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美國首腦會議

長期以來,歐盟美國不僅在政治上互為盟友,而且在經濟上也互為最大貿易夥伴和最大投資方。早在1953年,美國就與歐共體(歐盟前身)建立和保持外交關係。雙方隨後互派使團,關係不斷加強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歐盟-美國首腦會議
  • 建交時間:1953年
  • 會議參與者:美國,歐共體(歐盟前身)
  • 相關檔案:《跨大西洋宣言》
  • 會議內容:國際恐怖主義,經濟發展和就業等
  • 作用:協調立場,加強合作
會議簡介,近十幾年會議,

會議簡介

1990年2月,時任美國總統的喬治·H·W·布希和歐共體執行主席、愛爾蘭總理豪伊商定:美國總統和歐共體執行主席以及美國國務卿和歐共體12國外長雙方定期舉行會晤,討論雙邊關係和政治合作等問題。同年11月,歐美雙方發表《跨大西洋宣言》,確定雙方夥伴關係的準則、共同目標、合作領域及磋商機制,為雙方關係的發展提供了綱領性檔案。
在歐盟關係發展中,歐盟-美國首腦會議已成為歐美雙方高層交往的重要機制。它每年在美國和歐盟輪值主席國間輪流舉行一次,由美國總統、歐盟委員會主席、歐盟輪值國主席、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事務的高級代表出席。
隨著國際形勢的發展,歐盟和美國認為,雙方需要密切合作,共同應對國際重大問題,涉及包括防止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國際恐怖主義、中東地區和平、保證經濟發展和就業等方面。
1995年12月,歐美雙方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的首腦會議上籤署了《跨大西洋新議程》,確立了雙方在廣泛領域的夥伴關係與合作框架。此外,雙方還決定逐步籌建跨大西洋經濟區,以消除雙方間的貿易障礙。1998年5月,雙方在英國首都倫敦舉行的首腦會議上發起“跨大西洋經濟夥伴關係”行動,以消除歐美間的貿易壁壘,促進歐美經濟共同增長,為實現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鋪平道路。
2007年4月底,歐盟-美國首腦會議在華盛頓舉行。會上,雙方簽署了“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計畫”和開放領空等多項協定,並決定成立“跨大西洋經濟理事會”,以監督、指導和加強雙方經貿關係。

近十幾年會議

自1990年確立定期磋商機制以來,歐盟和美國已經多次舉行首腦會議,就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協調立場,加強合作。
1997年5月,雙方在海牙舉行的首腦會議上正式簽訂了控制非法生產麻醉藥品和毒品以及在海關事務中相互合作與支持的協定。
1999年6月,雙方在波恩舉行首腦會議。會議發表了《波恩聲明》,表示雙方將建立“完全和平等的夥伴關係”,並就建立貿易衝突“預警機制”以避免雙方貿易衝突升級達成一致。
2000年5月,雙方在里斯本舉行首腦會議。會議期間,美國總統柯林頓向歐盟解釋了美國國家飛彈防禦計畫並允諾與歐洲分享飛彈防禦技術。
2002年5月,雙方在華盛頓舉行首腦會議。會議圍繞中東和平進程、反恐合作、貿易爭端、阿富汗和巴爾幹形勢以及北約與俄羅斯關係等問題交換了意見,強調雙方的共同利益遠大於分歧,表示將在重大國際問題上進行廣泛合作。
2004年6月,雙方在愛爾蘭的德羅莫蘭卡斯舉行首腦會議。會議就有關伊拉克、中東、反恐、防擴散等重大問題發表了七項聲明,闡述了歐美雙方對這些問題的立場。
2005年6月,雙方在美國首都華盛頓舉行首腦會議。會議著重討論了歐美跨大西洋同盟關係重要性,美國支持一個強大的歐洲作為美國在全世界的強有力的夥伴。此外,雙方還討論了伊拉克、中東和平、朝核問題、伊朗核問題以及阿富汗等熱點問題。
2006年6月,雙方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歐盟-美國首腦會議。此次峰會有關能源合作的討論取得了具體成果,歐美雙方同意在能源安全問題上進行戰略合作,並在清潔能源和可持續發展等方面建立高級別對話機制。
2007年4月,美國-歐盟首腦會議在美國舉行,會上,雙方簽署了“跨大西洋經濟一體化計畫”和開放領空等多項協定,並決定成立“跨大西洋經濟理事會”,以監督、指導和加強雙方經貿關係。
2008年6月,歐盟-美國首腦會議在斯洛維尼亞首都盧布爾雅那郊外的布爾多舉行。會上,雙方討論了多哈回合談判、國際金融市場動盪、糧食危機、伊拉克和中東和平進程等問題,並承諾在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等方面加強合作。
2009年4月,歐盟-美國首腦會議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會議重點討論如何改善歐美關係,加強雙方在氣候變化、國際熱點問題和能源安全等方面的合作。
2009年11月,歐盟-美國首腦會議在華盛頓舉行。鑒於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即將在年底召開,強化雙方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合作成為本次美歐首腦會議的重要議題。這次會議表明,歐盟正力圖通過“環境外交”進一步提升自身“軟實力”,在國際事務中贏得更多話語權。
2011年11月,歐盟-美國首腦會議在華盛頓舉行。雙方承諾加強大西洋兩岸的經貿合作,並攜手重振經濟、創造就業和確保金融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