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

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

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Balkan summit),巴爾幹半島國家主要指東南歐的阿爾巴尼亞波赫保加利亞希臘、北馬其頓羅馬尼亞土耳其南斯拉夫聯盟8個國家。這一地區素有“歐洲火藥桶”之稱,由於領土爭端、民族糾紛、宗教信仰及文化背景不同等原因,巴爾幹地區歷史上戰亂與衝突不斷。直至二十世紀末,巴爾幹地區不穩定因素依然很多:希臘和土耳其因愛琴海諸島的歸屬及賽普勒斯問題關係緊張;馬其頓和希臘因國名問題發生的爭執仍未了結;希臘和阿爾巴尼亞之間因少數民族問題而潛伏危機;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聯盟之間存在著科索沃問題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
  • 外文名:Balkan summit
  • 成立時間:1997年11月3日
  • 國家地區:巴爾幹半島國家
  • 開會地點:斯科普里、奧赫里德
  • 所屬類型:政治、社會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

第一次

1997年11月3日至4日,第一次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 (Balkan Summit) 在希臘克里特島舉行,這是自1991年南斯拉夫解體和1992年4月波赫戰爭爆發後,巴爾幹國家就區域合作問題舉行的首次會晤,也是一次在沒有外來勢力直接參與的情況下,為消除巴爾幹地區爭端而召開的一次歷史性會議。會議發表了一項聯合聲明,強調八國政府決心以國際法及聯合國憲章為準則,在和平、安全、睦鄰友好、穩定和平等互利的框架內加強區域合作,攜手將巴爾幹建設成一個合作與繁榮的地區。聲明說,巴爾幹國家將加強在基礎設施、能源、交通、通訊、科技教育、文化和體育等領域的合作,並將在打擊毒品走私、非法移民和恐怖活動方面協調行動,認為文化與宗教的差異不應成為對地區合作與安全的威脅,而應被看成鼓舞力、創造力及推動力。會議還決定,八國外長今後將每年至少舉行一次會議,進行政治協商,以促進這一地區在穩定與安全問題方面的合作。希臘和土耳其兩國總理會晤後表示,雙方同意通過繼續接觸與政治對話來逐步消除彼此間的分歧。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和阿爾巴尼亞總理納諾也舉行了40年來兩國領導人之間的首次會晤。

第二次

第二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於1998年在土耳其舉行首腦會議。

第三次

第三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於1999年7月29日在波赫首都塞拉耶佛舉行首腦會議,它是首次《東南歐穩定公約》首腦會議的組成部分。

第四次

第四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於2000年10月25日,在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舉行非正式首腦會議,得到歐盟的支持。馬其頓、阿爾巴尼亞、保加利亞、南斯拉夫聯盟、羅馬尼亞5國總統以及希臘和土耳其總理參加了會議,波赫和克羅地亞的高級官員以觀察員身份與會,東南歐穩定公約特別協調員、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及歐盟官員出席了會議。會議主要議題是巴爾幹地區局勢及合作進程問題,在討論科索沃地區地位問題時出現了嚴重分歧。會議通過一項聯合聲明,承諾各國將本著平等、相互諒解和睦鄰的精神,為解決過去遺留的所有問題而繼續進行建設性合作。

第五次

第五次會議巴爾幹國家首腦會議於2001年2月23日,在馬其頓首都斯科普里舉行首腦會議,克羅地亞以觀察員身份與會。會議原定的主題是討論地區經濟合作,尤其是能源合作以及如何吸引外資的問題,但由於科索沃以及塞爾維亞南部地區局勢緊張,會議仍討論地區安全與民主前景、東南歐地區的穩定等問題。會議通過一項聯合聲明,聲明說,巴爾幹地區在經歷了10年的戰爭和衝突之後,現在具備了實現本地區經濟和社會進步的共同目標的可能;會議通過地區經濟合作的行動計畫,它規定了地區合作的優先領域;會議吸收波赫為東南歐穩定公約正式成員,恢復南斯拉夫的東南歐穩定公約成員資格;馬其頓和南斯拉夫簽署了邊界協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