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紋

鳥紋

鳥紋是一種傳統的裝飾紋樣。廣義上可包含由鳥紋與其他內容組合而成的紋飾,如花鳥紋;狹義上則僅指純粹鳥紋或以鳥紋為主體的紋飾。神話性質的鳳紋或其他瑞禽紋也可歸在鳥紋類屬。常見於青銅器、玉器和陶瓷器的表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鳥紋
  • 類型:傳統的裝飾紋樣
  • 出現時間:二里岡期
  • 盛行時期:商代中晚期
種類介紹,歷史文化,出土文物,鳥紋形式,鳳紋,鴟梟,雁紋,鳩紋,其他形式,歷史沿革,早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唐宋時期,明清時期,現在,

種類介紹

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鳥長翎垂尾或長尾上卷,作前視或回首狀。在青銅器上大多作對稱排列。鳳鳥紋按照構圖形象分為長喙鳥紋,體軀是鳥,頭部有一較長的喙;鴟梟紋,正面,大圓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雁紋,是鳥紋中寫實的形象,屬春秋晚期北方的風格。

歷史文化

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一直到春秋時期。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鳥紋包括鳳紋、鴟梟紋、鸞紋及成群排列的雁紋等。
鳥紋的出現發展與古人的生殖崇拜密切相關,原民最初以鳥紋象徵男性生殖器。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

出土文物

人首鳥身像
通高12厘米 二號祭祀坑出土
這件人首鳥身像原鑄於小型銅神樹樹枝端部。該像為平頭頂,頭戴頍,面帶面罩,臉形方正,大耳高鼻,其雙眼呈外凸狀,與縱目面具眼球造型相類似。其鳥身較短,參考與之造型完全相同的同樹另一枝枝端人首鳥身像,可知該像現殘斷的雙翼原當呈寬展狀,尾羽構型亦當為分叉相上下捲曲狀。
這種人首鳥身像除見於小型銅神樹外,在同坑出土的青銅神壇最上層的“盝頂建築”上額正中也鑄飾有此像。古人有“以上為尊”、“居中為尊”的說法。人首鳥身像出現在銅神樹樹枝端部與銅神壇頂部正中,顯然具有神聖的象徵意義。人首鳥身像所代表的當是群神崇仰的天“帝”,一如古希臘神話中的宇宙之神宙斯一樣。在中國周朝以來的神話中,眾神之尊一般指的是黃帝。三星堆時代早於周朝,那么,人首鳥身像指的是誰呢?我們曾指出,人首鳥身像造像當與古蜀遠祖有關,可與古史神話中的古蜀祖先神“大鳥王”帝顓頊發生聯繫,就其神職內涵象徵而言,該像很可能是“中央之神”併兼有太陽神神職的最高權威象徵物。當然,這僅是我們的初步看法,尚待深入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尊造像當是古蜀先民諸神崇拜中的主神。
樹幹殘高359、通高396厘米 二號祭祀坑出土
Ⅰ號大型銅神樹由底座、樹和龍三部分組成,採用分段鑄造法鑄造,使用了套鑄、鉚鑄、嵌鑄等工藝,通高3.96米,樹幹頂部及龍身後段略有殘缺。在我國迄今為止所見的全部青銅文物中,這株神樹也稱得上是形體最大的一件。
銅樹底座呈穹窿形,其下為圓形座圈,底座由三面弧邊三角狀鏤空虛塊面構成,三面間以內擫勢的三足相連屬,構擬出三山相連的“神山”意象,座上鑄飾象徵太陽的“⊙”紋與雲氣紋。樹鑄於“神山之巔”的正中,卓然挺拔,有直接天宇之勢。樹分三層,每層三枝,共九枝;每枝上有一仰一垂的兩果枝,果枝上立神鳥,全樹共二十七枚果實,九隻鳥。樹側有一條緣樹逶迤而下的身似繩索相辮的銅龍,整條龍造型怪異詭譎,莫可名狀。
關於這株銅樹的內涵,目前在學術界尚存在不同看法,但將銅樹界定為“神樹”,則是共識:一種意見認為,這株銅神樹的造型與內涵應與《山海經》中記載的“建木”相關,銅樹是古蜀人溝通人神、上下天地的天梯,反映了古蜀人交通於天人之際的特殊宗教權力被古蜀國神權政治集團所獨占的情況。與此相對的觀點則認為青銅神樹並非建木,從其構型分析,更多的與《山海經》描述的“若木”相似。另一種意見認為,青銅神樹具有“社”的功能,與載籍所記“桑林”一致,應為“社樹”。一種意見認為,銅神樹為古蜀人的宇宙樹,反映了蜀人的世界觀。還有一種觀點認為,青銅神樹起源於古人對日暈現象的認識,代表東西兩極的扶桑與若木。
這裡,我們對這株銅神樹作一簡要分析:銅樹上鑄有九隻鳥,有何具體寓意呢?在古代“十日神話”中,太陽的運行是由自在飛翔於天宇的鳥背負而行,這是先民對太陽東西移行現象富有想像力的‘解釋’。古代很多民族都將鳥的形象作為太陽的象徵,這在文化人類學資料中有大量的記述。中西考古資料中也有不少鳥日並見的圖像。三星堆銅樹上所鑄的神鳥當即神話中金烏(即太陽)的寫照。三星堆神樹三層九枝及其枝頭分立九鳥的形象,符合“扶桑”和“若木”的“上有十日”這一最為顯著的特徵。銅神樹鑄飾九鳥,或原頂部有一隻鳥,也可能製作者表達的構型意圖是另有一隻鳥在天上值日吧。同時銅神樹也具有“建木”的特徵和功能,載籍描述建木有樹葉、花卉、花果與“黃蛇”,銅神樹的形式構成中同樣有花果與神龍,而銅神樹它所在的位置恰好是古史神話傳說中所謂“天地之中”的成都平原,“天地之中”意即“世界中心”,表征這是一株挺立於大地中心的神樹。
因此,我們傾向於認為三星堆神樹應是古代傳說中扶桑、建木等神樹的一種複合型產物,其主要功能之一即為“通天”。神樹連線天地,溝通人神,神靈藉此降世,巫師藉此登天,樹間攀援之龍,或即巫師之駕乘。
三星堆神樹是中國宇宙樹偉大的實物標本,當可視作上古先民天地不絕,天人感應,人天合一,人神互通之神話意識的形象化寫照。三星堆神樹反映了古蜀先民對太陽及太陽神的崇拜,它在古蜀人的神話意識中具有通靈、通神、通天的特殊功能,是中國宇宙樹最具典型意義和代表性的偉大的實物標本。

鳥紋形式

鳳紋

鳳紋,在古代的傳說中,為群鳥之長,是羽蟲中最美者,飛時百鳥隨之,尊為百鳥之王。在古人的心中,鳳是吉祥之鳥。《說文》四云:“鳳,神鳥也。天老曰:‘鳳之象也,鴻前麐後,蛇頸魚尾,顴顙鴛思,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朴,濯羽弱水,莫宿風穴,見則天下安寧’。”

鴟梟

鴟梟紋屬鳳鳥紋之一種,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其形為:正面,大圓眼,毛角大翅。盛行於商代中晚期,多飾於鼎、簋、尊、卣、爵、觶、觥、彝、壺等器物的頸、口、腹、足等部位。河南溫縣小南張出土的徙斝,腹部就是鴟梟紋。

雁紋

雁紋是鳳鳥紋之一種,為中國古代傳統紋飾之一。是鳥紋中雁的寫實的形象,屬春秋晚期北方的風格。多飾於鼎、簋、尊、卣、爵、觶、觥、彝、壺等器物的頸、口、腹、足等部位。

鳩紋

古時有鳩杖,杖首雕鳩鳥紋為飾。傳說鳩為不噎之鳥,刻鳩紋於杖頭,可望老者食時防噎。《後漢書·禮儀志中》:“玉仗,長(九)尺,端以鳩鳥為飾。鳩者不噎之鳥也,欲老人不噎。”

其他形式

鳥紋還有其他的形式,如立鳥紋、團鳥紋、變形鳥紋等,他們都是青銅器紋飾。立鳥紋的鳥有作飛翔形站立狀,有的站立如人形。這種飛翔狀立鳥紋,是春秋戰國銅器裝飾的顯明特色,商和西周銅器上的鳥紋,都作靜止形構成,未見有飛翔狀立鳥紋。而團鳥紋外框呈圓形,鳥作圓形適合,昂首、尾上卷,以雲雷紋為飾,通行於商和西周前期。變形鳥紋其狀象鳥形,作一正一反排列,頭尾特徵較明顯,中填其他紋飾,盛行於戰國時期。

歷史沿革

早期

鳥紋最早出現在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遺存陶器上,表現技法有刻劃、彩繪、模印、塑貼等。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上已有明確的鳥紋。青銅器上最早出現的是二里岡期的變形鳥紋。殷墟時期已有鳥紋作為主要紋飾。西周早期起鳥紋大量出現,一直到春秋時期。商代鳥紋多短尾,西周鳥紋多長尾高冠。

秦漢時期

秦漢時期受四神觀念影響,流行朱雀紋,多裝飾在灰陶、原始青瓷、鉛釉陶器和畫像磚、瓦當等建築用陶上。

魏晉南北朝時

魏晉時期,鳥紋多以塑貼形式出現,如穀倉罐上覓食的小鳥,盒蓋頂鈕作棲息的雙禽,神態可愛。
北朝青瓷上的劃花小鳥,簡潔稚朴。

唐宋時期

唐宋以後,受中國畫影響的鳥紋多與花卉紋相配為飾,習稱“花鳥紋”。唐代長沙窯注壺流下方的腹部,多繪、貼小鳥與花草,紋飾洗鍊生動。宋代吉州窯梅枝雀鳥紋、磁州窯竹枝白頭鳥紋、綬帶鳥穿花紋、水澤喜鵲紋等,都是民間氣息濃郁的紋飾。

明清時期

明清時期花鳥紋更是層出不窮。明宣德青花菱口盤上楷杷綬帶鳥紋,畫意清新,格調不凡。清康熙灑藍描金瓶的五彩花鳥紋、雍正珊瑚紅地粉彩瓶的翠竹玉鳥紋等,構圖考究,用筆精細,宮廷氣濃重。 現代,鳥紋這種傳統紋樣仍然被廣泛套用著,尤其大多數套用於家具裝飾中。另外,也常套用於各種浮雕和透雕之中。

現在

太湖流域四周的各處大小博物館,大多展有一種特殊紋飾的早期青瓷器,這種紋飾收藏界統稱“太陽工”,大部份考古報告中不見描述。器型有缸、罐、卣、盉等。表述的國別有越國原始青瓷、吳國原始青瓷、戰國原始青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