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有德(明朝降將孔有德)

定南王(明朝降將孔有德)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孔有德(1602年?—1652年),瑞圖,遼東蓋州衛(今遼寧省蓋縣)人,原籍山東,明末清初將領。

原為毛文龍部將,毛文龍死後,於崇禎四年(1631年)發動吳橋兵變,不久投降後金。崇禎九年(1636年),受封為恭順王,出征朝鮮、錦州、松山等地。八旗漢軍成立時,被編入漢軍正紅旗。入關後,隨豫親王多鐸追剿農民起義軍,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順治六年(1649年)改封定南王,出征廣西

順治九年(1652年),孔有德被南明將領李定國打敗,被困桂林,清廷破格予以厚葬,並追謚為武壯

基本介紹

  • 本名:孔有德
  • 別稱:毛永詩
  • 字號:字瑞圖
  • 所處時代:明末清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遼東蓋州衛
  • 去世時間:順治九年(1652年)七月初四
  • 主要成就:為清朝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
  • 封爵:恭順王→定南王
  • 官職:平南大將軍
  • 諡號:武壯
  • 原籍山東
  • 旗籍:漢軍正紅旗
人物生平,早年經歷,吳橋兵變,登萊之亂,背明投金,攻打南明,身死桂林,歷史評價,軼事典故,家庭成員,史書記載,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孔有德大約出生於萬曆三十年(1602年),是鐵嶺礦工出身,“長於弓馬,不識字”。天啟元年(1621年),後金占領遼瀋後,孔有德同其兄孔有性投奔明將毛文龍,參與了鎮江大捷,後轉進朝鮮皮島。他與同鄉耿仲明過從甚密,據說拜耿仲明為義兄,後來人們多以“孔耿”連稱。孔有德“驍勇善斗,臨陣先登,為諸將冠”,累升至參將。毛文龍收他為養孫,賜名永詩。他對毛文龍的知遇之恩非常感激,以至於在貴為清朝藩王后依然“每言(毛)大將軍時事,輒於色不自勝”。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薩爾滸戰役以後,後金政權在東北迅速崛起,到崇禎年間(1628—1644年),已基本上控制了東北地區,山東半島已成為明朝防禦後金軍渡海南下的前線。

吳橋兵變

自天啟年間到崇禎初年,毛文龍部以遼東沿海金州、朝鮮皮島一帶為根據地,屢次襲擊後金的後方,給後金造成了威脅。然而這支部隊軍紀敗壞,不聽明朝政府指揮,冒領軍餉,騷擾地方,引起明政府的憂慮。
崇禎元年(1628年),袁崇煥督師遼東,藉機處死毛文龍,其舊部由副將陳繼盛統轄。孔有德認為毛文龍“無罪橫受屠酷”,感到非常寒心,終日悶悶不樂,於是投奔了孫元化,隨孫元化去了登萊。
崇禎四年(1631年)八月,皇太極率後金兵攻大凌河城,祖大壽受困城內。十月,孫元化派孔有德從海上支援大凌河,因在三岔河(遼河口)遭颶風而還。隨後兵部又令其從陸路進軍,孫元化率八百騎趕赴前線增援,然登州遼東兵與山東人素不和,沿途閉門罷市,士兵苦不堪言。閏十一月二十七日,當孔有德抵達吳橋時,因遇大雨風雪,部隊給養不足,士兵在大戶王象春家吃東西不給錢,其子向孔有德控訴,孔有德對違紀士兵施以貫耳游營之刑,於是士兵大嘩,焚燒王家莊園。翌日,李九成說服孔有德發動吳橋兵變,回軍登州,在耿仲明的內應下破城,自號都元帥孫元化忠於朝廷不願稱王,孔有德放他逃離登州。

登萊之亂

崇禎五年(1632年)正月,孔有德部東進圍登州,登州告急,而在此防守的孫元化仍相信自己能招撫孔有德,疏於防範。孔有德乘機讓部下300餘人詐降,混入登州城,與在城裡的耿仲明等密謀策劃,並趁夜間人們熟睡之時,里外夾攻,占領了登州城,活捉了孫元化及明守備宋光蘭、分巡道王梅等官員。總兵張可大堅守水城數日,終因寡不敵眾,水城陷落,張可大殺死妻妾後自盡於太平樓。孫元化不久逃回天津,被明政府處死,余大成也被罷免。不久以後,孔有德、耿仲明等人又攻破黃縣,明廷急令謝璉為副都御使巡撫登萊,擢參政徐從治為山東巡撫,讓徐從治駐守萊州城,以防備孔有德部西進。
崇禎五年(1632年)二月,孔有德部率軍圍攻萊州,徐從治與謝璉拚死抵抗,同時向朝廷求援。但自北京南下的總兵劉同柱,雖抵山東境內,卻遲遲不敢到萊州解圍,大學士周延儒與兵部主事張國臣等又提議招撫,張國臣等也自願到陣前招撫孔有德等人。明主力部隊的遲疑不前和主撫派的活動,更加助長了孔有德等人的氣焰,他廣招原部下,駐守皮島的明將陳友德等3000人,也加入到叛亂的行列。叛軍更是全力攻打萊州城。對於明朝一些官員的招撫行為,堅守萊州的徐從治、謝璉等人堅決反對。
孔有德銘文硯孔有德銘文硯
在徐從治、謝璉和萊州知府朱萬年等的帶領下,守衛萊州的軍民“備芻糧,設守具,據敵數月”。在叛軍的重重包圍之中,儘管城中已到彈盡糧絕的地步,仍拒不開城投降。而明總兵鄧圮、王洪已率川兵萬人自昌邑來援,距萊州僅40里,卻接到命令駐足不前,指望招撫成功。孔有德見狀,拚命攻城,巡撫徐從治親上城樓,被叛軍炮火擊中,重傷而死。他的死更激發了萊州軍民守城的決心,“萊人感其義,卒堅守不下”。

背明投金

崇禎五年(1632年)七月,萊州被圍已有4個月之久,但明政府的一些官員卻並不急於解萊州之圍,而是一直採用招撫的手段對待孔有德。由於萊州城防堅固,叛軍一時也難以得手。孔有德見攻萊州不下,就又施展詭計,給總督劉宇烈寫信,表示願受撫歸降,但要面見謝璉談判。劉宇烈派推官屈宜陽入萊州城,謝璉信以為真,先讓知府朱萬年出南門面見孔有德,孔有德告訴朱萬年,表示願意投誠。朱萬年回城將情況告知謝璉,謝璉與朱萬年及翟、劉兩個派來監軍的宦官出城與孔有德見面,宣讀朝廷讓他投降的詔書。孔有德早有準備,立即讓部下將4人捉住,乘城門大開,急令攻城。朱萬年見勢危急,大喊關閉城門,被孔有德殺死。明軍緊急關閉城門,孔有德破城計謀未能得逞。
謝璉被俘後,明政府招撫不成,遂急令各路援軍向孔有德進攻。孔有德見情勢不妙,撤回登州城,明總兵吳襄率軍克招遠黃縣,萊州之圍方解。同年九月,明軍將孔有德叛軍圍於登州城中。十月,明軍開始攻城,戰鬥進行得十分激烈,明副總兵丁思侯、裨將程仲文、祖邦樓在攻城中戰死,叛軍主要將領李九成也被明軍炮火擊斃。孔有德見登州難保,於崇禎六年(1633年)二月十三日率叛軍近萬人突圍,棄城登船而逃。駐守在旅順長山、鹿島的明總兵黃龍,預計孔有德兵敗後必經長山、旅順而投奔後金,早已嚴陣以待,周文郁等也窮追不捨。孔有德部在旅順一帶登入後,黃龍率兵伏擊,擒獲孔有德部將毛有順、毛承福等人,大敗叛軍。孔有德、耿仲明等率餘部逃到蓋州,轉投後金,上書乞降曰:
為直陳衷曲,以圖大事:照得朱朝至今,主幼臣奸,邊事日壞,非一日矣。兵士鼓譟,觸處皆然,非但本帥為此也。前奉部調西援,錢糧缺乏,兼沿途閉門罷市,日不得食,夜不得宿,忍氣吞聲。行至吳橋,又因惡官把持,以致眾兵奮激起義。遂破新城、破登州,隨收服各州縣。去年已有三次書札,全未見復,始知俱被黃龍在旅順所截奪。繼因援兵四集,圍困半載,彼但深溝高壘,不與我交戰。彼兵日多,我兵糧少,只得棄登州而駕舟師,原欲首取旅順為根本,與汗連合一處,誰知颶風大作,飄至廣鹿島(大連海中)。本帥即乘機收服廣鹿、長山、石城諸島,若論大海,何往不利?要之終非結局。久仰明汗網羅海內英豪,有堯、舜、湯、武之胸襟,無片甲只矢者,尚欲投汗以展胸中之偉抱;何況本帥現有甲兵數萬,輕舟百餘,大炮火器俱全。有此武備,更與明汗同心協力,水陸並進,勢如破竹,天下又誰敢與汗為敵?此出於一片真熱心腸,確實如此。汗如聽從,大事立就,朱朝之天下轉瞬即汗之天下。是時明汗授我何職,封我何地,乃本帥之願也。特差副將劉承祖、曹紹中為先客,汗速乘此機會,成其大事,即天賜汗之福,亦本帥之幸也!若汗不信,可差人前看其虛實如何。本帥不往別地,獨向汗者,以汗之高明,他日為成大事,故效古人棄暗投明也,希詳察之。
崇禎六年(1633年)四月,他們率叛軍及家眷10000多人在鴨綠江口濟爾哈朗阿濟格杜度率領的後金兵會合,被要求剃髮,登萊之亂遂告結束。
由於孔有德帶來了後金急需的艦隊、紅夷大炮及匠人,所以皇太極對他們的投降極為重視,親率諸貝勒出盛京十里迎接,並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見禮”相待,仍以他為都元帥,安置東京(遼陽),自成一軍,稱“天佑兵”,給予特殊待遇,隨後便引後金兵攻占黃龍所在之旅順。崇禎九年(1636年)大清帝國成立之際,孔有德受封恭順王,並且作為漢官代表勸進。同年冬,孔有德等三順王充當了清軍的急先鋒,帶領6千清軍攻打朝鮮,迫使朝鮮投降清朝,使明朝失去了可靠的鄰國和在東面牽制清軍南下的重要力量。在以後清朝對明戰爭中,孔有德也大多參與其中,立下汗馬功勞。

攻打南明

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關後,孔有德隨多鐸追剿李自成及南明武裝力量,鎮壓了江南各地的抗清鬥爭。凱旋後還駐遼陽。
順治三年(1646年)授平南大將軍,進攻南明永曆政權,從此孔有德開始單獨統兵。他占領了湖南地區,但在桂林瞿式耜等打敗。順治五年(1648年)六月至武昌候旨換防,其間金聲桓李成棟反清,各地清軍向孔有德求救,孔有德卻不發一兵一卒。孔有德班師回京後,南方局勢趨於穩定,清廷又打算調三順王南征,起初決定以孔有德守福建尚可喜廣西,但尚可喜認為廣西地處偏僻,情況複雜,有意推辭,這時孔有德“毅然以粵西為請”,於是清廷予以批准,改封他為定南王,率軍二萬出征廣西,並攜家鎮守。
順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孔有德率清軍破桂林,俘虜南明重臣張同敞瞿式耜及靖江王朱亨歅等,孔有德住進了靖江王府,改為定南王府。起初孔有德對待他們如座上賓,後因截獲瞿式耜暗約焦璉攻城的密檄,便將瞿、張二人處死於桂林風洞山仙鶴嶺下,靖江王朱亨歅則在西門外民房中被縊死。

身死桂林

孔有德在隨後一年時間中幾乎占領了廣西全境,但表面風光的背後卻是強弩之末。順治九年(1652年),西寧王李定國率東路軍收復湖南大部,並南下廣西,直趨桂林。六月,清定南王孔有德親自率軍前往興安縣嚴關,扼險拒守,明軍以象陣大破清軍,取得嚴關之戰的勝利。孔有德狼狽奔回桂林,下令緊閉城門,惶惶不可終日。李定國乘勝追至桂林,將城包圍。七月初四,明軍登雲梯攻城,孔有德額頭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無路,便令其妻妾上吊自殺(一說被孔有德拔劍殺死),自己在王府縱火,北向再拜,自刎而死。其子孔廷訓逃跑過程中被明軍俘獲,僅有一女孔四貞逃脫。
曾經的定南王府曾經的定南王府
順治帝聽說孔有德死訊後,賜諡號武壯,兩年後孔四貞奉其父遺骸還京,順治帝命三品以上大臣郊迎,給予厚葬。孔有德之子孔廷訓在順治十五年(1659年)被李定國下令處斬,孔有德絕嗣,女兒孔四貞則被孝莊太后收為養女。

歷史評價

  • 皇太極:都元帥遠道從戎,良亦勞苦。行間諸事,實獲朕心。招撫山民,尤大有裨益。不謂勞頓之身,又遭銜橛之失。佇聞痊可,用慰朕懷。
  • 屈大均:崇禎間有三叛臣,其首惡為孔有德。
  • 永珹:皮島才初展,吳橋計漸窮。天教投上國,時至樹宏功。締造膺皇眷,招徠錫命隆。師仍提舊部,銜獨授元戎。袍解豐貂暖,筵張秘殿融。直將心腹待,應竭股肱忠。兵特稱天祐,恩尤出聖衷。鼓鼙勞乍效,銀幣賚何豐。國號承基大,宗王拜爵同。威揚平壤外,聲震塞垣中。降將開山海,偏師佐鄧馮。賊氛旋拉朽,明業已飄蓬。定鼎邀殊賞,為屏冠上公。自茲頻討亂,所向輒橫空。捷屢馳吳楚,銘兼勒華嵩。定南封更晉,攘外獎宜崇。疆圉偏多事,千城合鞠躬。蠻方琛未獻,粵徼道宜通。遠統貔貅往,親蒙矢石攻。桂林除跋扈,梧野起疲癃。反側行看盡,功名惜未終。潢池妖復熾,萑澤孽潛訌。大師成孤注,危城倚上穹。來援音杳杳,出戰勢怱怱。冠裂肝俱碎,袍沾血盡紅。肯將身落賊,爭覺氣如虹。素帛全遺體,丹忱報亶聰。盟無慚帶礪,軍竟化沙蟲。馬革酬專閫,牛眠敕考工。烈名標武壯,曠典荷帡幪。
  • 趙爾巽:有德、仲明,毛文龍部曲;可喜,東江偏將;志祥又文龍部曲之餘也。文龍不死,諸人者非明邊將之良歟?大壽大凌河既敗,錦州復守,相持至十年。明兵能力援,殘疆可盡守也。太宗撫有德等,恩紀周至,終收績效。其於大壽,不惟不加罪,並謂其“能久守者,讀書明理之效”。推誠以得人,節善以勵眾,其諸為興王之度也歟!

軼事典故

孔有德自稱為孔子後裔,但南明大臣張同敞指斥孔有德自稱孔子後裔是對孔子的侮辱,孔氏族人則在孔有德試圖拜謁孔廟孔林時關閉大門禁止其進入,並呵斥孔有德是冒稱孔子後裔,《孔子世家譜》也沒有將其收入。

家庭成員

  • 妻:白氏、李氏
  • 子:孔廷訓
  • 女:孔四貞

史書記載

《清史稿· 列傳二十一》

影視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