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位於安徽省淮南市西南部,主體在毛集實驗區境內,離鳳台縣17千米,距
毛集鎮3.4千米。地理坐標在東經116°31′—116°40′,北緯32°30′—32°32′之間,公園總面積3267公頃。
地質地貌
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屬華北地層區,次古老地層上覆蓋著較厚的第四系層積物,土層深厚,並夾有多層流沙。焦崗湖歷史上為淮河、西淝河匯流的淮河灘地,經多年洪水泥沙淤積,河岸高仰,與北崗之間形成湖窪坡塘。地處
淮北平原,地形平坦,由於河流變遷及人為活動的影響,形成大平小不平的地貌特點。
氣候條件
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所在的
毛集實驗區,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季風明顯,氣候溫和,濕潤多雨,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年平均氣溫為15.1℃,最熱月為7月,月平均氣溫28℃,一月最冷,平均氣溫1.1℃,溫度年較差為26.9℃;多年平均降水量為905.2毫米;全年日照時數為2283.5小時;全年太陽輻射量為123.8千卡/平方厘米。
水文特徵
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水系經由元新閘入淮,與
淮河僅一堤之隔,主要進水口有官溝窪、丁家溝、湖天窪中心溝等。
焦崗湖整個湖區為橢圓形淺水湖泊,東西長約15千米,南北寬近5千米,全湖周長35千米,控制水位18.2米,面積5400公頃。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有水生維管束植物19種,包括挺水植物7種,浮葉植物2種,漂浮植物1種,沉水植物9種;浮游植物共5門25屬45種。植物主要有
菖蒲、齒果酸膜、慈菇、打碗花、大茨藻、荻、
蘆葦、水車前、水蔥、水花生、天藍苜蓿、纖毛鵝觀草、
野菱、荔枝草、金魚藻、等。
動物資源
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野生動物21目50科104種,鳥類有13目34科77種,魚類12科32屬38種,浮遊動物45種。動物主要有小鷈鷿、
斑嘴鵜鶘、小白鷺、夜鷺、大白鷺、蒼鷺、
中白鷺、池鷺、牛背鷺、豆雁、赤麻鴨、綠翅鴨、琵嘴鴨、普通秋沙鴨、斑嘴鴨、小天鵝、
青頭潛鴨、鴛鴦、紅隼、游隼、環頸雉、鵪鶉、灰斑鴴、青魚、草魚、赤眼鱒、餐條、鱅魚等。其中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白鶴、
白枕鶴、白鸛、黑鸛、
大鴇,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灰鶴、鴛鴦和
白尾鷂等。
主要景點
中華荷園位於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教區,占地約1000畝。進入6月份,千畝荷花澱近60餘種荷花競相開放,花期一直持續到9月,形成了獨特的濕地景觀。
濕地生態植物園位於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科普宣教區,從西灣電灌站往湖區延伸,沿湖岸往湖心擴展300米,面積約2500畝,展示焦崗湖濕地特有的生態景觀,保留了大片的野生蘆葦群落、菰群落、芡實群落以及河叉口灘涂、沼澤等典型濕地景觀。
焦崗湖濕地科普宣教館位於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東小湖南堤東南角附近,面積1000平方米,採用大型浮船的形式,充分展示濕地科學的基礎知識以及濕地環境的主要功能。
開發建設
基礎建設
民國元年(1912年),在焦崗湖南岸築淮堤,以堵淮水倒灌,以元慶閘泄新溝及賀家塘水入淮。
1965年,焦崗湖沿岸始建生產圩堤,逐步形成南灣圩、西灣圩、王郢圩、棗林圩、瓦房圩等。
2021年,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實施西淝河—焦崗湖連通引水道工程、村莊水系綜合整治等項目,清淤疏浚潁鳳河、劉樓溝、康廟溝、友誼溝等79條;對關溝河道6.86千米,堤岸7.5千米實施清淤疏浚、綠化、水環境修復、涵閘改建等。
2022年以來,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管委會利用水草清理船清理菹草(麥黃雜)5000畝;在焦崗湖生態保育區及芡實保護區種植芡實、荷花、苦草等水生植物600畝;在東小湖駁岸進行植被修復,栽植荷花、蘆葦等總計約30畝。
品牌建設
2009年12月,國家林業局批覆安徽淮南焦崗湖列入國家濕地公園建設試點。
2015年12月,安徽淮南焦崗湖濕地通過驗收成為
國家濕地公園。
交通線路
安徽淮南焦崗湖國家濕地公園外部交通道路系統有:淮阜鐵路,合—淮—阜高速公路,102省道、毛集—張集縣道,淮河水運等;內部主要有溝通公園內各個功能區的環湖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