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區劃沿革,區劃詳情,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水文,人口民族,自然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交通運輸,社會事業,醫療,教育,醫保,雙擁,科教,文化,就業,幫困,治安,城建,名勝古蹟,
建制沿革
石湖盪地區在
春秋時,隸吳國長水縣。
唐天寶十載(751年),吳郡太守趙居貞奏準割本郡崑山南境、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建華亭縣,今石湖盪地區歸屬蘇州府華亭縣修竹鄉。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分華亭縣楓涇、胥浦2鄉及集賢、華亭、修竹、新江4鄉部分地建婁縣,石湖盪地區劃歸婁縣,鄉名未變。
清雍正二年(1724年),割婁縣胥浦鄉及華亭縣西南境建金山縣,今石湖盪地區的金匯和金勝2個村和東港村部分隸金山縣,其餘隸屬不變。
民國三年(1914年),石湖盪地區始設8個鄉,分隸松江縣楓涇市(區)和松江城公所第一督導區及金山縣泖港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設五厙區於五厙鎮,石湖盪、夏莊、洙橋、張莊、李塔匯鄉隸五厙區,泖六、七、八鄉仍隸金山縣泖港區。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張莊鄉併入古浦鄉,隸松江第三督導區;李塔匯鄉與永塘鎮合併為鶴匯鄉,隸屬未變;泖六、七、八鄉撤併為涇東、涇西兩鄉。
1949年8月,從古浦鄉分建張莊鄉隸天昆區;從鶴匯分出原李塔匯部分建興隆鄉(後改新豐),隸城西區;涇東、涇西鄉合併為潦北鄉隸屬不變。10月,設石湖區於五厙鎮,石湖盪易名古松鄉,夏莊易名新莊鄉,撤洙橋鄉分別併入古松和新莊鄉,隸石湖區;金山縣潦北鄉劃入松江縣,分建志同、長浜2鄉,隸城西區。
1950年10月,撤銷石湖區,古松、新莊鄉劃歸天昆區。
1951年6月,從長浜、新豐鄉劃出部分地建新建鄉。
1957年12月,松江縣全面拆區並鄉,從天昆區劃出古松、新莊、大港、張莊和城西區新豐鄉部分建古松鄉;新豐(大部)、新建、長浜、志同(部分)撤隸為城西鄉。
1958年9月,古松鄉建先鋒人民公社(後仍改古松),城西鄉建紅旗人民公社(後仍改城西)。
1978年3月,分古松3個大隊、城西9個大隊和水產、漁業隊等建塔匯人民公社。
1984年,復鄉行政體制。
1994年3月,撤鄉建鎮。
2001年1月,撤石湖盪、李塔匯鎮建石湖盪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割華亭縣楓涇、胥浦2鄉和集賢、華亭、修竹、新江4鄉部分地建婁縣,石湖盪地區隸婁縣,仍屬修竹鄉。雍正二年(1724年),割婁縣胥浦鄉和華亭縣西南建金山縣,今金匯、金勝和東港村東部隸金山縣,原設的鄉、保、區、圖行政建制基本不變。
民國元年(1912年),撤松江府建置,華、婁兩縣合併為華亭縣。民國三年(1914年),華亭縣易名松江縣,石湖盪西部地區始設石湖盪、夏莊、洙橋和張莊4個鄉,隸天楓區;東部設李塔匯為縣府直屬鄉;金山縣部分設泖六、泖七、泖八鄉,隸泖港區,仍沿用保圖制。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保圖制改為保甲制,今石湖盪地區有石湖盪、夏莊、洙橋、泖六、泖八、李塔匯等6個整鄉,張莊、泖七2個部分鄉,共有43個保,413個甲,4400多戶。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日軍侵占期間,日偽設鄉維持會,2年後改為偽鄉政府,石湖盪、夏莊、洙橋、張莊鄉劃歸五厙區。其餘隸屬不變。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石湖盪、夏莊、洙橋3鄉合併為松運鄉;張莊鄉併入古浦鄉;李塔匯鄉併入鶴匯鄉;泖六、泖七、泖八3鄉撤併為涇東、涇西2鄉(後2鄉撤併為潦北鄉)仍隸金山縣。
1949年5月,松江解放,松江縣下設6個鄉鎮聯合辦事處。松運鄉拆分為古松、新莊2鄉,從古浦鄉分出張莊鄉,隸屬第五鄉鎮聯合辦事處;興隆鄉,隸第二鄉鎮聯合辦事處,均隸江蘇省蘇南行政區。同年8月1日,松江市縣合併為市,同月,撤銷鄉鎮聯合辦事處。10月,廢除民國時保甲制,市以下建區、鄉人民政權組織。同月,金山縣泖港區的潦北鄉劃歸松江市城西區,建志同、長浜兩鄉。11月,松江市撤改為縣,全縣設10個區,石湖盪東部地區的長浜、志同、興隆(後改新豐)隸城西區,從古浦鄉分出張莊鄉隸天昆區;西部地區建石湖區於五厙鎮,古松、新莊兩鄉隸石湖區。
1950年,撤銷石湖區,古松、新莊兩鄉劃歸天昆區。1951年6月,割長浜鄉西部,新豐鄉南部建新建鄉,至此,石湖盪地區有長浜、新建、古松、新莊5個整鄉和志同、新豐、張莊3個部分鄉。 長浜鄉轄閘浜、黃字、南前、長浜、俞廟、唐梓、新浜、五段、廟浜、田圖等10個行政村;新建鄉轄金祥、梅花、網胡、四合、五中、陶匯、北前等7個行政村;古松鄉轄古松(鎮)、旺石、紅星、墳頭、姚家、頭陀港、楊家角等7個行政村;新莊鄉轄東三、夏圩、陸諸、中心、南新、北新、南三等7個行政村;志同鄉部分有南厙、厙浜、謝家埭等3個行政村;新豐鄉部分有三友、丁石2個行政村;張莊鄉部分有張南、新廟、強王等3個行政村。
1955年,農業生產互助組相繼合併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1957年11月,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先後撤併為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石湖盪東部(原城西區)有勝利、長勝、金星、紅星、紅旗、新建、新前、新中、星華等9個高級社;西部(原天昆區)有民豐、新興、紅星、古松、五一、中心、聯益、南三等8個高級社。同年12月,松江縣全面撤區並鄉,將天昆區的古松、新莊、大港、張莊等4個小鄉和城西區新豐鄉的星華高級社合併建古松鄉。原城西區的8個高級社仍歸城西鄉。
1958年9月,古松鄉建先鋒(後仍改古松)人民公社;城西鄉建紅旗(後仍改城西)人民公社。行政機構參照軍隊編制,公社設團,下設營(以原小鄉為片)、連(3~5個生產隊)、排(生產隊)。1959年3月,撤銷軍事化建制,公社改成管理委員會、下設管理區、生產大隊(原高級社名改稱)、生產隊(小隊),以生產大隊為基本核算單位。1960年11月,從民豐大隊分出南部5個生產隊建聯民大隊。
1962年5月,原古松公社轄古松、紅星、新興、新村、中心、五一、東三、南三、聯益、民豐、星華、聯民、民華、合民、紅光、大港、永利、新光、大德等19個生產大隊198個生產隊。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運動開始,各級行政單位相繼成立“文化革命小組”。1968年1月,公社、生產大隊行政機構相繼改稱革命委員會,各生產隊設政治隊長、生產隊長和貧下中農協會主席三套班子並列。
1972年3月,古松公社南三大隊劃歸新五公社。1978年3月,劃出民華、合民、紅光、大港、永利、新光、大德等7個大隊建大港公社;劃出星華、民豐、聯民等3個農業大隊和1個水產大隊、種畜場及城西公社的紅星、金星、勝利、紅旗、長勝、新前、新建、新中、紅衛大隊和漁業隊等建塔匯公社。塔匯公社成立後,原紅星大隊劃入長勝大隊的俞家田自然村分建東港、新匯兩個大隊;原勝利大隊分建前進、勝利兩個大隊;新前大隊劃出南部4個生產隊建公社種子場(大隊單位)。至此,塔匯公社下轄15個生產大隊1個水產隊和1個街道居委會。古松公社劃出10個生產大隊後,下轄9個大隊1個街道居委會。
1981年,部分生產大隊更名,塔匯公社前進大隊更名為匯東,勝利為匯南,紅旗為江邊,新建為新閘,新中為匯中,紅衛為新金,星華為雙橋,民豐為張莊,聯民為新強。古松公社五一為五村,聯益為洙橋,紅星為泖新,新興為新姚,中心為夏莊。
1984年4月,松江縣各公社實行“政社分設”。塔匯公社增設塔匯鄉;古松公社增設古松鄉,各設黨委、政府、公社管理委員會三套領導班子。各生產大隊易名為村,生產隊改為村民小組。塔匯公社種籽場更易名為金祥村,水產大隊為東漁村;古松公社種籽場更易名為古場村。
1994年3月,撤塔匯鄉建李塔匯鎮。撤古松鄉建石湖盪鎮。
1996年4月,李塔匯鎮第一次行政村撤併。撤匯東、匯南村建雙匯村;撤金祥、新閘村建金閘村。
1998年7月,李塔匯鎮第二次行政村撤併,撤東港、新匯、新前村建東港村;撤長勝、江邊村建長勝村;撤匯中、新金村建新中村;撤張莊、雙橋、新強村建張莊村。
2001年1月,撤石湖盪、李塔匯鎮建石湖盪鎮。“撤二建一”後,石湖盪鎮下轄東港、金星、雙匯、長勝、金閘、新中、張莊、東三、夏莊、新村、新姚、泖新、古松、五村、古場、洙橋、東漁等17個行政村和塔匯、古松2個街道居委會。
2004年5月,石湖盪鎮17個行政村撤併為11個。撤金星、雙匯村建金匯村;撤長勝、金閘村建金勝村;撤東三、夏莊村建東夏村;撤新村、新姚村建新姚村;撤五村、古場村建新源村;撤古松、泖新村建泖新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3年,石湖盪鎮下轄東港、金星、金勝、新中、張莊、夏莊、新姚、泖新、新源、洙橋、東漁等11個行政村和塔匯、古松2個街道社區。 鎮政府駐石湖盪鎮古松街道社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石湖盪鎮位於松江區西南處,東瀕姚涇河、小橫潦涇(又名
壩河),與
永豐街道為鄰;南臨橫潦涇、豎潦涇、園泄涇、來泥潮,與泖港鎮和新浜鎮一衣帶水;西靠青松江,與
青浦區練塘鎮交界;北倚
泖河、
斜塘,又沿滬杭鐵路,與小崑山鎮和永豐街道相隔,總面積為44.18平方千米。鎮中心位於北緯30°59′25″ ,東經121°07′34″。
氣候
石湖盪鎮屬亞熱帶海洋氣候,四季分明,雨水適宜,氣候溫和,物產豐富,夏秋之間颱風時有發生。
水文
石湖盪鎮境內主要河道有園泄涇、斜塘、泖河、青松港、南界涇等6條,皆東西流向,共長30餘公里。
人口民族
截至2014年,石湖盪鎮全鎮總人口5.8萬人,其中本地
戶籍人口2.8萬。全鎮以漢族為主。
截止2017年底,常住人口49800人。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石湖盪鎮主要水源來自金澤水庫。水庫從
太浦河取水,總庫容約910萬立方米,應急備用庫容約525萬立方米。
林地資源
截至2014年,石湖盪鎮的林地面積近1萬畝,占到全鎮耕地面積接近1/3。
經濟
綜述
2014年,石湖盪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42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工業產值95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0.6%;財政總收入8.8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73億元,同比2013年增長12.3%。
第一產業
2014年,石湖盪鎮完成東港、金匯、東夏、洙橋新一輪家庭農場組建;土地流轉率由80%提升至90.02%,創歷史新高。區機農一體培訓點正式落戶石湖盪,全年培訓新農機手31人,機農結合家庭農場占比達36.2%。完成“三夏”、“三秋”工作,機直播首破萬畝。全年清退外來種植戶5戶、不規範養殖戶22戶。
第二產業
2014年,石湖盪鎮完成86家企業雨污分流納管工作,啟動了工業區天然氣管網建設。全年共淘汰劣勢企業16家,盤活土地155.81畝,廠房62543平方米,利用存量土地引進優質企業8家。
第三產業
2014年,石湖盪鎮三個經濟小區全年共完成招商1500戶,實現稅收5.6億元。
交通運輸
石湖盪鎮鎮內江河遍布,直航方便。黃浦江上游最大支流斜塘、園泄涇、橫潦涇縱貫全鎮東西,為內河B級航道,可通行500噸級船隻,東往上海,南通浙江平湖,西達杭州,北到蘇州、無錫等地。陸上交通也相當發達。國家級鐵路和公路齊全,滬杭鐵路穿越全鎮,
滬杭高速公路和
瀋海高速公路“八”字排開,且均有上下出口。區級松蒸公路和塔閔路與高速公路相連線,可直達上海和杭州等地。滬杭鐵路斜貫境內中部並設石湖盪車站,
滬杭高速公路、松蒸公路貫通境內,主要河道有園泄涇、斜塘、泖河等6條。
社會事業
醫療
石湖盪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海市松江區紅十字老年護理院)地處松江區西南部,位於石湖盪鎮石湖新路105號,是一所綜合性的基層醫療衛生單位,中心占地面積5361平方米,建築面積6292平方米,服務人口5.5萬人。住院部分為綜合病房及老年康復病房,總計床位150張;900平方米的公共衛生樓。
中心設有中心衛生室6所,標準衛生室7所,各衛生室都配備有醫生、護士、防保人員及鄉村醫生組成的社區團隊,在轄區內開展慢病隨訪、計畫生育指導等社區醫療工作。
截至2016年1月,中心有職工158人,其中在編職工84人,中級職稱46人,初級職稱88人,本科及以上學歷25人,大專學歷52人,鄉村醫生31人。
教育
截至2016年1月,石湖盪鎮內有2所初級中學,2所國小,在校中小學生2098人,教職員工208人;2所幼稚園,入園兒童335人,幼教老師29人;2所成人技校,教職員工17人。2014年,石湖盪鎮李塔、古松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繼續保持較高教學質量,成人學校完成市級老年學校能力提升工程,幼稚園在創市級優質幼稚園評比中總分排名全區第二。
醫保
2014年,石湖盪鎮為1193名征地自行養老人員辦理
醫保,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99.4%。
雙擁
2014年,石湖盪鎮為66名重點優撫對象發放優撫金102萬元,軍地共建活動豐富,民兵預備役軍事訓練和各種應急演練取得新進展,高質量完成兵役登記和徵兵工作,為部隊輸送優質兵員12名。
科教
2014年,石湖盪鎮“科普進茶室”、科普“三個一”等特色工作收到成效,“科普志願者服務進社區”、中小學生科普競賽等活動形式多樣、內容紮實。
文化
2014年,石湖盪鎮開展“醉美石湖盪”攝影大賽、“魅力石湖盪,先鋒文化行”等活動。編排《拆違風波》等一批文藝節目。
就業
2014年,石湖盪鎮通過舉辦招聘會,強化“就業e路通”品牌效應,進一步加大推崗力度,全年新增就業崗位1158個,完成區下達指標的105%,組織各類就業培訓1467人次,完成區下達指標的236%,城鎮失業人口數連續第五年低於區下達指標。成功調解勞資糾紛59起,涉及資金63.02萬元。
幫困
2014年,石湖盪鎮動員社會各界伸援手、獻愛心,募得善款883.51萬元。向85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營養補貼40餘萬元,為70歲以上老人提供免費理髮25800餘次,“老夥伴計畫”、“銀髮無憂”意外保險、洙橋村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等為老實事項目深得老人讚許。傾力關愛殘疾人,完成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和輔助器具服務中心建設,繼續做好“送康復上門”活動,為1253名殘疾人提供社區康復服務,發放各類輔助器具200餘件。
治安
2014年,石湖盪鎮嚴格依法治鎮,積極開展各類“亂象”整治,收繳賭博工具29台(套),取締無照廢品收購站24個,無證食品經營店16家,黑網咖1處。開展重點區域、“城中村”、群租房、“三合一”場所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工作,整改隱患156處,檢查生產企業330家。全鎮安裝高清攝像頭272個,各類刑事、治安案件發案率明顯下降,民眾安全感滿意度上升幅度全區第一,成功創建市級示範平安社區。全年受理各類信訪事項222件,調處各類民事糾紛210件,調解率、初信初訪辦結率均達100%。
城建
2014年,石湖盪鎮的農民集體建房一期工程14幢5.6萬平方米房屋順利封頂。有序推進“浦江之首”污水管網收集工程,完成33條薄弱村道路建設,配合區公路署實施閔塔路“白改黑”工程,年度道路大中修和危橋改造工程如期完工。李塔匯生產隊動遷工作完成簽約13戶,為唐明路延伸拉直打通關鍵節點。聖克塞斯地塊完成動遷和招拍掛工作。
全力保持拆違高壓態勢,全年拆除各類違法建築85129平方米,其中新增2633平方米、歷史存量82496平方米。全面開展植樹布綠行動,在廣庵路、閔塔路、雙金路等集鎮主幹道栽種各類樹木620餘株,在10個村21條村級道路種植各類綠化39703平方米,實施油墩港環境綜合整治工程。
市容環境督查考核機制進一步完善,按計畫啟動2000戶居民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完善垃圾大分流堆放點設施建設,新購垃圾收運車2輛,新建垃圾房2處。全力保障汛期安全,加固圩堤11公里,保養排澇設備57座,確保全鎮安然度汛。加強農村水環境治理,疏浚黑臭河道18公里,完成東港村749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
將鎮域劃分為66個格線片區,初步形成片區小格線、村居中格線、鎮級大格線的“三位一體”聯動網路。社區治理信息系統上線運行以來,共上報處置各類事件13668件。
名勝古蹟
| 羅漢松位於石湖盪集鎮西端中心幼稚園內(原楞嚴庵)。樹齡700多歲,高約20多米,樹幹胸圍11.6米,樹冠遮陰約60平方米。據清光緒松江府志(卷三十八)記,羅漢松,在石湖塘楞嚴庵殿前,根盤半畝許,元楊維楨(又名楊鐵崖,是元代文學家、詩人)手植。相傳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時發現,被封為“江南第一奇松”(又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封)。 |
| 明王廟位於松江城西南約4公里處,李塔東側。據明、清兩代松江府縣誌記載:李塔廟,按蘇(州府)志吳江昭靈候廟引舊,經云:唐太宗第十四子明,初封曹王。調露二年(680年),貶蘇州刺史。先天二年(713年),奉刺立祠於松江。梁開平四年(910年),封昭靈候廟,食十有二所,或號曹王、或號李明王,今府境修竹鄉稱李塔明王廟界,則所祀曹王明也。 |
| 李塔位於松江城西南約4公里處,李塔匯集鎮中部 延壽寺(院)內。據清嘉慶《松江府志》黃之雋《 延壽院》記:“相傳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曹王李明任蘇州刺史時建,故以姓其塔,蓋塔先於院。”宋代曾翻修重建,歷代均有大修,故今存李塔屬宋代建築,部分結構和斗拱等為明式,塔高40.94米,磚木結構,七級方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