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 外文名:
工業區位方法(Industrial Locating)是運用經濟學和地理學的知識,對工業生產的地域配置、各地區以至各國工業生產發展的配置條件及其變化規律進行跨學科研究的一種科學方法。它在當前各國政府、公司、企業選擇和確定...
工業區位指工業所在的地區和地理位置。因素 影響工業區位的成本因素較多,各項成本因素對不同行業的區位吸引力不同。成本因素對工業區位的影響有以下幾種情況:(1) 原料指向。某些原料消耗量遠大於產品重量的行業(如煉鐵),或原料不易運輸且...
2.工業區位論的建立,使工業布局的研究從個別企業布局轉向研究工業地域綜合設計 3.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吸取其他科學理論和研究成果 4.不斷採用新的科學方法和手段,用電子計算機處理資料,用遙感手段獲取信息 詞語分解 工業區: 指在幾到十...
在西方工業區位學說史上,德國經濟學家龍哈德(W. Launhard) 和韋伯都先後運用幾何學分析方法構建工業區位選擇模型。龍哈德的“重量三角形”模型(即最小費用的區位模型) 認為:兩點代表原材料來源地,一點代表產品銷售地,距三個頂點的...
工業區位理論是區位經濟學中關於工業活動區位的理論,它包括微觀經濟和巨觀經濟兩方面內容。微觀經濟方面就是關於廠址選擇的理論; 巨觀經濟方面則是關於一個地區或一個國家的工業布局的理論。德國經濟學家威廉、羅雪爾、阿爾貝特、謝費爾、龍...
通過探索工業生產活動的區位原理,試圖解釋人口在地域間大規模移動以及城市人口與產業集聚的原因。韋伯在提出工業區位論之前,對1860年以後德國的工業區位論進行了詳盡的調查,著有《工業分布論》一文,這成為其工業區位論研究的實證基礎。《...
包括地區已有的經濟基礎與經濟發展水平、運輸條件、勞動力條件、市場消費因素、經濟管理體制、區域政策、價格及稅收制度等。它們對工業布局,特別是工業企業選擇最優區位有著重要作用。生產技術因素 包括生產工具(設備)和與它相適應的工藝...
最先把勞動力成本作為企業區位決策因素的學者是韋伯。韋伯把影響工業區位的經濟因素分為區域因素和位置因素。他認為實際對區位其作用的區域因素主要是運輸費用和勞動力成本。企業首先會選擇在運費最小點生產,然後當勞動力成本的節約大於運費...
工業區位理論的奠基人是德國經濟學家阿爾申爾德·韋伯。其理論的核心就是通過對運輸、勞力及集聚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計算,找出工業產品的生產成本最低點,作為配置工業企業的理想區位。(一)韋伯工業區位理論假設條件 為了理論演繹的需要...
《工業區位論》是2010年10月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韋伯,本書主要講述了區位因素和區位力學、簡化問題的假設、運輸指向、勞動力指向、集聚、總體指向、經濟系統中的製造業的內容。圖書目錄 英譯者前言 英譯者序言 序言 第一章 ...
A.韋伯在1909年設計出“等費線”結構,用以求得總費用最小的工業區位(見工業區位論)。在40年代以前的區位定量研究中,一般都把多變數縮減和簡化成少數幾個固定點,用簡單的幾何學或等值線與圖解方法求證最優區位,所研究的區位與...
④心理、行為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業布局(如區位的選擇等)。經濟發展 在工業布局過程中,上述各因素都在不同地域和不同程度上綜合地起作用,故應將它們同各地區的具體條件相結合,進行深入細緻的綜合分析,並通過一定的經濟指標...
局地性自然因子對於產業區位有相當重要的影響。(二)運輸因子 區位論在分析區域地理現象之間的空間聯繫時,十分注重運輸因子,因為居於不同位置的自然和經濟要素間的組合要通過運輸來實現。早期的農業區位論和工業區位論,主要考慮原料和...
《工業區位因素》是邊城高級中學提供的微課課程,主講教師是陳偉良。課程簡介 本節主要講解工業區位的影響因素及如何選擇工業區位。設計思路 結合實例與習題,講解工業區位的相關知識,使學生掌握影響工業區位的主要因素及其發展變化。
這是利用區位理論來解釋中國經濟一種方法。區位理論本身是關於工業布局的理論。區位系指擁有現代工業經濟的地理空間,一般為城市或城市群,也包括與中心城市相聯繫的鄉鎮。所有的區位相連形成區位網路。在區位之外的是非區位,這是沒有現代...
第九條 符合條件的工業園區可根據主體功能區劃和建設發展需要,穩步有序擴大規劃面積或調整區位。第十條 工業園區擴區調區由工業園區所在地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向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擴區或調區申請,提交申請材料(具體要求見附屬檔案),...
第四部《上海工業發展報告》的出版,將提供一部全面的、系統的、新穎的有關上海工業園區建設的著作,為上海工業園區的建設發展貢獻理論參考和實踐依據。目錄 序言 理論篇 第一章 工業區位理論 第一節 傳統工業區位理論 一、杜能的區位...
市場區位論對城鎮系統布局,對確定城鎮類型、規模、影響範圍、劃分城鎮經濟區、建立合理的城鎮系統網路、制定競爭戰略,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含義 市場競爭區位論是瑞典經濟學帕蘭德(T.Palander)提出的。該理論採用動態經濟分析方法研究競爭...
《區位市場設計學:再設計中國工業用地市場》是一本2023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沈體雁,王彥博,崔娜娜。內容簡介 本書引入201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Shapley和Roth的穩定匹配理論和市場設計方法,將企業的“區位選擇”問題視為“...
計量學派的理論核心是用定量的方法進行區位選擇研究,以保證工業區位選擇的可能性和精確性。計量學派的基本特徵體現在其研究方法上。社會學派 社會學派的理論核心是政府干預區域經濟發展,其特徵是把政府及其政策作為區位選擇的核心因素。歷史...
經濟區位論是空間經濟分布、結構及演變的理論。發展歷程 其發展大致經歷3個階段:①古典區位理論。主要指杜能(J.H.Thünen)1875年創立的“農業區位論”和韋伯(A- Weber)1909年創立的“工業區位論”。其共同特點都是立足於單一的企業...
區位均衡;第六章 討論引入勞動力等要素成本和收益潛力的差異時企業的區位均衡:第七章 討論引入市場區和供給區情形下的空間定價體制和競爭區位均衡:第八章 論述了集聚經濟、農業企業區位和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理論;第九章 論述了工業區位、...
儘管杜能的理論忽視了農業生產的自然條件,也沒有研究其他產業的布局,但他的農業區位理論給西方許多工業區位理論的研究者以深刻的啟發,杜能也因第一個研究區位問題,被譽為產業布局學的鼻祖。韋伯的工業區位理論 阿爾弗雷德·韋伯(Alfred...
它包括;對生產力布局的各種成本因素的綜合分析;對生產企業選址過程中的各種不確定因素和信息要素的探討;對工業區位與規模經濟的研究;對經濟政策的效應和生產力布局發展趨勢的分析,等等。當代國外運用微觀分析的方法研究生產力布局的主要...
生產布局的技術經濟論證,按評價的對象包括以下幾個層次:①基層生產單位的區位方案論證。指工業企業區位、農場區位、第三產業區位等。工業區位選擇是工業項目可行性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建廠地點選擇、廠址選擇及職工居住地選擇等。...
經濟區位研究上的意義是創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維方法。第一次從理論上系統地闡明了空間摩擦對人類經濟活動的影響,成為土地利用一般理論的基礎。韋伯 韋伯於1909年出版了《工業區位論》,提出了他的工業區位理論。假定:⑴原材料產地是已知...
改革開放之後引進的理論和方法主要有區位理論、計量方法和企業地理學等,出版了一系列相關理論著作。如《區位論及區域分析方法》(陸大道)、《高等經濟地理學》(楊吾楊、梁進社)、《現代工業地理學》(王緝慈)等。這些學術思想對中國...
區位理論 區位理論是揭示人的活動空間以及活動空間之間的聯繫的理論。歷史上的區位理論包括農業區位理論、工業區位理論、中心理論等。農業區位理論 農業區位理論的奠基人是德國經濟學家馮·杜能,他於1826年完成了農業區位論專著——《孤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