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應急物資保障規劃(2021-2025)

《安徽省應急物資保障規劃(2021-2025)》是為指導“十四五”時期安徽省應急物資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制定的規劃。由安徽省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於2022年3月30日印發實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安徽省應急物資保障規劃(2021-2025)
  • 印發機關:安徽省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
  • 印發日期:2022年3月30日
  • 發文字號:皖減救辦〔2022〕13號
印發信息,規劃全文,

印發信息

安徽省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關於印發《安徽省應急物資保障規劃(2021-2025)》的通知
皖減救辦〔2022〕13號
各市減災救災委員會,省減災救災委員會成員單位:
現將《安徽省應急物資保障規劃(2021-2025)》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安徽省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
2022年3月30日

規劃全文

安徽省應急物資保障規劃(2021-2025)
前 言
為指導“十四五”時期我省應急物資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安徽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等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是《“十四五”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建設規劃》的專項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年—2025年。
本規劃所稱應急物資,是指有效應對處置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等突發事件,所必需的搶險救援保障物資、應急救援力量保障物資和受災人員基本生活保障物資。其中,搶險救援保障物資包括森林草原防滅火物資、防汛抗旱物資、大震應急救災物資、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物資、綜合性消防救援應急物資;應急救援力量保障物資是指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和森林消防隊伍參與搶險救援所需的應急保障物資;受災人員基本生活保障物資是指用於受災民眾救助安置的生活類救災物資。
目 錄
一、現狀與形勢..................................... 6
(一)應急物資保障現狀............................. 6
(二)“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形勢...................... 8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建設目標.................. 10
(一)指導思想.................................... 10
(二)基本原則.................................... 10
(三)建設目標.................................... 11
三、主要任務...................................... 12
(一)完善應急物資管理法制體制機制................ 12
(二)提升應急物資實物儲備能力.................... 14
(三)提高應急物資產能保障能力.................... 16
(四)強化應急物資調配能力........................ 16
(五)加強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化建設.................. 17
四、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18
(一)銜接應急物資保障規劃對接機制................ 18
(二) 共建區域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化服務平台......... 19
(三) 探索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同步互通機制........... 19
(四) 推動建立應急物資共用共享協調機制........... 19
五、保障措施...................................... 20
(一) 加強組織協調............................... 20
(二) 拓寬資金渠道............................... 20
(三) 強化隊伍支撐............................... 20
(四) 抓好監督評估............................... 21
附屬檔案.............................................. 21
附屬檔案1.......................................... 22
附屬檔案2.......................................... 23
附屬檔案3.......................................... 27
附屬檔案4.......................................... 28
“十三五”時期,安徽省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建設的決策部署,系統提升應急防範能力、救援能力和保障能力,有效預防和應對各類自然災害和生產安全事故風險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影響,全力保障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維護經濟社會秩序平穩有序運行,取得了顯著成效。
一、現狀與形勢
(一)應急物資保障現狀
1.應急物資保障體制機製法制基本形成。出台了《安徽省自然災害救助辦法》,修訂了《安徽省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安徽省低溫雨雪冰凍災害應急預案》等專項預案,建立了應急物資保障管理體制,最佳化了各級分級物資保障機制,健全了跨部門合作機制,構建了應急物資定期儲備、災時緊急採購、大災後應急補充儲備、長三角區域應急物資共用共享協調等工作機制。
2.應急物資儲備網路初具規模。結合我省主要災害風險和社會經濟條件,明確重點儲備物資的品種和規模,形成以中央救災物資合肥儲備庫為核心、各省級物資儲備庫為支撐、地方物資儲備庫為補充的應急物資儲備網路格局。目前,全省市-縣-鄉森林草原防滅火物資儲備庫(點)192個、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庫(點)120個、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物資儲備庫(點)4個、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應急物資儲備庫(點)86個(消防救援隊伍應急物資儲備庫和森林消防隊伍應急物資儲備庫各43個)、生活類救災物資儲備庫(點)65個。
專欄1:省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布局
1.省級森林草原防滅火物資儲備庫(2個):位於安慶市、黃山市。
2.省級防汛抗旱物資儲備庫(5個):位於合肥、蚌埠、壽縣、霍邱、蕪湖。
3.省級消防救援隊伍應急物資儲備庫(16個):位於合肥、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陽、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
4.省級生活類救災物資儲備庫(15個):位於淮北、宿州、蚌埠、阜陽、壽縣、六安、霍邱、金寨、和縣、無為、銅陵、宣城、安慶、池州、黃山。
3.應急物資儲備品種日漸豐富。全省儲備庫(點)共儲備34個品種的森林草原防滅火物資,百餘個品種的防汛抗旱物資,17個品種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物資,16個品種的消防救援隊伍應急物資,12個品種的森林消防隊伍應急物資,16個品種的生活類救災物資。各地也根據當地經濟實際水平、突發事件特點及應對能力分別儲備具有區域特點的應急物資。
專欄2:全省應急物資儲備品種
1.森林草原防滅火物資:風力滅火機、滅火水槍、水泵、油鋸、割灌機、森林消防車、滅火彈、火場切割機、攜帶型水帶、二號工具、三號工具、消防鏟、撲火服、防火頭盔、防火手套、防火鞋、防護眼鏡、防爆電筒、探照燈、對講機、對講頭盔、衛星電話、中繼台、數字海拔儀、測距儀、望遠鏡、鐵鍬、摺疊手鋸、砍刀、避險輔助面罩、過濾式自救呼吸器、移動蓄水池、巡邏電瓶車、無人機等34個品種。
2.防汛抗旱物資:防浪帆布、鋼絲籠、鐵絲、管涌搶護設備、土工布、拋投器、防洪子堤、衝鋒舟、無人船、救生帳篷、照明設備、便攜打樁機、編織袋、裝備式圍井、托盤、鋼架、衝鋒舟拖車編織布、防汛油布、救生衣、發電機、水泵、麻袋、花雨布、帆布、帳篷、救援艇、水下聲吶探測儀、橡皮舟、救生圈、鐵錘鐵鎬、移動式柴油發電機組、車式抽水泵車、樁木、防水橡膠電纜等百餘個品種。
3.安全生產應急救援物資:手抬機動消防泵、救援三腳架、正壓呼吸器、海王星照明燈、自動蘇生器、剪擴器、無齒鋸、水下聲吶生命探測儀、手電筒、探照燈、衛星電話、汽柴油、發動機、防護服、防護鏡、防護口罩、呼吸器等17個品種。
4.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應急物資:其中,消防救援隊伍應急物資包括醫藥箱,乾粉滅火器,二氧化碳滅火器,消防鍬,消防斧,消防鉤,雨衣,防護服,頭盔,消防靴,電絕緣裝具,空氣呼吸器,防毒面具,擔架,救援繩,泡沫等16個品種;森林消防隊伍應急物資包括油鋸、油桶、高壓細水霧、森林消防泵、攜帶型消防泵、進水管、布水帶、滅火機、水壺、電動水槍、帳篷、組合工具等12個品種。
5.生活類救災物資:帳篷、棉被、摺疊床、草蓆、空調被、毛毯、棉大衣、棉衣褲、絨衣褲、毛巾被、睡袋、雨衣、雨鞋、手電筒、應急燈、照明燈等16個品種。
4.應急物資儲備模式日益完備。根據災害風險形勢,未雨綢繆做好災害應急物資儲備工作,進一步梳理掌握本地區應急物資儲備底數,持續推進“實物儲備+協定儲備”模式,探索建立產能儲備模式,努力滿足可能發生災害事故的峰值需求。
5.應急物資調運能力穩步提升。探索提升應急物資保障網路化、信息化、智慧型化管理水平。加強對重特大災害事故應急物資的調運管理,推動建立了多部門協同、軍地聯動保障和企業、社會組織、志願者等社會力量參與機制,應急救災期間開通運輸綠色通道,提高了應急物資保障效能。
(二)“十四五”時期面臨的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省書寫紮實踐行“兩個堅持”的新篇章,展示奮力實現“兩個更大”的新成果,繪就新階段現代化美好安徽新藍圖的重要時期,也是應急管理系統組建之後全力加強應急能力建設、構建應急管理體制的關鍵時期。應急物資保障工作面臨諸多新問題、新要求、新機遇。
1.各類突發事件頻發產生新問題。我省歷來多災易災,各類突發事故災難頻發,特別是去年我省遭遇的歷史罕見的洪澇災害和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我省各行各業各領域造成了嚴重的創傷。雖經上下一心、多方努力最終渡過難關,但仍暴露出應急物資保障制度規定不夠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體系有待完善、應急物資保障能力亟待提升等問題。
2.社會主要矛盾轉化提出新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轉化,受災民眾對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需求也隨之發生變化,對應急物資數量品種、應急物資使用質量、應急物資保障時效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3.國家戰略疊加效應集中釋放帶來新機遇。近年來,國家大力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促進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等,我省正步入面臨承擔諸多戰略任務的疊加效應期,有利於發揮我省左右逢源雙優勢,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推進區域合作中提升應急物資保障水平。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建設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相關工作部署,堅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高質量發展為時代主題,以建立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保障人民民眾生命安全為首要目標,以理順體制、明確職責、最佳化布局、提升能力,完善應急物資儲備管理、標準規範和管理機制為主攻方向,為強化應急物資採購供應、綜合儲備、集中調度為重要抓手,著力健全統一的應急物資保障體系,不斷提高應對重特大突發事件的應急物資保障水平。
(二)基本原則
1.黨委領導,政府負責。堅持各級黨委在應急物資保障工作中的領導地位,各級政府的主導地位,加強政府與企業、社會組織等社會力量和公民個人的協同配合,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履責、社會廣泛參與的發展局面。
2.分級負責,屬地為主。應急物資保障以市、縣(市、區)為主,實行屬地管理,各級相關部門承擔主體責任,負責組織協調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物資保障工作。省級發揮統籌指導和支持作用,協助各級應對重特大突發事件。
3.集中管理,統一調撥。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建立政府集中管理的應急物資保障制度,打破部門、區域、政企壁壘,統一倉儲管理,實行統一指揮、統一調撥、統一配送,確保應急物資調運快捷高效。
4.平時服務,災時應急。在保障應急需求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合理擴大應急物資使用範圍,提高應急物資的平時輪換和服務效率。應急使用期間,啟動重大災害事故應急物資保障相關工作機制,確保關鍵時候應急物資拿得出、調得快、用得上。
5.采儲結合,節約高效。立足需求、服務應急,把儲備和採購等環節統一起來,完善應急物資採購機制,開展常態化統籌管理和動態監控,綜合運用實物儲備、協定儲備等多種儲備方式,提高應急物資使用效率,提升應急物資儲備效能。
(三)建設目標
到2025年,建成統一領導、分級管理、規模適度、種類齊全、布局合理、多元協同、反應迅速、智慧型高效的全過程多層次應急物資保障體系。從體制機制、儲備調配、社會協同、科技支撐等方面,補齊短板、堵住漏洞、強化弱項,推進省—市—縣—鄉能夠滿足本行政區域啟動Ⅱ級應急回響的應急物資保障需求,並留有安全冗餘,重特大災害事故應急物資保障能力總體提高。
1.體制機製法制更加健全。建立統一權威、權責清晰、運轉高效的應急物資保障體制機制,健全科學規範的應急物資保障法制體系,形成統一領導、綜合協調和各方齊抓共管、協同配合的應急物資保障格局。
2.物資儲備更加科學最佳化。健全省—市—縣—鄉四級應急物資儲備網路,儲備品種、規模和布局更加科學合理。建立省級儲備和市、縣、鄉儲備相互補充、政府儲備和社會儲備相互結合、實物儲備和協定儲備相互銜接的應急物資儲備體系。
3.物資調配更加有序高效。建立政府、軍隊、企業、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統一指揮、資源共享、調度靈活、配送快捷的應急物資快速調配體系,建成全鏈條、一體化、標準化、多方協同的應急物流網路,“最後一公里”物資分發精準性和時效性顯著提高。
4.社會協同能力普遍提升。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應急物資保障,大力倡導家庭層面應急物資儲備,社區應急物資保障能力快速提升,社會力量物資捐贈平台高效運行,營造社會多方力量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5.科技支撐水平顯著提高。推廣使用應急管理部開發的應急資源管理平台,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高新技術深入套用,信息化、智慧型化水平顯著提升,應急物資全程監管、統一調撥、動態追溯、信息共享、決策支持能力全面提高。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應急物資管理法制體制機制
1.健全應急物資保障法律法規和預案標準體系。配合有關部門研究推進應急物資保障領域的專項立法,修訂完善《安徽省省級救災物資計畫調用管理暫行辦法》,建立完善各級各類應急物資保障預案和緊急調運預案,簡化最佳化重特大災害事故物資保障工作流程,建立預案演練和考評機制。研究建立應急物資保障標準體系,開展應急物資分類、生產、採購、儲備、裝卸、運輸、配送、徵用、回收和報廢等領域的標準制修訂和推廣套用。
2.完善應急物資保障管理體制。在省級層面,完善跨部門的應急物資保障領導協調體制,統一協調全省應急物資保障工作。健全完善應急物資保障工作體制,整合最佳化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等應急救援力量的物資保障管理機制。理順各級物資保障部門和物資管理單位的機構設定和職責範圍,保證各級與上級管理機構和工作機制相匹配。
3.最佳化各級分級物資保障機制。堅持分級負責、屬地為主的原則,健全省級與市、縣(市、區)物資保障分級回響機制,明確省級和各級的事權邊界,落實應急物資分級儲備主體責任。參照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研究建立重特大災害事故應急物資跨區域協同保障機制,理順應急物資互助和結算流程,在災害多發易發地區開展試點探索。
4.健全應急物資保障跨部門合作機制。健全應急管理、發展改革、財政、糧食和物資儲備、工業和信息化、交通運輸、鐵路、民航等部門共同參與的應急物資保障機制,進一步明確和落實各部門工作職責,建立健全應急物資協同保障和應急聯動機制。促進應急物資保障軍民融合,構建儲備需求銜接、倉儲資源共享、聯合保障協同的軍民融合儲備模式。完善健全應急物資需求計畫、儲備管理、保養維護、協調調度、運輸保障、補充更新、回收報廢等工作機制。
(二)提升應急物資實物儲備能力
1.最佳化應急物資儲備庫布局。充分利用全省符合存儲受災人員基本生活保障物資、防汛抗旱搶險救援保障物資條件的糧食和物資儲備倉儲資源,最佳化受災人員基本生活保障、防汛抗旱搶險救援保障物資儲備庫的空間布局,實行省級生活類救災物資儲備庫布局“全覆蓋,1+N”模式(“全覆蓋”指全省16個市都要設立省級生活類救災物資儲備庫,“1+N”指多災易災、偏遠山區、革命老區等重點區域實行市區1個省級生活類救災物資儲備庫+縣(市、區)多個省級生活類救災物資儲備庫)。推動各級政府結合本地區災害事故特點,最佳化所屬行政區域內的應急物資儲備庫空間布局,重點推進縣級應急物資儲備庫建設。緊密結合本地區災害事故特點,加快推進基層備災點建設,加強交通不便或災害事故風險等級高的地區應急物資儲備。重點保障人口密集區域和災害事故高風險區域,適當向革命老區和經濟欠發達等地區傾斜。
2.拓展應急物資儲備品種和規模。研究確定適合實物儲備的應急物資目錄,以有效應對重特大災害事故、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為目標,分災種、分層級、分區域開展有關物資的規模需求研究,合理拓展各級有關物資的儲備品種和規模。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現狀,進行更新完善,適時引進新技術裝備、新材料物資的儲備。修改完善有關應急物資採購技術規格和參數。省級和各級應急管理部門會商有關單位,根據庫存物資調用情況,確定應急物資採購需求,配合完成採購任務。
3.提升應急物資協定儲備能力。進一步發揮各級救災應急物資協定儲備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的作用,密切部門配合,明確分工職能,結合各地實際和受災民眾需求,關注市場行情動態,適時調整協定儲備品種數量,保障協定儲備經費支出,加強協定儲備管理,切實提升應急物資協定儲備能力,確保救災應急物資儲得好、調得出、供得上。
4.推廣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家庭應急物資儲備。積極調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物資儲備。研究建立社會化應急物資協同儲備政策,研究制定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家庭等主體的應急物資儲備建議清單,引導各類社會主體儲備必要的應急物資,並根據需要將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儲備信息納入國家應急資源管理平台。
5.建立健全捐贈物資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應急物資採購、捐贈、徵用等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完善救災捐贈物資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應急物資社會捐贈動員導向和對口捐贈、援助機制,提高災區應急物資需求信息採集與發布能力,引導捐贈物資點對點供需匹配,建立健全區域援助提供和接收工作機制。強化應急常用物資共用共享共管,補齊高技術、特種專用應急物資的儲備短板。
(三)提高應急物資產能保障能力
1.編制應急物資生產企業名錄。積極發掘引導全省優秀應急物資生產企業合法合規進入政策採購目錄,為各級政府相關部門實施應急採購提供參考,為各地應急物資緊急採購等大災產能需要提供切實保障。
2.深化應急物資科技研發創新力度。爭取上級科技計畫項目支持,完善財政和稅收扶持政策,鼓勵建設應急物資科技創新平台,支持應急產業科技發展。加強與重點企業、高校、科研單位等具備產學研優勢單位的聯繫,深化核心技術攻關方面的合作,研發一批質量優良、簡易快捷、方便使用、適應需求的高科技新產品,推動應急物資智慧型化、標準化、系列化、成套化。
(四)強化應急物資調配能力
1.精簡應急物資調配環節。加強區域物資統籌調配,強化應急期間的統一指揮,探索建立政府、軍隊、企業、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物資調配聯動機制,完善調運經費結算方式。視情研究構建“區塊鏈+大數據”的應急物資調撥最佳化方案,打通從物資採購存儲到物資接收、使用之間的快速傳遞通道,減少物資轉運環節,有效發揮各類運輸力量效能,提高物資分發精確性。
2.提高應急物資運送能力。探索建立大型物流和倉儲企業參與機制,促進軍隊、政府和社會物流以及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加強應急物資運輸綠色通道建設,完善應急物資保障跨區域通行和優先保障機制,建立鐵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緊急運輸聯動機制,確保應急物資快速運輸。大力推動應急物資儲備和運輸的集裝單元化發展。
3.創新應急物資發放模式。制定和完善應急物資發放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完善應急物資發放的社會動員機制。特殊環境下可探索使用智慧型機器人、無人機等高技術配送方式,鼓勵物流企業、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參與應急物資“最後一公里”發放。最佳化應急物資分發監管模式,健全應急物資保養、維護、輪換、回收、報廢和補充機制。
(五)加強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化建設
1.推進應急物資保障數據整合。加強政府、軍隊、社會、企業、社會組織等各類主體的應急物資信息共享,明確數據共享內容和規則。視情開展應急物資保障數據資源建設,統一應急物資需求、調撥、運輸和發放等信息的標準化表達形式,促進多主體、多層級、全流程的信息互聯互通,並對醫療衛生等其他類型應急物資,預留信息擴充空間和接口。
2.強化應急物資保障決策支撐能力。有條件的地區可利用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等技術手段,實現應急物資管理的全程留痕、監督追溯和動態掌控。使用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等手段,精確分析物資需求,最佳化供應途徑,提高供需匹配度,為應急物資保障決策提供快速、科學、精確和可視化技術服務。
3.提升應急物資保障基礎設施信息化水平。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推進物資儲備庫、配送中心等存儲場地的網路化、信息化、機械化、自動化建設,提升應急物資存儲管理效率和智慧型化監控水平。著眼智慧化物聯網建設,為儲備物資配備信息化標籤,為車輛等運輸工具配備定位裝置,為分發站點配備物資識別設備。
四、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紮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指示精神,落實《安徽省實施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划行動綱要行動計畫》,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字,堅持上海龍頭帶動、攜手蘇浙、揚皖所長,圍繞“三地一區”功能地位,積極推進長三角應急物資儲備區域一體化保障機制,逐步形成規劃對接、平台共建、信息互通、資源共享、應急共保的長效機制,有效應對處置區域內重大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提高區域物資儲備效能和保障效率,加快推動長三角地區應急物資儲備保障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一)銜接應急物資保障規劃對接機制
充分發揮規劃戰略引領作用,對區域內應急物資保障中長期發展目標進行提前謀劃,增進中長期發展規劃的有效銜接。加強部門對接,配合發展改革部門、財政部門、經濟和信息化部門、糧食和物資儲備等部門對應急物資儲備品種規模、基礎設施、標準規範等進行統一規劃,實現區域內應急物資儲備資源合理配置、節約高效,全面提升區域整體儲備能力和保障水平,形成長三角地區應急物資儲備高質量一體化整體規劃,實現長三角地區應急物資儲備保障一張網。
(二)共建區域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化服務平台
依託國家應急資源管理平台,加快推進長三角地區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化服務平台建設,開放數據接口,促進互聯互通。建立統一的應急物資資料庫,配合做好應急資源管理平台建設及維護管理工作,推動區域內應急物資儲備共享,使應急物資儲備和調撥流程更高效、管理更規範。
(三)探索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同步互通機制
探索建立健全長三角地區應急物資保障信息同步互通機制,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打破跨區域間的信息“壁壘”,實現各部門間業務系統互聯互通、數據共享共用、物資全鏈條動態追溯。加強溝通協調,建立互相通報、信息共享制度,確保上下聯動、區域互通向著高效有序的方向發展。完善區域人才培養機制,逐步形成相互協作、適應性強的區域信息化培訓服務體系,不斷提高應急物資保障水平。
(四)推動建立應急物資共用共享協調機制
推動建立長三角區域應急物資共用共享協調機制。建立聯絡員制度,由有關議事協調機構辦公室(減災救災辦、防指辦等)至少確定1名物資調撥聯絡員,根據救援需求具體負責統籌協調和調配應急救援隊伍、使用救援裝備等,共享資源,互為補充,實現使用效益最大化。長三角地區發生自然災害和突發公共事件,應根據工作需要和實際情況,第一時間調動距離最近的救災物資儲備庫物資和應急救援保障隊伍,有效縮短救援時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
加強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牽頭單位要切實履行組織協調職責,參與單位積極配合,細化落實工作責任和建設任務。各地區要將主要任務和建設項目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以及應急體系建設規劃,細化落實規劃實施工作責任和建設任務。重點建設項目牽頭單位要抓緊開展項目可行性研究和項目申報工作,加強項目建設管理,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二)拓寬資金渠道
建立健全政府、企業和社會相結合的資金投入保障機制,各級政府要按照現行事權、財權劃分原則,分級負擔規劃實施所需經費,並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支持應急物資建設、運行維護和輪換更新等工作。發揮政策導向作用,加大金融、稅收、產業等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多元化資金投入。
(三)強化隊伍支撐
推進學科建設,支持有條件的高等院校、職業學校開設相關專業,抓緊培養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建立健全應急物資保障領域專家庫,完善專家技術諮詢制度,充分發揮專家決策諮詢作用。加強職業培訓,提高倉儲管理、運輸配送等隊伍專業化水平和應急物資、設備系統的操作能力。建立供應、倉儲、運輸等重要環節的應急聯絡人機制。
(四)抓好監督評估
完善目標評價與過程監測相結合的規劃實施評估機制,將規劃目標指標和任務落實情況納入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應急管理綜合評價和績效考核範疇,對規划進展情況實施常態化監督管理。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改進措施,保障規劃順利執行。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