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信息
安徽省應急管理廳關於印發《安徽省“十四五”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規劃》的通知
皖應急〔2022〕40號
各市及廣德市、宿松縣應急管理局,省有關單位:
現將《安徽省“十四五”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規劃》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安徽省應急管理廳
2022年4月29日
規劃全文
安徽省“十四五”應急救援力量建設規劃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於應急管理工作的重大決策部署,進一步推進“十四五”時期我省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安徽省突發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安徽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等法律法規和檔案,制定本規劃。
本規劃涉及的應急救援力量是指安全生產類、自然災害類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和社會應急力量。
一、形勢分析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三五”期間,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加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全力防範化解重大安全風險,統籌抵禦處置各類災害事故,全省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
一是應急救援力量體系逐步完善。有效推進重點行業領域專業應急隊伍建設,基本形成統一領導、協調有序、專兼併存、優勢互補、保障有力的應急隊伍體系。省級層面,採取省市共建、政企共建等模式,依託大型骨幹企業,組建或續建4支省級(及國家級)煤礦救護隊、4支區域非煤礦山救護隊、5支省級(及國家級)危化應急救援隊、1支省級金屬冶煉應急救援隊;依託中國安能第一工程局合肥分公司設立安徽省應對自然災害搶險救援基地,依託合肥市水上應急救援隊建設安徽省水上搜救基地。支持引導地方專業應急隊伍和社會應急力量有序發展。截至2020年底,在省應急管理信息化平台註冊的各類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有731支(含社會應急力量105支),其中礦山類39支、危險化學品類30支、金屬冶煉類10支、建築施工類23支、道路搶通和運輸保障類37支、水上搜救類43支、市政公用事業保障類23支、軌道交通類1支、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應急處置隊19支、應急通信保障隊3支、電力類23支、特種設備類15支、氣象災害類18支、森林防火類56支、防汛抗旱類94支,地震類18支、地質災害類17支。
二是應急救援數據採集有序開展。組織開展全省應急資源普查,初步整合全省各級政府和應急、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建、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林業、衛健等部門和鄉鎮街道的應急資源信息,實現數據信息共享,將應急救援隊伍、應急裝備物資、應急預案等各類應急信息錄入平台。截至2020年底,全省731支應急救援隊伍填報應急保障重點物資信息5721條,23632家企業填報應急保障重點物資信息68503條,各級政府部門填報應急保障重點物資信息37120條,應急資源資料庫已初具規模。
三是應急救援保障能力不斷提高。加強應急救援隊伍救援裝備建設,組織實施救援基地和隊伍共建項目,為骨幹救援隊伍配置應急救援車輛、個體防護器材、搶險救援裝備。建立由安全生產、火災防治、地震和地質災害防治、防汛抗旱、救災減災、政策法規、應急處置以及科技裝備與信息化等領域專家學者組成的應急管理專家組,發揮專家的技術支撐作用,提升安全生產、自然災害應對處置保障能力。
四是區域應急救援協作有效推進。加強與滬蘇浙應急管理部門的合作交流,推動建立長三角省際邊界區域協同回響和增援調度機制等八項應急聯動協調機制,加強跨區域合作,促進全方位協同聯動。省際邊界區域協作機制向市、縣延伸,黃山等市與鄰省毗鄰地區建立了應急協作機制,進一步深化區域應急協作。
(二)面臨的挑戰
一是應急救援力量發展有短板。“十四五”時期,我省自然災害點多面廣線長的基本省情沒有改變,各類事故隱患和安全風險交織疊加、易發多發的客觀形勢沒有改變,應急救援工作仍面臨嚴峻挑戰。面對“多災種”應急處置需要,對照《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全省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現有相關重點行業領域骨幹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數量不足、布局不夠合理,專業處置水平不高,不能滿足安全風險防控任務需要。
二是應急救援隊伍建管體系未建立。尚未建立全省統一的應急救援隊伍管理體系,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制度不健全,重用輕建輕管現象突出。縣級以下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相對滯後;部分專業救援隊伍建設管理水平低,專業化、實戰化訓練程度不高、專業救援能力不強。
三是應急救援隊伍保障體系不完備。指導和支持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政策法規標準不健全。應急救援人員的保險、獎懲以及應急車輛執行應急救援任務時綠色通行等政策措施尚有欠缺,應急徵用補償制度不夠完善,救援隊伍投入保障不足,大型、特種救援裝備配備有限。
(三)發展的機遇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搶抓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加快建設現代化美好安徽的關鍵時期。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在面對諸多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重要的戰略機遇。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應急管理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設一支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應急救援隊伍…要強化應急救援隊伍戰鬥力建設,抓緊補短板、強弱項,提高各類災害事故救援能力”。《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體制機制不斷健全,突發公共事件應急能力顯著增強,自然災害防禦水平明顯提升,發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的目標任務。
省委、省政府對應急管理工作始終常抓不懈,省委常委會議、省政府常務會議多次聽取應急管理工作匯報,研究部署重點任務。各級黨委政府給予應急管理工作極大關注和支持,積極推進應急管理事業發展,為持續增強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應急管理、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重要論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講話指示精神,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安全發展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立足“多災種、大應急”要求,建設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的應急救援隊伍,有效提升應急救援保障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災害事故損失,維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為全面建設經濟強、百姓富、生態美的現代化美好安徽創造安全穩定的環境。
(二)基本原則
堅持統籌規劃、突出重點。統籌規劃全省應急救援力量體系建設,以問題為導向,以需求為引領,突出重點,針對事故災害應急救援能力的薄弱環節和短板,超前謀劃、著眼長遠、合理布局、遠近結合,分步實施,加快提升應急救援能力。
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以政府推動建設為主,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堅持專業化與社會化相結合,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著力提升全省應急隊伍的應急能力。
堅持分級負責,整合資源。按照屬地為主、分級分類負責的原則,各級、各有關部門充分整合各類應急隊伍資源,形成應對合力。
堅持科學合理、有效銜接。合理規劃、科學構建應急救援力量體系,注重與《“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安徽省“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等有效銜接,為下一步高效推進工作創造有利條件。
堅持創新發展、提升能力。強化科技支撐,積極跟進套用先進技術裝備,加強科技創新與應急救援需求的對接,以科技支撐提升應急救援能力。加強救援隊伍“一專多能”業務培訓,大幅提升專業救援效能。
(三)主要目標
“十四五”時期,建設一批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關鍵時刻拉得出、動得快、打得贏的骨幹應急救援隊伍;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銜接緊密、特色突出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應急救援力量覆蓋全省重點行業領域,能夠有力應對重點行業領域突發事件。
——應急救援體系趨於完善。全面推進省、市、縣三級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省應急廳總體協調、統籌指導全省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管理,重點加強省級骨幹救援力量建設;發揮有關行業部門監管作用,推進各類專業應急隊伍建設。市級應急管理部門結合事故災害應對形勢,統籌轄區內應急救援力量建設,適度建設綜合應急救援基地。縣級應急管理部門結合本地實際,推進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建立健全鄉鎮、街道等基層應急救援組織,結合社會應急救援力量,打通基層應急救援“最後一公里”,解決“零、散、小”問題。推進專業應急救援力量、社會應急救援力量與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密切銜接、高效協同、融合發展。建立健全與長三角區域及湖北、江西、河南、山東等毗鄰省份應急救援協調聯動機制,開展多災種綜合性應急協作,形成跨區域應急救援合力。
——救援力量布局更加合理。充分整合現有應急力量和應急資源,最佳化總體布局,在安全生產重點行業領域、企業(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築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遊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地區及相關自然災害重點行業領域、地區建立建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部署建設航空應急救援力量,航空應急力量基本實現兩小時內到達重大事故災害地域。
——應急救援效能顯著提升。應急救援裝備得到顯著增強,智慧型化、輕型化、模組化、標準化水平逐步提高,基本實現隊伍裝備配備和套用現代化。救援指戰員專業能力素質持續提升,救援攻堅能力明顯增強。專業應急救援力量搶險救援、快速機動、指揮協調能力不斷強化,社會應急力量回響效率、實戰技能普遍提升。
——支撐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規範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應急救援政策制度體系,健全完善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發展、運行管理、培訓考核、科技支撐、任務保障、職業保障、榮譽激勵等政策措施。採用應急能力測試、實戰演練、桌面推演、跨區域聯合演練等方式,提高綜合應急救援能力,為應對重大事故災害提供堅強保障。
|
| | |
| 重點領域大中型企業、重點行業專業應急救援隊伍應建盡建率 | |
| 重點領域大中型企業、重點行業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管理辦法制訂出台覆蓋率 | |
重點領域企業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築施工單位,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遊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經營單位。 重點行業指: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地質災害、森林火災、水上事故、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環境污染、道路搶通和運輸保障、市政應急、電力應急、應急通信保障、特種設備應急等。 |
三、主要任務舉措
(一)健全應急救援力量結構體系
堅持立足實際、突出重點、統籌規劃,針對常發、易發災種,推進省、市、縣三級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省應急管理廳統籌全省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協調推進各級人民政府及省相關部門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布局和規劃建設,建立完善以專業救援隊伍為骨幹力量,以基層應急隊伍為第一時間先期處置的重要力量,以社會力量為輔助力量的應急救援隊伍體系,建立健全統一領導、協調有序、專兼併存、優勢互補、保障有力的工作機制;強化全省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管理、關鍵裝備配備、教育培訓、應急演練、物資儲備等;在重點行業領域區域強化骨幹救援力量建設。
市級應急管理及相關部門結合本地區地域特點、產業結構情況及應急救援形勢任務需求,整合轄區內各類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資源,組建一定規模的“多災種”救援隊伍,作為事故災害的快速回響第一批次隊伍;加強對轄區內應急救援隊伍建設、運行、管理的指導監督,根據應急救援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原則,為應急救援隊伍能力培養、裝備建設、預案演練等提供支撐保障;充分發揮現有應急救援隊伍訓練基地功能,根據需要適度規劃建設訓練基地,組織應急救援隊伍培訓訓練,磨鍊隊伍實戰能力。
縣級應急管理及相關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特點和需要,推進建設基層綜合性應急救援隊伍,以鄉鎮(街道)、行政村(社區)為重點,全面推進應急管理融入基層社會治理“一張網”工作,建立健全“第一回響人”制度,有序引導和發揮社會應急力量的作用,採取靈活方式發展應急信息員隊伍,增強防範和第一時間處置災害事故能力。
(二)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
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按照補短板、強弱項、提能力要求,推進《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全省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貫徹實施,督促易燃易爆物品、危險化學品等危險物品的生產、經營、儲存、運輸單位,礦山、金屬冶煉、城市軌道交通運營、建築施工單位,以及賓館、商場、娛樂場所、旅遊景區等人員密集場所單位組建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隊伍。依託大中型企業建設骨幹救援隊伍,合理布點,最佳化結構,加大投入,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參與、聯合建設、分級保障”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各級安委會的統籌協調作用,建設統一的指揮調度系統,實現對救援隊伍的快速指揮調度。加強監督管理,督促指導救援隊伍及其建設單位規範救援隊伍的機構設定、人員配備、制度建設,加強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配備必要的應急救援物資、裝備和基礎設施,建立健全隊伍動態管理台賬,提高隊伍規範化管理水平。在持續提升專業救援能力的基礎上,推動隊伍向“一專多能、一隊多用”方向發展,強化救援技能擴展。
森林消防隊伍。從事大面積森林資源培育的企業、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和國有林場均應建立森林消防力量。山區及森林資源密集區,按照“規模適度、提高質量、規範管理、統一指揮”的要求,加強森林消防隊伍建設,構建部門聯動、資源共享的救援力量使用機制,2025年,森林火災高危區、高風險區的縣級行政區,隊伍配備率達到100%。在皖南山區、皖西南山區等重點地區,組建省級森林消防專業隊伍。構建以國家森林草原消防救援隊伍為尖兵、地方專業森林消防隊伍為骨幹、林業企事業單位、民兵、基層幹部民眾等為補充的多層次森林消防隊伍體系。建立健全值班備勤、內務管理、培訓學習、撲火安全、裝備管理、訓練演練、考核獎懲等規章制度,強化滅火組織指揮、防滅火技能訓練和火場緊急避險安全知識培訓,提高預防和撲救綜合能力。推進建立與消防救援、當地駐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部隊的聯動機制,推動建立與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的共訓、共練、共戰機制。
防汛抗旱隊伍。在水旱災害常發地區、重點流域,依託水利工程管理人員、民兵、預備役人員、農技人員、村民和相關單位人員等組建防汛抗旱常備隊伍,登記造冊,明確職責。依託省屬和中央在皖等大型工程建設單位組建省級抗洪搶險應急救援隊。支持長江、淮河、巢湖、新安江流域重點防洪縣區建設防汛搶險專業救援隊伍。各級防汛抗旱指揮機構組織指導防汛抗旱隊伍開展防洪工程搶險、應急排澇、蓄滯洪區分洪運用後搶險處置、人員安全轉移和乾旱緊急情況下應急供水等工作,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加大防汛抗旱技術培訓和實戰演練力度,有效提升救災組織指揮和應急處置能力。
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伍。加強安徽省地震緊急救援隊等地震專業救援隊伍建設,強化搶險救援、地面引導、災情收集等實戰訓練,定期組織參加專業性培訓,提升地震應急救援能力。統籌全省地質勘探隊、地質災害防治技術中心和大型工程建設單位等地質災害應急救援力量,納入全省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伍體系。依託省地質礦產勘查局、華東冶金地質勘查局等組建省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依託省地質礦產勘查局327地質隊,組建省地質災害應急救援中心。組織開展地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趨勢分析和應急救援等演練,加強專業救援隊伍裝備配備。組建省級地震地質災害監測預警、應急救援以及水文地質等方面的應急專家隊伍。會同滬蘇浙應急管理部門聯合印發《長三角區域地震應急救援協作聯動機制》,積極開展長三角區域地震地質災害領域應急救援合作,加強地震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銜接,深化應急救援協同聯動,提升區域應對重特大地震地質災害的能力。地震易發區(抗震設防烈度7度及以上地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皖南山區、皖西南山區等)地方政府建設完善本級地震地質災害救援隊伍和專家隊伍。
其他重點領域應急救援隊伍。各級氣象、生態環境、交通運輸、公安、住建、發改(能源)、通信管理、市場監管等行業主管部門,對照《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全省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要求,按照各自職責,推進相關重點領域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按照分級負責、屬地管理、行業指導的原則,組建氣象災害應急、環境應急、道路搶通和運輸保障、水上搜救、重大交通事故應急處置、市政公用事業保障應急、電力應急、應急通信保障、特種設備應急救援等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完善應急救援預案、應急聯動機制,強化應急救援裝備配備,加強應急培訓教育和實戰演練,積極開展多種應急隊伍參加、多部門協同配合的綜合性應急演練,開展相關應急處置管理知識、專業技能培訓,持續提升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的專業救援和綜合保障能力。
民兵應急力量。統籌建設運用民兵應急力量和地方應急專業力量,深化軍地應急力量和資源共建共享,在皖南、皖西南山區、沿江沿淮搶險救援任務重的縣(市區)加強森林滅火、地質地震救援、抗洪搶險等民兵應急隊伍建設。採取賦予任務、一隊多用的辦法,編實建強民兵綜合應急分隊,構建編組相對獨立、任務各有側重、行動相互支援的民兵應急力量體系。
(三)推進基層和社會應急力量發展
縣級應急管理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指導督促轄區內各單位分類建立健全應急機制、建立健全應急隊伍或配置專兼職應急人員,鼓勵支持發展應急志願者隊伍。
鄉鎮、街道及村(居)委要充分發揮民兵、預備役人員、保全員、基層警務人員、醫務人員等有相關救援專業知識和經驗人員的作用,在防範和應對氣象災害、水旱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森林草原火災、生產安全事故、環境突發事件等方面發揮就近優勢,在相關應急指揮機構組織下開展先期處置,組織民眾自救互救,參與搶險救災、人員轉移安置、維護社會秩序,協助有關方面做好善後處置、物資發放等工作。加強隊伍的建設管理,嚴明紀律,經常性地開展應急培訓,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和應急保障能力。
建立健全社會應急力量協調聯動機制,規範社會應急力量調用程式,支持引導社會應急力量有序參與防災減災和應急處置工作,深入基層社區開展應急知識普及、風險隱患排查、應急處置服務等活動。
以基層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為先期回響基幹力量,以社會應急力量為補充,構建基層先期回響救援圈,充分發揮社會應急力量在基層應急救援中的作用。整合現有的山洪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小型水庫堤防安全管理員、護林員、災情信息員、安全生產管理員、氣象信息員、地震巨觀觀測員、防震減災助理員等格線資源,加強與綜治、消防格線員融合,實現資源共享,一體化推進綜合性應急管理格線隊伍建設。
(四)推動航空應急救援力量建設
建設應急航空救援指揮體系。依託民航部門和省通航公司等相關通航服務企業的航空資源,建設應急救援航空指揮平台,對接安徽省應急指揮中心,實現航空救援指揮信息互聯互通。
建設應急航空救援基礎設施體系。按照平戰結合、分級建設、共同使用的模式,充分利用現有及規劃建設的通用、運輸機場,布局備勤直升機、無人機、固定翼飛機等航空器,建設備勤基地和直升機起降點,構建適應多災種的應急航空救援基礎設施體系。
建設應急航空救援力量體系。強化航空救援骨幹力量,重點執行森林滅火、地質災害處置、抗洪搶險、事故處置等綜合救援任務。依託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森林消防隊伍、專業救援隊伍等,加強航空救援能力建設,組建航空應急救援地面隊伍。建立由應急、交通運輸、民航空管、航空飛行等方面專家組成的航空救援專家組,為應急航空救援體系的規劃、建設、實施和救援指揮等提供技術支持。
建設應急航空救援低空空管體系。結合全省低空空域管理推進工作和飛行服務站建設,為應急航空救援提供空域協調、計畫受理審批、地空通信、對空監視、航空情報、低空氣象、目視航圖等空管服務保障工作。
建設應急航空救援保障體系。建立航空救援指揮協調機制,加強與軍民航空域管理部門的協調聯動機制,建立與交通運輸、民航、公安、林業、醫療等有關部門以及機場、航空、航油等企業的應急航空救援聯動機制,為聯合應對重特大事故災害提供資源保障。採取政府購買航空救援服務等,與機場、通航、航油企業簽訂合作協定,鼓勵通航企業積極參與應急航空救援。
(五)完善區域應急救援協同機制
協同滬蘇浙及周邊省份建立完善應急救援協作機制,加強區域內應對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等重大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銜接,組織開展跨區域多部門協同實戰演練,提升區域協同救援能力。統籌搶險救援力量和應急救援基地建設,推動應急力量、救援專家、應急裝備、航空救援等實現優勢互補。
組建區域安全生產、自然災害等重大突發事件專家庫,提升救援人才隊伍專業化水平。組織開展應急救援隊伍交流合作、區域間應急救援隊伍競賽交流等活動,組織開展區域森林防滅火、危險化學品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等聯合應急演練,檢驗區域突發事件應急指揮、協同處置能力,提高隊伍實戰水平,構建優勢互補、相互支持的區域合作應急力量體系。
完善省際邊界區域協同回響和增援調度機制,推動各市、縣積極主動對接周邊省毗鄰地區應急管理部門,加強應急管理合作,建立應急協作工作機制。建立完善重特大事故的聯合處置機制,根據不同突發事件的特點,高效調度相應應急救援力量增援事發地區,合力高效應對各類突發事件,增強區域風險防範能力。
(六)加強應急救援支撐能力建設
完善法規政策保障。推進應急救援隊伍規範化建設,完善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建設標準、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健全隊伍的分類管理、標誌標識、培訓演練、職業保障、榮譽激勵等制度。建立完善搶險救援通行保障機制,聯合交通運輸、公安等部門建立應急救援車輛應急狀態下公路沿線優先、免費通行保障政策。建全救援保障激勵機制,加強救援人員人身安全保障,推進設立救援人員意外商業保險,對在搶險救援中表現突出、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提高救援榮譽感,增強職業吸引力。
提升人裝協同水平。面向應急救援隊伍能力現代化需求,圍繞“多災種、大應急”的職能任務,加大先進適用裝備配備力度,完善隊伍裝備配備結構,重點加強礦山井下救援高新裝備、工程搶險裝備、救援人員安全防護裝備、應急通信裝備等配備建設,不斷推進應急救援裝備的性能最佳化與結構最佳化。推廣救援無人機、機器人等救援裝備套用,加快應急裝備設施的智慧型化更新,提高應急救援現代化、信息化水平。加強基層應急救援裝備配備,鼓勵各地根據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發生頻率及特點,為基層應急救援隊伍配備必要裝備,分類分重點儲備應急救援裝備物資。
強化人才教育培育。加強針對性培訓和演練。鼓勵骨幹應急救援隊伍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聯合培養機制,建設高素質指戰員隊伍,支持救援隊伍指戰員參加專業進修深造和職業技能培訓、認證,提升專業救援技能和應急理論水平。整合應急資源,建立應急救援訓練基地,為全省事故災害應對提供搶險救援、人員培訓、物資儲備等綜合保障。加強協同演練訓練,以多種救援力量聯合行動為基礎,增強和豐富各級指戰員的聯合意識和應急救援專業技能。
提高技術保障能力。全面推進應急救援信息化建設,加大應急資源普查力度,強化基礎信息資料庫建設,強化應急救援信息互聯互通,提高災害應急反應速度和應急處置能力。綜合利用大數據、物聯網、5G技術、人工智慧等先進技術,增強應急救援通信保障、輔助決策和技術支持能力。加強與行業部門、科研單位、高等院校、技術機構的溝通聯繫,建立完善分行業領域專家庫,規範日常管理,加強技術交流,為應急預案編制、應急演練、隊伍建設、技能競賽、搶險救援等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智力支持,進一步發揮專家在監督檢查、隱患排查治理、突發事件處置等方面的技術支撐。
四、重點建設工程
(一)骨幹救援隊伍能力提升工程。加強對專業骨幹隊伍建設管理的指導,督促專業骨幹隊伍建立健全崗位責任制、管理規章、應急處置操作規程,建立與政府部門的應急聯動機制,加強專業救援裝備配備,提升隊伍專業救援能力。充分利用本省應急救援訓練基地,組織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的骨幹力量開展綜合專業實戰培訓,為隊伍搭建應急救援演練、比武等平台,組織開展應急交流活動,切實提高隊伍綜合應急能力。
(二)應急航空救援能力建設工程。布局備勤直升機等航空器,建設應急航空救援基地,重點推進應急航空救援指揮、基礎設施、救援力量、低空空管、救援保障五大體系建設,形成覆蓋全省的綜合性應急航空救援力量布局,重點執行森林防火、重載吊裝、遠程快速投送等綜合救援任務。
(三)重點救援基地建設工程。按照“突出重點、急用先行,輻射周邊、相互策應”原則,重點推進自然災害救援基地、水上搜救基地、水工程搶險應急救援基地、應急航空救援基地等項目建設,完善應急救援裝備設施和專業技戰術、裝備實操、特殊災害環境等訓練設施,補充配備關鍵裝備器材,拓展救援功能,強化實戰能力,為全省事故災害應對提供搶險救援、人員培訓、物資儲備等綜合保障。
(四)應急裝備保障能力建設工程。健全相關專業應急救援隊伍裝備建設標準,推進應急救援隊伍裝備配備達標。推進綜合救援裝備更新換代、提質升級,配強應對極端條件下災害事故的專業化救援裝備,完善偵測搜尋、搶險救援、通信指揮、個人防護、後勤保障、遠程機動等專業救援保障能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根據規劃任務要求,積極制定規劃實施方案,細分落實規劃的主要責任和主要目標,明確各部門相關責任,建立健全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各部門齊抓共管的長效工作機制。加強統籌協調,密切工作聯繫,強化部門協同和上下聯動,確保規劃實施有序推進、重大舉措有效落地、規劃目標如期完成。
(二)加強配合銜接。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的配合與協調機制,加強規劃實施與年度計畫的銜接,全面落實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的推進計畫、時間節點和階段目標。圍繞構建應急救援力量體系的總體要求,結合災害事故救援實際需要,細化各類專業應急救援力量和社會應急力量建設任務,創新建設方法模式。
(三)加強經費保障。按照現行事權、分級對規劃實施予以合理保障,依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強全省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等規定,加大應急隊伍經費保障力度,將有關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按照政府補助、組建單位自籌、社會捐贈相結合等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應急隊伍經費渠道。加強應急隊伍裝備建設,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物資儲備體系。推動各級政府對應急志願者隊伍開展培訓和參與應急救援給予適當補助。
(四)加強考核評估。建立健全規劃實施考核評估制度,加強對規劃實施情況的跟蹤分析,將規劃主要任務、重點工程落實情況作為對各地區和部門工作督查、巡查和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適時進行年度、中期考核,確保規劃有序有力推進,確保全面實現規劃目標任務。
內容解讀
《規劃》全面總結“十三五”時期全省應急救援力量建設取得的成效,認真分析“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挑戰和發展機遇,提出了“十四五”全省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為進一步推進我省應急救援力量建設發展提供重要遵循。
《規劃》指出,到2025年,建設一批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作風過硬、本領高強,關鍵時刻拉得出、動得快、打得贏的骨幹應急救援隊伍;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銜接緊密、特色突出的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規劃》強調,“十四五”時期,主要有六大任務:一是健全應急救援力量結構體系;二是加強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三是推進基層和社會應急力量發展;四是推動航空應急救援力量建設;五是完善區域應急救援協同機制;六是加強應急救援支撐能力建設。
《規劃》要求,加強組織領導,細分落實規劃的主要責任和主要目標;加強配合銜接,建立健全規劃實施的配合與協調機制;加強經費保障,將有關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和工作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加強考核評估,建立健全規劃實施考核評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