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社會主義理論

市場社會主義是西方大約一個多世紀以來倡導和探索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相結合的道路與模式的思想理論。它既不同於以美國為代表的市場社會主義,也不同於以蘇聯為代表的計畫社會主義的社會經濟體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市場社會主義理論
  • 外文名:無
  • 性質:思想理論
  • 時間:西方大約一個多世紀以來
理論特徵,發展階段,概念比較,重要意義,

理論特徵

加爾布雷恩、沃德、柏格森等學者把它的特徵大致概括如下:
市場社會主義理論
1.把資源配置形式和社會制度分離開來。把計畫機制、市場機制與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分開來。他們認為,計畫和市場都是資源配置的手段,與社會制度的性質是沒有關係的。
2.主張實行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市場社會主義反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存在,主張實行生產資料的公有制。如英國學者科亨認為:“市場社會主義是社會主義,是因為它克服了勞動和資本的分離。在市場社會主義中,不存在一個不擁有資本的與勞動者相對立的資本家。”但他們對生產資料公有的具體形式有不同的看法,如國家所有、集體所有、全民股份制等。
3.他們主張以市場作為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這也是市場社會主義的主要特點。但是在多大範圍、何種程度上、何種方式上,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學者的主張各不相同。

發展階段

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的發展從20世紀20、30年代到20世紀末,21世紀初大致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從20世紀20~90年代是市場社會主義初步形成的時期
該時期最著名的就是旅美波蘭經濟學家奧斯卡·蘭格提出的“蘭格模型”:生產資料當實行公有制,但小型工、農業可保持私有;要求建立不完全的市場體系,既存在著消費品市場、,也存在生產資料市場、;實行國家、地方、家庭參與的多重決策體系;實行雙重價格定價體系,消費品和勞動力價值通過市場來定價,而生產價值由中央計畫機關採取模擬市場競爭的方法來決定。該模式雖然有明顯的計畫特徵,但標誌著市場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
市場社會主義理論
第二個階段:從20世紀50~80年代
主要是一些東歐、蘇聯經濟學家主張在計畫經濟框架內,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比如南斯拉夫經濟學家組成的“市場經濟學派”認為,經濟的快速發展只有在市場的基礎上才有可能。波蘭經濟學家布魯斯提出了市場機制的計畫經濟模式。捷克的錫克在《社會主義下商品的貨幣關係》中分析了巨觀、微觀商品經濟的不平衡。其中巨觀的當由計畫調節,微觀的由市場調節
第三個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
其研究中心又回到了以西方為中心,他們重新探討了市場社會主義,目的在於弄清如何通過市場使西方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社會主義的主要理論有米勒的“合作制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羅默的“證券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斯韋卡特的“經濟民主的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等。

概念比較

市場社會主義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區別
1.兩者的基本制度不同
中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是社會主義公有制,是以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為保障的。所有制問題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核心內容,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模式中就規定了公有制主體、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這一基本原則,並強調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而當代國外的市場社會主義雖然也主張公有制,但總的說來,他們對國有經濟都持否定態度,而且大多數模式都是重視收入平等甚於關心所有制內容。但這樣一來,實現收入平等分配的社會平等是很難得到保障的。
2.運行機制上也不相同
中國是在國家巨觀調控下發揮市場對資源的基礎性配置作用。而為達到目標,就要相應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完善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轉變政府管理職能,健全巨觀調控體系,以及改革分配製度和建立社會保障體系。而國外各種市場社會主義理論在通過何種方式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有機結合起來的問題上始終沒有找到有效的途徑。
3.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與精神文明緊密聯繫的
市場經濟發展帶來的物質文明為精神文明的建設提供物質保證;而精神文明的發展又為物質文明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重要意義

西方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的繁榮和發展無疑給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提供了參考、研究的價值。
1.市場社會主義理論給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建設以啟發、借鑑,成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史料來源
首先,市場社會主義者提出的“中性機制”思想,為中國探索計畫與市場的關係問題提供了啟示。20世紀60~70年代,加爾布雷恩、沃德、柏格森等人批駁了市場屬於資本主義,而計畫只屬於社會主義的傳統觀點認為,市場和計畫僅僅是“手段”或“工具”,提出“中性機制”理論。鄧小平同志在探索計畫與市場的關係問題過程中,吸取了市場社會主義的可取成分,結合中國實際和他國經驗,明確指出,計畫和市場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在1992年南巡講話中提出:“計畫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畫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畫;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畫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這樣,鄧小平經過長期探索,在深刻總結前人研究成果和認真汲取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解開計畫與市場複雜關係的鑰匙,剔除了纏繞在計畫與市場問題上的所謂社會基本制度屬性,從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掃清了道路、奠定了基礎。
其次,在理清計畫與市場複雜關係的基礎上,把市場運用到社會主義中去。市場社會主義者關於市場與社會主義的“聯姻”論,為人們創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提供了積極的思想來源。如米勒就明確指出“市場是社會主義的秘書”(即社會主義需要市場)。早在1979年,鄧小平在會見美國客人的一次談話中明確指出:“說市場經濟只存在於資本主義社會,只有資本主義市場經濟,這肯定是不正確的。人們是計畫經濟為主,也結合市場經濟,但這是社會主義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在封建社會時期就有了萌芽。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這就從根本上打破了統治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多年的把計畫經濟等同於社會主義,把市場經濟等同於資本主義的傳統認識,表明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是能夠兼容的,為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奠定了理論基礎。再次,市場和計畫不是地位平等的發揮作用,但市場也不排除計畫。兩者共同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服務。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市場起到了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是主導力量。而計畫就體現在國家的巨觀調控上。米勒在他的《合作制的市場社會主義》中就指出國家的作用有:制定收入標準,制定積極政策,來實現工整的分配;國家還要設立公共機構,負責提供福利等公益事項……由此可見,市場社會主義也並不盲目崇拜市場。同樣,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機制與計畫機制必須結合起來運用,使之優勢互補。但是,二者所處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市場機制起基礎性的調節作用,計畫機制、巨觀調控只能起到輔助性或指導性的調節作用,為市場機制更好發揮作用創造條件。
最後,市場社會主義效率與公平的觀點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持有的觀點。市場社會主義把市場與社會主義結合起來,即要發揮市場的效率,又要追求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他們主張以市場為資源配置的主導機制,以企業為單位、利潤為導向參與市場競爭,保持高效率,倡導某種形式的生產資產社會公有,關注收入分配平等。而當代中國所要建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是十分重視效率與平等的一致性,強調公平與效率必須兼顧,主張在兼顧公平與效率時,效率應優先考慮,在提高效率的前提下實現公平。
2.國外市場社會主義的實踐豐富了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經驗,有利於促進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發展和完善
首先,西方學者雖然堅持社會主義價值取向,但對於何為科學的社會主義仍缺乏認識。他們雖然認識到社會主義必須實行公有制,但在其具體形式上仍有分歧,缺乏深度。所以他們提出的各種模式很難實行,因為他們沒有找到實行的主體力量。所以只是一種現代、當代的空想主義。而中國在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一開始,就有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科學地認識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具有理論上的明確性,是在吸取西方學者的積極觀點、社會主義的建設經驗和結合自身實際的基礎上進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
其次,前蘇聯及東歐國家對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建設的探索給人們的啟示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務必須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和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方向,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前提下的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相結合,必然要反映出社會主義制度區別於資本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如社會主義的公有制主體地位、按勞分配的主導方式、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民主專政、共同富裕的最終目標等社會主義本質要求,這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對於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實踐活動中,正確堅持社會主義性質和方向,進一步深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同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過程中,精神文明建設是不可少的重要部分。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大力加強工作力度,保證社會主義建設的主旋律,倡導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風尚,為市場經濟的發展營造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
[2]中國學術期刊網路出版總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