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質地貌,自然資源,土地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社會事業,教育事業,醫療事業,文化事業,旅遊景點,著名人物,
建置沿革
梁
天監六年(507年),從吳郡分出信義郡,小崑山地區隸屬信義郡。
梁
大同元年(535年),析信義縣設崑山縣,本集鎮為縣治所在地。
隋
開皇九年(589年),崑山縣併入常熟縣。開皇十八年(598年),復置崑山縣,隸蘇州。
唐
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割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等地域置華亭縣,小崑山地區屬華亭縣。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華亭縣為府,隸嘉興路;翌年,易名松江府,復置華亭縣。
清
順治十三年(1656年),析華亭縣之楓涇、胥浦2鄉及仙山、華亭、集賢、修竹4鄉之半,置婁縣,小崑山隸婁縣。
民國元年(1912年),廢松江府,婁縣併入華亭縣,設小崑山鄉。
民國三年(1914年),小崑山、錢河兩鄉改設辦事處,同年4月,華亭縣改名松江縣。
民國十八年(1929年)置區,小崑山鄉與錢河鄉合併,建制稱為松江縣第九區。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第九區與第八區(天馬山)合併為第四區。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8月,復置小崑山鄉。民國29年鄉升格為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天馬山區併入小崑山區,置松江特別區第三區。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第三區改名天昆區。“天昆區”之名初見於史。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4月,天昆、楓涇兩區合併,稱天楓區。天楓區分設錢河鄉、崑岡鄉。
民國三十七年,撤天楓區,錢河鄉併入崑岡鄉。“崑岡鄉”之名初見於史。
1949年5月13日小崑山解放。5月20日,松江縣設第五鄉鎮聯合辦事處,轄天馬、崑岡、古松三鄉鎮。同年8月撤銷“五聯辦”,復置天昆區。
1952年,恢復江蘇省建制,松江縣隸屬江蘇省蘇州專區。
1957年8月撤區並鄉,小崑山地區劃入天馬鄉。
1958年3月,松江縣屬蘇州專區。11月劃入上海市。
1958年9月15日政社合一,成立天馬人民公社,轄區不變。同年10月18日,改稱英雄人民公社,實行營建制;全社21個高級社和天馬山、小崑山2個主要集鎮合併成12個營87個連部241個排和694個班。
1978年3月,從天馬公社劃出1 1個生產大隊、1個小崑山集鎮,建立崑岡人民公社。從古松公社劃出7個大隊、天馬公社劃出1個大隊,建立大港人民公社。
1984年2月,政社分設,恢復崑岡鄉、大港鄉建制。
1993年7月,撤鄉建鎮,建小崑山鎮。
1994年2月,撤鄉建鎮,建大港鎮。
1998年7月,松江撤縣建區,小崑山鎮、大港鎮隸屬松江區。
2001年1月,撤銷小崑山鎮、大港鎮,建立小崑山鎮和大昆工業園區。
2002年6月,撤小崑山鎮,建立松江科技園區。
2003年9月,撤大昆工業園區機構,大昆工業園區原區域和行政歸屬松江科技園區。
2007年7月,恢復小崑山鎮行政建制。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1年1月,撤銷小崑山鎮和大港鎮,新建小崑山鎮和大昆工業園區。原大港鎮轄區大德、蘆家、沈灠、西賢、民華、界涇等6個行政村劃歸小崑山鎮。在原大港、陸家埭、港豐、何家等4個村的區域內建大昆工業園區。
2002年6月,撤銷小崑山鎮建松江科技園區。
2003年,大昆工業園區撤銷建制併入科技園區。原小崑山鎮管轄的徐莊、打鐵浜、姚家浜、陸家村、東厙、民華、沈灠、何家8個行政村劃歸松江工業區管轄。
2007年7月28日,撤銷科技園區,恢復小崑山鎮行政建制。轄8個村(涇德村、港豐村、大港村、永豐村、陸家埭村、周家浜村、湯村村、盪灣村)、6個社區(秦安、平原、昆西、大港、玉昆一村、玉昆二村)、含小崑山和大港2個集鎮。
2008年,小崑山鎮有8個村和6個社區,區劃未變。
區劃詳情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小崑山鎮位於上海
松江中心城區的西北部,距
上海人民廣場38公里,東臨A30國道,南近
滬杭鐵路,西靠泖湖,北與青浦
沈巷鎮接壤。中心地理坐標為東經121°35’,北緯30°02’。2012年,全鎮區域總面積為48.7平方公里。
氣候
小崑山地區屬
亞熱帶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涼爽、冬天寒冷。冬季天氣穩定,低氣壓襲來則降雨雪;夏季積雲增多則降驟雨,雲少則晴;春秋兩季常受冷暖空氣夾擊,則多陰雨,交替氣候在2~3月和9—10月。全年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寒暑明顯。
地質地貌
小崑山處在長江中下游
沖積平原的東端、
太湖碟形窪地的邊緣部分,是上海市淀泖最低地區之一。境內除了小崑山一座小山丘外,地勢低而平坦。東西長7.4公里,南北縱深5.7公里(最狹處為2.15公里)。
小崑山最大相對
高程差2米左右。大部分水田在3.2米以下(吳淞高程)。其中有420多公頃水田的高程還不到2.8米(占鎮水田面積的20.7%),呈東片、西北片高,中片、西南片低的態勢,,主要母質是湖河沉積物,以黃泥、黑泥、青紫泥和溝乾泥等為主。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2012年,小崑山鎮總面積48.7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1167公頃,其中水田992.9公頃,
水澆地174.1公頃;播種面積1026.5公頃,糧田面積910.1公頃;
林地造林面積198.4公頃,育苗面積56.1公頃,竹園面積55公頃;蔬菜固定面積175公頃,蔬菜播種面積308公頃;水果種植面積3.4公頃;水產品養殖面積26.4公頃。
植物資源
小崑山鎮植物種類繁多,包括粳稻、
糯稻、
秈稻等糧食類;
棉花、
苧麻等棉麻類;油菜籽、葵花籽、芝麻等油料類;各種蔬菜、瓜類;
甘蔗、
蘆粟果類;
藕、
水紅菱、鳥菱等水生植物;薄衙、留束香、
椒樣薄荷等香料類;、篾竹、紅殼竹、黑殼竹、箬竹等竹類;代代桔、紅葉李、繡球花、六月雪等花卉;大薊草、金錢草(銅鈿草)、落得打、落石屯、靈蘭草等藥材。其中蘆粟、
藕、
水紅菱等是當地具有特色的植物資源。
動物資源
人口民族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小崑山共有7137戶、21196人,其中男性10213人,女性10983人。2006年底,本地區共有戶籍人口6660戶、19050人,其中男性9394人,女性9656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為629人。2007年,全鎮有戶籍6660戶,戶籍人口19050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629人。
2012年底,小崑山鎮有戶籍6325戶,戶籍人口18388人,其中男性9040人,女性9348人,其中非農人口12838人,平均每戶人口2.91人。
民族
經濟發展
綜述
2008年,小崑山鎮工農業總產值351547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38530萬元,農業總產值13017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8363萬元。實現增加值194570萬元,比上一年增加19.1%;財政收入14482.25萬元,比上一年增長9.4%。
2012年,小崑山鎮工農業總產值577036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559646萬元,農業總產值17390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23521萬元。實現增加值293304萬元,比上年增加11%;財政收入19037.08萬元,比上年減少2.7%。
第一產業
小崑山地區歷史上以農業為主。2007年農用田面積19367畝,耕田面積16334畝。其中,種植水稻面積12770.71畝,固定性經濟作物5330畝,季節性經濟作物5400畝(熟次),
稻田養殖1890畝,精養魚塘2300畝,生態林615畝。2007年全鎮實現農業產值1.2億元,年耕地面積(種植業、林業、畜牧、水產)7346元,種植業畝產值5354元。2008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1.3億元,比上一年增長4.2%,其中種植業7974萬元,畜牧業2700萬元,漁業2343萬元。
2012年,小崑山鎮完成農業總產值17390萬元,比上一年增長5.2%,其中種植業10279萬元,林業38萬元,畜牧業4079萬元,漁業503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2491萬元。2012年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6202萬元。
第二產業
2008年,小崑山鎮全鎮共有實體型企業452家;有機械、五金、汽車配件、鐘錶電子、電纜電線、光塑機器、針織服裝、塑膠、文具等工業種類,工業總產值33.8億元,工業銷售收入34億元,工業利潤1.32億元。
2012年,完成工業總產值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7320萬元,其中工業11.3443億元,建築業3.877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46.3597億元,工業銷售產值46.3059億元,其中出口交貨值11.4455億元。
第三產業
20世紀後期起,個體門店、大小超市應市而開,市場呈現門店多、貨源廣、品種新、價格活、競爭強的態勢,鎮上原有的縣(區)級供銷、糧油等經營也由盛轉衰。2006年12月底,小崑山鎮註冊登記的工商經營戶為2293戶,其巾集體企業256廣,民營企業1789戶,個體工商經營戶248戶。2008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19983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8363萬元。
2012年,小崑山鎮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6.978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為123521億元。商品銷售額142163億元。
交通
小崑山鎮鎮中心距上海人民廣場38公里,離松江區中心5公里。境內"滬杭"、"同三"兩條高速公路呈"十"字型穿插境內。境內158條大小河流總長度達160.5公里;水泥馬路及白色路面通達每個自然村。2008年9月開通了兩條"村村通"大巴公交。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1982年起,小崑山鎮形成幼、小、中、成“一鎮四教”的格局,國小和國中入學率達100%。2002年8月,在小崑山和大港集鎮分別建立了九年一貫制學校。
2008年8月,小崑山學校、大港學校合併,建立新的小崑山學校。新校園占地5.33公頃,建築面積2.08萬平方米;共有教學班45個,教職員工186名,在校學生1536名。
醫療事業
1950年12月,該鎮建立天昆區衛生所,時有醫務人員8名。1952年3月,天昆區所屬小鄉均設立聯合診所;1953年,小鄉聯合診所合併成小崑山衛生所(小崑山鎮衛生院的前身)。
2007年12月底,小崑山鎮全鎮共有鎮中心衛生院1個,聯村標準衛生室4個,村一般衛生室9個。有醫士鄉村醫生30人。2008年小崑山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開設10個醫療科室,有100張床位、38名醫務人員;全年門(急)診4.26萬人(次),住(出)院2239人(次)。
文化事業
1965—1975年,講故事、放風箏、文藝宣傳等是當時小崑山地區主要的民眾文體活動。1980—2000年,小崑山鎮先後建成了廣電站、文化站、影劇院、舞廳、卡拉OK等文娛場所。2005年起,小崑山鎮夏日納涼晚會、社區會演、廣場文藝、婦女排舞、民間文藝沙龍等文娛活動豐富多彩。
2013年6月8日,小崑山鎮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啟用。活動中心座落於文翔路6201號,建築面積達12000平方米。
旅遊景點
九峰禪寺
九峰禪寺又名泗洲塔院,座落於小崑山北峰,南宋乾道元年(1165)釋心古建。山門有四大金剛,寺內有18羅漢,暮鼓晨鐘,具備了江南名剎的宏大氣派。清順治五年(1648),順治帝南巡,提出寺院大殿應易向面朝北京。康熙帝四十四年(1705)南巡時,曾書“奎光燭影”扁額。
西部漁村垂釣休閒中心
西部漁村東臨上海九峰之
小崑山,西面緊靠黃浦江源頭“泖河”,九峰三泖,占地600多畝。西部漁村擁有各種垂釣池15個,室內垂釣場900平米,4萬多平方米的大型水面2個。西部漁村垂釣池塘放養的魚種經過“國家級水產良種場——上海市松江區水產良種場”選育、生態養殖。 漁村還有餐飲、會議、度假等設施。
夏完淳父子墓 夏允彝、
夏完淳是明末名士,著名文學家。夏氏父子墓坐落在小崑山盪灣村北開闊的田野中。石駁墓 基圍成一塊平台,墓地呈半月形,高約 2米,面寬約30米,占地二 畝余。陳毅同志於1961年親筆題寫的“夏允彝、夏完淳父子之墓”十個行楷大字。
小崑山園
小崑山園位於松江西北境內,距城區約10公里處,地處九峰之西南端。山高54.3米,周圍1.5公里,山地面積約300畝。小崑山為西晉著名文學家陸機、陸雲的故鄉。小崑山 。 呈東南向西北微斜走向,有南北兩峰。全山呈 “8”字狀,俊秀圓潤,望之如覆盎,遠望如臥牛之首,故又稱“牛頭山”。 在山之陰曾有二陸故居,山腰有二陸讀書台、婉孌草堂、白駒泉,山巔有泗洲塔院、三聖閣,山麓有紅菱渡、楊柳橋、乞花場、玉光亭、揖山樓、七賢堂等。
湯村廟古文化遺址
湯村廟古文化遺址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地點。位於小崑山西3公里的走馬塘和華田涇交匯處。1977年12月7日,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將此地列為古文化遺址保護地點。
1980~1982年,上海市文物部門在此進行3次小規模的發掘,發掘面積159平方米,進一步探明了底層堆積晴況和遺址文化類型。地層堆積有2層。上層是晚期遺存,土層灰黑,為宋代的擾亂層,內涵混雜,有崧澤文化、良渚文化和商周、春秋戰國、晉、唐、宋各f代的遺物;下層為早期文化遺存,遺物大多屬崧澤文化晚期。商周印紋陶分布在華田涇兩岸.約64000平方米,原始社會氏族葬地分布在華田涇東岸,東西長70米,東北寬20米,面積約1400平方米。
姚家圈遺址
姚家圈遺址是松江縣文物保護地點。位於小崑山鎮南1公里的姚家吲村北側。1989年5月,上海博物館考古部對遺址進行試發掘。共開6個探坑、4個小探坑,揭開面積127平方米,發現一些石器、陶器等遺物,探明遺址主要內涵為崧澤文化晚期遺存,分布面積數千平方米。這處遺址和遺物對研究崧澤文化向良渚文化過渡具有重要意義。
著名人物
陸遜
陸遜(183-245),名議,字伯言,東漢吳郡人,三國時期
孫吳政治家、軍事家。生於崑山(小崑山)西二里華亭谷,出身江南名門望族。建安九年(204年),陸遜被吳主
孫權招為幕僚,任東西曹令史,旋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屯田都尉,兼領縣事。陸遜文武雙全,智略深邃,長相俊美,深得孫權信任,後因娶
孫策之女為妻,成王室至親。因智取
荊州,陸遜被授托邊將軍,領宜都太守,封華亭侯。次年,又平定房陵、南鄉、秭歸等地,升為右護軍、鎮西將軍,進封婁侯。赤烏七年(244年),陸遜任丞相。
夏允彝
夏允彝(1596—1645),字彝仲,號瑗公。明松江府華亭縣小崑山人。家住小崑山西北三里之曹浜村。幼好學,善文辭。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名動海內。與同郡陳子龍(字臥子)、徐孚遠(字圈公)等志同道合,組“
幾社”,與吳中著名文學團體“
復社”相應和,歷時20餘年。當時有“雲間古今文詞甲天下”之譽,而允彝實為魁首。崇禎十年(1637年),夏公考取進士,任福建長樂縣知縣。吏部推舉天下賢能知縣七人,允彝居第一。清順治二年(1645年),清兵攻陷南京,隨軍阻遏清軍東進。清兵攻陷松江,作絕命詩,投松塘(今曹浜村東北)而死。著有《夏文忠公集》5卷、《私制策》1卷、《
倖存錄》6卷(乃其絕筆)。編注有《春秋四傳合論》、《
禹貢合注》10卷、《幾社六君子詩》1卷。
陸機
陸機(261-303年),字士衡。晉吳郡華亭人,家住崑山(今小崑山)之北。舊宅建於普照路北端今松江自來水廠址。
晉武帝太康元年吳亡。陸機與弟陸雲退居鄉里(今小崑山鎮),閉門勤讀10年,寫有許多詩、賦、散文。著名的有《
辨亡論》、《
吊魏武帝文》和《
文賦》。著作有《吳書》50卷、《
晉紀》4卷、《
洛陽記》1卷、《正訓》10卷、《
要覽》3卷等,惜都已失傳。所作詩文原結集14卷,已散佚。今存宋人輯本《
陸士衡集》10卷。
陸雲
陸雲(262~303年),字士龍。晉吳郡華亭人,家住崑山(今小崑山)之北,與兄陸機齊名。晉太康十年(289年),與兄機離家入洛,刺史周浚召為從事,後出補浚儀令,到任後,下不能欺,市無二價,又能斷疑案,一縣稱神明。郡守嫉妒他的才能,屢派使者訓責,乃辭官去。百姓追思他,畫像為祀。吳王司馬晏任為郎中令。後由成都王司馬穎任為清河內史。司馬穎討齊王司馬冏時,以云為前鋒都督。司馬冏伏誅,升云為大將軍右司馬。及陸機兵敗被冤殺,陸雲也一起遇害。死後,門生故吏迎葬於清河。所著詩文349篇,《新書》10篇。後人彙輯為《
陸士龍集》行世。
夏仲方
夏仲方(1896~1968年),名琦,以字行。松江縣人,家住松江鎮起雲橋堍。17歲,拜中醫張友萇為師。20歲,開業應診。醫道宗法張仲景,兼采諸家之長。精於脈理,擅長脈診、臨床診治,能洞察癥結,判斷疑難。尤對流行疫病、內科慢性病、婦科“死胎”等症有一套獨特的治療方法。解放後,至1954年,受聘為上海華東醫院中醫主任醫師、科主任。後又兼任中醫學院《內經》教研組長,曾被推選為上海市第一屆政協委員,上海市第一、二、三屆人民代表,上海市中醫協會常務委員,上海市中醫內科協會主任委員,衛生部聘為中醫研究組顧問,並被評為中醫一級教授。1956年出席全國先進工作者大會,為主席團成員。著有《脈象學說與內科的關係》、《八綱淺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