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雞脫溫設備

(一)開食 初生雛雉初次餵食稱“開食”。雛雉出殼24小時就套用玉米或碎米以溫水拌均勻地撒在塑膠布或淺邊飼槽內作為開食。第二天用2/3玉米粉或碎米,1/3全價料飼喂,第四天全部用全價料飼餵到1個月[module]data-type=album id=2867582 data-catalog=0[/module]。以後可用自配飼料飼餵到1個月齡。以後可用自配飼餵到2個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雞脫溫設備
  • 主要任務:提高成活率
  • 成活率:達到97%以上才算達標
  • 釋義:提高雛雉成活率的設備
小雞脫溫設備,雛雞的飼養菅理,育成技術,

小雞脫溫設備

(二)開水  雛雞出殼後第一次飲水稱“開水”,一般雛雞出殼後,毛乾3小時可給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溶液作為“開水”。並連飲3天,以消毒腸道後才用常水作為飲水。飲水要清潔,水槽要經常清洗,以保清潔
(三)開青:  雛雉第一次餵飼料稱“開青”,雛雉2—3日齡後,可開始投餵乾淨切碎的青飼料,可占飼料總量的10%左右拌入日糧中飼喂,也可單獨飼喂,不宜過多,以防拉稀,隨日齡的增長,可逐漸增到20—30%
(四)開葷  雛雉初次投餵動物性飼料,稱“開葷”。雛雉第一次餵食初幾天內可用蒸熟的雞蛋(每100隻雛雉一個雞蛋)碎拌於飼料中飼餵作為開葷。7—10日齡後可在飼料摻3—5%的優質魚粉(淡)以滿足雛雉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
(五)飼餵次數  開食後1—3日齡,每天飼餵6—7次,3—7日齡後,每天5—6次,7—30日齡,每天5次,1個月齡後每天4次。
(六)溫度、密度、光照和通風.
1、溫濕度調控:適宜的育雛溫度為:1~3日齡35~34℃,4~7日齡33~32℃,2周齡31~28℃,3周齡27~24℃,4周齡為23~22℃,5周齡後保持常溫。相對濕度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後55%~65%。
2、密度: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增加水、食槽數。網箱平養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 日齡50~60隻/平方米,10~20日齡30~40隻/平方米,此後可轉入立體籠( 蛋雉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隻/平方米,43~60日齡10~20隻/平方米。
3、光照時間控制:雛雉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初雛1~3天保持24 小時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時光照,此後,根據雛雉採食情況快轉入自然光照。3周前後轉入立體籠時,第1個晚上要全加光照,以使雛雉儘快適應新環境,多採用3瓦/平方米為宜,待雉群大部分採食、飲水後, 即可採用自然光照。
4、通風換氣及室內環境控制: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雉雞的生長發育,並可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發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消毒,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境是提高雛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雛雞的飼養菅理

主要任務是提高成活率。一般情況下,優質雞的成活率在100--120天之前均應達到97%以上才算達標。
(一)滿足雛雞的生活條件
1.溫度。保溫是育雛成敗的關鍵,育雛期適宜溫度為:第1周32--35℃,以後每周下降3℃,4周以後開始脫溫,此後舍內溫度以保持在25℃左右為最好。保溫操作時要根據雞苗的行為來判斷溫度是否適當。溫度適宜,雛雞則均勻地散開;如果雛雞倦怠、氣喘乃至虛脫、腳乾則表示溫度過高;如果雛雞擠作一團並“吱吱”鳴叫則表示有賊風進入,此時應認真檢查門窗及天花板有否漏風等。供溫可採用育雛傘、地坑、煙道及火爐、煤氣爐等加溫設備。
2.濕度。雛雞需要在乾爽的條件下飼養,適宜的濕度為10日齡前60%--70%,10日齡後50%--60%。雞體對溫度的感覺與濕度有關,夏季越濕越熱,冬季越濕越冷。
3.通風。通風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舍內的有害氣體及塵埃密度,補充新鮮空氣,保持舍內的氣流速度,並調節舍內的溫度和濕度。一般要求舍內氨氣濃度低於20×10(右上負6),即以人走進雞舍,眼睛、鼻子不會受到刺激為適度。育雛階段要處理好保溫與通風的關係。哪怕是最冷的天氣,也要保證一定時間的通風。具體做法是,先提高舍內溫度,再開窗(或排氣扇)通風片刻,等舍內溫度降到要求的溫度以下時即關閉窗戶(或排氣扇)。如此反覆通風數次,即可達到目的。飼養中大雞的雞舍也應注意通風換氣。雞舍可安裝排氣扇進行橫向或縱向負壓通風。或安裝牛角扇進行正壓通風。如果採用縱向負壓通風加水簾設備聯合套用,可同時起到通風及降溫效果。
4.密度。1--30日齡,地面或網上平養為每平方米30隻左右;多層籠養(配負壓通風系統)為每平方米46--60隻。31--60日齡,地面或網上平養為每平方米15隻左右;階梯式籠養為每平方米25--30隻。61--100日齡,地面或網上平養為每平方米8隻左右;階梯式籠養為每平方米12--15隻。
5.光照。進雛後第1--2天實行通宵照明,其他時間都是晚上停止照明1小時,即保持23小時光照時間,這樣即使停電雞也不會受驚打堆。光照強度的原則是由強變弱。1--2周齡時,每平方米應有2--3瓦的光量(燈距離雞群2米左右);從第3周齡開始改用每平方米0.7--1.5瓦的光量,實際上只要雞隻能看到採食飲水就已經夠了。
6.墊料。1--4日齡雛雞網上平養可用牛皮紙。此後地面平養所用墊料要求乾燥鬆軟、吸水性強、不發霉、長短粗細適當。常用的墊料有鋸末、米糠、切短的玉米秸、稻草、破碎的玉米棒等。飲水器周圍的潮濕墊料應及時更換。
7.飲水。網上平養或地面平養可採用飲水盅及水槽飲水,階梯式籠養可採用水槽或乳頭飲水設備,但1周齡內均套用飲水盅飲水。供雞群飲用的水源可來自深井水或自來水,而來自淺井水或江河水需經過砂石多次過濾澄清且經漂白粉或其他消毒劑處理消毒後方可使用。務必保證飲用水的清潔衛生,並注意保證雞隻有足夠的飲水位置。
8.飼料。應選擇質量穩定、信譽良好的飼料廠家生產的全價顆粒飼料濃縮料,具有一定技術人才及生產設備的雞場,也可根據下述中速優質雞飼料營養成分標準推薦表(見表1)自行配製全價飼料,但雛雞料最好還是先用名牌廠家生產的全價顆粒破碎料。
9.滅蠅、滅鼠。應儘量降低雞糞的濕度,且保證清除雞糞的時間不超過1周;或在飼料中適量添加殺蠅的藥物(如每噸飼料添加250--500克蠅得淨預混劑),可大大減少蒼蠅的數量,必要時可投放藥物滅蚊滅蠅。定期使用藥物滅鼠,一般每季度滅鼠一次。
10.消毒衛生。一批雞轉出雞舍後應及時進行清舍消毒。
(二)搞好育雛工作
1.制定好入苗計畫。計畫內容應包括飼養的品種、數量、入苗時間、所需的雞舍及設備、飼養人員、飼料、添加劑、藥物、疫苗、水電及適當的流動資金等。
2.做好入雛前的準備工作。入苗前應將雞舍及所有用具反覆沖洗消毒後,再次注意檢查所有設備及用具是否已經完全準備好,在計畫入雛前24小時左右對雞舍進行預溫,使雞舍溫度達到28℃左右,保溫傘下或火坑地面上溫度達到32--35℃。夏季炎熱,可不用提前預溫。入雛前應依飼養雞群的數量,準備好充足的雛雞料,並應準備好育雛期間需要接種的疫苗及預防性藥物,如水溶性多維(羅維328、速補14等)、白糖、抗菌素類(如恩諾沙星強力黴素紅黴素等)及抗球蟲藥(如克球粉、球安、伏球等)。
3.接雛。應選擇健康的雛雞飼養,其標準是:精神活潑、兩眼有神、毛色純正統一、絨毛整潔、臍部收縮良好、外觀無畸形或缺陷、肛門周圍乾淨、兩腳站立著地結實且行走正常、握在手中飽滿掙扎有力、體重達到相應品種標準。
4.注重雛雞的飲水和開食。將挑選好的雛雞放入育雛舍,先讓其休息片刻,開食前2小時餵1次萬分之一的高錳酸鉀水(有助胎糞排出、清理胃腸)。以後供給3%--5%的白糖水,也可在飲水中添加水溶性多維及抗菌素類藥物(如恩諾沙星強力黴素紅黴素等),以減少應激反應,提高雛雞抵抗力。同時注意飲水位置是否均勻及足夠(每隻雛雞飲水器邊長1.5--2.0厘米),高度是否適中。飲水後開食餵料(通常要求24--36小時進行開食,最遲不超過48小時),可把雛雞料撒在牛皮紙或淺盤上(開食第1天有的用細玉米粉代替雛雞料),每天餵5--6次,並要有足夠的光照以刺激食慾。做到自由採食,少量勤添。第3--4天就可用小雞料桶餵料,並逐漸撤去牛皮紙。每隻雞料槽邊長要有2.5--5厘米。注意每天都要清洗和消毒飲水器,並及時更換足夠新鮮的飲水。

育成技術

育雛期結束後,即進入育成期。育成期一般用地面平養,前期需用帶天網運動場的山雞舍。後期可直接採用露天網舍,但需配有避雨棚。
育雛舍轉進育成舍前,對育成舍、天網運動場進行打掃、消毒,圈舍內鋪上乾淨的墊草。剛轉入育成舍的雛山雞,由於不熟悉新環境,喜歡在牆角下集堆,特別是夜間,氣溫較低,常常聚堆取暖,出現壓死現象,為此,應將牆角鋪成坡形,避免壓死現象發生。
在山雞進入育成舍的1星期內,要關好門窗,墊草保持乾燥清潔,以免雞受涼而腹瀉,同時夜間要進行巡視,發現聚堆應驅趕開。
對山雞按大、小,強、弱,公、母分群飼養,保持生長均衡。密度過大,尾羽受損,光背山雞增多。5-10周齡每平方米6-8隻,11周齡以後每平方米3-4隻。
育成舍及其天網內,應設定棲架若干和1平方米的沙池1個,滿足山雞飛翔和登高而棲的習性,並能充分利用空間,增加活動範圍,減少密度,利於羽毛生長。沙池中放直徑為0.1-0.2毫米的清潔砂粒,供山雞沙浴和覓食,在沙中噴殺蟲劑,以驅除雞體外寄生蟲
隨著日齡的生長,飼糧中蛋白含量可逐漸降低,但應滿足維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同時要補充青飼料
每天將食槽內的剩料清理1次,飲水器每天涮洗1次,網舍內有積水應及時排出,定期清除糞便,做到舍內乾燥、清潔。定期對圈舍及用具進行消毒,每月帶雞消毒2~3次。
(1)適時飲水與開食:雛雞出殼後24~36小時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飲水中最好加5%葡萄糖或0.1%高錳酸鉀,對不知道飲水的雛雞及時調教,使之儘快飲水,餵水後1~2小時開食。雛野雞對飼料營
養成分要求很高,蛋白質成分要求達到(1-21日齡)21%以上,一般是用專業飼料廠生產的小雞花料,21-60日齡用小雞中料,蛋白質含量不能低於19%。營養豐富且易於消化,前3~5天最好餵濕拌料。在
每次加料前清除剩料。開食時每2~3小時誘食1次,以後逐漸增加間隔時間,0~2周每天餵料6次,3 ~4周每天5次。一般隨日齡的增大,採食量也遞增,生長到接近成年體重時,對飼料的需要量趨於穩
定。
(2)溫濕度調控:適宜的育雛溫度為:1~3日齡35~34℃,4~7日齡33~32℃,2周齡31~28℃,3周齡27~24℃,4周齡為23~22℃,5周齡後保持常溫。相對濕度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後55%
~65%。
(3)密度:隨日齡變化,其體重、需用水等也會相應變化,應適時調整飼養密度,增加水、食槽數。網箱平養或箱式育雛時密度為:1~10 日齡50~60隻/平方米,10~20日齡30~40隻/平方米,此後可
轉入立體籠( 蛋雞育雛用4層籠),21~42日齡20~30隻/平方米,43~60日齡10~20隻/平方米。
(4)通風換氣及室內環境控制:室內空氣流通不好,氨氣濃度過大,會直接影響野雞的生長發育,並可誘發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病等疾病的發生。應經常通風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時清糞、清掃
地面,維持適宜的溫度,定期帶雞消毒,及時疏散密度。搞好室內環境是提高雛雞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5)光照時間控制:雛雞對光照要求不太嚴格,初雛1~3天保持24 小時光照,4~7天保持20~22小時光照,此後,根據雛雞採食情況轉入自然光照。3周前後轉入立體籠時,第1個晚上要加光照,以使
雛雞儘快適應新環境,多採用3瓦/平方米為宜,待雛群大部分採食、飲水後, 即可採用自然光照。
(6)免疫接種:開食前注射馬立克氏病疫苗,7日齡傳支H120飲水,14日齡用新城疫IV系和法氏囊苗飲水,30日齡再用一次新城疫IV系和法氏囊苗。
(7)在雛雞健康狀況下,到20-25日齡前後進行第一次斷喙,方法是上喙斷去二分之一,下喙斷去三分之一。可用斷喙器也可用200瓦電烙鐵連切帶燙,防止出血,將喙尖斷下,注意不要將舌頭斷去,注
意雞出血,之後可在飲水中加入適量的維生素K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