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資理論》是2023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資理論
- 作者:李建平,黃瑾
- 出版時間:2023年9月
- 出版社:經濟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521845358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工資理論》是2023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工資理論是研究工資的所有理論的總稱。所謂工資是指勞動者被用人單位錄用後,完成規定的勞動任務而作為勞動報酬領取的,由該用人單位支付的一定數額的貨幣。工資五大理論(一)早期的工資學說:①生存工資論(魁奈.杜閣爾提出,亞當.斯...
工資決定理論是指巨觀上工資由勞動力市場的供給曲線與需求曲線的交點所決定。勞動力的需求曲線向右下方傾斜,表明隨著勞動力供給的增加,勞動力的邊際產出遞減。勞動力的供給曲線向後彎曲,表明工資高過一定的限度,貨幣收入的邊際效用不足以抵補勞動的邊際負效用,勞動力的供給反而減少了。相對於個人來說,工資相對由...
薪酬是市場經濟的產物。早期的薪酬理論雖然不全面,但其基本思想對今天仍有很大影響,是當代薪酬理論的重要基礎。這一時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觀點有以下內容。1.威廉·配第提出的最低工資理論 最低工資理論認為薪酬和其他商品一樣,有一個自然的價值水平,這一價值就是工人生活的基本消費需求。最低工資不僅是工人...
現代制度學派工資理論,制度學派從制度因素角度來解釋工資決定因素的理論。制度學派關於工資決定因素的探討,與新古典學派的認為相反,制度學派否定了市場性因素對工資起決定作用的說法,而從制度因素角度來解釋工資的決定。概述 制度學派的觀點 他們認為,現實中的勞動力市場通常呈現出二元分割的格局,同時處於一種不完全...
《工資理論》是2023年經濟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一直以來,馬克思主義經濟學陣營與西方主流經濟學陣營關於工資理論的論爭不曾停歇。在頻繁的學術爭論中,工資理論得到了豐富與發展。馬克思工資理論長久不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依然能夠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對馬克思工資理論當代價值的討論是十分必要的。本書...
馬克思工資決定理論的內容 馬克思首先分析了工資的本質,他認為,工資只是勞動力價格的特種名稱,工資是勞動力價值或價格的轉化形式。勞動力商品的價值,是由生產和再生產勞動力這種特殊商品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關於工資水平的決定,馬克思認為,“工資是由那些決定其他一切商品價格的規律決定的。” 這就是說...
19世紀中葉,隨著生存工資論的日趨沒落,一種新的工資理論——工資基金論開始產生。工資基金理論的代表人物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約翰·穆勒(John S·Mill,1806-1873)。術語簡介 工資基金理論是指工人的工資受人口規律支配,工人的工資水平和工人的生活狀況就是隨工人人口的增減而變動,而周而復始的反覆下去,勞動基金,...
工資差別理論的代表人物是古典經濟學的創始人亞當·斯密(AdamSmith),他認為企業內部和外部都客觀上存在著工資差異;他認為造成工資差異的原因主要有兩種因素:一個是職業性質差異;另一個是工資政策差異。基本觀點 工資差別理論的基本觀點是:造成不同職業和雇員之間工資差別的原因主要有兩大類:一是職業性質;二是工資...
博弈工資理論也叫協定工資理論、談判工資理論。該理論認為,員工與僱主之間是一種對立關係,員工工資的確定是一個雙方討價還價的較量過程。僱主需要在較高的工資較少的雇員、較低的工資較多的雇員兩種方案之間選擇。具體內容 1、工資是由僱主支付的最大量與雇員(或工會)將接受的最低量之間的某個平衡點決定的。2、...
社會工資理論是認為工資不是生產範疇,而是由各種社會心理因素以及各階級之間的力量對比來決定的理論。俄國合法馬克思主義者杜岡—巴拉諾夫斯基,在其1907年版的《政治經濟學基礎》一書中就將各階級力量對比這一因素引進了分配理論,認為生產品的銷售總額是由邊際效用來決定,但利益的分配是由各階級的力量對比來決定。資產...
他還認為,一旦工資高於這一水平,則會出現人口增長和勞動力供給的增長,從而造成工資下降到維持生存的水平;反之,如果工資低於維持生存的水平,則會造成人口減少和勞動力供給的下降,從而使工資上升到維持生存的水平。杜爾閣的工資理論是很有見解的,這在當時可以說是最好的工資理論。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在其...
均衡工資理論,認為勞動的需求價格和供給價格相均衡時的價格決定工資的一種理論。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以均衡分析為方法論基礎而提出。勞動的需求價格取決於勞動的邊際生產力,亦即取決於邊際勞動者生產的產品產量;勞動的供給價格取決於勞動者的生活費用,即勞動者維持自身及家庭生活所需的最低生活費用。...
效率工資理論所需要探究的是工資率水平跟生產效率之間的關係,這是主流巨觀理論為了解釋工資剛性而提出的理論。 效率工資理論是一種有關失業的勞動理論,其核心概念是員工的生產力與其所獲得的報酬(主要是指薪資報酬但亦能輕易地推廣到非金錢報酬)呈正向關係,是為了解釋非自願性失業(involuntary unemployment)現象所...
19世紀後期,美國經濟學家約翰·貝茨·克拉克在其著作《財富的分配》中提出了邊際生產力分配論。他認為,勞動和資本(包括土地)各自的邊際生產力決定它們各自的產品價值,同時也就決定了它們各自所取得的收入。邊際生產力工資理論可以說是現代工資理論之先驅,它解釋了工資的長期水平,也適用於短期工資水平的確定。克拉克...
《工資理論與工資管理》是2006年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工資理論與工資管理(第2版)》是在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之後,適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時期高等學校人力資源管理專業、勞動和社會保障專業教學和企事業單位工資管理實際工作的需要,在1998年第一版的基礎上,經過對原書結構和內容...
分享工資理論的概述:麻省理工學院的馬丁·魏茨曼提出了著名的分享工資理論。分享工資,是指對生產單位——企業的利潤分享,因此,也可以看作是分紅工資。它是工人的工資與某些經濟效益指標掛鈎、隨經濟效益水平而同比例增減的勞動報酬制度。 在西方經濟學裡,“分享工資理論”已經跨越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生存工資理論”...
行為工資理論是對主流工資決定理論的一種豐富和有益補充,並在微觀層面為現存的效率工資理論、供求工資理論和議價工資理論等提供了更為現實和堅實的技術基礎和解釋力。行為工資理論的提出 工資理論一直是經濟學家們關注的熱點和前沿。從一般意義上來說,許多經濟學家已經發現,傳統的新古典工資理論難以解釋現實工資決定...
集體契約工資理論是強調工會力量在工資決定中的作用的一種理論。認為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由於市場上存在壟斷企業和工會兩大壟斷力量,所以,同一工種、同一熟練工人工資率的高低不僅取決於勞動力市場的供給和需求狀況,而且取決於壟斷企業和工會的實力。工會將工人組織起來,成為能與壟斷企業抗衡的強大組織,從而可以通過...
簡單地說,效率工資,就是企業或其他組織支付給員工的比市場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資促使員工努力工作的一種激勵與薪酬制度。效率工資並不是按照員工的工作效率支付工資,而是給予員工高於市場平均水平的工資以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簡介 效率工資假說(英語:efficiency wage hypothesis),又稱效率工資理論(efficiency-wage ...
“生存工資理論”是18世紀末19世紀初由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提出並描述的理論,該理論更多地揭示了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一個現實情況。生存工資論的要點是:從長遠看,在工業化社會中,工人的工資等於他的最低生活費用 基本思想 生存工資理論的概述 。這也就是說,工人的工資只能保持在維持其生存的水平上,只能...
在國外,企業依據公平理論的基本觀點,採取種種措施,如單獨秘密發放獎金等,努力使職工產生一種主觀上的公平感,從而調動職工積極性。簡介 公平理論 公平理論是美國行為科學家斯塔西·亞當斯在《工人關於工資不公平的內心衝突同其生產率的關係》(1962,與羅森合寫),《工資不公平對工作質量的影響》(1964,與雅各布森...
從理論上講,工齡並不體現勞動者的勞動能力,也不能體現勞動者的勞動成果,因此工齡不屬於按勞分配的範疇,但在實際上,工齡往往是影響工資的一個很重要因素,這是由以下幾方面的作用決定的:補償勞動者過去的投資。保持平滑的年齡收入曲線。減少勞動力流動。連續企業工齡與工資收入掛鈎能起到穩定職工隊伍,降低企業...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工會勢力在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迅速增長,工會會員人數達到產業工人總數的四分之一左右,再加上許多未參加工會的工人的收入實際上也受到工會活動的影響,因此,工會在工資決定中的作用引起了高度關注,集體談判工資理論也就應運而生。對集體談判工資理論作出過重要貢獻的經濟學家有被稱為馬克思...
集體談判工資理論,亦稱“集體交涉工資理論”。認為短期工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勞動市場上資方與勞動者之間通過集體談判所達成的條件的理論。19世紀後期,隨著西方國家工會組織的日益強大而形成。工資的變動中存在一種“強制性比較”的效應,即某一行業或企業的工人總是以其他可比較行業或企業工人的工資作為參照物來...
《工資理論與管理實務》是2001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 作者介紹 康士勇,北京勞動管理幹部學院教授 內容介紹 本書是在1998年第一版的基礎上推出的第二版工資理論與工資管理實務用書。本書內容包括五個部分:一,現代市場經濟收入分配理論與我國現行的收入分配政策;二,目前階段政府對企業工資總量、工資水平的...
一如李嘉圖所意識到工資鐵律理論的結構性問題,只要新投資、新科技或者其他因素導致勞動的需求以快於人口增長的速度增加,這個依靠馬爾薩斯人口論的推導不會發生——在這情況,實物工資和人口兩者都將同時隨時間增加。人口結構轉型(工業化國家人口由高出生率及死亡率過渡到低出生率和死亡率)改變大部分已發展國家的這種...
理論分析 補償性工資理論的三個前提:① 員工追求效用(而不是收入)最大化;② 員工了解對他們十分重要的工作特徵信息;③ 員工具有可流動性,員工可以有一系列可供選擇的工作機會。補償性工資理論分析:偏好相同的補償性工資的影響;偏好不相同的補償性工資的影響;工人偏好不同時不存在補償性差別的可能;非貨幣特徵...
有效工資理論 有效工資理論,經濟名詞。Efficiency-wage theory 有效工資理論 根據這一理論,較高的工資會帶來較高的生產率。這是因為較高的工資會使工人更健康、士氣更高,且可以維持較低的人事變動率。
享樂主義工資理論 享樂主義工資理論,用享樂主義哲學解釋不同工作條件下工作及工資差別確定過程的理論。該理論假定人們一切行為的目的都在追求效用(快樂),同時還要儘量避免負效用(痛苦)。根據該理論,工人在任何時候都會致力於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因此他們願意通過交易,減少導致負效用的東西來增加自己的效用。
邊際生產率工資理論,認為勞動和資本(包括土地)各自的邊際生產率決定它們各自的產品價值,同時也決定它們各自所得收入的理論。19世紀後期由美國經濟學家約翰·貝茨·克拉克提出工資是由勞動的邊際生產率決定的。因為邊際勞動者處於資本集約利用的邊際上,若在此基礎上再增加勞動者,則僱主支付的工資將不能從勞動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