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是實現現代化的一項基礎性工程,也是創新型城市建設的重要工作。為深入推動我市全民科學素質建設,促進我市四個文明建設,根據國務院《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綱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簡稱《科學素質綱要》)和蘇政發〔2007〕109號《省政府關於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畫(2007-2010-2020年)的通知》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實施意見如下:
一、指導思想和總體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政府推動,全民參與,提升素質,促進和諧”的指導方針,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調動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大力加強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為提升我市自主創新能力和城市競爭力,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總體目標。到2020年,全市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長足發展,形成完善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和監測評估體系,公民科學素質在整體上有大幅度提高,保持全省領先地位。
到2010年,全市科學技術教育、傳播與普及有較大發展,形成比較完善的組織實施、基礎設施、條件保障和監測評估體系,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明顯提高。具體實現以下目標:
1.科學發展觀在全社會普遍樹立和落實。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安全生產、健康生活、合理消費、循環經濟等觀念和知識廣泛普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發展道路和建設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社會成為全民共識,形成科學、健康、文明的生產、生活方式。
2.重點人群科學素質明顯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有較大增強,未成年人對科學的興趣明顯提高,農民和城鎮勞動人口的科學素質顯著提高,城鄉居民科學素質水平差距逐漸縮小,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素質在各類職業人群中位居前列。
3.公民科學素質基礎建設得到加強。科學教育與培訓、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公民提高自身科學素質的機會與途徑明顯增多,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長效機制初步形成。
二、主要行動和基礎工程
(一)四大主要行動
1.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
(1)推進新科學課程的全面實施,把新科學課程落實到教育、教學的全過程。針對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注重課程的綜合性與連貫性;開展學齡前科學啟蒙教育;深化中國小科學課程教材教法改革,完善基礎教育階段的科學教育,確保學校科學教育質量。把農村未成年人科學教育作為實施未成年人科學素質行動的重點內容。
(2)加強課外科技教育活動,充分挖掘社會科技教育資源。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青少年課外科技活動,普及保護生態環境、節約資源能源、生理心理健康、安全避險等知識。重點組織好“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金鑰匙科技競賽”、機器人、三模、國際數棋等科技競賽活動。組織科技工作者與未成年人開展“大手拉小手科技傳播行動”、“科普大篷車”、科技專家進校園(社區、科普基地)等活動;發揮少年宮、博物館、科研院所等校外科技、科普場館的作用,培育建設社會化科普教育基地。
(3)進一步深化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把科學素質教育成效納入“五好文明家庭”、“學習型家庭”等評比標準;發揮未成年人與家長雙向互動作用和社區教育在未成年人校外教育中的作用。深入開展“母親素質工程”、“爭做合格家長,培養合格人才”等活動。
(4)建立健全青少年科技教育考核激勵機制。把科學教育實施情況作為合格學校驗收、星級學校評估考核的重要內容,發揮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的導向作用,完善其評審和評價機制。“十一五”期間,評選50所市級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2.農民科學素質行動
(1)實施農民培訓工程。以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為目標,圍繞科學生產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繼續開展農民培訓工程,激發廣大農民參與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提高獲取科技知識和依靠科技創業致富、發展生產和改善生活的能力。重點加強農業專業大戶、農民經紀人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技協和產業龍頭負責人的培養,通過學習培訓、參觀考察、經驗交流等方式,提高他們的科技意識、市場意識、經營能力和戰略眼光,引導他們成為農業產業化的帶頭人和農村區域經濟成長的領頭羊。開展農民健康培訓工程,加強對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提高農村衛生服務水平。
(2)開展民眾性、社會性、經常性的科普活動。深入開展科普宣傳周、科普日、送“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等大型科普活動,開展“科技入戶”、“百會千戶萬家小康帶動工程”、“農村青年學百技”、“農村婦女轉移就業培訓”等主題活動。總結推廣科技110、科普大集、科技諮詢服務站等做法,探索科技“常下鄉、常在鄉”的長效機制。
(3)開展農村科技、科普示範活動,推動農民科學素質提高。積極開展農村科技示範市(區)、科技示範戶、全國科普文明示範縣(市、區)和市科普文明鄉(鎮)、村的創建活動。大力發展農村科技、科普示範基地,健全和完善示範基地的科技、培訓、帶動輻射等功能。
(4)加強農村基層科普能力建設。以加強農村遠程教育網路、鄉村科普活動站、科普宣傳欄和科普員“一站一欄一員”建設為重點,開通“科普大篷車”、“農業實用技術”電視欄目,組建農村
科普志願者隊伍,培養農民技術員隊伍,提高農村實用人才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傳播能力。
3.城鎮勞動人口科學素質行動
(1)加強勞動者科技教育培訓。圍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的需求,以學習能力、職業技能和技術創新能力為重點,提高第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科學素質。適應城鎮化加速的新形勢,提高進城務工人員的職業技能水平和適應城市生活的能力。在各級各類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訓考核中增加科學素質方面內容。建立企事業單位從業人員帶薪學習制度,鼓勵職工在職學習,形成用人單位和從業人員共同投資職業培訓的機制。在職業培訓中,加大有關科學知識的內容。
(2)實施技能型人才培訓工程。開展各種形式的勞動預備制培訓、再就業培訓、創業培訓、農民工培訓和各類從業人員的在崗培訓和繼續教育。大力培養生產服務一線特別是
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加大新技師培養力度,不斷最佳化提升我市技能人才隊伍結構。
(3)開展民眾性技術培訓、技術創新和發明活動。充分發揮企業科協、職工技協、研發中心等組織和機構的作用,廣泛開展創建“學習型企業”、“講理想、比貢獻”、“職工職業技能比賽”、“我為企業獻一計”等活動。著力加強科學方法、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教育,全面提高職工科學文化素質和職業技能素質。
(4)鞏固科教進社區活動成果,進一步發揮社區在提高勞動者科學素質方面的作用。深入開展科普文明示範街道、社區的創建活動,將科普創建納入文明單位創建體系。壯大社區科普志願者隊伍,發揮社區科普志願者隊伍、社區科普大學、市民學校、科普活動室、科普畫廊等機構和設施的作用。採取有效措施組織社區居民參與科普活動,並把居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納入“五好文明家庭”評比體系。建立覆蓋各類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區學習服務體系,不斷提高社區居民科學素質。
4.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
(1)加強對領導幹部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的培訓。以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行動帶動全民科學素質的整體提高。將科學素養相關知識納入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培訓計畫,把提高科學素質作為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培訓的重要內容。各級各部門要將科學發展觀、建設創新型國家等戰略思想及國家和省、市科技發展規劃等作為學習的重要內容。加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對新理論、新知識和新技能的學習和輪訓,全面提高領導幹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科學決策的能力,全面提高公務員整體素質,增強終身學習和科學服務的能力。
(2)建立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技教育和培訓機制。將提高科學素質列為創建學習型機關、幹部培訓教育和公務員錄用考試的重要內容。分層次制定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普培訓規劃,將提高科學素質列入培訓教育規劃和相關計畫。
(3)採取多種形式加強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的科學普及。定期舉辦科普講座、報告會等活動;編輯出版《常州科技導讀》等相關科普讀物,向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介紹現代科技知識及發展趨勢。領導幹部和公務員要積極參與科普活動。
(二)四大基礎工程
1.科學教育與培訓基礎工程
(1)加強中國小科學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採取多種途徑,開展中國小科學教育教師培訓工作,重點培訓縣及縣以下中國小科學教育教師。鼓勵師範院校設定
科學教育專業,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水平和職業能力的科學教育教師。
(2)加強科技輔導員與志願者隊伍建設。發揮各級學會及老科技工作者的作用,動員組織離退休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公務員和企事業單位管理者參與科學教育與培訓。建立中國小專兼職科技輔導員隊伍,重點開展對農村科技輔導員的培訓。充分發揮各級青年組織和學生會的作用,積極組織大學生擔任中國小科學
教育志願者。
(3)加強科學教育研究。按照普及性、基礎性、發展性的要求,促進科學課程的完善與發展,更新課程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促進學習方式的變革。
(4)加強中國小校科學教育設施建設。在全市中國小全面建設合格科學實驗室,有條件的學校建立科學工作室,省三星級高中都要創造條件建立技術實驗室,確保技術課程的開放。中國小圖書館(室)要確保科普書籍占有相當比例;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因地制宜建設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動場所;建立一批中國小科普教育基地。
(5)利用社會資源開展科學教育和培訓。鼓勵和支持科普場館、社區學校、成人文化技術學校等開展科學教育與培訓。增強行政院校和幹部學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工院校、職業學校、函授學校、
廣播電視學校等單位的科學教育和培訓功能。構建不同職業、不同工種、布局合理的職業技能培訓基地。
2.科普資源開發與共享工程
(1)加大科普資源開發力度。制定優惠政策和相關規定,鼓勵和吸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科普資源開發。以評獎、作品徵集等方式,加大對優秀原創科普作品的扶持、獎勵力度;調動科技工作者進行科普創作的積極性,把科普作品納入業績考核範圍;鼓勵和支持科普創作、科技傳播專業團體發揮作用;市“十一五”重點圖書出版規劃中要提高科普讀物所占比例;積極引導經實踐檢驗,創造顯著社會效益的科普作品申報市
科學技術進步獎;逐步建立重大科技項目成果轉化為科學教育、傳播與普及資源的機制;推動科技、教育、傳媒的有效合作,提高我市科普創作整體水平。
(2)促進科普資源共享。充分利用中國數字科技館,結合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校校通”工程、農村黨員幹部
現代遠程教育工程建設,集成現有各類科普信息,建立市級數位化科普信息資源庫和共享交流平台,通過網際網路等方式為社會和公眾提供科普服務,不斷擴大科普信息資源的共享範圍。加強科普信息網路建設,開發一批內容健康、形式活潑的科普教育、遊戲軟體。針對人民民眾生產生活需求,組織編制簡明生動的科普資料送到基層。
3.大眾傳媒科技傳播能力建設工程
(1)加大各類媒體的科技傳播力度。增加電視台、廣播電台科技欄目及播出時間、各類科普出版物的品種和發行量、報紙科技欄目的數目和版面、科普網站和入口網站的科技專欄。已有科技頻道、科技專欄、專版、科普網站等,要開拓創新,提高質量,使其成為具有廣泛影響的媒體精品。繼續在市縣電視台推廣《科普大篷車》電視欄目,覆蓋面力爭達到100%。
(2)擴大科普出版物發行。建立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科普出版物發行渠道,加強網點建設,扶持科普出版物在基層和農村的發行工作。
(3)加強對突發事件的科普宣傳。提高各類媒體對公共衛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的反應能力,及時以各種方式向公眾進行科普宣傳,指導公眾以科學的行為和方式應對突發事件。
4.科普基礎設施工程
(1)加強科技館等科普設施建設。要把科技館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及基本建設計畫,加大對公益性科普設施建設和運行經費的投入,加強科普設施建設與管理。在大型公共場所建造電子科普畫廊,鼓勵有條件的轄市(區)興建科技館。落實科普場館對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免費或優惠開放的措施。
(2)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落實有關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界對公益性科普設施建設捐贈、資助;吸引境內外資本投資興建和參與經營性科普場館建設;鼓勵有條件的企事業單位建立專業科普場館;落實有關鼓勵科普事業發展的
稅收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科普基礎設施建設。
(3)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建設。“十一五”期間,新增市級科普教育基地30家。健全市(區)兩級科普教育示範基地,定期對公眾免費或優惠開放。推動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醫院、高新技術企業等為依託的科普示範基地設立公眾開放日、科普接待日,向公眾開放實驗室、陳列室、研發機構和生產車間等場地設施。
(4)加強基層科普設施建設。在城鄉社區建設科技活動中心、科普畫廊、科普活動室、遠程科普宣傳教育終端設備等設施。加大青少年校外科普場館、基地建設,各轄市(區)建立社區青少年科學工作室。加大科普宣傳力度,配備大中型科普大篷車,各轄市(區)要爭取配備小型科普宣傳車,以“流動科技館”形式為廣大農村、城市社區、中國小校提供科普服務。加快“農家書屋”建設,使其成為農村重要科普陣地。
三、建立和完善支撐體系
(一)政策法規體系。完善有關政策法規,明確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及個人在公民科學素質建設中的責任、權利和義務。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有關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的政策法規中體現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目標和要求。加強科普成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定鼓勵和吸引境內外機構、個人獨資或合作舉辦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機構的政策。
(二)經費投入體系。堅持政府引導,鼓勵社會投入,形成多渠道投入機制,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供資金保障體系。各級政府根據財力情況和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需要,逐步提高科普經費的增長速度,並將科普經費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各有關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根據承擔的科普任務,按照預算管理的規定和現行資金渠道,統籌考慮和落實所需經費。通過有效運用政府引導資金,促進全社會增加對科普事業的投入。根據現行稅收規定,對科技場館、各人民團體以及企事業單位開展的公益性科普活動實行優惠政策。落實捐贈公益性科普事業個人所得稅減免政策,廣泛吸納境內外機構、個人的資金支持公民科學素質建設。制定優惠政策和相關規定,積極培育市場,推動科普文化產業發展。
(三)人才隊伍體系。通過培養專業化人才,發掘兼職人才,建立志願者隊伍,加強理論研究,為公民科學素質建設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加強科普專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技術職稱評定工作,提高廣大專業科普工作者的積極性。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培訓和進修活動,加強業務學習,全面提升在職科技教育、傳播與普及人員的科學素質和業務水平,逐步培養一批了解科技發展和公眾科技需求的人才隊伍。充分調動各界人士參加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積極性,逐步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素質較高的兼職人才隊伍和志願者隊伍。開展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理論研究,加強國內外交流。
四、加強組織領導
(一)健全組織領導體制。市政府負責領導全市《科學素質綱要》 的實施工作,成立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進行統一動員部署和檢查監督。市全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科協,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定期向領導小組匯報。各級政府要把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和業績考核,成立領導小組,並為其開展工作創造必要的條件。
(二)加強協調配合。各有關部門、事業單位和人民團體要按照全民科學素質建設的總體部署,將有關任務納入相應工作規劃和計畫,充分履行工作職責,整合資源,發揮各自優勢,形成合力,切實推進公民科學素質建設。
(三)加強監測評估。以《
中國公民科學素質基準》為指導,以《江蘇省科學技術普及教育大綱(試行)》為基礎,定期開展全市公眾科學素養調查,加強對公民科學素質建設進程的監測評估,根據監測評估結果,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不斷改進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如期實現公民科學素質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