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帶堂

書帶堂也叫書帶草堂,是鄭氏堂號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書帶堂
  • 也叫書帶草
  • 屬於:鄭氏堂號之一
  • 解為:草堂名“書帶”
介紹說明,故事傳說,

介紹說明

鄭氏藏書樓,設有一別院,講經玄壇便在院內,帶草堂也是玄壇正堂,鄭府先賢在此坐道論經。帶草也稱“書帶草”,葉長質堅,相傳鄭玄門下取以束書,故有此名。鄭氏後人,為紀念前輩先賢,故以帶草堂命名講經堂。帶草堂前進是講經之所,後進是居住之所,前來講經的經學大師,大多居住於此。
書帶堂
書帶草堂也可別解為草堂名“書帶”。
我國詩聖杜甫,唐時避安史之亂,避難四川成都,築草堂以居。詩聖有《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傳世。故作者書帶草堂便聯云:“書帶經神春舒捲,草堂詩聖日麗長”。
================================================
鄭氏宗族堂號之源引
鄭氏宗族、滎陽郡,位於河南省鄭州境內。原鄭州滎陽管轄,現滎陽屬鄭州管轄。鄭氏堂號,是書帶堂。鄭玄公,字康成,東漢魯高密人,生於漢順帝永建元年(公元一二六年)。公少時曾入太學授業,博通諸經及三統曆,九章算術等。後西入關師事扶風馬融歷三年,又遊學十餘載乃歸。會黨錮之禍,遂隱修經業,杜門不出,注(詮)詩、書、禮、易、論語、孝經等。幾百餘萬言,因博通經史,世推醇儒,又稱經神漢。弟子自遠方至者數千,時孔融為北海相,深為敬佩。告於高密縣,特立其鄉曰鄭公鄉。其門為通德門。漢桓帝時,官尚書。旋因十常侍之亂,公辭職還鄉。後何進惜其才,力薦不就。公所授教之處,山生一草,其葉如韭薤,人名之曰書帶草。漢桓帝因其名賜公以堂號。鄭氏書帶堂號,蓋源於此。漢獻帝建安五年(公元二〇〇年),公卒於高密。自郡守以下,嘗從公授業者,皆縗絰赴喪,凡千餘人。後門人緬懷公之教誨,依論語體式,記公答諸弟子問,成鄭公志八篇,芷(藏)於孔廟。

故事傳說

揭陽榕城新街橋東行數步為待高小巷,長12米,寬1米。巷名“待高”有以高風、高致等待高人高士、高弟,變小巷為高門等涵意。上列數“高”中之“高弟(第)”,則因巷旁地豆街有童年備考之所。待高巷後有一“書帶草堂”,除“草堂”以“書帶”冠,表信條蓋卑陋外,應理解為堂名“書帶草”。
書帶草為常綠多年生草,葉如,長尺余,柔軟叢生,鮮翠可愛。中央生短花莖,開淡紫色傘狀小花,實圓而碧。植之庭砌,蓬蓬四垂,因風披拂,楚楚有致,堪供清玩。
古稱出山東淄川鄭康成讀書處,本名“鄭康成書帶草”,而鄭康成為漢代經學之集大成者,人稱“經聖”,故此草、此堂之書卷氣和哲學味特別濃郁。可見:待高小巷,書帶草堂,命名幽雅。因其地,想其人,必有達者。而書帶草堂作為齊魯文化南移與潮汕文化融合之表征,這一點則珍逾拱璧了。對其鉤沉顯名,今尚嫌晚!
書帶草堂也可別解為草堂名“書帶”。我國詩聖杜甫,唐時避安史之亂,避難四川成都,築草堂以居。此詩聖有《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五首》傳世。故作者書帶草堂此一文化殿堂以聯云:書帶經神春舒捲,草堂詩聖日麗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