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核

山楂核

山楂核,中藥名。為薔薇科山楂屬植物山里紅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var.major N.E.Br.、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 Sieb. et Zucc.或雲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Rehd.等的種子。植物山里紅,分布於華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植物野山楂,分布於東北及內蒙古、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江蘇、浙江、江南等地;植物雲南山楂,分布於我國西南及廣西等地;植物野山楂,分布於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江蘇、浙江、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具有消食,散結,催生之功效。主治食積不化,疝氣,睪丸偏墜,難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山楂核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薔薇目
  • :薔薇科
  • :山楂屬
  • :山里紅、野山楂、雲南山楂
  • 採收時間:加工山楂或山楂糕時
  • 用量:內服:煎湯,3-10g;或研末吞
  • 貯藏:貯乾燥容器內,置通風乾燥處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藥理作用,使用注意,現代套用,炮製,鑑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種子。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入胃、肝經。

功效

消食,散結,催生。

主治

食積不化,疝氣,睪丸偏墜,難產。

相關配伍

1、治胃積堅久,嘈雜吞酸,脅間積塊作痛,山楂核五錢(炒黃、研),沙苑蒺藜五錢(焙),雞內金五錢(焙黃),加建曲五錢(焙)。共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滾水送下。忌生冷。(《滇南本草》)
2、治陰腎癲腫,橄欖核、荔枝核、山楂核等分。燒存性,研末。每服二錢,空心,茴香湯調下。(《綱目》)
3、治難產,山楂核七七粒,百草霜為衣,酒吞下。(《海上方》)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10g;或研末吞。

藥理作用

抗動脈粥樣硬化及降血脂作用。

使用注意

氣虛便溏者禁服。

現代套用

治療軟組織疼痛。

炮製

一、採集加工:加工山楂或山楂糕時,收集種子,曬乾。
二、炮製方法: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用時搗碎。

鑑別

一、藥材性狀:種子呈橘瓣狀橢圓形或卵形,長3-5mm,寬2-3mm。表面黃棕色,背面稍隆起,左右兩面平坦或有凹痕。質堅硬,不易碎。氣微。
二、飲片性狀:參見藥材形狀。

形態特徵

1、山里紅,紅果、唐棣(河北),大山楂(江蘇)。落葉喬木,高達6m。枝刺長1-2cm,或無刺。單葉互生;葉柄長2-6cm;葉片闊卵形或三角狀卵形,稀菱狀卵形,長6-12cm,寬5-8cm,有2-4對羽狀裂片,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上面有光澤,下面沿葉脈被短柔毛,邊緣有不規則重鋸齒。傘房花序,直徑約4-6cm;萼筒鐘狀,5齒裂;花冠白色,直徑約1.5cm,花瓣5,倒卵形或近圓形;雄蕊約20,花葯粉紅色;雌蕊1,子房下位,5室,花柱5。梨果近球形,直徑可達2.5cm,深紅色,有黃白色小斑點,萼片脫落很遲,先端留下一圓形深窪;小核3-5,向外的一面稍具棱,向內面側面平滑。花期5-6月。果期8-10月。
2、雲南山楂,別名山林果(雲南),大果山楂、酸冷果(廣西)。落葉喬木,高達lOm。樹皮黑灰色,枝條通常無刺,小枝微屈曲。葉片卵狀披針形至卵狀橢圓形,邊緣具圓鈍鋸齒,常不分裂或僅在不孕枝上有少數葉具3-5淺裂;總花梗及花梗無毛。果實球形,黃色或帶紅暈,直徑1.5-2cm,小核5。
3、野山楂,落葉灌木,高達15米,分枝密,通常具細刺,刺長5-8毫米;小枝細弱,圓柱形,有稜,幼時被柔毛,一年生枝紫褐色,無毛,老枝灰褐色,散生長圓形皮孔;冬芽三角卵形,先端圓鈍,無毛,紫褐色。葉片寬倒卵形至倒卵狀長圓形,長2-6厘米,寬1-4.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下延連於葉柄,邊緣有不規則重鋸齒,頂端常有3或稀5-7淺裂片,上面無毛,有光澤,下面具稀疏柔毛,沿葉脈較密,以後脫落,葉脈顯著;葉柄兩側有葉翼,長約4-15毫米;托葉大形,草質,鐮刀狀,邊緣有齒。傘房花序,直徑2-2.5厘米,具花5-7朵,總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梗長約1厘米;苞片草質,披針形,條裂或有鋸齒,長8-12毫米,脫落很遲;花直徑約1.5厘米;萼筒鐘狀,外被長柔毛,萼片三角卵形,長約4毫米,約與萼筒等長,先端尾狀漸尖,全緣或有齒,內外兩面均具柔毛;花瓣近圓形或倒卵形,長6-7毫米,白色,基部有短爪;雄蕊20;花葯紅色;花柱4-5,基部被絨毛。果實近球形或扁球形,直徑1-1.2厘米,紅色或黃色,常具有宿存反折萼片或1苞片;小核4-5,內面兩側平滑。花期5-6月,果期9-11月。

生長環境

1、山里紅,分布於華北及山東、江蘇、安徽、河南等地。
2、雲南山楂,生於海拔1500-3000m的林邊灌木叢中或溪岸雜木林中。分布於我國西南及廣西等地。
3、野山楂,分布於河南、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江蘇、浙江、雲南、貴州、廣東、廣西、福建。生於山谷、多石濕地或山地灌木叢中,海拔250-2000米。也分布於日本。

相關論述

1、《綱目》:“吞之,化食磨積,治癲疝。”
2、《馮氏錦囊·藥性》:“主催生,疝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