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化鄉

山化鄉

山化鄉位於偃師市區東6公里處,東與鞏義市接壤,北峙邙山嶺,南界伊洛河,是偃師市東北的門戶,也是洛陽市東部的鎖鑰。山化鄉總面積69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252個村民組,4.9萬口人,5.6萬畝耕地。隴海鐵路、鄭汴洛高速公路、314公路(偃鞏公路)平行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山化鄉
  • 外文名稱:Shanhua Town
  • 行政區類別:鄉鎮
  • 所屬地區:河南省偃師市
  • 下轄地區:忠義村、向陽村等
  • 電話區號:0379
  • 面積:69平方公里
  • 人口:4.9萬口人
  • 方言:中原官話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機場:洛陽北郊機場
  • 火車站:洛陽站
  • 車牌代碼:豫C
  • 耕地:5.6萬畝
鄉鎮簡介,歷史沿革,行政轄區,人口數據,經濟發展,文化資源,基礎建設,旅遊資源,商湯駕崩葬邙山,宋會聖宮碑,顏真卿墓,歷史名人,

鄉鎮簡介

山化鄉位於洛陽市 偃師市區東6公里處,東與鞏義市接壤,北峙邙山嶺 ,南界伊洛河,是偃師市東北的門戶,也是洛陽市東部的鎖鑰。隴海鐵路、鄭汴洛高速公路、314公路(偃鞏公路)平行穿境而過,交通便利。

歷史沿革

1958年屬老城公社,1962年析設山化公社,1983年撤公社建鄉,2011年12月30日撤鄉建鎮。。1997年,面積69平方千米,總人口4.8萬,轄石家莊、寺溝、忠義、台溝、山化、王窯、東屯、湯泉、藺窯、關窯、張窯、牙莊、馬窪、光明、油殿、新明、向陽17個行政村。

行政轄區

轄區
山化、寺溝、忠義、台溝、石家莊、王窯、東屯、湯泉、藺窯、關窯、張窯、牙莊、馬窪、光明、新明、油店、向陽17個行政村。
山化鄉山化鄉
代碼
山化鄉~410381200:~200山化村 ~201寺溝村 ~202忠義村 ~203台溝村 ~204石家莊村 ~205王窯村 ~206東屯村 ~207湯泉村 ~208藺窯村 ~209關窯村 ~210張窯村 ~211牙莊村 ~212馬窪村 ~213光明村 ~214新明村 ~215油店村 ~216向陽村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5905
22891
23014
家庭戶戶數
12034
家庭戶總人口(總)
45764
家庭戶男
22792
家庭戶女
22972
0-14歲(總)
12275
0-14歲男
6419
0-14歲女
5856
15-64歲(總)
29290
15-64歲男
14664
15-64歲女
14626
65歲及以上(總)
4340
65歲及以上男
1808
65歲及以上女
2532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4414

經濟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山化鄉鄉鎮企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形成了以化工、製鞋、機械加工、鋁製品、科教儀器、防水材料為主的六大行業支柱。東化公司的1-4酸、尼文酸等7種產品打入國際市場,新星鑄造廠的產品被美國通用公司採用,馬窪的農用鋁接頭遠銷省內外,台溝的教學儀器暢銷全國各地。東化公司是偃師市第一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企業。
山化鄉山化鄉
藺窯是偃師市山化鄉的一個行政村,地處偃師城區東北約6公里的邙山上。在該村極目南望,中嶽崔巍,伊洛如帶,風景如畫。該村西臨關窯,東接新明,南為王窯、東屯,北為牙莊、馬窪,史上有洛陽通往北京的老官道橫貫村境。該村擁有人口1520人,以種植、養殖為主業,經過近些年的建設,村容村貌整潔有序,教育、娛樂等各項公共設施齊全,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
農業上加快了結構調整步伐。建成了東屯3000畝全國節水增效示範園區和關窯高科技農業示範園區。在種植上已發展有王窯的大棚果樹。在養殖上,建成了以肉牛為主的湯泉現代化養殖園區和油店養殖園區,態勢良好;藺窯引進波爾山羊建立養羊專業村。

文化資源

山化鄉古文化資源豐富、文物薈萃。商成湯陵建於此,中國書法史上三顆耀眼星座的墓地也都建在鄉屬湯泉-東屯-石家莊依山傍水的一條直線上。中有漢魏時期楷書鼻祖鐘繇墓、西有開一代書風的顏真卿陵園、東有明清年代蜚聲中外的神筆王鐸墓。宋“會聖宮”碑和北魏寺溝造像碑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礎建設

山化鄉以環境整治、衛生保潔為重點投資10萬元開展綠化、亮化工程,種植女貞、蜀檜、雪松等綠化樹6000多棵,在主幹道安裝路燈16盞,使鎮區的環境大大改善。同時還準備投資50多萬元在鎮區建設一個占地35畝的休閒娛樂廣場,對鎮區民主路進行復修。全鄉共投資60多萬元,建設垃圾池254個,垃圾填埋場21個,購置垃圾車17輛,鎮區和各村全部成立了專業的保潔隊,保潔人員達到63名,簽定保潔協定書,並統一著裝上崗,各村制定了《村容村貌管理辦法》、《保潔員職責》等制度,保證了衛生長效機制的正常運轉。
顏真卿墓顏真卿墓
山化鄉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村如東屯、王窯、光明等,每年拿出一定的經費成立專業保潔隊伍,實行責任承包制,對垃圾日產日清。湯泉村在各條街道建垃圾池,村出資7000多元購買垃圾車,通過“一事一議”確定每戶每季度交納10元垃圾清運費,垃圾車擁有者定時清理垃圾,藺窯、忠義等村充分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鼓勵民眾參與,定期開展衛生評比活動,並樹立環衛標兵,給予適當獎勵,對衛生開展不好的戶進行曝光,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山化鄉共建成戶用沼氣池605座,占任務的70%,完善村級沼氣服務網點6個,培訓沼氣技術人員60多人;硬化通組通戶道路29公里,配套完善排水設施95%以上;東屯、山化、忠義村的安全飲水工程正在實施中,計畫解決安全飲水1萬人;新建、完善關窯、光明、藺窯、台溝高標準的社區服務中心三個,新建設的山化鄉便民服務中心已投入使用。該鄉各村髒、亂、差現象得到消除,人居環境得到了切實改觀,老百姓真真正正的享受到了新農村建設的成果。

旅遊資源

山化鄉古文化資源豐富、文物薈萃。商成湯陵建於此,中國書法史上三顆耀眼星座的墓地也都建在鄉屬湯泉-東屯-石家莊依山傍水的一條直線上。中有漢魏時期楷書鼻祖鐘繇墓、西有開一代書風的顏真卿陵園、東有明清年代蜚聲中外的神筆王鐸墓。宋“會聖宮”碑和北魏寺溝造像碑均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商湯駕崩葬邙山

藺挺達墓北側不遠處、距離藺窯村中心約1公里的地方,還有一座大冢。冢高約7米,呈覆斗狀,底部周長近百米,四周遍植松柏,鬱鬱蒼蒼,這便是被孔子稱為“三代之英”之一的商湯的長眠之地。商湯墓的墓冢非常高大,古木參天,碑碣林立,百姓俗稱“湯王陵”。原來有許多建築,稱為桐宮,後被人喚作“湯王廟”,每年前來祭祀的人絡繹不絕。在墓的西南方向數百米處,還有一片大窪地,積儲的雨水長年不竭,清澈甘甜,被稱為“湯王池”。歷經滄桑,這些建築、景觀都被毀了。2001年春,藺窯村民再次整修湯王陵,才使種種歷史遺蹟得到了初步恢復。

宋會聖宮碑

宋會聖宮碑俗稱龜駝碑,位於偃師市山化鄉寺溝村鳳凰山上。該碑系中原第一巨碑。碑高9.2米,碑帽高2.90米, 寬2.22米,厚0.72米。兩側浮雕舞龍四條,龍尾盤向頂端,龍首伸向四角,正面偏下有圭形題額,陰刻篆 書“新修西京永安縣會聖宮銘”十一個大字。碑身高4.90米,寬2.19米,厚0.55米,四周飾以線刻龍形和 流雲紋,兩側浮雕雲鶴圖案。碑文36行,行84字。其主旨乃在頌揚宋初諸帝太祖、太宗、真宗以及仁宗的武功、聖德、教化、政 績。

顏真卿墓

顏真卿墓位於偃師市山化鄉湯泉村的村口,村民稱之為“顏魯公墳”。顏真卿墓北倚邙山,南坐洛水,墓長寬均為16米,墓前有明清石碑各1通。明碑為縣令呂純如撰寫的“唐太師顏魯公真卿墓碑記”。該碑高1.75米,寬0.60米,厚0.15米。清碑高1.45米,寬0.6米,厚0.17米。正面正中刻“福唐贈司徒諡文忠顏魯公之墓”,為乾隆五十五年三月太守張松孫和邑令湯毓倬所立。現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山化鄉政府對顏真卿墓進行了整修,並建立了顏真卿紀念館。

歷史名人

相傳明清時期,藺氏族人在山化鄉邙山之上半耕半讀,勤儉持家,培養出眾多人才。其中,藺完植、藺挺達最為著名,他們的故事至今仍讓偃師一帶的百姓津津樂道。藺完植,字無翳,號六一,父親藺芑曾以“孝義”聞名鄉里。藺完植從小刻苦攻讀,明萬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考中進士,歷任南京都察院經歷、戶部郎中、湖廣衡州知府等官職。
花甲之年,藺完植因病告老還鄉,居住在祖傳土窯宅院裡,每日布衣粗食。64歲那年去世,臨終前留下遺言,要求子孫不許仗勢欺人,非公事不得見郡守、縣令,遇到官紳侵害百姓利益,要盡力抑強助弱。百姓感其恩德,稱頌他為“廉介君子”。
藺挺達是藺完植的孫子,字金芝,明朝崇禎六年(公元1633年)考中舉人,清朝順治九年(公元1652年)得中進士,歷任刑科給事中、吏科右給事中、戶科左給事中等職,官至吏科掌印都給事中。藺挺達和他的祖父一樣,也是一個清正廉潔、性格耿直的人,為百姓仗義執言,一生艱苦樸素,民間傳說中稱他為“老實官”。如今,在藺窯村北的一塊農田裡,仍存留著一座圓形墓冢,墓冢前面,一通青石雕制的石碑高大異常,上刻“敕授文林郎吏科掌印都給事中藺公之墓”,落款為“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這便是藺挺達之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