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甬籍院士
寧波
歷史悠久,人文
薈萃,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古往今來,鐘靈毓秀的寧波大地孕育了一大批思想家、藝術家和科學家,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繁榮和科學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童第周、貝時璋、談家楨、翁文波、路甬祥、韓啟德、朱高峰等一大批甬籍院士,為我國“
兩彈一星”的研製、信息技術的發展、人類基因之謎的破解、現代工業與農業科技的歷史性突破等,建立了卓越的功勳。他們在國際科學界也享有崇高的威望。
院士制誕生於1666年的法國皇家科學院,1948年我國曾選聘1名
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國成立後,自1955年中國科學院選聘學部委員(1994年改稱院士),先後於2003年評選了0次,共選聘了1026院士。中國工程院於1994年選聘院士,先後於1994年評選1次,共選聘了7。甬籍院士(按籍貫地分布)共有8名,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8位,中國工程院院士11位(其中鄭哲敏、陳俊亮、路甬祥三人為兩院院士)。甬籍院士中有3名女性,她們是黃量、陳亞珠和陳賽娟三位院士。按籍貫計算,寧波院士數量位居全國各城市之三。
分布城市
目前甬籍院士健在17位,已故9位,17位院士工作單位分布13個城市,其中北京6位,上海7位,南京4位,成都1位,瀋陽1位,杭州1位,綿陽1位,天津1位,無錫1位,重慶1位,泰安1位,廣州1位,香港1位。
活動領域
甬籍院士遍及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各個學部,是我國科技事業的一支勁旅,有不少院士在國際上享有很高聲譽。他們是當今我國優秀科學家的
傑出代表,他們的崇高精神和優秀品質,是寧波精神的集中體現。
院士特點
在我國科技界占有令人矚目的地位。
院士是我們國家在科學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代表著中國科技隊伍的最高水平和聲譽,院士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子和國家的寶貴財富。甬籍院士精英薈萃,他們中有的擔任國家領導人,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路甬祥院士和韓啟德院士。有的德高望重,是我國科技界的元老,如原全國政協副主席童第周;原全國人大常委貝時璋;全國政協常委談家楨等。有的身居科技界要職,如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朱高峰等。有的擔任過著名大學的領導職務,如上海復旦大學校長楊福家;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翁史烈;上海交通大學黨委書記何友聲等等。難怪中國科協一位領導同志曾風趣地說道:“一個城市出這么多的科技‘大腕’,真是不可思議!”。
二、專業分布面廣,眾多甬籍院士從事前沿科學、尖端科學的研究。
寧波籍院士所研究的專業領域分布很廣,中科院和工程院按學科領域劃分的共12個學部中都有甬籍院士,他們所研究的專業又各不相同,特別是被譽為21世紀前沿科學的信息、生命等學科領域內,更是集聚了眾多甬籍院士,如中國科學院的生物學部216名院士中有19名甬籍院士,技術科學學部中也有13名甬籍院士,清華和北大的微電子所的掌門人都是甬籍院士。
三、精力充沛,事業心極強,至今仍活躍在各研究領域的第一線。
目前,寧波籍貫院士的平均年齡已經69.86歲,但在總體上看,他們的身體狀況較好。除四五位年事教高的院士在家修養外,其餘的院士都堅持每天上班,擔負著重要課題項目的研究開發任務,如賀賢土院士領銜擔任研究項目的首席科學家,還受聘兼任浙江大學理學院院長;石鐘慈院士擔任國家攀登項目“大規模科學工程計算”的首席科學家;阮可強院士擔任國家“863”計畫能源領域的首席科學家;周興銘院士多年來一直肩負著銀河巨型計算機的總設計任務。
四、桑梓情深,思鄉心切,甬籍院士深深熱愛著家鄉。
86位院士絕大部分出生在寧波,約70%的院士在家鄉讀完國小甚至中學以後才離開寧波到外地深造成才。他們忘不了自己的根,對故鄉的山水風情依戀不已,幾乎所有的院士都懇切地對我們說,家鄉時時都在他們心中,家鄉的變化他們都能如數家珍,只要寧波需要他們理當鼎力相助。事實上,多年來甬籍院士為家鄉辦了很多實事,為寧波經濟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中科院院士
章梓雄(2003),機械工程學家、力學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1971),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
章名濤(1955),機電工程專家,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學士(1927),英國曼徹斯特工業大學碩士(1929)
紀育灃(1955),有機化學家,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碩士(1922),美國耶魯大學博士(1928)
計亮年(2003),化學家,生物化學家,畢業於山東大學
陳創天(2003),晶體材料科學家,畢業於北京大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0)
陳中偉(1980),醫學家、“斷肢再植之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
陳子元(1991),核農學家,中國核農學開拓者之一
陳俊亮(1991),通信與電子系統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1994)
楊福家(1991),核物理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
楊雄里(1991),生物化學家,日本國立生理學研究所博士(1982)
楊福愉(1991),生物化學家,蘇聯莫斯科大學生物系哲學博士(1960)
任美鍔(1980),地理氣象學家、海洋學家,英國格拉斯哥大學博士(1939)
路甬祥(1991),工程科學專家,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博士,中國工程院院士(1994),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0),韓國科學技術院外籍名譽院士(1999),匈牙利科學院外籍名譽院士(2004),澳大利亞科學院外籍院士(2004),德意志利奧波第那自然科學院院士(2005)
童第周(1955),胚胎生物學家,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博士(1930)
談家楨(1980),遺傳學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85),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5),義大利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7),紐約科學院名譽終身院士(1999)
孫儒泳(1993),生態學家,蘇聯莫斯科大學博士(1958)
黃量(1980),有機化學家、藥物化學家,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1949)
貝時璋(1955),生物學家、教育家,德國圖賓根大學博士(1928、1978、1988) 目前中國最長壽的院士,現已104歲。
鮑文奎(1980),作物遺傳育種學家、中國植物多倍體遺傳育種的創始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博士(1950)
李慶逵(1955),土壤學家、中國土壤植物營養化學的奠基人之一,美國伊利諾大學農學碩士、博士
李志堅(1991),電子學專家,蘇聯列寧格勒大學科學副博士(1958)
應崇福(1993),聲學家,美國布朗大學博士(1952)
翁文波(1980),地球物理學家,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博士(1939)
翁文灝(1955),地質學家、考古學家、教育家,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理學博士(1918)
顏鳴皋(1991),材料科學家,美國耶魯大學科學碩士(1947)、工學博士(1949)
周毓麟(1991),數學家,蘇聯莫斯科大學數學力學系物理數學科學副博士(1957)
鄭哲敏(1980),爆炸力學、套用力學和振動專家,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碩士(1949)、博士(1952),美國國家工程科學院外籍院士(1993)
戚正武(1999),生物化學家,蘇聯莫斯科大學醫學與生物化學研究所副博士(1959),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戴傳曾(1980),核物理學家,英國利物浦大學哲學博士(1951)
洪國藩(1997),分子生物學家,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3)
戎嘉餘(1997),地層古生物學家
餘夢倫(1999),航天飛行力學、火箭彈道設計專家
朱起鶴(1995),物理化學家,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化學系博士(1951)
工程院院士
倪維斗(1999),工程熱物理專家,蘇聯莫斯科包曼高等工業學院畢業,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副博士,國際高校科學院院士(1991)
湯德全(1995),動力機械工程、礦山機電工程專家,瑞士蘇黎世聯邦工業大學工程師畢業(1942)
林永年(1995),信息處理技術專家,蘇聯莫斯科大學畢業(1960)
童志鵬(1997),電子信息系統工程專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1950)
陳賽娟(2003),血液學家,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博士
餘松烈(1997),作物栽培學家
翁史烈(1995),熱力渦輪機專家,中國新一代熱力渦輪機的開拓者之一,蘇聯列寧格勒造船學院副博士學位(1962)
徐秉漢(1997),船舶結構力學專家,蘇聯列寧格勒造船學院獲副博士(1961)
陳毓川(1997),礦床地質專家,烏克蘭頓涅茨理工大學畢業(1959)
陳俊亮(1994),通信與電子系統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1991)
朱高峰(1994),通信技術與管理專家,蘇聯列寧格勒電信工程學院工程師學位
莊輝(2001),流行病學、微生物學專家,蘇聯莫斯科第一醫學院畢業(1961)
香港院士
章梓雄,香港工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2003)
湯於翰
原中央研究院院士
寧波籍台灣院士
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
楊福家
陳中偉
陳創天
路甬祥
談家楨
戚正武
洪國藩
美國院士
談家楨,遺傳學家,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1985)
林芳華,數學家,美國國家科學與藝術院院士(2004),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
湯於翰,美國胸腔科醫學院院士,美國心臟科醫學院院士
鄭哲敏,爆炸力學、套用力學和振動專家,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1993),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碩士(1949)、博士(1952)
英國院士
湯於翰,英國皇家內科學院院士,上海醫科大學博士、比利時天主教魯汶大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