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民間藝術志》是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新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民間藝術志
- 作者:李新華
- 出版時間:2010年12月
- 出版社:山東大學出版社
- 頁數:631 頁
- ISBN:9787560742939
- 定價:128 元
《山東民間藝術志》是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新華。
《山東民間藝術志》是2010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新華。內容簡介本書分為美術、工藝、戲曲、曲藝、音樂、傳統舞蹈、民間文學7章。主要內容包括:年畫;剪紙;皮影;彩扎;濰坊風箏;泥塑等。1作品影響該作品獲得第三屆“三個一百”...
濱州民間剪紙,據《野獲編》載:“永樂十八年(1420年)山東蒲台縣婦唐賽兒,本縣民林三妻,少誦佛經,自號佛母,又能剪紙為人馬相伴…”。唐賽兒借白蓮教起義,剪制刀馬人物恫嚇官兵確有其事,剪紙藝術曾助起義軍與官兵作戰。從唐賽兒剪制刀馬人物算來也有500多年歷史了,但作為剪紙在這一帶民間流行,決不會...
將各種不同的造型意識融合一體構成了獨特的民俗節日內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間藝術形式。麵塑——民間俗稱“面人”、“面羊”、“花饃”等,流行於整個黃河流域,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山東都有製作麵塑的習俗,各地叫法不一,形態各有特點。就全省而言,山西麵塑造型誇張、生動,用色明快、大方,...
1994年,茌平縣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剪紙藝術之鄉”。民間藝人 山東省聊城市茌平縣年過六旬的剪紙藝人韓秀芹,展示其剪紙作品《365個祝福》。這幅剪紙作品直徑90厘米,未經過任何拼貼,系韓秀芹老人用普通剪刀花了5天時間創作而成。據了解,韓秀芹10歲起開始學習剪紙,創作生涯已有半個世紀。
山東省民俗學會的會員進行的調查先後有:黃河口民俗考察、泰山民俗考察、山東海洋漁俗調查、微山湖民俗調查、沂蒙山區民俗調查、山東境內運河沿岸民俗調查、魯中村落調查、濟南歷史建築調查、山東民間藝術專項調查、孔孟故鄉民俗的田野調查和研究、青島即墨沿海漁村調查、青島里院調查、媽祖文化在山東的起源與傳播等。這些調查的...
民族藝術協會由山東輕工職業學院(原山東絲綢紡織職業學院)團委的直接領導,院領導監督下建立。協會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思想。以“弘揚民族藝術,志成有用之才;傳承 創新 奮進,只為振興中華。”為宗旨,同時注重挖掘成員的潛能,使他們畢業後能更好的...
本志記述了1840年至1990年山東省文化藝術事業興衰嬗變及其主要成就。全志除概述和編後記,分文學、藝術、社會文化、文化事業管理四篇。山東是中國古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齊魯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孔子以後,山東文化名人燦若星河,戲曲、舞蹈(齊魯禮樂)、民間美術、雜技藝術,歷史悠久。圖書目錄 概述(1)第一篇文學...
山東省藝術研究院 86 李連偉 男 1953.07 快板 山東省藝術研究院 六、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23人 序號 姓名 性別 出生年月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87 苗龍 男 1956.01 口技 濟南市 88 王勇 男 1965.04 螳螂拳 青島市嶗山區 89 匡如湖 男 1968.05 嶗山道教武術 青島市嶗山區 90 劉正海 男 1953.09 三鋪龍拳...
膠州剪紙是山東省古老的民間藝術。從表現形式方面來講,大體分為單色剪紙、活動剪紙、彩色剪紙和貼彩剪紙四種。膠州的剪紙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據1954年在艾山子村蒐集到的五幅張家塋出土剪紙原料,有利的說明了這一問題。這些剪紙成方尖狀,其幅長約8公分左右,比一隻粉筆稍大一點,就在這么大小的一幅畫面上刻有...
茌平剪紙是山東聊城市的傳統民間工藝。1993年,茌平縣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剪紙藝術之鄉”。2009年9月,茌平剪紙被列入山東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工藝特徵 茌平剪紙具有線條豪放、形式樸素、鄉土氣息濃厚的特點。各種各樣的花鳥人物,形象傳神,栩栩如生。民間藝人用其樸素的手法將紙剪出豐富多彩的畫面,其技藝...
萊州麵塑是一種山東省萊州市的傳統民間工藝和特產。萊州麵塑俗稱面花、捏麵人,是利用萊州獨特的原料資源優質小麥粉,採用傳統手工工藝製作的集觀賞和實用於一體的傳統工藝品,在萊州具有悠久歷史。有新婚喜慶、嬰兒滿月、長壽百歲、上樑大吉、逢年過節等5大類100多個品種。2012年,獲批中國地理標誌證明商標。歷史淵源 煙...
石雕(掖縣滑石雕刻),山東省萊州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石雕(掖縣滑石雕刻)源於宋,興於清,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厚重的藝術沉澱。明清時期,掖縣周圍尤其是永安路街道轄區所屬村莊,以滑石雕刻為業的家庭作坊如雨後春筍,紛紛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掖縣當地成立了萊州市雕刻廠,並有30餘村組建了...
夏津剪紙是一種山東省的一種傳統民間剪紙藝術 。地處魯西北平原的夏津農村,剪紙是農民文化生活的一種主要藝術形式,它真切生動地反映了農民的趣味、感情和對生活的嚮往,剪紙的圖案都是農民所熟悉和所喜愛的事物,體現了中國農民健康、樂觀和善良的性格。基本介紹 在夏津農村婦女們幾乎都會剪紙,巧手出花樣,供別人...
寧陽剪紙是山東省泰安市的傳統民間藝術之一。寧陽傳統的民間剪紙總是與鄉民的生活緊密相連,是廣大農民對美的追求的自然表露。剪紙造型誇張,簡練概括,大刀闊斧,講究傳神,強調物體外形的剪影效果。寧陽剪紙藝術積澱了民間藝人認識形象和創造形象的方法,並在心理程式上形成了大膽取捨、不拘小節的規律,富含北方特有的粗獷古樸的...
梁金華,女,漢族,1944年8月生,山東省青島市人。2009年6月,梁金華入選為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山東省煙臺市申報。梁金華9歲時跟隨父親膠東大鼓創始人梁前光學習膠東大鼓。梁金華的表演,大鼓套敲得乾脆利落,唱腔里風趣幽默,表演惟妙惟肖,在繼承父親的基礎上,大膽借鑑姊妹藝術的精華...
五蓮剪紙起源於明末清初,是山東人民以勞動和智慧創造的一門藝術,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傳統民俗工藝品。五蓮民間剪紙主要有紅、綠、黃等色,以大紅為主,大者幾十厘米,小者幾厘米。題材繁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有著鮮明而濃郁的地方特色。工藝概述 建國後,在特定的歷史環境和經濟條件的影響下,五蓮縣汪湖鎮、...
泰山剪紙藝術以中國剪紙研究會理事、山東省剪紙學會副會長柯大先為代表。他先後發表近千幅作品,其作品熱情謳歌了新時代、新風貌、新人物、新生活。1981年,他創作的《民藝之花》、《碧霞祠》兩幅作品參加了在東京舉辦的日本第四屆剪紙展覽。《民藝之花》取材於泰山民間歌舞中的跑驢、舞獅、旱船和撲蝶,大膽採用誇張...
威海,地處膠東半島最東端,這裡依山傍海,風光秀美。這裡古稱“東夷”,也稱“朝舞之地”。這裡的人民,男以漁、農為業,女以繡、織為主,千百年來,形成了諸多具有海洋文化特徵的傳統民間藝術,威海剪紙即是其中之一。起源 膠東地處丘陵地帶,樹木不多,過去農村的器皿大都用陶器和麻皮加泥做成紙斗,近代紙張多...
剪紙(煙臺剪紙),山東省煙臺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煙臺剪紙始於何時,方誌少有記載。從傳世的明代道教音樂剪紙、戚繼光練兵的“盾牌舞”、“小刀舞”剪紙和明代中期表現南音演奏的剪紙來看,剪紙在煙臺一帶民間流行,至晚始於明朝。據《招遠縣誌》和《萊陽縣誌》 記載,到了清代,膠東各地的民間剪紙...
面花(郎莊麵塑),山東省冠縣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郎莊麵塑俗稱“面老虎”,是流行於山東省冠縣郎莊的一種傳統食用塑作藝術。郎莊麵塑起源於明代洪武年間,其製作工藝比較獨特,首先用精麥麵粉發麵,發好後用捏、揉、粘等方法塑造出各種花樣,然後蒸熟,上膠繪色,曬乾即成。郎莊麵塑大的約有15厘米...
1984年,著名民間工藝美術家張道一在《民間工藝》雜誌第二期上撰文介紹濱州民間剪紙藝術。1985年11月5日至15日,30多位民間藝人的500餘幅剪紙作品在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展出。1986年5月10日至20日,濱州民間剪紙400餘幅作品應邀在北京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展出。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在文化主管部門和剪紙藝人的努力下濱州...
將各種不同的造型意識融合一體構成了獨特的民俗節日內容,形成了特殊的民間藝術形式。面人——民間俗稱“面人”、“面羊”、“花饃”等,流行於整個黃河流域,甘肅、寧夏、陝西、內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山東都有製作面人的習俗,各地叫法不一,形態各有特點。” 就全省而言,山西面人造型誇張、生動,用色明快、...
木版年畫(東昌府木版年畫),山東省聊城市傳統美術,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東昌府木版年畫主要分布在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古城區內的東關街、清孝街,堂邑鎮的許堤口及梁水鎮的大趙等城鎮鄉村,其起源於明代,民國時期達到鼎盛。東昌府木版年畫將年畫與鬥神畫融為一體,兼具審美欣賞和驅邪祈福的功能。它取材廣泛,...
2016年9月9日,高密剪紙藝人齊秀花,耗時一年時間剪出的高密剪紙作品《清明上河圖》,在參加第二屆中國(濰坊)民間藝術博覽會活動時,這幅剪紙巨作獲得“第十三屆中國民間文藝山花獎▪優秀民間工藝美術作品”提名,並進入終評評選活動。重要展示 2018年10月11日,第七屆山東文博會上展出了高密剪紙作品。2016年2...
蓬萊民間剪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主要流傳於山東蓬萊一帶。源遠流長,清代最盛,既有粗獷渾厚的大寫意,又有秀麗纖細的白描,陽剪陰刻,劈毛鉗鏤,變化多端。在整體風格上,多採用陰陽結合的表現手法,使畫面緊湊,粗中有細,虛實對比強烈,線條流暢多變等特點,傳統圖案構圖新穎別致,造型生動美觀,小巧玲瓏...
張范剪紙是一種古老的傳統剪紙藝術。山東省棗莊市高新區張范街道是山東省命名的首批省級民間藝術之鄉。張范剪紙始於何時已不可考,至少有數百年的歷史,在當地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在解放前,是當地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創作表現形式,更是一些剪紙藝人賴以生存的手段。工藝概述 為了弘揚這門民間藝術,1981年張范公社...
莒南石雕石刻是山東省莒南縣的傳統工藝,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莒南縣具有石雕石刻生產的傳統。1996年,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石雕藝術之鄉”。以縣外貿石刻為龍頭,重點培育了以坊前、坪上、相邸、澇坡等鄉鎮為主的石雕石刻基地,產品主要出口,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6家。基本簡介 產品質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