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都轉運鹽使司,元中書戶部下屬機構。
山東都轉運鹽使司,元中書戶部下屬機構。
山東都轉運鹽使司,元中書戶部下屬機構。蒙古太宗二年(1230年),於益都路置益都稅課所,主管本路鹽場。六年,改稅課所為山東鹽運司。元至元八年(1271年),改稱山東都轉運鹽使司。主職管領濟南路、益都路等地鹽場十九處。秩正...
山東都轉鹽運使鹽官名。衙署駐濟南。元中統四年(1263)設定,以中書左右部兼任。至元二年(1336)復設轉運司。六年改轉運司為都轉鹽運使司。至正十九年(1359)廢除。二十二年復立都轉鹽運使司。明代迄清末均未有改變。掌管山東全省及河南商丘等九州縣、江蘇銅山等五縣、安徽宿州的督催、引票行銷和課程完欠等鹽政...
隸戶部,各設都轉運使二人,正三品。下設鹽場多處,各場設司令、司丞。其中以兩淮規模最大,年額鹽約占全國三分之一。明沿元制,於兩淮、兩浙各地分設,置都轉運使一人,從三品。下轄各場鹽課司、鹽倉等諸機構,共受巡鹽御史或鹽法道之監督。清代又作都轉鹽運使司,設於奉天、直隸、山東等各處。
都轉鹽運使 都轉鹽運使,鹽官名。清初於長蘆、山東、兩淮、兩浙、兩廣等產鹽省份設立。主管該省鹽務。元明兩代設都轉運鹽使,清改為都轉鹽運使。
都轉運鹽使分司,官署名。以都轉運使同知、副使分司治事,督各場倉鹽課司,以總於都轉運使。沿革 官署名。明朝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五都轉運鹽使司下轄十四分司: 兩淮轄泰州、淮安、通州,兩浙轄嘉興、松江、寧紹、溫台,長蘆轄滄州、青州,山東轄膠萊、濱樂,河東轄解鹽東場、西場、中場。以...
山東鹽使司,官署名。金朝置,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四月,益都、濱州兩鹽司合併為山東鹽司,二十一年與滄州及山東各務並為海豐鹽使司。二十五年以後,產鹽之地共設七司,本司為七司之一。下設判官、管勾、同管勾、都監、同監等官。職責 掌管山東食鹽產銷。品級 設使(正五品)、副使(正六品)領司事。
劉用,字行之 元宣課所令提控按牘議事,山東行省益都等路大都督總管府歷廉訪府轉運司濟南、益都、淄萊三路諸軍奧魯總管府知事,山東東路都轉運使司經歷,益都等路管課提舉,改密州鹽司副使。以子貴,贈中順大夫、禮部侍郎、上騎都尉,追封彭城郡伯。 附葬黃村先瑩有碑記欽賜祭葬載邑乘事功傳。人物簡介 劉用...
河東都轉運鹽使司,官署名。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置,掌河東(治所在今山西永濟縣西南蒲州鎮)鹽政。下轄三分司: 解鹽東場、西場、中場。設都轉運使一人,從三品,同知一人,從四品,副使一人,從五品,判官無定員,從六品,及經歷司經歷、知事,各鹽課司、鹽倉、批驗所大使、副使等職。沿革 河東都轉運鹽...
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官署名。明初設定,掌兩淮鹽政。下轄三分司: 泰州、淮安、通州。設都轉運使,從三品,同知,從四品,副使,從五品,皆各一人,判官,從六品,無定員,及經歷司經歷、知事、各鹽課司、鹽倉、批驗所大使、副使等職。沿革 兩淮都轉運鹽使司,官署名。明初設定,下轄三分司: 泰州、淮安、...
李有 李有 [元]初名立義,字仲芳,燕(今河北)人。人物評價 李有 官至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經歷。通雅博暢,工古隸。善古木竹石,筆意高遠,作者推服。《書史會要》、《畫史會要》
張東暘(1534年-?)生於嘉靖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字維寅。貫江西瑞州府高安縣(今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人。隆慶二年(1568年),進士第一百三十名,授婺源知縣。歷官韶州府同知,南雄府知府,山東都轉運鹽使司運使。人物生平 張東暘(1534年-?)嘉靖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八日生,字維寅。江西瑞州府高安縣(...
明代鹽務官制, 明襲元制,設巡鹽御設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山東、福建等都轉運鹽使司,使司下有分司,即有隸屬於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泰州、淮安、通州分司,隸屬於兩浙都轉運鹽使司的嘉興、松江、寧紹、溫台分司,隸屬於山東都轉運鹽使司的膠萊、濱樂分司,隸屬於河東都轉運鹽使司的解鹽東場、西場、...
其山東鹽務歸長蘆兼管,陝西歸河東兼管。十年停,鹽務專責成運司。尋因運司權輕,仍命御史巡察。康熙十一年,復停巡鹽。巡撫金世德以直隸事繁,請仍差御史。於是兩淮、兩浙、河東皆復舊制。既而兩廣、福建並設巡鹽御史。文學演繹 《紅樓夢》第二回:“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
開中始於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由山西行省針對軍屯和稅糧不足供給邊地駐軍需要時提出的:“大同糧儲,自陵縣(今山東陵縣)遠至太和嶺(在今山西馬邑),路遠費煩,請令商人於大同倉入米一石,太原倉入米一石三斗,給淮鹽一小引。商人鬻畢,即以原給引目赴所在官司繳之。如此則轉運省費而邊儲充。”〔2...
元代鹽官 元代鹽官元代鹽務官制。元太宗時設鹽運司,後改為都轉運鹽使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又改為鹽運司。下屬運同、運判、經歷、知事、照磨等官。鹽場則各置司令、司丞、管勾各一。批驗所又置提領大使、副使。檢校所設檢校批驗官。
都轉運使掌鹽法、鹽課。同知、副使、判官輔佐。計有六司、十四分司。兩淮司轄泰州、淮安、通州分司;兩浙司轄嘉興,嘉興、松江、寧紹、溫台分司,長蘆轄滄州、青州分司:山東轄膠萊、濱樂分司,河東轄解鹽東場、西場、中場分司。鹽課提舉司設立概況 鹽課提舉司系都轉運鹽使司下屬機構,職掌如都轉運使。...
故給事中夏昂、監察御史張禎等因劾光祿寺卿胡恭監臨失職請罷其官,詔降恭二級;署官任永欽、施本泰降三級調外任;呂洪、劉文、楊述皆除名;少卿賀思聰、李楘,寺丞鄭忠,俱下刑部逮問。既而降恭為山東都轉運鹽使司同知,調思聰為河東陝西都轉運使司副使,楘為山東青州府同知,忠為福建都轉運鹽使司判官。親屬...
鹽鐵判官 鹽鐵判官,鹽官名 。金代鹽鐵隸戶部,在都轉運使司屬下設鹽鐵制官一員,從六品。又在分屬山東等七鹽使司下,各設三員正七品鹽鐵制官。其職掌類於清代之運判。
宗人府:正五品 宗人府經歷司 中書省:正七品 中書省經歷司 都察院:正六品 都察院經歷司 通政使司:正七品 通政使司經歷司 順天府:從七品 順天府經歷司 承宣布政使司:從六品 承宣布政使司經歷司 提刑按察使司:正七品 提刑按察使司經歷司 都轉運鹽使司:從七品 都轉運鹽使司經歷司 府:正八品 府經歷...
明朝戶部、禮部、工部、光祿寺、太醫院、順天府、應天府諸王府長史司、各布政使司、都轉運鹽使司、鹽課提舉司所屬各局庫、倉、所、院、司、分司、關及茶馬司、稅課司、各府州縣倉、織染雜造局、批驗所、遞運所、冶鐵所等均置,位大使下,秩九品、從九品或不人流。按察使司所置為正四品,與金事分司諸...
職官:參議中書事、各部侍郎、御史中丞、殿中侍御史、奎章閣學士院供奉學士、(回回)司天監提點/司天監、都漕運使司同知、各衛/各親軍都指揮使司僉事、左右衛率府/大都督府僉事、宣慰司副使、給事中、衛候直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都指揮使、內史府司馬、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大都/上都留守司副留守、兵馬司...
其中劉秀實,初為金代滄州刺史,後任益都路總判;劉信,官至金代朝散大夫、授河中府同知;劉用,歷官元山東行省議事、益都等路大都督總管府議事、廉坊知事、山東東路都轉運使司經歷、密州鹽司副使等職,卒後贈中順大夫、禮部侍郎、上騎都尉,追封彭城郡伯;劉世傑,歷官益都路總管府知事、御史台管勾、南台監察...
職官:參議中書事、各部侍郎、殿中侍御史、奎章閣學士院供奉學士、(回回)司天監提點/司天監、都漕運使司同知、各衛/各親軍都指揮使司僉事、左右衛率府/大都督府僉事、宣慰司副使、給事中、衛候直都指揮使司達魯花赤/都指揮使、內史府司馬、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大都/上都留守司副留守、兵馬司指揮使、大都...
太宗時入主中原,乃仿北宋折中法,募民入粟給引,易鹽以販。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既取南宋,遂復宋制,專用引法,實行民制、官收、官賣、商運、商銷的就場專賣制,並加以完善。其法:以鹽務政令歸於戶部,戶部置局印引;在主要產鹽大區設定都轉運鹽使司,掌賣引辦課;產鹽區運鹽要道出口之地設批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