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地處膠東半島最東端,這裡依山傍海,風光秀美。這裡古稱“東夷”,也稱“朝舞之地”。這裡的人民,男以漁、農為業,女以繡、織為主,千百年來,形成了諸多具有海洋文化特徵的傳統民間藝術,威海剪紙即是其中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威海剪紙
- 外文名:Weihai paper-cut
- 位置:膠東半島最東端
- 稱號:朝舞之地
起源,特色,
起源
膠東地處丘陵地帶,樹木不多,過去農村的器皿大都用陶器和麻皮加泥做成紙斗,近代紙張多了就用紙漿代替,這樣的紙斗既輕便又美觀,做紙斗是威海地區婦女的絕活,威海剪紙的興起,就是源於紙斗花,而紙斗花是專門裝飾紙斗、笸籮的剪紙紋樣。過去,農家女兒出嫁的時候,一定要有紙斗作陪嫁,紙斗都是成對的,圖的是好事成雙。這些大大小小的紙斗有的裝衣裳,有的盛糧食,有的盛針頭線腦,還有的放首飾,琳琅滿目,不一而足。花樣題材多是吉祥喜慶的,那些以避邪、驅惡為主題的也是為了平安納福。其中作為吉祥鳥的鳳凰是必有的,已故榮成市寧津鎮的劉桂清老人,她剪下的鳳凰,形態生動、構圖美觀、裝飾性強,這些精美的圖案寄託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
特色
威海剪紙多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它題材廣泛,花樣繁多,既可參照實物剪得分毫不差,又可以抽象誇張到令人不可思議,嘆為觀止。按其用途大致可分為窗花、牆花、頂棚花、紙斗花、燈籠花,用於手繡或刺繡的枕頭花、鞋花、鞋墊花、荷包花,以及兒童肚兜花、虎頭靴和虎頭帽花等;花樣內容則是生活場景、花鳥魚蟲、吉禽瑞獸、神話傳說、戲劇人物等等,只有看不到想不到的,沒有剪不出來的。值得一提的是,威海的剪紙藝人剪得最多且最拿手的還是以大海為題的作品,如市藝術館研究館員王言昌、榮成石島的方桂鳳和高區西河北村的崔永香,他們的作品中,海里的魚、蝦、蟹以及漁家生活和海上勞作等場景都栩栩如生,形成獨具威海特色的“海味剪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