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北節度

寧北節度

南詔政區。唐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南詔政權殺姚州都督張虔陀,占領姚州都督府管轄的全部地區設定寧北節度,領有寧北、沙追、諱溺、若耶、浪穹、細諾鄧等地。

南詔政區。公元791年,改寧北節度為劍川節度。寧北節度管轄範圍相當於今天大理州北部、西北部及麗江南部。府駐寧北城,在今雲南洱源縣境內。
南詔於公元738年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滅了五詔,統一了洱海區域,建立了從屬於唐王朝的地方民族政權,其管轄地僅限於以洱海為中心的區域範圍,“居永昌、姚州之間、鐵橋之南”[1],其境界不超出今天大理州的範圍,這就是唐朝封皮羅閣為雲南王時的疆域。唐朝封皮羅閣為雲南王之後,皮羅閣取得了整個洱海地區合法的統治地位,名正言順地進行著管轄疆域的擴張。
南詔吞併了六詔,統一了大理地區之後,很快就尋找機會把他們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今天雲南省的東部,這是爨人的古老家園。唐王朝想把他們自己的統治擴張到這一地區的企圖,為南詔的擴張提供了機會。南詔統治者以支持唐朝的同盟者身份達到了他們向東擴張占領爨地的目標。[2]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左右,南詔籠絡諸爨首領,採取了熟練而有效的、靈活多變的的外交手段占據了爨地。南詔在占據滇東爨地之後,與唐朝在雲南的利益發生了矛盾,加之唐朝姚州都督府官吏的殘暴統治,“卞忿少方略,”,“多所求”,引起洱海地區各族人民的不滿,閣羅鳳也不能容忍唐朝越來越嚴厲的控制,於天寶九年(公元750年)出兵攻占了姚州都督府,並占據了其所轄的全部地區。為了扼止南詔勢力向東擴張,唐王朝於天寶十年(公元751年)用武力收復了以安寧城為中心的爨地,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唐又放棄了安寧城,南詔又重新占據爨地。為有效地控制爨地,贊普十四年(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置拓東城,此時“東爨悉歸,步頭已成內境”,[3]整個爨地全納入南詔勢力範圍。至此,南詔已基本上控制了雲南東部地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