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鎮

張江鎮

張江鎮隸屬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1°09′,東經121°36′。東毗川沙鎮唐鎮,西鄰花木北蔡兩鎮,南與沈家漕與南匯區接壤,北與金橋鎮相依。

張江鎮境域總面積42.96平方公里,轄34個行政村,鎮域常住人口204231人(2017年)。2012年,張江鎮完成三大產業總收入549億元,與2008年相比增長近1倍,年平均增長19.8%;完成稅收42.7億元。2018年重新確認國家衛生縣城(鄉鎮)。

張江是“科創中心”的核心區。2016年3月29日張江鎮獲得首批全國文明鎮的榮譽稱號張江鎮已形成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並相繼獲得了創建全國文明小城鎮示範點、創建全國文明村鎮先進單位、國家衛生鎮、全國民眾體育先進集體、上海市“五好”鎮黨委、上海市科普示範鎮、上海市人人運動示範區、全國文明鎮等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張江鎮
  • 外文名稱:Zhang Jiangzhen
  • 別名:業成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上海市浦東新區
  • 下轄地區:34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張江路576號
  • 電話區號:021
  • 郵政區碼:201210
  • 地理位置:上海市浦東新區
  • 面積:42.96平方千米 
  • 人口:204231人(2017年) 
  • 方言:吳話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紫薇公園
  • 機場浦東國際機場
  • 火車站:上海站
  • 車牌代碼:滬C
  • 所屬市上海市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特徵,水文概況,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政治,交通運輸,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衛生,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唐天寶十載(751年)置華亭縣,長人鄉即屬之華亭。
至元十四年(1277年)華亭升格為府。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析華亭東北境的長人、高昌、北亭、新江、海隅五鄉置上海縣後,現鎮域隨長人鄉被劃歸上海縣管轄直至清代。
雍正四年(1726年),長人鄉大部由上海縣析出建置南匯縣,張江由是轉屬南匯縣治下的二十保、十七保。
嘉慶十年(1805年),朝廷準奏割上海縣高昌鄉、南匯縣長人鄉以及下沙鹽場八九兩團等地區設川沙撫民廳,然張江大部地區仍屬南匯縣轄地,唯孫橋一小部劃歸川沙撫民廳治下。
清末民國初,南匯縣實行市(鎮)鄉制,將全縣劃為2市(鎮)17鄉,張江境域屬遠北市。
民國十八年(1929年),國民政府頒布新組織法,調整原有行政區劃,張江大部屬南匯縣第七區,其敦仁、秦鎮、殷樂、新興、集賢、市東、古桐、臨安、仙呂、求知等鄉俱屬第七區遠北市轄,唯橫沔港以東為川沙縣第二區治下。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南匯縣川沙縣又先後調整區劃,張江地區轉屬南匯縣第四區,孫橋部分地區為川沙縣第一區。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南匯、川沙相繼淪陷。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川沙縣代管張江柵鎮和陳水關橋鄉、橫沔鄉。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汪偽政權擴大上海市轄區,建立上海特別市,川沙、南匯從江蘇省析出,分建川沙、南匯區署,歸上海特別市轄,張江柵置鎮並成立維持會隸南匯縣。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全面勝利後,重新恢復抗戰前原有行政隸屬關係,張江地區隨川沙、南匯兩縣仍歸屬江蘇省。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南匯縣再次調整行政區劃,張江區(第四區)轄遠北、立德、御橋、都台、回瀾及張江共六鄉。同年5月,川沙縣三王鄉、曹河鄉撤併為三河鄉(孫橋地區的三灶、四灶屬三河鄉轄地)。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三河鄉劃歸城廂鎮。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同年11月建立北蔡人民政府。區政府駐地張江柵西錢家天主堂浜南。
1950年北蔡區由南匯縣劃歸川沙縣。時張江地區有張江、殷浜、馬浜、新橋、三橋、新立等鄉(三灶、四灶兩鄉自1954年從城廂鎮劃歸北蔡區)。
1957年7月“撤區並鄉”,張江、三橋、新橋、新立、馬浜五個小鄉撤併為張江鄉,殷浜、三灶、四灶等撤併為殷浜鄉。
1958年9~10月間,殷浜鄉、張江鄉先後成立紅光和衛星人民公社。同年11月,紅光、衛星和東風人民公社(含北蔡、花木)又撤併為張江人民公社。是年12月,國務院調整行政區劃,將原屬江蘇省的川沙、南匯等七縣劃歸上海市,張江公社、孫小橋公社隨之歸入上海市川沙縣版圖。
20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張江地區的行政區劃又多次小範圍變動,一部分劃入城廂鎮,一部分析歸唐鎮,另有三橋、明星、公民、磚橋等轉隸屬金橋。
1984年4月,政社分設重新成立鄉人民政府時,張江鄉和孫小橋鄉分別轄12個和13個行政村。
1993年1月1日,撤川沙縣成立浦東新區,兩鄉隨之屬浦東新區轄。同年5月5日,孫小橋鄉更名為孫橋鄉。1995年12月撤鄉建鎮,張江、孫橋兩鄉同時變更為張江鎮和孫橋鎮。
2001年11月,張江、孫橋“撤二建一”,成立新的張江鎮。至此,張江鎮成為浦東新區13個鎮級行政機構之一。

行政區劃

2010年,張江鎮下轄34個行政村,分別是:偉豐村、益豐村、江東村、瞿家村建中村八一村團結村楊鎮村、三聯村、新康村、新茂村、新盛村韓盪村錢堂村、庵東村、秦鎮村、勞動村、沔北村、新豐村、長元村、中心村、環東村、十村。鎮黨政機關駐地張江路576號。
張江鎮張江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江鎮中心位置位於北緯31°09′,東經121°36′。東毗川沙鎮唐鎮,西鄰花木北蔡兩鎮,南以沈家漕與南匯區接壤,北與金橋鎮相依。鎮域東西跨度約8.5公里,南北縱深約8.2公里,總面積42.01平方公里。
張江鎮

地形地貌

張江鎮鎮域圖形似雄獅躍搏狀。地勢低平,平均高程3.76米,地貌差異微。川楊河北,東南高,西北低。但落差不多,海拔3.5~5米的占77.5%,西北部最低處為2.4米;川楊河南,東高西低,以橫沔港為明顯界線。橫沔港東7個村高程點在4.2米,最高點4.6米;橫沔港西6個村,最高點3.8米,最低的韓家盪在3米左右。

氣候特徵

張江處長江三角洲東緣,屬亞熱帶海洋性濕潤氣候。受季風環流及冷熱空氣交替影響,四季分明,氣候各異。以每年農曆自五月至九月從海洋吹來的暖濕東南風最多,謂夏季風,風盛期暖空氣北上勢大,氣候顯濕熱;自十月至次年四月從內陸吹來的乾冷偏北風居次,冬季風盛行期,冷空氣南下頻繁,氣候較乾寒;只有季風交替不長的春秋兩季,溫度比較適中,但多陰雨。僅五、十月例外,天氣少變,常連續晴好,或春光明媚,風和日麗;或天青雲淡,秋高氣爽。
張江鎮

水文概況

張江鎮近江瀕海臨市區,川楊河、呂家浜橫亘東西,馬家浜、橫沔港縱貫南北。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1982年,張江鎮第二次土壤普查,鎮域內土地法定面積為63028.63畝。其中耕地面積為31221畝,占土地總面積的49.53%;園林地面積2786畝,占4.42%;水面積5083畝,占8.06%;溝渠河堤河岸1880畝,占2.98%;農民自留地1453畝,占2.31%;交通用地3559畝,占5.65%;集鎮和農村宅基地9565畝,占15.17%;國營企業1257畝,占1.99%;鄉鎮企業2825畝,占4.48%;國防用地85畝,占0.13%;其它用地2279.63畝,占3.62%。
張江鎮
2002年,張江高科技園區和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先後在鎮域內徵用土地10974畝和5830畝。

植物資源

糧棉油類:
粳稻、秈稻、糯稻等20種。
張江鎮

蔬菜類:
捲心菜、青菜、花菜、榨菜等59種。
瓜果類:
西瓜、菜瓜、黃金瓜等25種。
食用菌類:
蘑菇、香菇、平菇等10種。
竹木類:
護居竹、蔑竹、黃金莢等28種。
觀賞類:
牡丹、芍藥、大麗花等54種。
藥材類:
丹參、紅花、藥菊等37種。
水生雜植類:
水葫蘆、水浮蓮、蒲等18種。

動物資源

家畜類:
牛、羊、豬等8種。
張江鎮

家禽類:
雞、鴨、鵝等6種。
魚類:
青魚、草魚、鰱魚等21種。
甲殼類:
河蝦、蟹、蚌等7種。
 禽類:
雉、翠鳥、八哥等17種。
獸類:
鼠、水獺、蝙蝠等5種。
昆蟲類:
螻蛄、蝗蟲、蝴蝶等24種。
兩棲爬行類:
蛙、金線蛙、雨蛙等4種。
爬行動物類:
龜、鱉、蛇等4種。
環節動物類:
蚯蚓、水蛭、蛞蝓等5種。

人口

1950年6月,江蘇省成立人民公社前,張江9個鄉共7662戶,人口總數為37584人。
張江鎮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孫小橋人民公社地區有3894戶,14250人;張江人民公社地區有5394戶,21471人。
1992年撤川沙縣成立浦東新區前夕,孫小橋鄉有6274戶,21126人,張江鄉有7782戶,24808人。
1993年,孫橋鄉總戶數6781戶,人口總數21094人;同年,張江鄉總戶數7782戶,人口總數24808人。
2002年底,張江鎮有16974戶,50936人。但由於外來人口持續增加,人口總數比以前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有所增加。
2010年,張江鎮常住人口165297人。
2017年底,常住人口204231人。

經濟

綜述

2012年,張江鎮完成三大產業總收入549億元,與2008年相比增長近1倍,年平均增長19.8%;完成稅收42.7億元。

第一產業

2012年,張江鎮農業總產值為265.82億元,是2010年的1.59倍。

第二產業

2012年,張江鎮利潤超過300萬元的企業全鎮總計188戶。2015年總計創造利潤24.9453億元,占全鎮當年利潤總額17.62億元的92.9%。

第三產業

2012年,全鎮外貿出口撥交額達到37.8512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28.97億元,財政收入達到1.54億元。

政治

職務姓名
鎮長
張文軍
副鎮長
周慧鋒
副鎮長
潘玉堂
副鎮長
尹曉萍
(數據公布時間:2015年12月8日)

交通運輸

張江鎮龍東大道、高科路、華夏路穿境而過,外環線緊依張江鎮東、南兩邊。塘川線、滬孫線等20餘條客運線途經鎮域。捷運二號線車站設於張江集鎮西隅,相距浦東、虹橋兩機場各20公里,境內有專線班車可直達浦東國際機場。
張江鎮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2年,張江鎮有中國小31所,在校學生83992人;幼稚園25所,在幼稚園幼兒52107人;教職工3396人。

醫療衛生

2012年,張江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擁有職工274名,下設4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配備80名醫師;組建35支家庭醫生制團隊,肩負著轄區內34個村居的預防保健和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著名人物

楊永昌
楊永昌,字克俊,清乾隆年間新興鎮(張江鎮楊鎮村)人。出身貧寒,勤儉起家。因所居地遠離市鎮,供給不便,遂出資造房購屋,列肆招商經營,漸次成集。永昌為人慷慨大方,樂善好施,乾隆二十年(1755年),家鄉遭遇大災,遂出私倉,計口賑災發糧米一月,後又出資建艾行橋等橋樑20餘座。
張熙純
張熙純,長人鄉二十保人,字策時,號少華。熙純少年喪父,由母親拉扯大,事母甚孝。喜歡寫詩,尤其擅長樂府詩。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獻詩得獎,並中順天府鄉試舉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以賦獲一等第五名,實授內閣中書,充方略館纂修。著作有《華海堂詩集》、《曇華閣詩鈔》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