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飛蓬(菊目菊科植物)

小飛蓬(菊目菊科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飛蓬,別名小蓬草、加拿大蓬、小白酒草、祁州一枝蒿。拉丁文名: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為菊科植物小白酒草的全草或鮮葉,為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清熱利濕,散瘀消腫功效。我國大部分地區有分布。

莖直立,株高50—100cm,具粗糙毛和細條紋。葉互生,葉柄短或不明顯。葉片窄披針形,全緣或微鋸齒,有長睫毛。頭狀花序有短梗,多形成圓錐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3層,披針形,邊緣膜質,舌狀花直立,小,白色至微帶紫色,筒狀花短於舌狀花。瘦果扁長圓形,具毛,冠毛污白色。種子繁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小飛蓬
  • 拉丁學名:Conyza canadensis (L.) Cronq.
  • 別稱:小蓬草、加拿大蓬、小白酒草、小白酒菊、祁州一枝蒿、煙屎草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菊目
  • :菊科
  • 亞科:管狀花亞科
  • :紫菀族
  • :白酒草屬
  • :小飛蓬
  • 分布區域:原產於北美洲,現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功能主治,藥理作用,化學成分,植物特性,藥材鑑定,性狀鑑別,顯微鑑別,葉表面觀,其它研究,主要危害,

形態特徵

小飛蓬幼苗除子葉外全體被粗糙毛。子葉卵圓形。初生葉橢圓形,基部楔形,全緣。成株高40~120厘米,莖直立,上部多分枝,全體被粗糙毛。葉互生,條狀披針形或矩圓形,基部狹,頂端尖,全緣或微鋸齒。邊緣有長睫毛。頭狀花序,密集成圓錐狀或傘房狀。花梗較短,邊緣為白色的舌狀花,中部為黃色的筒狀花。瘦果扁平,矩圓形,具斜生毛,冠毛1層,白色剛毛狀,易飛散。
小飛蓬為一年生或越年生雜草。主要靠種子繁殖。10月初發生,10月中、下旬出現高峰期,花期在次年6~9月份,果實7月份漸次成熟。

生長環境

【生態特點】常生於曠野、荒地、田邊、河谷、溝旁和路邊,陽性,耐寒,土壤要求排水良好但周圍要有水分,易形成大片群落。

分布範圍

【物種分布】原產於北美洲,世界各地廣泛分布。在我國廣泛分布與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陝西、四川、貴州、雲南、山西、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江西、浙江、湖南。
小飛蓬小飛蓬

主要價值

【別名】破布艾、魚膽草、竹葉艾、臭艾、小山艾
小飛蓬
【來源】該品為菊科飛蓬屬植物小飛蓬Erigeron canadensis L.,以全草或鮮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源形態】 1、2年生草本,高30~150厘米。莖綠色,有縱紋,具脫落性的毛,上部多分枝。葉互生,基部葉近匙形,邊緣齒裂或全緣,上部葉條形或條狀披針形。秋季開小花。瘦果略有毛。
【性味歸經】微苦、辛,涼。

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清熱利濕,散瘀消腫。腸炎,痢疾,傳染性肝炎,膽囊炎;外用治牛皮癬,跌打損傷,瘡癤腫毒,風濕骨痛,外傷出血;鮮葉搗汁治中耳炎,眼結膜炎。
【用法用量】 0.5~1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絞汁滴。
【備註】(1)對於細菌性痢疾及急、慢性腸炎,可單用該品一兩(鮮草用一兩五錢),煎汁加糖服;也可配合馬齒莧辣蓼等藥同用。

藥理作用

1.抗炎抗菌作用:小飛蓬地上部分石油醚和乙醇提取物對大鼠角叉菜膠和甲醛性足腫脹有抑制作用。石油醚提取物中的β-雪松烯是抗炎活性成分。小飛蓬可用於治療細菌性痢疾,全草醚提取液體內外抑菌作用試驗確定香草酸、丁香酸為主要抗菌有效成分。
小飛蓬小飛蓬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小飛蓬全草總黃酮水溶性部位可使15-甲基前列腺素F2所致的收縮的離體豬冠狀動脈得到舒張,終濃度為4mg(浸膏)/ml時作用即顯著。小飛蓬水提物有輕微而短暫的降壓作用,可抑制心臟,增加呼吸幅度,但對平滑肌和骨骼肌無作用。

化學成分

全草含揮髮油,其中含檸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乙酸亞油醇酯(linoleylacetate)及醛類,母菊酯(matrlcariaester),去氫母菊酯(dehydromatricariaester)和矢車菊屬烴(centaur)X。地上部分含β-檀香萜烯(β-santalene),花側柏烯(cuparene),β-雪松烯(β-himachalene),α-薑黃烯(α-curcumene),γ-蓽澄茄烯(γ-cadinene),檸檬烯,醛類,松油醇(terpineol),二戊烯(dipen-tene),枯牧烯(cumulene),鄰苄基苯甲酸(o-benzylbenzzoicacid),皂甙,高山黃芩甙(scutellarin),γ-內酯類,苦味質,樹脂,膽鹼(choline),維生素(vitamin)C等。
小飛蓬小飛蓬

植物特性

種子繁殖,以幼苗和種子越冬。瘦果長矩橢圓形,長1.2~1.5毫米,寬約0.5毫米,扁狀,頂端收縮,無明顯的衣領狀環,中央具殘存花柱,冠毛常宿存,污白色。果皮膜質,淺黃色或黃褐色,表面有白色細毛,果實基部稍窄。果臍凹陷,周圍白色,位於果實基端。果含1粒種子。種子成熟後,即隨風飄揚,落地以後,作短暫休眠,在10月中旬出苗,除12月,1~2月的嚴寒期間極少發生外,直至次年的5月均有出苗,但10月和4月為二個出苗的高峰期,幼苗除了葉外全體被毛;子葉2,卵圓形,長2—4毫米,寬約1.5毫米,先端鈍圓,其部楔形,具短柄;初生葉橢圓形,全緣,先端突尖,基部楔形,具柄;後生葉簇生,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全緣或有疏鈍齒。莖直立,高50—100厘米,淡綠色,有細條紋及粗糙毛,上部多分枝,莖生葉互生,條狀披針形或長圓狀條形,邊緣具微鋸齒或全緣,有長睫毛。花期7—9月。頭狀花序具短梗,多數密集成圓錐狀或傘房狀圓錐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2—3層,條狀披針形,邊緣膜質,幾乎無毛;舌狀花小而直立,白色或微帶紫色;簡狀花較舌狀花稍短。種子於8月即漸次成熟隨風飛散。
植株形態植株形態

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莖直立,表面黃綠或綠色,具細棱及粗糙毛。單葉互生,葉片展平後線狀披針形,基部狹,先端漸尖,疏鋸齒緣或全緣,有長緣毛。多數小頭狀花序集成圓錐花序關,花黃棕色。氣香特異,味微苦。

顯微鑑別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外被較厚的角質層,並具長大非腺毛或其殘基。稜角處表皮下可見厚角組織。皮層外側部分與厚角組織切微相間排列的細胞內含葉綠體;較大維管束的外方常見分泌道。維管束大小不一,相間斷續五殖,老莖中斷續成環或連續成環;較大維管束韌皮部的外側具帽狀韌皮纖維層,纖維細胞壁木化;有時韌皮部內赤有纖維,木質部內導管及木纖維細胞壁均木化。髓寬大,薄壁細胞內常有細小草酸鈣針晶散在。
小飛蓬小飛蓬

葉表面觀

上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彎曲或平直,外壁可見明顯的角質層紋理。下表皮細胞垂周壁略彎曲或為波狀,外壁赤見角質層紋理、上、下表皮均有氣孔和非腺毛,氣孔不等式不定式;非腺毛棒狀,長39-143μm,頂細胞較長大,稍尖並常枯萎。葉緣毛長大,長785-1520μm,基腳多細胞,頂細胞狹長,頂端尖。

其它研究

1.抗草甘膦小飛蓬檢測方法的建立
小飛蓬小飛蓬
[目的]採用溫室生物測定法建立小飛蓬對草甘膦的抗性檢測方法.小飛蓬幼苗長至5~7葉期,單株移栽,15~20葉時,按不同濃度處理噴施草甘膦.用藥後3d進行第一次觀察,記錄各濃度的藥害症狀,並劃分藥害級別.以後每隔4d記錄1次,藥害級別轉化為藥害綜合指數.當不同處理間的藥害症狀有極顯著差異時進行鮮重和乾重的測定.分別以所獲得的藥害綜合指數、鮮重、乾重和藥劑劑量的對數進行回歸,所有的數據都用log-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模擬.通過比較兩次重複實驗的結果,證實採用藥害分級、鮮重、乾重的方法都能較好地反映小飛蓬受害情況和不同劑量草甘膦處理間的關係,但藥害分級的方法是3種方法中重複性最好的一種. 2.小飛蓬對Cd的耐性與吸收特性研究
[目的]分析小飛蓬的生長、生理及富集重金屬的能力,探索小飛蓬對Cd污染的生理回響機制與耐性機理.[方法]採用水培試驗方法,研究了5個Cd濃度(0、25、50、75、100μmol/L)處理對小飛蓬(贛南鎢礦區優勢植物)生長、葉綠素含量和吸收Cd的影響.[結果]當Cd濃度為25和50μmol/L時小飛蓬能正常生長,各生長指標與對照(0μmol/L)相比差異均不顯著.當Cd濃度達到75和100μmol/L時植物生長緩慢、植株矮小.小飛蓬對Cd吸收有很強的分異特徵,能將更多重金屬積累在植物地上部.小飛蓬地上部和根系的Cd含量隨營養液Cd濃度的增加而增加,當Cd濃度為75μmol/L時,植物地上部Cd吸收總量達到最高,為118.87mg.[結論]小飛蓬對修復低、中濃度Cd污染的土壤具有一定潛力.
小飛蓬小飛蓬
3.小飛蓬提取物除草活性的生物測定
高粱(SorghumvulgarePers.)、黃瓜(CucumissativusL.)、小麥(TriticumaestivumL.)和油菜(BrassicacampestrisL.)為供試對象,用種子萌發法測定了小飛蓬(ErigeroncanadensisL.)全株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和乙醇等3種溶劑提取物的除草活性.小飛蓬的乙酸乙酯與乙醇提取物對4種供試作物均顯示出很強的抑制生長作用,濃度達100mg*mL-1時對小麥和油菜幼苗生長的抑制率均為100%.小飛蓬乙酸乙酯提取物對高粱和油菜的幼根及黃瓜和油菜幼莖的生長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低濃度乙醇提取物對小麥和高粱幼根及幼莖的生長有較強抑制作用,但高濃度時則對黃瓜和油菜的抑制作用較強;6.25mg*mL-1乙醇提取物對黃瓜、油菜、小麥和高粱幼莖生長的抑制率分別為6.50%、8.58%、21.51%和26.98%;25mg*mL-1乙醇提取物的抑制率則分別達到61.31%、77.45%、39.78%和46.34%.表明小飛蓬乙酸乙酯和乙醇提取物具有潛在的除草活性.
小飛蓬小飛蓬
4.通過對高Cu污染區(Ⅰ)、低Cu污染區(Ⅱ)和非污染區(Ⅲ)小飛蓬盆栽實驗及生理生化指標分析.結果表明.生態型Ⅰ、Ⅱ、Ⅲ電導率均隨著Cu濃度增加而增大,並且兩者之間呈極顯著正相關;葉綠素(a+b)含量隨著Cu濃度增加呈極顯著負相關;生態型I的蛋白質和脯氨酸含量隨著Cu濃度增加均先有所升高,然後又降低,而生態型Ⅱ、Ⅲ則一直呈現降低趨勢.3種生態型小飛蓮體內SOD、POD、CAT酶活性在Cu脅迫下均有所提高.與對照相比,當Cu濃度為1200mg·kg^-1時.生態型Ⅰ的SOD、POD、CAT活性分別為194.1%、206.2%、118.6%;Ⅱ的SOD、POD、CAT活性分別為170.1%、182.9%、111.3%;Ⅲ的SOD、POD、CAT的活性分別為115.196、155.496、107.3%.對3種生態型小飛蓬的生理生化指標及酶活性分析表明,高Cu污染區小飛蓬的耐受性要強於低Cu污染區.兩者又均強於非污染區小飛蓬,這3種生態型小飛蓬的耐受性呈現出了明顯的種間差異.

主要危害

【主要危害】外來入侵植物。常生於曠野、荒地、田邊、河谷、溝旁和路邊。該植物可以產生大量瘦果,瘦果借冠毛隨風飄散,蔓延極快,對秋收作物、果園、茶園危害嚴重,為一種常見的野草,通過分泌化感物質抑制鄰近其他植物生長。該植物是棉鈴蟲和棉蝽象的中間宿主,其葉汁和搗碎的葉對皮膚有刺激作用。
小飛蓬小飛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