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中國實行工資制度改革,依據各地自然條件、物價和生活水平、工資狀況,適當照顧重點發展地區和艱苦地區,將全國分為11類工資區。規定以一類地區為基準,每高一類,工資標準增加3%(如浙江屬二類地區、安徽屬三類地區、北京屬六類地區、上海屬八類地區、廣東屬十類地區、青海屬十一類地區等)。這一規定沿用到1993年。 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工資區
- 分類:工資劃分
- 提出時間:1956年
- 制度:中國工資制度
1956年,中國實行工資制度改革,依據各地自然條件、物價和生活水平、工資狀況,適當照顧重點發展地區和艱苦地區,將全國分為11類工資區。規定以一類地區為基準,每高一類,工資標準增加3%(如浙江屬二類地區、安徽屬三類地區、北京屬六類地區、上海屬八類地區、廣東屬十類地區、青海屬十一類地區等)。這一規定沿用到1993年。 引
工資類別亦稱“工資區類別”、“工資地區差別”。根據各地區不同的物價水平、自然條件和歷史上形成的生活水平,按照一定的比率增發標準工資所形成的地區差別。始於1956...
工資區類別亦稱“地區工資類別”。我國對不同地區職工的勞動報酬差別所作的分類。其目的在於使不同物價和生活費用水平的地區的職工,在付出同等勞動的情況下能夠取得...
工資地區類別是國家規定的同等級工資標準在不同地區的差別。是表現地區之間工資差別的一種方式,目的是使職工在不同條件的地區工作,付出等量勞動能夠得到大體相等的...
1956年,中國實行工資制度改革,依據各地自然條件、物價和生活水平、工資狀況,適當照顧重點發展地區和艱苦地區,將全國分為11類工資區。規定以一類地區為基準,每高一類,...
十一類工資區中國實行的“工資地K類別”的一種。1956年全國工資制度改革時,對於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和非工業、建築、交通部門的企業,加上當年提高工資標的指標,作為...
《國務院關於調整工資區類別的幾項具體規定》在1979.11.08由國務院頒布。...... 《國務院關於調整工資區類別的幾項具體規定》在1979.11.08由國務院頒布。...
通常指某一地區或國家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全部職工工資總額除以這一時期內職工人數後所得的平均工資,通過該時期該範圍全體職工的工資總額與職工平均人數之比而...
工資差別地區是指按照國家規定,將全國不同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地區劃分成若干有差別的工資類別區。我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並由於歷史條件和地理條件及現行政策等多...
工資標準又稱“工資率”。國家、部門(或者行業)、企業單位對職工規定的在一定時期內的具體工資數額。反映一定時期的生產技術發展狀況和社會生產力的發雇水平,具有...
工資分亦稱“工薪分”。以一定種類和數量的實物為計算基礎,用貨幣表示的工資計算單位。建國初期計發工資時曾採用。最早始於東北等地,以後各地在實行中名稱、實物種類...
地區工資類別即“工資區類別”。 ...... 地區工資類別即“工資區類別”。 [1] 參考資料 1. 于光遠,經濟大辭典 上、下冊,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年12月第1版,第...
工資水平是指一定區域和一定時間內勞動者平均收入的高低程度。生產決定分配,只有經濟發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可分配的社會產品。...
工資性收入指就業人員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全部勞動報酬,包括所從事的主要職業的工資以及從事第二職業、其他兼職和零星勞動得到的其它勞動收入。
平均工資,是一項反映工資總體水平的指標,指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它不同於每一個人的具體工資水平。2014年12月25日,...
實際工資是指工資的貨幣額能夠實際購買到的消費品和勞務量。它是反映勞動者實際生活水平的重要標誌之一。在名義工資不變的情況下,實際工資水平取決於消費品價格、...
工資等級結構是指與職位等級序列相對應的工資等級結構,它反映了職位之間的相對價值關係在任職者工資上的體現。...
工資總額是指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總額。它包括按計時工資率支付的計時工資、按計件單價支付的計件工資、各種經常性獎金、各種工資性質的津貼,以及按...
2001年1月11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八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剋扣、挪用或者拖欠教師工資。第十三條 自治區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教師工資待遇...
《江寧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志》是2009年12月1日方誌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第六章 工資與福利第一節 工資制度與改革第二節 工資區類別與工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