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手跡
古城牆尚留60餘米,占地約2000平方米。城牆上有一座岳碑亭(區級文物),亭內保存著拓刻岳飛手跡的石碑。該手跡是岳飛勉勵友人振作抗敵的一首七絕。其書法筆力雄渾、挺拔超脫,與詩文內容相稱,流露出一股英風正氣。城牆上另有魁星閣、文筆塔等建築,掩映於古木繁花中。
保護
川沙古城牆由於年代久遠、建築結構不合理等多種原因,近年來出現了一些裂縫,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裂縫有繼續擴大的趨勢。這一問題已引起了浦東新區文物保護管理署等有關部門的重視。上周,對古城牆的修護方案已向浦東新區有關部門進行報批,年內將啟動對該古城牆的修護修繕計畫。 據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地面文物管理處有關負責人介紹,上海現存的古城牆遺蹟共有7處:近年來,已相繼啟動了對南匯、嘉定、黃浦古城牆的修繕,今後還將啟動對上海現存古城牆更大規模的保護工程。
方位
[古城牆·方位]“悄臥”川沙校園內 該段明代古城牆如今位於川沙鎮的一所國小里。昨日下午,記者乘車來到了這所學校,因正值暑假,整個學校顯得十分安靜。沿著學校東面一條小路走上百米左右,就能看到一個標著“文昌宮”的園子。其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築,該處是由黃炎培老先生於1903年創建的,現在成為了國小的校史陳列館。 在陳列館的東面,高大的古城牆顯得十分醒目,在鬱鬱蔥蔥的樹木襯托下,灰色的牆磚仿佛承載著歷史的滄桑。目前,古城牆和學校間用緊鎖的鐵門相隔。 該國小的前副校長、川沙文物保護利用小組成員周一之告訴記者,這座古城牆是明朝時期建造的,至今有450年的歷史了,當時與護城河同時修建,建時有2千米長。而今的護城河依然環繞如昔,但古城牆卻由於受到破壞只保留下了近80米,建時的4座城門,現在僅存1座。以前由於古城牆在校園內,以為避免學校教學受到外界影響及避免古城牆受到破壞,因此該古城牆目前並不對遊客開放,只接受有組織的訪問人員前來免費參觀,現在已經建成古城遺址公園,可以獨立參觀。
往昔
[古城牆·往昔]曾助當地百姓抵禦倭寇 在古城牆的東面,有一條小路,沿著這條小路往南走,就能看到整個古城牆的面貌,古城牆高約9米。古城牆上的磚頭,有的由於年代久遠已布滿了青苔,這些磚大小不一。周一之介紹,這就是川沙古城牆最獨特的地方,城牆完全由川沙百姓為抵禦倭寇入侵自發修建的,所以城磚並沒有統一的規格。 當年憑藉此城牆,川沙人民曾成功擊退倭寇侵襲。 隨後,記者又沿著石階來到古城牆上面,上面有魁星閣、岳碑亭和文筆塔三座建築。在魁星閣的東面,兩棵百年老樹神奇地“纏繞”在一起,生長在城牆炮台的邊緣,這兩棵古樹被園林專家譽為“上海地區不可多得的天然盆景”。
現狀
[古城牆·現狀]不堪重負已現多處裂縫 剛走上岳碑亭時,記者就看到亭子東側的地面上有一條一二米長的明顯裂縫。在魁星閣的東側,也同樣出現了一條裂縫。隨後,記者又來到城牆東側的小路觀察,注意到在古城牆的東面牆壁上,也有一條長長的縫隙,許多植物已從縫隙中長出,還有一棵粗壯的古樹也從縫隙中“艱難”地“探”出頭來。 另外,諸多裂縫也導致了古城牆出現傾斜。周一之說,古城牆上的裂縫有的是很久前就有的,也有的是近年來由於魁星閣、岳碑亭等建築重新建造而產生的。原來,以前岳碑亭只有1層,古城牆還能夠承擔起它的重量。但上世紀80年代,岳碑亭重新被修建為2層的建築,這無形中加重了古城牆的負擔,使得牆體出現傾斜的趨勢,裂縫便逐漸產生了。 本市現存7處古城牆現狀不容樂觀 上海現存的古城牆遺蹟共有7 處:浦東有2處,其中1處即川沙的古城牆,另外1處在高橋;黃浦有1處分2段,其中一段位於人民路大境路,另一段在人民路露香園路;南匯第一中學、嘉定縣城、金山、奉賢各有1處。 不過,目前上海現存的古城牆現狀不容樂觀,如嘉定古城牆部分牆體內的夯土都已暴露在外。近些年來,南匯和黃浦的古城牆都相繼啟動了修繕計畫。 [古城牆·保護] 修護工作年內啟動 為了防止城牆進一步傾斜,學校負責人在城牆西側設計了一些假山,在美化環境的同時,將城牆“頂住”。 上世紀80年代,川沙古城牆破敗不堪,移居香港的川沙籍人士陶伯育來到古城牆時,覺得十分痛惜,於是出資20萬港元將古城牆修繕一新,並將魁星閣、岳碑亭這兩座被毀壞的建築重新修建。 對於川沙古城牆的修復工作,早在2、3年前,浦東新區的有關部門就曾委託上海交通大學古建築專家曹永康,對古城牆的建築結構進行勘測。曹永康向記者介紹,由於岳碑亭的重量過重等原因,城牆的牆體出現了一些不均勻的沉降,如果不進行修復,沉降現象可能進一步加劇。 對此,浦東新區文保署的有關負責人表示,“川沙古城牆、岳碑亭保護修繕”的項目已於上周交由相關部門審批,一旦該方案通過審批,這一保護工作將於年內啟動。 將為岳碑亭“縮身” 屆時,將運用新的維修手段和傳統工藝,對古城牆牆體進行修復,還會將岳碑亭重新恢復為1層的建築。 除了對古城牆的修復外,目前浦東新區有關部門正在編制《川沙歷史風貌保護區》的規劃。據浦東新區川沙功能區域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該《規劃》將整個歷史風貌區的一大批歷史文化遺產進行修復,如將對古城牆、護城河進行修繕、合理開發利用等。記者同時也了解到,有關部門還準備將古城牆與學校完全分隔開來,修繕之後將其作為一個旅遊景點。
川沙明代古城牆和魁星閣
今天,見過老川沙城模樣的人已不多了。據記載,老城有東、南、西、北四座城門,東為鎮海門,南為迎瑞門,西為太平門,北為拱極門,各有吊橋,城壕寬12丈,深1.5丈。城牆上有月城4座,雉樓372垛,炮台12座,頗具規模。
據說,自清中葉後就沒再修過城牆。百年風摧雨蝕,城牆己有多處坍塌,呈破敗景象。民國時,索性拆下城磚鋪設街道。1922年,江蘇督軍齊燮元命令各縣除軍事需要和保留古蹟外,其餘城牆盡皆拆除,所得磚石、基地等盡數充實各縣教育經費。1925年川沙召集城內各公團協定,會上一致贊成拆城:由教育局行文呈準縣署,僅保留北門真武台約50米和東南城角約200米兩段,保存魁星閣古蹟,並為縣城國小設定園林,其餘城垣,立即動工開拆。
現在
還能看到的東南那段城牆,可稱川沙城古蹟薈萃之處。城牆上有魁星閣、岳碑亭,城角下是觀瀾書院,即現在的觀瀾國小。
嘉慶十五年(1810年),川沙廳同知周垣在東南城牆建造文昌宮。因為川沙歷史較短,教育不太發達,道光十四年(1834年)廳同知何士祁有心要改變這種狀況,說“五步之內,必生芝草。不敢謂海濱一隅文教可緩。”他捐出廉俸一千兩銀子,在文昌宮右側建造了二進十五間學舍,名日觀瀾書院。選拔城內外聰敏的生童在此攻讀,所有入學者都由官府發給“膏火”,成績突出的,還另有“花紅”。
城牆上屹立的飛檐翹角的三層閣,即魁星閣,乃文昌宮舊物,上海地區僅存兩座,另一處在南市文廟。魁星,就是中國古代神話二十八星宿中的奎宿,“主文章”。據說,魁星神像頭部像鬼,一腳向後翹起,如“魁”字的大彎鉤,一手捧斗,如“魁”字中間的“斗”字,一手執筆,可點定中試人的姓名。一般文昌宮中還有焚化爐,寫過字的紙片不能隨便丟棄,只能在這裡燒毀,顯示了在古代社會裡文字的神聖地位。昔日的川沙魁星閣大概也是如此吧。
與魁星閣遙遙相對的是岳碑亭。亭中豎著一塊高165厘米、寬82厘米的石碑,上刻七絕詩並題:“學士高僧醉似泥,玉山頹倒瓮頭低。酒杯不是功名具,入手緣何只自迷。商丘狂學士李夢龍索余書□□大梁之舞劍閣。”落款“岳飛草”,鈐“岳飛”、“鵬舉”兩印。
據方誌記載
,岳飛在大梁(今河南開封)舞劍閣曾手書一詩贈李夢龍。後來李夢龍到浙江天台山當和尚,幾經轉手,將岳飛墨跡傳到了徒裔了心和尚手裡。了心和尚於明朝來川沙種德寺當住持時,便將岳飛的墨跡帶到了川沙。不過,經宋史專家考證,李夢龍是嘉定七年(1214年)進士,晚於岳飛時代,故事純屬虛構。但岳碑亭已成川沙著名古蹟,邑人蔡經緯作詩云:“岳碑亭久歷滄桑,片石長留翰墨香。民族英雄忠義氣,龍蛇筆勢共舞光。”
上世紀80年代,城牆破敗不堪,移居香港的川沙籍人士陶伯育痛惜不已,出資修繕一新。歷史常常如此,原本顯得普通的事物,現在彌足寶貴。
其他
團體參觀需提前一周預約聯繫,散客也可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