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橈骨幹雙骨折

此種骨折在前臂骨折中居第二位,僅次於橈骨遠端骨折,可發生側方移位、重疊、旋轉、成角畸形,治療較為複雜。不同形式的暴力所致骨折的類型亦不同:

直接暴力多見於打擊或機器傷,骨折為橫行或粉碎型,骨折線在同一平面;

間接暴力跌倒時手掌著地,暴力向上傳導致橈骨中或上1/3骨折,殘餘暴力通過骨間膜斜向下傳導至尺骨,造成尺骨骨折,故尺骨骨折線較橈骨骨折線低。橈骨骨折多為橫行或鋸齒狀,尺骨多為短斜型;

扭轉暴力跌倒時身體向一側傾斜,前臂同時受到縱向傳導和旋轉扭力的作用,發生尺橈骨螺旋型雙骨折。骨折線方向一致,多有尺骨內上斜向橈骨外下。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double  fracture of shafts of ulna and radius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發病部位:前臂
  • 常見病因:暴力(直、間接、扭轉暴力)所致
  • 常見症狀:局部腫脹、畸形、壓痛,骨擦音、異常活動,前臂活動受限。兒童常為青枝骨折,成角畸形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本病是由手臂外傷引起,不同的暴力因素可以引起不同類型的骨折

臨床表現

局部腫脹、畸形及壓痛,可有骨擦音及異常活動,前臂活動受限。兒童常為青枝骨折,有成角畸形,而無骨端移位。有時合併正中神經或尺神經、橈神經損傷,要注意檢查。

檢查

X線檢查可明確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應包括肘腕關節,以了解有無旋轉移位及上、下尺橈關節脫位

診斷

前臂外傷後疼痛、活動障礙,X線片可明確骨折類型及移位情況。攝片應包括肘、腕關節,以了解有無旋轉移位及上、下尺橈關節脫位

治療

1.復位
(1)兒童青枝骨折多有成角畸形,可在適當麻醉下,輕柔手法牽引糾正,石膏固定6~8周。亦可用石膏楔形切開法糾正成角畸形。
(2)有移位骨折時先縱向牽引糾正重疊和成角畸形,並在持續牽引下,如繫上1/3骨折,前臂要置於旋後位;中下1/3骨折,前臂要置於旋轉中立位,以糾正旋轉畸形。然後在骨折處擠壓分骨,恢復骨間膜的緊張度和正常間隙,最後使骨折端完全對位。復位後用長臂石膏管型固定8~12周,石膏成型後立即切開松解,固定期間要注意觀察肢端血循環,防止發生缺血攣縮。腫脹消退後,及時調整外固定鬆緊度,注意觀察和糾正骨折再移位。
2.開放復位、內固定
適用於手法復位失敗者或復位後固定困難者;上肢多處骨折,骨間膜破裂者;開放性骨折,傷後時間不長、污染較輕者;骨不連或畸形癒合、功能受限者。

預防

本病主要是由於外傷性因素引起,因此重點是要預防本病的併發症:
1.復位要求準確,儘量達到解剖復位;
2.清創及時徹底強調術前術中套用抗生素;
3.把握手術適應證;
4.根據骨折固定原則選用內固定材料,選用鋼板的長度應大於骨幹直徑的5倍,髓內針長度需超過骨折端8~10cm,才能達到相對牢固的固定;
5.骨質缺損時儘量植自體松質骨;
6.外固定位置固定前臂旋後20度為佳此時骨間膜緊張以防攣縮固定也最穩定關節旋後位功能恢復亦最佳;
7.術中操作輕柔骨膜剝離儘量少;
8.術後適當抬高患肢及合理使用脫水劑消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