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杼弒其君 此言 出自《左傳》襄公 二十五年 或 見於《古文觀止》周文卷 晏子不死君難襄公二十五年
又史書 《史記·魯周公世家》記載 魯襄公 二十五年,齊崔杼弒其君莊公,立其弟景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崔杼弒其君
- 外文名:Cui Zhu killed the king
- 出處:《左傳》
- 定義:格言
原文出處,翻譯,
原文出處
《左傳》
《左傳》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左傳》實質上是一部獨立撰寫的史書。它起自魯隱公元年(前722年),迄於魯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為本,通過記述春秋時期的具體史實來說明《春秋》的綱目,是儒家重要經典之一。
原文(《左傳·襄公二十五年》)
粗黑字型是原文 對照翻譯 其餘是其他版本 有所 刪節的文字
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東郭偃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見棠姜而美之,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可,武子筮之,遇困之大過,史皆曰吉,示陳文子,文子曰,夫從風,風隕妻,不可聚也,且其繇曰,困於石,據於蒺梨,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困於石,往不濟也,據於蒺梨,可恃傷也,入於其宮,不見其妻,凶,無所歸也,崔子曰,嫠也何害,先夫當之矣,遂取之,
莊公通焉,驟如崔氏,以崔子之冠賜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為崔子,其無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間伐晉也,曰晉必將報,欲弒公以說於晉,而不獲間,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乃為崔子間公,夏,五月,莒子為且於之役故,莒子朝於齊,甲戌,饗諸北郭,崔子稱疾不視事,乙亥,公問崔子,遂從姜氏,姜入於室,與崔子自側戶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賈舉止眾從者,而入閉門,甲興,公登台而請,弗許,請盟,弗許,請自刃於廟,勿許,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近於公宮,陪臣乾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牆,又射之,中股,反隊,遂弒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盧蒲癸奔晉,王何奔莒,
原文:(有標點,參考自高中必修二教材)
莊公通焉,驟如崔氏,以 崔子之冠賜人。侍者曰:“不可。”公曰:“不為崔子,其無冠乎?”崔子因是,又以其間伐晉也,曰:“晉必將報。”欲弒公以說於晉,而不獲間。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乃為崔子間公。
夏五月,莒子為且於之役故,莒子朝於齊。甲戌,饗諸北郭,崔子稱疾不視事。乙亥,公問崔子,遂從姜氏。姜入於室,與崔子自側戶出。公拊楹而歌。侍人賈舉止眾從者而入,閉門。甲興,公登台而請,弗許;請盟,弗許;請自刃於廟,弗許;皆曰:“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近於公宮,陪臣乾掫有淫者,不知二命。”公逾牆,又射之,中股,反隊,遂弒之。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為其口實?社稷是養。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為社稷亡,則亡之。若為己死而為己亡,非其私昵,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門啟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踴而出。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叔孫宣伯之在齊也,叔孫還納其女於靈公,嬖,生景公。丁丑,崔杼立而相之,慶封為左相,盟國人於大宮,曰:“所不與崔,慶者---”晏子仰天嘆曰: “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有如上帝!”乃歃。辛巳,公與大夫及莒子盟。
翻譯
齊國棠公的妻子,是東郭偃的姐姐。東郭偃是崔武子的家臣。棠公死,東郭偃為崔武子駕車去弔唁。崔武子看到棠姜很美,便很喜愛她,讓東郭偃為他娶過來。
齊莊公和棠姜私通,經常到崔家去,把崔武子的帽子賜給別人。侍者說:“不行。”齊莊公說:“除了崔子,別人難道不會有同樣的帽子了嗎?”崔武子由此懷恨齊莊公,又因為齊莊公乘晉國的動亂而進攻晉國,說:“晉國必然要報復。”崔武子想要殺死齊莊公來討好晉國,而又沒有得到機會。齊莊公鞭打了侍人賈舉,後來又親近賈舉,賈舉就為崔武子找機會殺死齊莊公。
夏季,五月,莒國由於且於這次戰役的緣故,莒子到齊國朝見。十六日,齊莊公在北城設享禮招待他,崔武子推說有病,不辦公事。十七日,齊莊公去問候崔武子,乘機又與棠姜幽會。姜氏進入室內和崔武子從側門出去。齊莊公拍著柱子唱歌。侍人賈舉禁止莊公的隨從入內,自己走進去,關上大門。甲士們一哄而起,齊莊公登上高台請求免死,眾人不答應;請求與崔杼訂立契約,也不答應;請求在太廟自殺,還不答應。都說:“君王的下臣崔杼病得厲害。不能聽取您的命令。這裡靠近君王的宮室,陪臣巡夜搜捕淫亂的人,此外不知道有其他命令。”齊莊公跳牆,有人用箭射他,射中大腿,掉在牆內,於是就殺死了他。
晏子立在崔氏的門外邊,他的手下人說:“(您也要)為君王而死嗎?”晏子說:“他是我一個人的國君嗎?我(為什麼)要為他而死?”手下人說:“逃嗎?”晏子說:“是我的罪過嗎?我(為什麼)逃走?”手上人說::“回去嗎?”晏子說:“國君死了,回到哪兒去?作為百姓的君主,難道是用他的地位,來凌駕於百姓之上?應當主持國政。作為君主的臣下,難道是為了他的俸祿?應當保護國家。所以君主為國家而死,那么也就是為他而死,為國家而逃亡,那么也就是為他而逃亡。如果君主為自己而死,為自己而逃亡,除非是他的私寵嗎,其他人誰敢去做為他而死或隨他逃亡的事情呢?而且別人立了君主又把他殺掉,我哪能為他而死?哪裡能為他而逃亡?但是又能回到哪裡去呢?”開了大門,晏子進去,頭枕著齊莊公屍體的大腿哭,起來,依禮數跳躍三次以表哀悼以後才出去。有人對崔武子說:“一定要殺了他!”崔武子說:“他是百姓所景仰的人,放了他,可以得民心。”
叔孫宣伯在齊國的時候,叔孫還把叔孫宣伯的女兒嫁給齊靈公,受到寵愛,生了齊景公。十九日,崔武子擁立景公為國君而自己出任宰相,慶封做左相,和居住在國都之內的人人們在太公的宗廟結盟,說:“如果不依附崔氏、慶氏的—”晏子向天嘆氣說:“嬰如果不依附忠君利國的人,上帝明見此心!”於是就歃血。二十三日,齊景公和大夫以及莒子結盟。
太史記載說:“崔杼殺了他的國君。”崔武子殺死了太史。他的弟弟接著這樣寫,因而死了兩人。太史還有一個弟弟又這樣寫,崔武子就沒殺了。南史氏聽說太史都死了,拿了照樣寫好了的竹簡前去,聽到已經如實記載了,這才回去。
1.通假字:
①遂取之“取”通“娶”
②反隊,遂弒之“隊”通“墜”
③不說弁而死於崔氏“說”通“脫”
④乾掫有淫者“乾”通“捍”
2.古今異義:
(1)君之臣杼疾病(古:病得很重;今:病的總稱)
(2)臣君者,豈為其口實(古:吃喝;今:可以被人利用的藉口、話柄)
3.詞類活用:
(1)東郭偃臣崔武子(名作動,做……家臣)
(2)見棠姜而美之(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美”)
(5)死乎(為動用法,為……而死)
(6)請自刃於廟,弗許。(名詞作動詞:用刀殺)
(7)君民者,豈以陵民。(名詞作動詞:做……國君)
(8)則死之(名詞的為動用法:為……而死)
(9)大史書曰(名詞作動詞:記錄)
(10)盟國人於大宮(名詞作動詞:結盟)
4、文言句式
(1)判斷句:
①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
②獨吾君也乎哉?
③吾罪也乎哉?
④非其私昵。
⑤民之望也。
(2)變式句:
(1)介賓短語後置句。
①欲弒公以說於晉。
②莒子朝於齊。
③請自刃於廟。
④近於公宮。
⑤盟國人於大宮。
①君死,安歸?
②將庸何歸?
(3)加助詞“是”,讓非代詞賓語前置句。
①社稷是主。
②社稷是養。
③嬰所不唯忠於君、利社稷者是與。
(4)賓語後置句。
①且人有君而弒之。
(3)被動句
①叔孫還納其女於靈公,嬖,生靈公。
5,實詞
1、臣:名作動,作臣子,當家臣。例:東郭偃臣崔武子。
3、吊:弔唁,慰問死者的家屬。
4、美:形容詞的意動用法,認為……漂亮。例:(崔武子)見棠而美之。
5、如:前往,到……去。動詞。例:(莊公)驟如崔氏。
7、近:親近,動詞。例: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
8、間:
①窺伺,動詞。例:(賈舉)乃為崔子間公。
②機會,名詞。例:(崔武子)欲弒公以說於晉,而不獲間。
③乘機,副詞。例:崔子因是,又以其間伐晉也。
9、故:名詞,緣故。例:莒為且於之役故。
10、朝:動詞,朝拜。例:莒子朝於齊。
12、問:問候,慰問。例:乙亥,(莊)公問崔子。
13、室:內室,閨房。例:姜入於室。
14、止:使……停止,阻止。例:侍人賈舉止從者而入。
15、逾:跨過,跳過。例:公逾牆。
16、君:名作動,擁立國君。例:且人有君而弒之。
17、舍:放,放過。例:舍之,得民。
18、立:擁立(新君)。例:崔杼立而相之。
19、相:名作動,作國相。例:崔杼立而相之。
20、盟:結盟。動詞。例:公與大夫及莒子盟。
21、書:記錄,記載。例:①太史書曰……②其弟又書。③聞既書矣。
6.虛詞:
1、其
(1)代詞,第三人稱。
A、作定語。例:
①其人曰:“死乎?”②叔孫還納其女於靈公。③崔杼弒其君。④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
B、作小主語。例:
⑤又以其間伐晉也。
(2)作指示代詞:那。例:
⑥豈為其口實?
(3)作語氣副詞,作反詰。例:
⑦不為崔子,其無冠乎?
2 、之
(1)結助。
A、的,定語標誌。例:
①齊棠之妻,東郭偃之姊也。②以崔子之冠賜人。③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④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
B、用於主謂間,取消其獨立性。例:①民之望也。②叔權宣伯之在齊也。
(2)代詞。
A、人稱代詞,作賓語。例:
①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②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③公逾牆,又射之……遂弒之。④故君為社稷死則死之;君為社稷亡,則亡之。⑤且人有君而弒之。⑥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⑦必殺之!
B、指示代詞,這。例:
3、而
連詞:
A、表承接關係。例:
①見棠姜而美之。②公登台而請。③三踴而出。④枕屍股而哭。⑤門啟而入。
B、錶轉折關係。例:
①欲弒公以說於晉,而不獲間。②公鞭侍人賈舉,而又近之。③且人有君而弒之。
C、表修限關係。例:
①公拊楹而歌。
D、表選擇關係。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