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西周宜侯夨簋
- 館藏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 所屬年代:周
- 所屬博物館:中國國家博物館
- 所屬地區:北京
宜侯夨簋一般指本詞條
宜侯夨(cè)簋(guǐ),是西周早期青銅器。宜侯夨簋於1954年6月在江蘇鎮江大港鎮煙墩山出土,共有銘文120餘字。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西周天亡簋和西周初期的宜侯夨簋、井侯簋、太保簋(均作四耳)以及河南洛陽塔灣出土的迴旋龍紋銅殷(下連方座)其形較近似,它不僅具有重要史料價值和書法價值,...
銘文字型屬西周早期金文習見的“波磔體”,尤其近似於大盂鼎銘,其銘文中“辰在庚申”的記日記時方式同於康王時期的大盂鼎、宜侯夨簋及昭王時期的令方彝等銘文...
鎮江煙墩山因出土國寶級文物宜侯夨簋而聞名,宜侯夨簋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出土的最重要青銅器之一,這裡的宜侯古墓也被列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主樓前的雕塑叫“宜侯夨簋雕像”。兩位古代荊蠻族婦女托舉的就是代表鎮江歷史的最早的象徵“宜侯夨簋”。鎮江歷史上曾先後稱為朱方、谷陽、丹徒、京口、南徐...
臨近圌山的煙墩山在20世紀50年代出土“宜侯夨簋”等一批西周早期重要青銅器,使得古城鎮江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到三千多年,成為探尋中國西周時期分封制度罕有的實物...
主樓前的雕塑叫“宜侯夨簋雕像”。兩位古代荊蠻族婦女托舉的就是代表鎮江歷史的最早的象徵“宜侯夨簋”。鎮江歷史上曾先後稱為朱方、谷陽、丹徒、京口、南徐...
“宜侯夨簋”是一九五四年六月在鎮江大港煙墩山出土的國寶級西周青銅禮器,原件收藏於國家博物館,鎮江博物館存有複製品。用作這座園碑碑冠的“宜侯夨簋”,是按...
1954年在煙墩山土墩墓出土了青銅器12件,其中有國家級經典文物“西周宜侯夨簋”。 [15] 姬釗家族成員 編輯 祖父:周武王姬發。祖母:邑姜,齊太公呂尚之女。父親...
虞國,也稱北虞,西周分封的姬姓諸侯國。周康王時期,分封周太王次子仲雍的曾孫虞仲於虞(今山西平陸縣北),從而建立虞國,虞仲為紀念這件事鑄造了宜侯夨簋。公元前...
臨近圌山的煙墩山在20世紀50年代出土“宜侯夨簋”[1] 等一批西周早期重要青銅器,使得古城鎮江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提前到三千多年,成為探尋中國西周時期分封制度罕有的...
發現的文物宜侯夨簋的資料,與史記記載的吳國國君有出入,顯示周章是周朝所分封的諸侯國宜國的國君。人物生平 周章繼位做吳君時,武王已滅商,建立了周王朝。周...
“圌山史話”的神奇傳說、鎮江3000年歷史和吳文化發源地的歷史見證——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宜侯夨簋、“萬里長江第一塔”——報恩塔勉勵勤奮、知恩圖報的文化...
主樓前的雕塑叫“宜侯夨簋雕像”。兩位古代荊蠻族婦女托舉的就是代表鎮江歷史的最早的象徵“宜侯夨簋”。鎮江歷史上曾先後稱為朱方、谷陽、丹徒、京口、南徐...
15、《宜侯夨簋與吳文化》,《炎黃文化研究》1995年第2輯。16、《殷代卜法新探》,洛陽市第二文物工作隊編:《夏商文明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8月。...
可確定為西周早期各王世的重器很多,武王時代有利簋、天亡簋,成王時代有何尊、保卣、保尊、?方鼎、德方鼎、獻侯鼎、康侯鼎等,康王時代有盂鼎、宜侯夨簋、旅...
十三、《宜侯夨簋》與泰伯奔之江南十四、入土未安——後世的爭奪十五、當代考古的挑戰十六、尾聲:閶門內外崛起——勾吳國的崛起及勾吳文化與處來文化的第二次...
1954年從鎮江大港煙墩山出土的國寶級西周青銅器“宜侯夨簋”及其126字的銘文無不充分折射出鎮江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此時鎮江地區語言為上古吳語。...
可確定為西周早期各王世的重器很多,武王時代有利簋、天亡簋,成王時代有何尊、保卣、保尊、?方鼎、德方鼎、獻侯鼎、康侯鼎等,康王時代有盂鼎、宜侯夨簋、旅...
主樓前的雕塑叫“宜侯夨簋雕像”。兩位古代荊蠻族婦女托舉的就是代表鎮江歷史的最早的象徵“宜侯夨簋”。鎮江歷史上曾先後稱為朱方、谷陽、丹徒、京口、南徐...
據說文物底部有12行銘文,當年經郭沫若等專家考證認為,宜是地名,侯是封號,夨是人名,簋是器具,鎮江最早的地名“宜”,即源於此,顯示了大港地區深厚的人文積澱。信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