軍征討陳友諒之子陳理,分兵在四門設立柵欄,又在江中將船隻連成長寨,斷絕其出入之路,陳理只得投降,升湖廣行省左丞。
廖永忠回京後,朱元璋將寫有“功超群將,智邁雄師”八字的漆牌賜給他,懸於家門外。
廖永忠擊敗左君弼於廬州,又救援安豐,平定江西未下州郡。不久,跟隨徐達、常遇春攻取淮東,張士誠派水師進逼海安,朱元璋命廖永忠回軍水寨抵禦,徐達於是攻克淮東諸郡。廖永忠又隨軍征伐張士誠,攻取德清,進克平江,被授為中書平章政事。
平定兩廣
洪武元年(1368年),兼任同知詹事院事。率軍平定閩中諸郡,至延平,擊敗並擒獲陳友定。隨即被授為征南將軍,以朱亮祖為副將,由海路攻取廣東。廖永忠事先寫信給元左丞何真,對他曉以利害。何真馬上奉書請降。廖永忠至東莞,何真率領屬官出迎,廣州、循州、惠州平定。至廣州龍潭,降服盧左丞。擒獲海寇邵宗愚,列舉其殘暴行徑,然後將其斬首,廣東百姓十分高興。廖永忠又迅速傳諭九真(今越南北部)、日南(今越南中部)、朱崖(治今海南瓊山)、儋耳(治今海南)三十餘城,守官紛紛納印請命。然後進取廣西,至梧州,降服元達魯花赤拜住,潯、柳諸路皆下。又派遣朱亮祖會合楊璟收復未下州郡。廖永忠引兵攻克南寧,降服象州。兩廣全部平定。廖永忠善於安撫,百姓念其恩德,為其立祠。
西滅明夏
湯和駐守大溪口,廖永忠先行。到達舊夔府,擊敗守將鄒興等兵。進至瞿塘關,此處山峻水急,蜀人鋪設鐵鎖橋,橫據關口,船不能前進。廖永忠密派數百人攜帶乾糧水筒,抬著小船翻山渡關,到達上游。蜀山草木繁多,廖永忠下令將士都穿上青蓑衣,在崖石間魚貫而行。估計已到,便率領精銳出墨葉渡,五更時分,兵分兩路攻其水、陸寨。水師都以鐵裹住船頭,設定火器而前進。黎明時分,蜀人才發覺,派出全部精銳前來抵抗。但此時廖永忠已破其陸寨,會合抬船出江的將士,一併齊發,上下夾攻,大破蜀人,鄒興戰死。廖永忠然後焚毀三橋,弄斷橫江鐵索,擒獲同僉蔣達等八十餘人。飛天張、鐵頭張等都逃走了,廖永忠於是進入夔府。第二天,湯和才到達,於是與湯和分道前進,相約於重慶會合。
廖永忠率水師直搗重慶,駐紮銅鑼峽。夏主明升請降,廖永忠以湯和還未到為由推辭不受。等湯和到達後才接受投降,承旨撫慰。下令嚴禁侵擾百姓,一士兵拿了百姓七隻茄子,立即斬首。又慰撫戴壽、向大亨等的家人,命其子弟攜信前往成都招降。戴壽等已被傅友德所敗,收到信後,便投降了。蜀地全部平定。朱元璋寫成《平蜀文》表彰其功,其中有“傅一廖二”之語,對廖永忠獎賞甚厚。
洪武五年(1372年),廖永忠北征,至和林。洪武六年(1373年),督率水師出海追捕倭寇,隨即回京。
逾制賜死
當初,韓林兒在滁州,朱元璋派廖永忠前去將他迎回應天,至瓜步時船翻而死,朱元璋因此歸罪廖永忠。到大封功臣時,朱元璋對諸將說道:“廖永忠在鄱陽湖作戰時,忘我抗敵,可謂奇男子。但卻派與他要好的儒生窺探朕意,所以封爵時,只封侯而不封為公。”當楊憲為丞相時,廖永忠與他關係密切。楊憲被殺,廖永忠因功大倖免。
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因僭用龍鳳等違法之事被賜死,終年五十三歲。南明弘光帝時,追封慶國公。
史書記載
《明史》卷一百二十九
人物評價
- 《明史》:“廖永忠智勇超邁,功亞宋、潁,皆不得以功名終,身死爵除,為可慨矣。”
- 明代學者黃佐撰《廣東通志》評論說:“廖公治民理兵,鹹適其宜……厥功居多。廣民感公之德,乃相謂自元氏失綱,瀕海之城,瓜分棋據。天子命一舉而靖南服,萬里土宇,拯於焚溺之中。其偉德豐功將垂後世矣。”
家庭成員
後人紀念
廖永忠墓位於清新縣西北部山區珠坑雷公潭,墓園坐西向東,墓前仍有一隻石獅子把守,墓碑上刻著:大明大將軍德慶侯諱永忠太祖之墓。清朝嘉慶元年(1796年),廖氏後裔將廖永忠的遺骸遷葬於此,光緒二十年(1894年)重修,墓碑上還刻有銘文,記載了廖永忠的籍貫、官職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