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是由唐朝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詞,收錄於《唐詩宋詞》之中,流傳至今,膾炙人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
  • 年代:唐代
  • 作者:杜甫
  • 體裁:詩
  • 收錄:《唐詩宋詞》
詩詞正文,注釋,創作背景,作者簡介,

詩詞正文

得歸茅屋赴成都,直為文翁再剖符。但使閭閻還揖讓,敢論松竹久荒蕪。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五馬舊曾諳小徑,幾回書札待潛夫。處處青江帶白蘋,故園猶得見殘春。雪山斥候無兵馬,錦里逢迎有主人。休怪兒童延俗客,不教鵝鴨惱比鄰。習池未覺風流盡,況復荊州賞更新。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過客徑須愁出入,居人不自解東西。書籤藥裹封蛛網,野店山橋送馬蹄。豈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飲醉如泥。常苦沙崩損藥欄,也從江檻落風湍。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生理只憑黃閣老,衰顏欲付紫金丹。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錦官城西生事微,烏皮幾在還思歸。昔去為憂亂兵入,今來已恐鄰人非。側身天地更懷古,回首風塵甘息機。共說總戎雲鳥陣,不妨遊子芰荷衣。

注釋

⑴嚴鄭公,即嚴武。公元七六三年,嚴武封鄭國公,故稱嚴鄭公。
⑵“常苦”二句是說打算回去後修補欄檻。杜甫在成都草堂曾設定水檻,所謂“新添水檻供垂釣”,其目的在於防護沙岸崩塌,損壞藥欄。此時一年多沒回去,恐怕藥欄也要陡從江檻一道兒落進水裡了。此詩前四句都是預擬整理草堂之事。
⑶“新松”二句言回草堂後還要清理一切花木。新松,指前此手種的四棵小松。這兩句斬釘截鐵的話也流露了杜甫那種善惡分明、愛憎分明的思想和性格,富有教育意義。如果以為杜甫只是對“新松”“惡竹”而發,那是很不夠的。《齊民要術》:“竹之醜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黃苦。”所謂惡竹,當指此類。
⑷“生理”二句自訴窮老,希望朋友照顧,是寄詩本意。黃閣老,指嚴武。唐時兩省(中書省和門下省)官員相呼為“閣老”。嚴武此時以黃門侍郎為戍都尹,故稱“黃閣老”。紫金丹,燒煉的丹藥。這句是說怕只有神藥仙丹才能挽救我的衰老呢。
⑸“三年”二句申明上文。公元七六二年七月杜甫與嚴武分別後,漂泊梓州、閬州,至是,前後搭三年。空皮骨,只剩下皮包骨頭。前聞其語,今身經其事,故曰信有。古樂府有《行路難》曲。

創作背景

公元七六四年正月杜甫攜家由梓州赴閬州,準備出峽。二月,聞嚴武再為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同時嚴武又先有信邀請,於是便決定重還成都。這五首詩就是杜甫由閬州還成都的途中所作。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生於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中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流亡顛沛,為叛軍所俘;脫險後授官左拾遺。後棄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拾遺、杜工部之稱。晚年舉家東遷,途中留滯夔州二年,出三峽,漂泊鄂、湘一帶,貧病而卒。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譽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聖”。他善於運用古典詩歌的許多體制,並加以創造性地發展。他是新樂府詩體的開路人。他的樂府詩,促成了中唐時期新樂府運動的發展。他的五七古長篇,亦詩亦史,展開鋪敘,而又著力於全篇的迴旋往復,標誌著詩歌藝術的高度成就。他在五七律上也表現出顯著的創造性,積累了關於聲律、對仗、鍊字鍊句等完整的藝術經驗,使這一體裁達到完全成熟的階段。杜甫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並稱“李杜”。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