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尼羅河水羚雄性有長48 -87厘米長的七弦琴狀角。雄性平均體長165厘米,肩高100-105厘米,體重在90-120千克之間。雌性平均體長135厘米,肩高80-85厘米,體重60-90千克。該物種表現出極端的
性別二態性 ,以至於雄性和雌性看起來好像屬於不同的
物種 。根據皮毛顏色、體型大小和紋飾,可以很容易地將雄性和雌性區分開來。然而,兩性的頭部毛髮又長又粗,蹄子細長而狹窄,短鼻子,有一條長度40-50米的長尾巴。年長的雄性是黑褐色,在角後面有一個白斑。這個白斑連線到脖子上形成一條白帶,在肩隆處變寬。雌性呈淡黃色,沒有角。年輕的雄性在2或3歲時看起來像雌性。此後,毛皮顏色發生變化,角開始生長。
棲息環境 該物種棲息在短草、高蘆葦和甘蔗灌叢中。僅限於南蘇丹和衣索比亞西南部的濕地內季節性洪水泛濫的沼澤和草原。幾乎總是位於水域較淺和較深沼澤的邊緣,經常在10-40厘米深的淺水中被發現。
生活習性 尼羅河水羚是
曙暮性動物 ,是進行社交活動的群居動物,但有領地意識。形成50-500隻的集群。在一個集群中,形成了三個社會階層:有幼羚和雌性、單身的年輕雄性和有領地的成熟雄性。
該物種生活在有水和濕地的地區,因此在雨季,它們的種群分布在水資源附近。在旱季,這些動物聚集在剩下的少數水資源周圍。它們會在乾涸的河岸、沙洲、島嶼等水位以上的區域休息,受到驚擾時會逃到水中。是游泳好手,但更喜歡在淺水中涉水。
交流方式和其他水羚相同,有視覺信號和觸覺交流的混合。示威時,它們會在對手面前高高聳立,並將頭轉向一邊,通過水平向前伸展頸部和頭部來達到順從的姿勢。順從的雌性也可能在伸展脖子的同時做出啪啪啪的動作。打架時,雄性會低下頭,用角互相推擠。如果一隻雄性明顯比另一隻小,它可能會以平行位置靠近較大的雄性並從那裡推動,這可以防止較大的雄性用盡全力推動。
交配發生在
競偶場 中。有領地的雄性有時會允許一名單身的“衛星”雄性進入自己的領地。衛星雄性不允許交配,儘管它們可能偶爾會在未被發現的情況下進行,它們的作用是將其他不受歡迎的雄性拒之門外。附庸雄性擁有更好的食物資源,獲得領地的機會是其他單身尼羅河水羚的12倍。受到攻擊時,群體沒有合作防禦,但雌性會通過直接攻擊來保護它們的後代免受較小的掠食者的傷害,主要是踢,通常是為了回應幼羚的求救信號。
此外,在生殖季節,雄性會在自己身上小便,然後將尿液塗抹在雌性身上,然後再交配。除了某種形式的化學以及觸覺交流之外,很難將其視為其他任何東西。
是食草動物,吃草、莎草和水生植物。
分布範圍 僅在南蘇丹和衣索比亞發現。其範圍的最大部分發生在
白尼羅河 和
索巴特河 沿岸的“Sudd”沼澤中。衣索比亞邊境附近的
馬查爾沼澤 地數量較少,略微延伸到衣索比亞西南部的
甘貝拉國家公園 ,由於人類活動的擴大,其生存非常不穩定。在2007年旱季對蘇德河進行的一次航測記錄,尼羅河支流白尼羅河和索巴特河沿岸分布廣泛。
尼羅河水羚分布圖
繁殖方式 尼羅河水羚有一個眷群交配系統,其中只有占主導地位的雄性是性活躍者。交配始於獨特的標誌形式。雄性將頭伏在地上,將小便淋在自己的喉嚨和臉頰上。然後,它在雌性的前額和臀部摩擦滴屎的鬍鬚後進行交配。交配系統一雄多雌,妊娠期平均為235.5天,此後一頭幼羚出生。新生幼羚體重約4.5-5.5千克。幼羚表現出躲藏行為,並且在6-8個月大時獨立於它們的母親,這是該屬其他成員斷奶的時間。大多數偶蹄類動物在出生時就早熟,並且能夠在年幼時在覓食過程中跟上母親的步伐。這個物種很可能是相似的。雌羚負責照顧和保護自己的幼羚,幼羚在6-8個月大的斷奶前一直與母親在一起。
雌性可以在分娩後大約1個月再次排卵,因此平均生育間隔為11.6個月。大多數雌性每年都會生一頭幼羚。出生性別比為1:1。產羚發生在野外的雨季,然而,在人工飼養的情況下,該物種全年可交配,因此全年都可以產仔。然而,即使在人工飼養中,也有一個出生高峰,這發生在2-5月之間。成羚在圈養中的平均壽命為10-11.5年。野外壽命相似。據報導,該物種在圈養下的最長壽命為19年。野外的幼羚死亡率很高,因為一歲的尼羅河水羚容易被蒼蠅感染病菌,許多幼羚因此死亡。由於近親繁殖,圈養的30天幼羚死亡率很高,達36%。兩性在2歲時性成熟。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種群現狀 1980年在南蘇丹瓊萊地區旱季早期和晚期,對蘇德地區的尼羅河水羚進行的航空調查,估計數量分別約12000隻和32000隻。大多數動物集中在尼羅河西岸的沼澤中。可能只有不到1000隻動物出現於馬查爾·甘貝拉(Machar Gambella 1988年)。2007年,野生動物保護協會(WCS)在蘇丹南部旱季初期進行了一次空中調查,估計有4291隻動物,平均密度為每平方公里0.06隻,並將澤拉夫禁獵區(Zeraf Game Reserve)確定為該物種最重要的保護區。2013年12月以來戰事的恢復導致大量羚羊和其他物種被宰殺,以獲取肉食,供各方戰鬥人員食用。
2009年11月,在對
甘貝拉 進行航空調查時,在航空記錄上看到一個大於100隻的畜群,在航空調查中看到34隻;2010年旱季調查(跨國界保護倡議 TFCI 工作隊2010年)中未發現任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