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糖吸收不良

糖吸收不良主要是小腸黏膜缺乏特異性雙糖酶,使食物中雙糖不能充分被水解為單糖影響其吸收,也偶見單糖吸收發生障礙。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臨床表現為泡沫便、臀紅、電解質紊亂、腹脹,排氣增多、腹部不適、腸絞痛或腸鳴音亢進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糖吸收不良可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
1.引起原發性糖吸收不良的疾病
先天性乳糖吸收不良、蔗糖-異麥芽糖酶缺乏、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等。
2.引起繼發性糖吸收不良的疾病
引起小腸黏膜上皮細胞和刷狀緣損害的疾病,如病毒性腸炎、慢性腹瀉病、蛋白-熱量營養不良、免疫缺陷病、小腸手術後等,可導致繼發性糖吸收不良。

臨床表現

1.泡沫便
嬰幼兒在進食含有不耐受糖的食物後,多表現為水樣便腹瀉(稱糖原性腹瀉),糞便含泡沫,具有酸臭味。禁食或飲食中去除不耐受糖後,腹瀉等症狀即可迅速改善,是本病的特點之一。
2.臀紅
酸性糞便刺激皮膚易致嬰兒臀紅,嚴重者發生糜爛。
3.電解質紊亂
腹瀉嚴重常引起脫水酸中毒等電解質紊亂,病程遷延可致營養不良
4.覓食表現
有的病兒在脫水症狀得到糾正後,常有覓食異常飢餓的表現。
5.其他
較大兒童臨床症狀往往較輕,可僅表現為腹脹,排氣增多、腹部不適、腸絞痛或腸鳴音亢進。

檢查

可行以下檢查以明確診斷:
1.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常為大細胞性貧血,也可為正細胞性貧血或混合性貧血
2.生化檢查
血清鉀、鈉、鈣、鎂、磷等均可降低,血漿白蛋白、膽固醇、磷脂和凝血酶原也可降低,嚴重病例血清葉酸、胡蘿蔔素和維生素B12均可降低。
3.篩選試驗
(1)糞便pH測定 糖耐受不良兒新鮮糞便pH多<6,且經常低於5.5。
(2)糞便還原糖測定 Clinitest試紙、改良班試劑或醋酸鉛法可進行還原糖測定,如≥0.005提示糖吸收不良。
(3)測定糞糖 用層析法可測定糞糖,並區別各種不同種類的糖,也有採用醋酸鉛法測定糞便中乳糖,這些方法對診斷均有參考意義。
4.呼氣氫試驗
人體本身不能產氫,呼氣中氫乃由結腸內糖被細菌發酵所產生,正常人對絕大多數可吸收的糖類在到達結腸前可完全吸收,而腸道細菌發酵代謝未被吸收的糖類是人體呼氣中氫氣的惟一來源,利用這一原理可測定小腸對糖類的吸收不良。攝入試驗糖後,呼氣氫升高或呼氣14CO2降低表示對該試驗糖吸收不良。方法敏感、可靠、簡便,且無創傷性,但需氣相色譜儀測呼氣中氫含量。
5.小腸黏膜活檢雙糖酶活力測定
可通過內鏡或經口插入Crosby腸活檢導管,負壓切取薄層腸黏膜,分別進行組織學檢查,及直接測定各種雙糖酶含量,尤其有利於先天性糖吸收不良的診斷。糖吸收不良者,一種或數種雙糖酶活性降低。
6.乳糖耐量試驗
口服乳糖50g,每30分鐘抽血測血糖,共2小時。正常人在口服乳糖後,比空腹血糖增加1.1mmol/L(20mg/dl)以上;乳糖酶缺乏者血糖曲線低平,並出現乳糖不耐受表現。
7.腸道X射線檢查
非特異性,但對診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可幫助查出腸道形態上或功能上的改變,如腸腔擴大、鋇劑節段性分布、排空時間的改變、腸道皺襞增厚等。

診斷

可根據臨床表現、病史和相關檢查結果予以診斷。

治療

治療原則:針對病因治療,糾正營養缺乏和使用必要的代謝療法。
1.病因治療
(1)停用不耐受的飲食 如乳糖吸收不良者停止進食含乳糖的食物。
(2)補充缺乏的消化酶 如乳糖吸收不良者用乳糖酶,胰腺功能不全者用胰酶。
(3)細菌感染所致的慢性腸炎 可酌情使用抗生素,另可適當使用微生態製劑,病因除去後,症狀多數可緩解。
2.營養治療
原則上套用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食物,重症者往往厭食,消化吸收功能差,進食的食物和藥物常完整地從糞便中排出,此時可先用腸道外營養,症狀好轉後可改為要素飲食口服,即套用易消化或已半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逐步遞增,循序漸進,目前有不含乳糖的奶粉及水解蛋白要素飲食。
(1)先天性葡萄糖、半乳糖吸收不良 可給不含糖的豆奶,另加5%左右果糖餵養,2~3歲後病兒吸收功能常有所恢復,可耐受小量澱粉及乳糖,但含澱粉及乳糖的食物可加至什麼程度,需醫生與家屬共同作出努力,反覆試驗。
(2)蔗糖-異麥芽糖吸收不良 自幼即須限食蔗糖即可不引起症狀,如奶製品中不加蔗糖,可用葡萄糖代替,也忌服含糖漿的藥物。一般無需限制澱粉,因澱粉中含1,6糖苷鍵的支鏈寡糖的成分很少。隨著兒童成長可漸放鬆對蔗糖的嚴格限制,但需反覆試驗。
(3)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病兒禁食乳糖,包括各種乳類及含乳的食品。嬰兒可用不含乳糖的奶粉、豆奶粉或代乳粉餵養,也可購買豆漿100ml+葡萄糖5~10g按牛奶需要量計算餵養。也可自制豆漿(500g黃豆,4L水,磨製),製成豆漿後每500ml加食鹽0.5g、乳酸鈣1.5g、澱粉10g、葡萄糖30g。
(4)繼發性雙糖酶缺乏 多數病兒只需暫時限食乳糖或給低乳糖奶,如發酵奶或低乳糖奶粉有的則需同時限制蔗糖。
(5)繼發性單糖吸收不良 較少見,需在飲食中去除所有糖,病程中維持足夠熱卡有困難,代謝性酸中毒不易控制,此時常需由靜脈暫時補充一定熱卡,待病人恢復,可逐漸恢復正常飲食。
3.對症治療
糖吸收不良所引起的脫水、電解質紊亂應首先由靜脈予以糾正。

預後

原發性乳糖酶缺乏在給予適當的飲食治療,可取得好的效果。繼發性糖吸收不良,臨床多見,除徹底治療原發病,加強飲食和對症支持治療,可促病情恢復。但如發生嚴重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或嚴重感染,可致患兒死亡。

預防

1.加強孕期保健,防止早產
2.積極防治各種腸道疾病,尤其是感染性疾病和營養不良症,以預防糖吸收不良的發生。
3.定期體檢:以達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4.增強體質,提高自身免疫力:注意勞逸結合,多參加體育鍛鍊,多進食富含維生素的新鮮蔬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