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陸軍

帝國陸軍

(帝國陸軍日本語:ていこくりくぐん)全稱大日本帝國陸軍(日本語:だいにっぽんていこくりくぐん)是1871年至1945年,由日本天皇所統帥的陸軍。亦稱日本陸軍(にっぽんりくぐん),通常皇軍(こうぐん)一詞表達為日本陸軍的場合較多。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實際行動自甲午戰爭以來多由帝國陸軍付諸實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帝國陸軍
  • 日本語:ていこくりくぐん
  • 全稱:大日本帝國陸軍
  • 組織:天皇
  • 起始時間:1871年
  • 終止時間:1945年
組織,天皇,官衙,軍隊,學校,特務機關,軍階,編制,歷史,體制,消亡,

組織

天皇

帝國陸軍名義上的最高統帥。

官衙

中央:陸軍省(陸軍大臣)、參謀本部(參謀總長)、教育總監部(教育總監)
分支:航空總監部、陸軍航空審查部、陸軍航空技術研究所、陸軍技術本部、陸軍技術研究所、東京警備司令部、防衛司令部、要塞司令部、連隊區司令部、陸軍兵器廠、陸軍造兵廠等

軍隊

皇軍部隊中的總軍方面軍、軍、師團均由步兵旅團、步兵連隊所構成。而炮兵部隊、騎兵部隊、工兵部隊等的則為特科部隊,通常在衛戍地擔當警備等任務。

學校

帝國陸軍擁有組織體系全面的院校機構,主要包括陸軍大學校、陸軍士官學校、陸軍航空士官學校、陸軍預科士官學校、陸軍幼年學校、陸軍予備士官學校、陸軍戸山學校、陸軍步兵學校、陸軍騎兵學校、陸軍野戰炮兵學校、陸軍重炮兵學校、陸軍科學學校、陸軍兵器學校、陸軍工兵學校、陸軍輜重兵學校、千葉陸軍戰車學校、陸軍機甲整備學校、所澤陸軍飛行學校、明野陸軍飛行學校、下志津陸軍飛行學校、濱松陸軍飛行學校、鉾田陸軍飛行學校、熊谷陸軍飛行學校、陸軍少年飛行兵學校、陸軍少年戰車兵學校、陸軍少年通信兵學校、陸軍憲兵學校、陸軍經理學校、陸軍軍醫學校、陸軍獸醫學校、陸軍中野學校等。

特務機關

特務機關主要是元帥府軍事參議院侍從武官府、皇族付武官、將校生徒試驗委員以及準特務機關人員( 包括委託學生、外國留學生、在外公館附武官、駐在武官等)。

軍階

1944年(昭和19年)8月10日-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
階級兵科各部
大將
陸軍大將
中將
陸軍中將
陸軍技術中將
陸軍主計中將
陸軍建技中將
陸軍軍醫中將
陸軍藥劑中將
陸軍齒科醫中將
陸軍獸醫中將
陸軍法務中將
少將
陸軍少將
陸軍技術少將
陸軍主計少將
陸軍建技少將
陸軍軍醫少將
陸軍藥劑少將
陸軍齒科醫少將
陸軍獸醫少將
陸軍法務少將
大佐
陸軍大佐
陸軍憲兵大佐
陸軍技術大佐
陸軍主計大佐
陸軍建技大佐
陸軍軍醫大佐
陸軍藥劑大佐
陸軍齒科醫大佐
陸軍獸醫大佐
陸軍法務大佐
中佐
陸軍中佐
陸軍憲兵中佐
陸軍技術中佐
陸軍主計中佐
陸軍建技中佐
陸軍軍醫中佐
陸軍藥劑中佐
陸軍齒科醫中佐
陸軍獸醫中佐
陸軍法務中佐
少佐
陸軍少佐
陸軍憲兵少佐
陸軍技術少佐
陸軍主計少佐
陸軍建技少佐
陸軍軍醫少佐
陸軍藥劑少佐
陸軍齒科醫少佐
陸軍衛生少佐
陸軍獸醫少佐
陸軍獸醫務少佐
陸軍軍樂少佐
陸軍法務少佐
陸軍法事務少佐
大尉
陸軍大尉
陸軍憲兵大尉
陸軍技術大尉
陸軍主計大尉
陸軍建技大尉
陸軍軍醫大尉
陸軍藥劑大尉
陸軍齒科醫大尉
陸軍衛生大尉
陸軍獸醫大尉
陸軍獸醫務大尉
陸軍軍樂大尉
陸軍法務大尉
陸軍法事務大尉
中尉
陸軍憲兵中尉
陸軍技術中尉
陸軍主計中尉
陸軍建技中尉
陸軍軍醫中尉
陸軍藥劑中尉
陸軍齒科醫中尉
陸軍衛生中尉
陸軍獸醫中尉
陸軍獸醫務中尉
陸軍軍樂中尉
陸軍法務中尉
陸軍法事務中尉
少尉
陸軍少尉
陸軍憲兵少尉
陸軍技術少尉
陸軍主計少尉
陸軍建技少尉
陸軍軍醫少尉
陸軍藥劑少尉
陸軍齒科醫少尉
陸軍衛生少尉
陸軍獸醫少尉
陸軍獸醫務少尉
陸軍軍樂少尉
陸軍法務少尉
陸軍法事務少尉
準尉
陸軍準尉
陸軍憲兵準尉
陸軍技術準尉
陸軍主計準尉
陸軍建技準尉
陸軍衛生準尉
陸軍獸醫務準尉
陸軍軍樂準尉
陸軍法事務準尉
曹長
陸軍曹長
陸軍憲兵曹長
陸軍技術曹長
陸軍主計曹長
陸軍建技曹長
陸軍衛生曹長
陸軍獸醫務曹長
陸軍軍樂曹長
陸軍法事務曹長
軍曹
陸軍軍曹
陸軍憲兵軍曹
陸軍技術軍曹
陸軍主計軍曹
陸軍建技軍曹
陸軍衛生軍曹
陸軍獸醫務軍曹
陸軍軍樂軍曹
陸軍法事務軍曹
伍長
陸軍伍長
陸軍憲兵伍長
陸軍技術伍長
陸軍主計伍長
陸軍建技伍長
陸軍衛生伍長
陸軍獸醫務伍長
陸軍軍樂伍長
陸軍法事務伍長
兵長
陸軍兵長
陸軍憲兵兵長
陸軍技術兵
陸軍衛生兵長
陸軍軍樂兵長
陸軍法事務兵長
上等兵
陸軍上等兵
陸軍憲兵上等兵
陸軍技術上等兵
陸軍衛生上等兵
陸軍軍樂上等兵
陸軍法事務上等兵
1等兵
陸軍1等兵
陸軍技術1等兵
陸軍衛生1等兵
2等兵
陸軍2等兵
陸軍技術2等兵
陸軍衛生2等兵
註:各軍階擔當的職位如下:大將為方面軍司令官、中將為司令官・師團長、少將為旅團長、中將・少將為各種學校長,大佐為步兵連隊長、中佐為騎兵戰車連隊長、少佐為大隊長中佐・少佐為飛行戰隊長,大尉・古參中尉為中隊長、中尉・少尉為小隊長・連隊旗手,軍曹・伍長為分隊長。

編制

日本帝國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時期總兵力已近600萬,擁有200多個師團的番號。
師團
陸軍常備主力師團(師)下轄有兩個步兵旅團(旅),每個步兵旅團(約7700人)下轄兩個步兵聯隊(團),每個步兵聯隊(約3870人)下轄三個步兵大隊(營),每個步兵大隊(約1215人)下轄四個步兵中隊(連)和一個重機槍中隊,每個步兵中隊(約250人)下轄三個小隊(排),每個小隊約70人。另外,師團還直轄騎兵聯隊(約1400人)、炮兵聯隊(約2500人)、工兵聯隊(約1500人)、輜重兵聯隊(約2800人)及通信隊(約650人)、衛生隊(約500人),野戰醫院(約150人)等。
下轄五個獨立步兵大隊及炮、工、通、輜重隊,全旅團約8280人,配備軍馬1800匹、步騎槍4050枝、擲彈筒120個、輕機槍120挺、重機槍30挺、平射炮10門、山炮20門、野炮12門等武器裝備,是具備相當野戰能力的作戰單位。
獨立警備隊
一般管轄六個獨立步兵大隊,共有兵員5450人,配備軍馬420匹、步騎槍3660枝、擲彈筒144個、重機槍24挺。由於這種部隊沒有重型武器,一般只擔任後方警備任務。
騎兵旅團
一般下轄兩個騎兵聯隊,共有兵員5600人,配備軍馬5668匹、步騎槍3705枝、重機槍12挺、野炮36門等武器裝備。
野戰重炮兵旅團
是陸軍的預備隊炮兵,一般有官兵8000餘人,配備有100毫米至240毫米的大口徑榴彈炮加農炮70餘門,常用於重點攻堅任務。
坦克部隊
日本陸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也有一支規模不小的坦克部隊。日本軍方自1925年開始研製坦克,1929年組建坦克部隊。但初期多以坦克聯隊為建制配屬於陸軍師團,至1936年後才在中國東北公主嶺組建日軍第一坦克旅團。1942年6月,日軍在中國東北的寧安勃利綏遠的包頭又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戰車師團,1944年在其國內組建了第四戰車師團。日軍戰車師團一般裝備輕型坦克100輛、中型坦克335輛、各種汽車1272輛、加農炮36門、高射炮12門、野炮4門、速射炮12門、平射炮6門、重機槍18挺、輕機槍144挺、步騎槍2900枝等。在日軍準備"本土決戰"時期,他們還陸續組建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共7個獨立戰車旅團。但由於日軍的坦克裝甲車在火力、速度、裝甲防護力等方面均與歐美先進工業國有一定差距,故在二戰中對蘇、對美的歷次戰役中均顯得不堪一擊。
摩托化部隊
帝國陸軍在二戰期間也組建過摩托化部隊。1941年夏,日軍首批改建四個師團為摩托化師團,它們是近衛師團第五師團第十八師團和第四十八師團。

歷史

1884年日本在舊式軍隊的基礎上首次組建了6個正規陸軍師團,即第一至第六師團,甲午戰爭以後,日本又組建了6個正規陸軍師團,即第七至第十二師團。1907年,日本在日俄戰爭後再次擴充6個正規陸軍師團,即第十三至第十八師團。1915年,日本又在被其侵占的朝鮮組建了兩個陸軍師團,即第十九、第二十師團。這樣,加上守衛日本東京皇宮地區的日軍近衛師團及4個駐紮在各地的獨立混成旅團,就構成了日本帝國主義陸軍主力平時的基本框架。
明治33年帝國陸軍明治33年帝國陸軍
在不斷的對外侵略擴張中,日本開始在別國領土上及被其控制的地區駐紮軍隊。如:1895年後在中國台灣組建日軍台灣軍(たいわんぐん);1901年後在中國京津地區駐紮日軍華北駐屯軍(しなちゅうとんぐん);1915年在朝鮮組建日軍朝鮮軍(ちょうせんぐん);1919年在中國東北組建日本關東軍かんとうぐん)。這些部隊在當時被稱為日軍在其本土以外駐紮的"四大兵團"。它們有些由日軍正規主力師團固定擔任,如日軍朝鮮軍即長期由第十九師團第二十師團組成;有些由正規主力師團輪流調防擔任,如日本關東軍;有些則由混成旅團或其他建制的部隊擔任,如日軍台灣軍和日軍華北駐屯軍。1925年後,日本帝國主義在當時國際和平裁軍的壓力下,同時為了節省軍費以研製現代化的武器裝備,也曾裁撤了第十三、第十五、第十七、第十八共四個師團的部隊。

體制

日本在建立現代陸軍的過程中,初期曾崇拜學習法國的軍事理論和體制,後來基本上改為以德國的軍事理論和體制為藍本,並向先進的西方制度學習,建立起地區義務兵役、軍事預備役的徵兵體制。即日軍每個師團平時駐守的地區,本身就是其徵兵機構的師團管區,也是其徵集補充兵源的地區,其全部士兵和中下級軍官全部來自這一地區。所以,在日軍部隊的歷史上就曾出現過一家祖孫數代都曾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同一支部隊中服役並參加歷次戰爭的情況。同時,日本陸軍常備主力師團也常以地名來表示。如;第一師團,因其長期駐守東京地區,其全部士兵和全部中下級軍官為東京地區人,故又稱為東京師團。以此類推,第二師團又稱仙台師團,第三師團又稱名古屋師團第四師團又稱大阪師團,第五師團又稱廣島師團,第六師團又稱熊本師團,第七師團又稱旭川師團,第八師團又稱弘前師團,第九師田又稱金澤師團,第十師團又稱姬路師團,第十一師團又稱善通寺師團,第十二師團又稱久留米師團,第十四師團又稱宇都宮師團,第十六師團又稱為京都師團等等。
日本陸軍軍銜總計6·等16級,即大將、中將、少將、大佐(校)、中佐少佐大尉中尉少尉、準尉、曹長(上士)、軍曹(中士)、伍長(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日本陸軍也有元帥軍銜,但規定由日本天皇從戰功顯赫或資深的大將中選任,頒賜元帥封號,自明治維新後至1945年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共有17位陸軍大將被天皇頒賜元帥軍銜。日本軍銜與有些國家不同的是,大尉、大佐、大將的領、肩章上都只有3顆而不是4顆星。在日本陸軍中,軍司令官常是中將或大將軍銜,師團長多是中將軍銜,旅團長多是少將軍銜(也有個別是中將軍銜的),聯隊長多是中佐或大佐軍銜,大隊長多為少佐、大尉軍銜,中隊長多為中尉軍銜,小隊長多為少尉軍銜。
日本軍隊只有陸軍和海軍兩個軍種,雖然其曾擁有強大的航空兵部隊,但也只是分屬於陸軍航空兵海軍航空兵,而沒有獨立的空軍。日本的海軍和陸軍,從服裝顏色上很容易區別出來。而日本陸軍各兵種的服裝雖基本一致,但也可以從其佩帶的肩章和領章的顏色上加以區分,如日本陸軍步兵肩領章底色為紅色,炮兵為黃色,騎兵為綠色,工兵為茶色,輜重兵為深藍色,航空兵為天藍色,憲兵為黑色,軍醫為深綠色,軍法官為白色,財會官為銀茶色等等。
昭和13年陸軍軍服昭和13年陸軍軍服

消亡

1937年中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侵華帝國陸軍陷入持久戰的泥淖之中,其部隊作戰時間之長,損失耗費之巨,軍以下基層部隊序列不斷變化,兵力消耗極大。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戰線再度拉長,兵員更加缺乏。南洋戰場接連失利,其實力不斷下降。日本天皇宣布投降後,帝國陸軍分別於1945年8月下旬至l0月中旬在各地向中、美、英、蘇、澳等盟國軍隊繳械投降,壽終正寢。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