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金群(1921年9月25日-2008年4月10日),男,滿族,北京人。出生於農曆辛酉年八月廿四日。農曆戊子年三月初五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7歲。京劇音樂家、鼓師,中國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奏員。原名賡寶群。
基本介紹
藝術經歷,葬禮簡介,活動年表,人物評價,
藝術經歷
11歲入中華戲曲專科學校音樂科,從師汪子良習司鼓。畢業後搭榮春社,與尚小雲合作。後又為梅蘭芳、程硯秋、李玉茹、傅德威、白玉薇等司鼓。1949年後,參加平劇研究院(原中國京劇院前身),長期為李少春、袁世海、葉盛蘭、杜近芳司鼓。參與中國京劇院的《柳蔭記》《白蛇傳》《野豬林》《白毛女》《謝瑤環》等新劇目的音樂(打擊樂)創作。1959年參與中國京劇院與北京京劇院合演的《赤壁之戰》《西廂記》等劇目的音樂(打擊樂)創作。1960年,李少春、袁世海、杜近芳演出的《野豬林》搬上銀幕,他參加了該劇的音樂設計工作。在現代京劇《紅燈記》的演出伴奏中,他善於吸收西洋樂隊的指揮方法,成為以手勢、鼓楗子指揮中西混合大樂隊的第一人。他幼工紮實,能戲甚多,六場通透,伴奏富有激情,尤熟諳梅派藝術。他打文戲穩健舒展,打武戲明快灑脫,伴戲富於激情,有感染力,善於調動樂隊及演員的情緒。
賡金群多次隨中國京劇院出訪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足跡遍布四十多個國家以及中國香港地區、中國澳門地區、中國台灣地區等地區,為傳播中華優秀文化,弘揚京劇藝術,增進中外文化交流和與各國人民的友誼作出了重要貢獻。晚年課徒傳藝,悉心培育後人,桃李遍布菊壇。並參加了中國京劇音配像工作。賡金群是中國京劇院的首席司鼓,曾任中國民族打擊樂學會榮譽理事、顧問等職。
葬禮簡介
2008年4月14日,在北京八寶山殯儀館竹廳舉行賡金群遺體告別儀式,來自全國及北京京劇界的名家、領導、生前同事、合作者及親朋好友杜近芳、劉長瑜、景榮慶、馮志孝、李光、沈健謹、馬小曼、燕守平、陳淑芳、宋小川、耿巧雲、吳江、宋官林、龔和德、薛若琳、李大成等二百多人出席了告別儀式;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尚長榮、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董偉等敬獻了花圈;北京京劇院、上海京劇院、山東省京劇院、湖北省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中國戲曲學會、中國藝術研究院非遺中心等單位敬獻了花圈。
活動年表
錄製劇目
1975年4月,農曆乙卯年:“中央文革”成立錄音錄像組錄製傳統戲
所錄劇目計有:
京劇《薛禮嘆月》(高盛麟,郝慶海)
京劇《挑華車》(高盛麟)
京劇《洗浮山》(高盛麟)
京劇《走麥城》(高盛麟)
京劇《盜魂鈴》(李宗義,李慧芳)
京劇《法門寺》(李宗義,李慧芳,羅榮貴)
京劇《空城計》(李宗義,蕭英翔)
京劇《斬黃袍》(李宗義,王泉奎,吳富友)
京劇大賽
1996年1月11日,農曆乙亥年十一月廿一日:海峽兩岸五戲校藍島杯京劇大賽舉辦
由北京市戲曲藝術學校校長孫毓敏與藍島大廈總經理李貴保共同發起舉辦由北京、上海、天津、中戲附中、台北復興五戲校參加的海峽兩岸五戲校藍島杯京劇大賽在民族文化宮大劇院拉開了帷幕。11位評審為於世文、譚元壽、王金璐、吳素秋、李慧芳、於玉衡、李金鴻、景榮慶、賡金群、姜鳳山、劉曾復。參加比賽的戲校學生有王佩瑜、王璽龍、穆宇、郭偉等。大賽於1月17日結束。中宣部長丁關根出席大賽的開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環同志出席大賽的閉幕式。
戲曲晚會
1999年2月15日,農曆戊寅年十二月三十日:1999年春節戲曲晚會播出
吉祥九九——1999年春節戲曲晚會在央視播出。
節目單
4. 京劇《螺絲峪》選段(鼓師謝光榮,演員趙永偉;演出單位中國京劇院)
6. 黃梅戲《遊春》(編舞冷明宇;演員韓再芬;演出單位安徽省安慶市黃梅戲二團、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吉林省樺甸市歌舞團)
9. “新聞界長安戲迷俱樂部”戲迷聯唱
京劇《四進士》選段(演員李丹)
京劇《群英會》選段(演員翟慧生)
京劇《蘇三起解》選段(演員鞠萍)
京劇《淮河營》選段(演員羅京)
京劇《鳳還巢》選段(演員任濤)
京劇《三家店》選段(演員白燕升)
14. 京劇歌舞《歡樂的月宮》(作詞周保平,作曲朱維英,編舞楊華;演員陸地圓;演出單位北京市戲曲學校、空軍藍天幼兒藝術團)
15. 揚劇舞蹈《女娃兵》(作詞范廣和,作曲盧小傑,演出單位南空小百靈幼兒藝術團)
16. 京劇《鎖麟囊》(鼓師張景霖,琴師李祖銘;演員孫愛珍;演出單位上海京劇院)
17. 京劇《紅娘》(鼓師張景霖,琴師李祖銘;演員王桂榮、章爾琴;演出單位遼寧省錦州市京劇團、河北大廠縣評劇團)
20. 評劇《小女婿》(演員王冠麗;演出單位天津評劇院)
22. 眉戶戲《五更鳥》(演員李梅;演出單位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
24. 京劇歌舞《靚麗行》(作詞魏子晨,作曲張磊,編舞林陽;演員史敏、劉桂娟、張艷玲、耿巧雲、張萍;演出單位上海京劇院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河北省京劇院落吉林省樺甸市歌舞團、中國京劇院青年團)
26. 京劇《飛虎山》(鼓師馮洪啟;演員尚長榮、葉少蘭;演出單位上海京劇院、北京軍區戰友京劇團)
28. 京劇《百鳥斗金蟾》(作詞孫元喜,鼓師李鳳閣,導演張正秋;演員張幼麟、王立軍、周龍、王平、程和平、艾金梅、胡小毛、年金鵬;演出單位天津京劇院天津市青年京劇團、上海京劇院中國戲曲學院、江蘇省京劇院湖北省京劇院、河北省藝術學校保定市分校)
30. 川劇《別洞觀景》(演員沈鐵梅;演出單位重慶市川劇團)
彝劇《銅鼓祭》選段(演員張紅艷、郭建設;演出單位雲南省楚雄州彝劇團)
藏劇《文成公主》選段
蒙古劇《滿都海斯琴》選段(領唱其其格額爾德木圖;演出單位內蒙古民族劇團)
白劇《阿蓋公主》選段(演員葉新濤、李澤新;演出單位雲南省大理州白劇團)
傣劇《娥並與桑洛》選段(演員萬小散、李小喜;演出單位雲南省德宏州傣劇團)
34. 大陸、港、澳粵劇聯唱《圓夢》(作詞閻肅,編舞冷明宇,演員張明敏、秦翠萍、楊小秋)
37. 《中華神韻》(作詞魏子晨,作曲姚明,編舞林陽,演員袁慧琴、胡璇、李佩紅、張晶、李海燕、杜鵬、張克、朱強、楊赤、陳俊傑;演出單位中國戲曲學院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修班、吉林省吉林市歌舞團、吉林省華甸市歌舞團)
與梅蘭芳的合作
國慶十周年,賡金群為梅蘭芳排演《穆桂英掛帥》司鼓。梅大師對“捧印”一折極具創造性,為表現老年穆桂英不服老的堅毅果決的報國之情,運用了各種形態的舞蹈身段、腳步、頭型、眼神,還借鑑、吸收了武生與花臉的表演,賡金群對這一折的音樂伴奏付出極大心血,將想得到的旦角、武生、老生的起霸、行進、瞭望、觀星等表演用過的鑼鼓,如 “九錘半”、“一封書”、“陰鑼”、“馬腿兒”、“走馬鑼鼓”、“正、反搜場”等拆解,根據人物表演的需要重新組合,將“捧印”一折打得令大師氣定神閒,令觀眾盪氣迴腸,令整齣戲神采飛揚。後來,杜近芳去天津演出《掛帥》,演至“捧印”一折,觀眾不僅為杜近芳的表演鼓掌,也為賡金群的司鼓喝彩。天津大戲院內,“好鼓!”的叫好聲此伏彼起。人們聽過觀眾喊“好弦兒”,賡金群開了讓觀眾喊“好鼓”的先河,成為中國京劇院同仁中的一段佳話。
擔任顧問
2002年10月,農曆壬午年:中國京劇院藝術指導委員會成立
中國京劇院成立藝術指導委員會,聘請劇院知名藝術家袁世海、劉長瑜、劉秀榮、杜近芳、李世濟、李維康和知名專家呂瑞明、蘇移、賡金群等14人為藝術委員會顧問,聘請王晶華、馮志孝、孫元意、寇春華、楊春霞、吳鈺璋、鄒憶青、李光、李學忠等22人為委員,劉長瑜任藝委會主任,高牧坤為副主任。
藝委會是對劇院藝術創作、藝術生產、日常演出、人才培訓等工作進行指導、諮詢、參謀和監督的機構。本著“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推陳出新”的方針,藝委會對劇院制定的藝術創作規劃及確定重點劇目提出指導性和建設性意見;參與新創劇目、重點劇目的選擇、研究、論證工作;指導劇院排演工作,特別是重點劇目的創作、修改、加工和提高;協助制定劇院藝術人才培養規劃,並充分利用劇院老藝術家多的優勢,承擔專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向全國甚至海外京劇院團開辦進修班;對劇院舉辦的“演出季”以及其他日常演出進行質量監督和評議等。
人物評價
國家京劇院副院長宋官林評價,賡金群司鼓功底紮實,六場通透,戲路寬廣,尤熟諳梅派藝術,與尚小雲、梅蘭芳、程硯秋“三大名旦”都合作過。在現代京劇《紅燈記》的演出伴奏中,賡金群善於吸收西洋樂隊的指揮方法,成為以手勢、鼓楗子指揮中西混合大樂隊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