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譯文:之所以說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老百姓就會尊重自己的兄長;在上位的人體恤救濟孤兒,老百姓也會同樣跟著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實行以身作則,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平天下在治其國
- 作者:朱熹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譯文:之所以說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老百姓就會尊重自己的兄長;在上位的人體恤救濟孤兒,老百姓也會同樣跟著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總是實行以身作則,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譯文:之所以說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是因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會孝順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長輩,老百姓就會尊...
全文在闡釋“平天下在治其國”的主題下,具體展開了如下幾方面的內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財末。四、用人的問題: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五、利與義的問題: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所謂絜矩之道,是與前一章所強調的“恕道”一脈相承...
絜矩之道是以推己度人為標尺的人際關係處理法則,指內心公平中正,做事中庸合德。絜,度量;矩,畫直角或方形用的尺子,引申為法度、規則。絜矩: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引證解釋 大學原文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1),而民興孝;上長(zhǎng)長(zhǎng),(2)而民興弟;上恤孤(3)...
平天下在治其國 附錄朱熹《大學章句序》第二章中庸 致中和 君子之中庸 執其兩端 子路問強 君子之道費而隱 道不遠人 居易以俟命 齊明盛服 大德者必受命 父母之喪無貴賤 善繼人之志 五達道三達德 唯天下至誠 致曲有誠 誠者自成 至誠無息 尊德性而道問學 吾從周 知天知人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 唯天下至聖 ...
『1』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榘之道也。『2』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榘之道。『3』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絜矩,讀音是xié jǔ ,漢語詞語,意思是法度。出自《禮記·大學》。解釋 絜,度量;矩,畫方形的用具,引申為法度。儒家以絜矩來象徵道德上的規範。出處 《禮記·大學》:“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鄭玄註:“絜,猶結也,挈也;矩...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jié)矩(jǔ)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jié)矩(jǔ)之道。正解 所說的平天下先要...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長,上聲。弟,去聲。倍,與背同。絜,胡結反。老老,所謂老吾老也。興,謂有所感發而興起也。孤者,幼而無父之稱。絜,度也。矩,所以為方也。言此三者,上行下效,捷於影響,所謂家齊而國治也。亦可以...
《四書五經卷》是1998年京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田瑞娟 / 等。作品目錄 目 錄 前 言 《大學》大學之道 所謂誠其意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 《中庸》天命之謂性 道之不行 素隱行怪 後世有述 君子之道費而隱 道不遠人 君子素其位而行 君子之道...
又使讀者能夠得到啟發,從中受益,可謂是難得的一本國學讀本。圖書目錄 第一章大學之道 第二章止於至善 第三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第四章知其所止 第五章知本 第六章格物致知 第七章君子必慎其獨 第八章修身在正其心 第九章齊其家在修自身 第十章治國必先齊其家 第十一章平天下在治其國 ...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xié)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後民法之也。此謂治國在齊其家。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
第三節效法母儀以治其國 第六章平天下在治其國的內含 第一節治國平天下的絜矩之道 第二節以父母心為政治國 第三節為政治國之道在於得民心 第四節為政治國的用人方針 第五節為政治國的財政方針 附錄一《大學原本》原文 附錄二《大學朱熹編訂本》原文 中庸 第一章統說中庸 第一節道無所不在 第二節修道就是...
平天下裡面的平字並不是平定的意思,在《禮記·樂記》中說:“修身齊家,平均天下,此古樂之發也。”說明修身齊家平天下中的平是指天下平均,表示的是一個公平、公正、秩序的意思,而不是簡單的平定,而是平均或者均平的意思。“平天下在治其國”的主題下,具體涉及以下內容:一、君子有絮矩之道。二、民心的重要...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⑶《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
21、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22、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凶。23、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24、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之千里。25、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26、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
平天下在治其國 治國猶載樹 民之父母 劉備愛民 道得眾則得國 約法三章 德者本也 漢文帝敬老 見賢而不能舉 齊桓公重用管仲 君子有大道 召公諫厲王 仁者以財發身 紂王斂財 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 伯嚭殘害忠良 齊桓公親近小人 中庸 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 孔子因材施教 致中和 大禹治水 第二章 君子中庸 程...
23. 平天下在治其國 24. 絜矩之道 25. 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26.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27. 君子先慎乎德 28. 德本財末 29. 財散民聚 30. 仁人能愛人能惡人 31. 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32.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33. 以義為利 中庸選譯 1. 天命之謂性 2. 道不可須臾離 ...
23. 平天下在治其國 24. 絜矩之道 25. 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26.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27. 君子先慎乎德 28. 德本財末 29. 財散民聚 30. 仁人能愛人能惡人 31. 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32. 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33. 以義為利 中庸選譯 1. 天命之謂性 2. 道不可須臾離 3....
23. 平天下在治其國 ……… 78 24. 絜矩之道 ……… 82 25. 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 84 26. 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 88 27. 君子先慎乎德 ……… 92 28. 德本財末 ……… 94 29. 財散民聚 ……… 96 30. 仁人能愛人能惡人 ……… 100 31. 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
21.一家仁,一國興仁 22.治國在齊其家 23.平天下在治其國 24.絮矩之道 25.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26.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27.君子先慎乎德 28.德本財末 29.財散民聚 30.仁人能愛人能惡人 31.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32.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33.以義為利 中庸選譯 ...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挈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挈矩之道。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