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位於上海市寶山區西北部,相對於南川沙而言,南川沙即南沙,指原南匯縣,後分出川沙縣,南川沙今指浦東新區。
(北)川沙,原為寶山、太倉二縣交界地,後全屬寶山縣,原指二條河流,即大川沙、小川沙,大川沙入(長)江口稱川口,曾設川沙鄉、川沙鎮、渡川鄉,曾先後併入東側盛橋鄉與西側羅涇鄉,今設有川沙村。
1937年,侵華日軍在寶山川沙口登入。
簡介
川沙新鎮位於浦東新區東部,區域面積96.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4.21萬,其中戶籍人口15.07萬,下轄6個社區,包括43個村、40個居委會。2013年實現三業總收入382.04億元,財政總收入21.63億元,地方財政收入7.07億元,可支配財力8.5億,固定資產投資34.37億元。
歷史
川沙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早在唐天寶(公元751年)時,川沙便有先民繁衍生息。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川沙修築城堡。清嘉慶十五年(1810 年)城內設定川沙撫民廳。宣統三年(1911 年),辛亥革命中改廳為縣,置川沙公署。1992 年應浦東開發需要,川沙縣撤銷並劃入浦東新區,老縣城區域設為川沙鎮。1997 年至2012年,陸續撤銷合併東城鎮,黃樓鎮、六團鎮、機場鎮、六灶鎮,重新設立川沙新鎮,面積為96.7平方公里。川沙孕育出眾多重要歷史人物,如張聞天、宋慶齡、黃炎培、黃自等。長期以來,川沙是浦東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因鹽而興、因商而聚、因紡而盛的工商名鎮,是古代江南防倭前哨,是近代名仕鹹集之地。
川沙有突出的區位優勢和道路交通體系。川沙新鎮位於浦東新區東部,距上海市中心18公里,距浦東國際機場5公里,特別是迪士尼項目國落地在川沙鎮域範圍內,並毗鄰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重大項目和政策的輻射效應,促使川沙的戰略地位得到極大提升。同時,川沙有十分便捷的道路交通體系,周邊幹道系統規劃完善,道路網路清晰,S1、S2、S20、S32等高速公路跨鎮而過,並有3條軌道交通線路(2號線,11號線,2號線接駁線)和1條機場聯絡線(磁懸浮),其中捷運2號線在川沙新鎮設有三個站點,再加上通往全市各處的四十幾條公交線路,公共運輸出行十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