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底溝類型鳥紋

廟底溝類型彩陶花紋中,鳥紋是一種主要的花紋,延續的時間很長,構成了完整的發展系列。廟底溝早期的鳥紋,有的為寫實的單獨紋樣,分正面和側面的兩種。我們所見到的正面的具象的鳥紋,已是經過提煉概括的形象,乃以一個圓點表示鳥頭,一個弧形三角表示正面飛翔的鳥身、三條短豎線表示鳥的三足。後來正面鳥紋的三足被省略去,僅以圓點和弧形三角來表示正面的飛鳥,成為標誌性的幾何形圖紋。側面的鳥紋同樣也由寫實的紋樣向幾何形紋樣發展,早期的側面鳥紋,身子較圓肥,嘴尖長前張開,又翅翹起,尾也上翹而分叉,形象似鴉鵲類的鳥。鳥紋之上有一大圓點,有的學者認為是太陽紋。以後鳥頭由三角形變為圓形,以一根細線表示嘴。鳥的身子、雙翅和尾也變得細長。後來側面鳥紋不斷簡化,鳥頭僅以一個圓點表示,喙與足皆減略,身子變成一條細長的弧帶。然後側面鳥紋又簡縮為一個圓點和三條弧線。
在廟底溝類型晚期,側面鳥紋更加簡化,由圓點和三條弧線所表示的側面鳥紋,變成由圓點和兩端相連呈月牙形的圖案。這種變體的側面鳥紋常飾於碗、缽外部的上腹,成為一圈二方連續的圖案帶。
廟底溝類型晚期彩陶上的鳥紋,常以各種角度的變體鳥紋再組成綜合的圖案,已經看不出鳥的具體形象,但由飛鳥紋演繹和分解而成的弧邊三角、鉤羽、圓點等幾何形花紋的不對稱的散點式組成中,仍能使人意會到飛鳥迴翔所特有的旋律、節奏和韻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