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農32(區試代號:R807)是四川農業大學遺傳和育種省級重點實驗室育成的小麥類品種,由川農27和80978雜交選育而成。
川農32表現春性,全生育期比對照品種川麥42和綿麥367略長,適播期較寬;幼苗直立,分櫱力較強,株型較緊湊,穗層整齊,熟相好;適應性好,抗倒伏;中感小麥白粉病和小麥赤霉病,中抗小麥條鏽病,高抗小麥葉鏽病;品質達到弱筋小麥標準,適合作為弱筋專用品種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川農32
- 育種單位:四川農業大學
- 審定編號:川審麥20170002、國審麥20180002
- 作物名稱:小麥
- 品種來源:川農27×80978
選育過程,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要點,
選育過程
川農32(區試代號:R807)是四川農業大學遺傳和育種省級重點實驗室育成的小麥類品種,由川農27和80978雜交選育而成。其中,川農27為自育品種,80978為從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引進品系。
於2017年通過四川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川審麥 2017002。
於2018年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為國審麥20180002。
特徵特性
農藝性狀:綜合四川省區試和長江上游冬麥組區試結果,川農32表現春性,全生育期比對照品種川麥42和綿麥367略長,適播期較寬;幼苗直立,葉色綠,分櫱力較強。株高85厘米左右,株型較緊湊,旗葉較小。穗層整齊,熟相好。穗近長方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較飽滿。有效穗數約375×10穗/公頃,穗粒數約40粒,千粒重46.0克左右。
抗性特徵:川農32適應性好,抗倒伏;國家區試抗病性鑑定結果為川農32中感小麥白粉病和小麥赤霉病,中抗小麥條鏽病,高抗小麥葉鏽病。四川省區試抗性鑑定結果,2015年高抗小麥條鏽病,中抗小麥白粉病,中感小麥赤霉病;2016年高抗小麥條鏽病,中感小麥白粉病,中感小麥赤霉病。
品質特徵:國家區試品質檢測結果,川農32籽粒容重 739-790克/升,蛋白質含量12.40%-12.20%,濕麵筋含量26.8%-24.2%,穩定時間3.6-2.3分鐘。四川省區試品質檢測的平均籽粒容重為754克/升,粗蛋白質含量12.45%,濕麵筋含量25.3%,沉降值28.3毫升,麵團穩定時間2.5分鐘,達到弱筋小麥標準,適合作為弱筋專用品種使用。
產量表現
川農32於2014-2015年度參加四川省區試,平均產量為6048.0千克/公頃,比對照綿麥367增產4.3%;於2015-2016年度參加四川省區試,平均產量為5556.0千克/公頃,比對照綿麥367增產9.1%;兩年15點平均產量為5802.0千克/公頃,比對照綿麥367增產6.5%,15點次中13點增產;於2016-2017年度參加四川省生產試驗,平均產量為5677.5千克/公頃,比對照綿麥367增產8.7%,6點全部增產。
川農32於2015-2016年度參加長江上游冬麥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5658千克/公頃,比對照川麥42增產5.5%;於2016-2017年度參加長江上游冬麥組品種區域試驗,平均產量為5590.5千克/公頃,比對照川麥42增產9.3%;於2016-2017年度參加長江上游冬麥組品種生產試驗中,平均產量為5416.5千克/公頃,比對照川麥42增產17.7%。
川農32於2016-2017年度在四川省雙流、射洪、綿陽、內江、鄰水和達州的6處生產試驗,平均畝產達378.47千克,比對照綿麥367(平均畝產348.33千克)增產8.65%,6處試點全部增產。
適種區域
川農32適宜在長江上游冬麥區的四川、重慶、貴州、陝西漢中和湖北十堰地區種植。
栽培要點
適期播種:川農32的適宜播種期為10月下旬,可適期早播。
適宜播量:每畝適宜播種川農32基本苗10萬-12萬株。
化學施肥:畝施純氮12-15公斤,配合施磷、鉀肥。重施底肥,後期可適當增施追肥。
病蟲防治:注意防治蚜蟲、小麥白粉病、小麥赤霉病等病蟲害。
適時收穫:可在籽粒水份降到20%左右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