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沿海一帶相繼淪陷,海鹽生產備受破壞,運輸受阻。湖南、湖北等省海鹽銷區民苦淡食,迫需靠川鹽濟銷,1939年春,國民政府令川鹽增產加運,形成歷史上第二次川鹽濟楚。從1938年起,全鹽場開始大量起復鹵井,增加鹽灶,提高產量,加運鹽斤,抗戰八年自貢鹽產年均24.45萬噸。戰前的自貢鹽產量在四川鹽產總數中的比重已下降至45%,到了1939年即上升到54%,而在1945年就占了全川鹽產量的60%。自貢鹽業在抗戰時期的發展,帶來了生產技術的改進。從1938年開始,久大鹽業公司自貢製鹽廠相繼採用平鍋製鹽、廢汽製鹽、枝條架和塔爐灶濃鹵等新工藝。同時,在自貢率先開始真空製鹽的探索試驗,為我國鹽業生產技術改革開闢了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