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納·阿朗戈(英語:Andrés Pastrana Arango,西班牙語:Andrés Pastrana Arango)(1954年8月17日——)哥倫比亞記者、電視節目主持人、律師、政治家、總統。帕斯特拉納1954年8月17日出生於聖菲波哥大,在聖菲波哥大完成國小和中學學業,1972年前往羅薩里奧大學攻讀法律,1977年畢業於羅薩里奧大學法律系,獲法學學士學位,後前往哈佛大學國際問題研究中心進修,1978年獲得碩士學位,回國後從事新聞工作,擔任《指南》雜誌社經理,1979年參與創辦“今日電視台”,並擔任該電視台的新聞主播,成為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1982年加入哥倫比亞保守黨,1982年~1986年任聖菲波哥大市市政議員,1984年11月~1985年1月擔任聖菲波哥大市市政理事會主席,1988年~1990年擔任聖菲波哥大市市長,1991年當選為參議員,當年在保守黨內組成“新民主力量派”,1992年當選為拉丁美洲政黨聯盟秘書長,1993年辭去參議員職務,1994年參加總統選舉落選,落選後率全家移居美國,1998年回國並再度參加總統選舉,成功當選為總統,當年8月7日就職,任期4年,任內推動國內和平進程,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擊毒販勢力,奉行獨立、自主、多元化的外交政策,2002年8月7日任滿卸任,卸任後前往西班牙定居,2004年返回哥倫比亞,2005年11月~2006年7月擔任哥倫比亞駐美國大使,2015年4月擔任哥倫比亞和平諮詢委員會主席。
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納·阿朗戈,1954年8月17日出生於哥倫比亞首都聖菲波哥大,他的父親米薩埃爾·帕斯特拉納·博雷羅(1923年~1997年)曾在1970年~1974年擔任哥倫比亞總統,母親瑪麗亞·克里斯蒂娜·阿朗戈·維加是哥倫比亞著名政治家、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卡洛斯·阿朗戈·貝萊斯(1897年~1974年,曾在1931年擔任戰爭部長,1935年~1936年擔任聖菲波哥大市市長,參加1942年總統選舉)的女兒。
帕斯特拉納早年生活在聖菲波哥大,他在聖菲波哥大的私立學校聖卡洛斯學院完成了國小和中學學業,1972年,帕斯特拉納前往羅薩里奧大學學習,1977年他從羅薩里奧大學法律系畢業,獲得法學學士學位,之後他前往美國麻薩諸塞州劍橋市哈佛大學國際問題中心進修,1978年獲得哈佛大學授予的碩士學位。
帕斯特拉納在獲得碩士學位後返回哥倫比亞,回國後,他從事新聞工作,擔任其父創辦的《指南》雜誌社的經理,1979年帕斯特拉納參與創辦“今日電視台”,並在“今日電視台”的新聞部工作,他擔任電視台的新聞主播,發表過一些關於政治和禁毒的文章,成為哥倫比亞國內知名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帕斯特拉納在從事新聞工作期間,採訪過多位美洲國家或國際組織的領導人或前領導人,包括美國總統喬治·赫伯特·沃克·布希、前總統詹姆斯·厄爾·卡特、智利總統奧古斯托·皮諾切特、秘魯總統費爾南多·貝朗德·特里及其繼任者阿蘭·加西亞·佩雷斯、委內瑞拉總統拉斐爾·卡爾德拉·羅德里格斯、前代總統拉蒙·何塞·貝拉斯克斯·穆希卡、多米尼加總統華金·巴拉格爾、薩爾瓦多總統何塞·納波萊昂·杜阿爾特、美洲國家組織秘書長亞歷杭德羅·奧爾菲拉等人,此外,帕斯特拉納還與多位哥倫比亞前總統有所接觸,包括阿爾韋托·耶拉斯·卡馬戈、卡洛斯·耶拉斯·雷斯特雷波、阿方索·洛佩斯·米切爾森、胡利奧·塞薩爾·圖爾瓦伊·阿亞拉、貝利薩里奧·貝坦庫爾·夸爾塔斯和比爾希略·巴爾科·巴爾加斯等。
帕斯特拉納在青少年時期受到父親的政治活動和外祖父激進自由主義政治哲學的影響,1982年,帕斯特拉納開始了他的政治生涯,當年他加入了哥倫比亞保守黨並當選為聖菲波哥大市的市政議員,1984年他連任聖菲波哥大市市政議員職務,1984年11月~1985年1月擔任聖菲波哥大市市政理事會主席,1986年結束市政議員任期,之後他宣布將參加聖菲波哥大市市長的選舉;帕斯特拉納從政的同時繼續從事新聞報導工作,他在1985年和1987年獲得西班牙國王國際新聞獎,1987年獲得聖西蒙·玻利瓦爾國家記者獎。
1988年1月18日,身為聖菲波哥大市市長候選人的帕斯特拉納被麥德林販毒集團控制的黑社會團體綁架,他在被綁後機警的托人將被綁架時的錄音帶送給《時代報》記者,使警察在1月25日將他營救。當年3月13日,帕斯特拉納當選為聖菲波哥大市市長,6月1日正式就職市長一職,他在市長任內實施了一些富有創造性的計畫,降低了城市的犯罪率,改善了城市內的部分基礎設施,受到人們的好評。此外,市長任上的帕斯特拉納在1988年當選為國際地方政府聯盟執行委員會委員、並任該聯盟美洲部主任,1989年當選為伊比利亞首都城市聯盟副主席,1989年和1990年他以聖菲波哥大市市長身份分別出席在美國紐約和西班牙首都馬德里舉行的世界市長會議。
1990年5月31日,帕斯特拉納結束了市長任期,1991年他在保守黨內組成了“新民主力量派”,該派力量逐漸增強,當年10月帕斯特拉納作為聖菲波哥大代表當選為參議員,12月12日正式就職,他在擔任參議員期間支持自由黨人總統塞薩爾·加維里亞·特魯希略的一些政治改革措施,從而為自己積累了雄厚的政治資本,1992年帕斯特拉納當選為拉丁美洲政黨聯盟主席。
1993年7月,帕斯特拉納辭去了參議員職務,為第二年總統大選作準備,他在1994年被保守黨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1994年5月~6月,帕斯特拉納作為哥倫比亞保守黨的總統候選人參加總統選舉,在當年5月舉行的第一輪總統選舉中,他獲得了2604771張選票(得票率為44.98%),得票數在所有候選人中居第二位,根據哥倫比亞憲法規定,所有候選人中得票前兩名的候選人進入第二輪選舉,由此帕斯特拉納和得票數居第一位的哥倫比亞自由黨總統候選人埃內斯托·桑佩爾·皮薩諾(獲得2623210張選票,得票率為45.3%)進入了第二輪選舉,在6月舉行的第二輪總統選舉中,帕斯特拉納得到了3576781張選票(得票率為48.45%),不敵自由黨候選人埃內斯托·桑佩爾·皮薩諾(獲得3733336張選票,得票率為50.57%)。
1998年年初,帕斯特拉納返回哥倫比亞首都聖菲波哥大,當年3月他宣布將再次參加總統大選,帕斯特拉納確信哥倫比亞保守黨的實力不如哥倫比亞自由黨,因此他決定不以哥倫比亞保守黨的名義參選,而是打出了“改革大聯盟”的旗幟參選,迎合哥倫比亞人民希望變革的心理,並吸收從自由黨內分裂出來的前檢察長阿方索·巴爾迪維索來參加的競選班子,把自由黨青年派領袖、前安蒂奧基亞省省長古斯塔沃·貝爾·萊穆斯作為副總統候選人,組成競選的搭檔。帕斯特拉納在競選中重申:“下屆他的政府不是保守黨的政府,也不意味著自由黨下台。”這一切既得到廣大保守黨人的支持,又贏得了一部分自由黨人的信賴,哥倫比亞知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也表態支持帕斯特拉納競選總統。在5月31日舉行的第一輪選舉中,帕斯特拉納獲得了3613278張選票,得票率為34.73%,居第二位,高於另一位保守黨人、“振興哥倫比亞運動”候選人諾埃米·薩寧女士(獲得2825706張選票,得票率為26.88%),僅次於自由黨候選人奧拉西奧·塞爾帕·烏里韋(獲得3647007張選票,得票率為35.05%),根據憲法規定,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帕斯特拉納和塞爾帕進入了第二輪選舉,在第二輪選舉中,帕斯特拉納獲得了6114752張選票,得票率達50.39%,戰勝對手奧拉西奧·塞爾帕·烏里韋(獲得5658518張選票,得票率為46.53%),成功當選為新一任哥倫比亞總統,當年8月7日在聖菲波哥大正式宣誓就職。
事實上,帕斯特拉納接下的是個爛攤子,當時哥倫比亞面臨著嚴峻的政治和經濟形勢,如經濟發展緩慢,失業率上升到14.5%,貧困人口增加了27%,反政府游擊隊等暴力活動頻繁,治安情況日益惡化。面對嚴峻的政治和經濟形勢,帕斯特拉納在8月7日的就職演說中表示,他將竭盡全力實現哥倫比亞全面和平,並努力推進經濟改革。帕斯特拉納上任後,制定了《為了建設和平的變革———1998年~2002年的發展計畫》,指出“它的中心目標是建設和平,要把哥倫比亞建設成一個有利於和平的社會”,進行了一系列的和平變革。
帕斯特拉納在競選時表示,上台後首先解決反政府武裝游擊隊問題,加緊同國內各派游擊隊進行談判,儘快實現國內和平。他當選後於1998年7月9日乘小飛機抵達南部梅塔省的密林深處,同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最高領導人曼努埃爾·馬魯蘭達·維萊斯和豪爾赫·布里塞尼奧、阿方索·卡諾、勞爾·雷耶斯等“哥武”高級領導進行了會晤,提出了實現和平的日程表,並答應劃出5個市的區域作為和平過渡區,為和平談判創造條件。當年10月,帕斯特拉納政府與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再次進行談判,接受了游擊隊的要求從東南部5個城鎮4.2萬平方公里的地區撤出,將其劃為“非軍事區”作為雙方和談地點,期限為3年。1999年1月7日,帕斯特拉納前往南部的聖比森特市同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的主要領導進行和平對話,積極推動國內和平進程;當年5月政府和游擊隊雙方達成了一項包括12點內容的議程,其中包括“全面的土地改革”。
儘管帕斯特拉納按照游擊隊要求建立了軍事緩衝區,但游擊隊自恃武器裝備精良,能與政府軍抗衡,談判時要價很高。1998年~2001年間,哥倫比亞政府與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的和談時斷時續,非軍事區的期限也隨之多次延長。游擊隊還利用政府為和談所設立的“非軍事區”訓練游擊隊員,藏匿被綁架者,種植毒品,而政府對游擊隊的所作所為束手無策。在談判中,雙方雖然在談判大目標、議程等方面達成了一些協定,但在有關實現停火、停止敵對行動等主要問題上並未取得實質性進展,更未涉及游擊隊成員放下武器回到社會中來這個根本問題。
2001年9·11事件後,美國宣布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為恐怖組織,這加深了哥倫比亞政府和游擊隊的對立,當年10月7日,帕斯特拉納總統決定將非軍事區的期限延長至2002年1月20日,同時宣布部署24000人的兵力以及軍用偵察機,在非軍事區上空和周圍地區進行安全檢查,以遏制這一地區的毒品和武器走私活動,防止國外恐怖組織人員滲透到非軍事區內。此舉遭到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的強烈反對,游擊隊認為政府此舉對參加和談的游擊隊代表的安全構成威脅,同意政府的軍事檢查,即意味著投降。雙方和談於2002年1月9日中斷,後經聯合國特使和多個國際組織的斡旋,於1月14日同意重開談判。然而在2月20日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成員在烏伊拉省劫持了一架小型客機,綁架了機上的3名乘客,其中包括反對派議員豪爾赫·愛德華多·赫切姆·圖爾瓦伊。游擊隊還在安蒂奧基亞省炸毀一座公路橋,造成兩輛汽車墜河和4人溺水。游擊隊的行為迫使帕斯特拉納總統當晚向全國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哥倫比亞政府從午夜起中斷與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的和談進程,哥倫比亞內戰再度爆發。
帕斯特拉納當選為總統後,繼續執行強硬的禁毒政策,他在1998年8月曾嚴厲的指出:“哥倫比亞國家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國內的犯罪,它威脅著國家的生存。”政府建立反對服用毒品的機制,宣傳吸毒的危害,加強打擊販毒的力度。1999年帕斯特拉納提出一項旨在解決哥倫比亞國內各種複雜問題的一攬子計畫———《哥倫比亞計畫》,內容包括:“嚴厲打擊販毒集團,加速國內和平進程;促進經濟恢復與發展,改善貧困階層的生活狀況;剷除犯罪和腐敗,使國家有能力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建立社會公正,推動國家進步和繁榮,恢復國內民眾和國際社會對哥倫比亞的信心。”哥倫比亞政府要求國際社會特別是歐盟國家和美國的大力支持,密切合作,使反毒鬥爭取得更大的勝利。2000年,哥倫比亞的緝毒鬥爭取得豐碩成果。據報導,2000年1月~12月,哥倫比亞政府燒毀古柯58100公頃,燒毀虞美人9253公頃;沒收純古柯鹼45788公斤,大麻45672公斤,古柯葉152452公斤,鴉片、嗎啡和海洛因572公斤,大麻油38公斤;沒收飛機61架,武器382支,機車646輛,船447艘;破獲可卡工廠292個,古柯鹼加工廠55個,海洛因加工廠10個,高錳酸鉀廠5個;沒收固體原料601526公斤,液體原料670291公斤;捕獲哥倫比亞本國販毒分子8615人,外國販毒分子63人,共8678人。
帕斯特拉納在他的發展計畫中提出,政府的第一個戰略是要“把國家變成參與性的國家”,“使我們的政治制度和政府適宜於鞏固民主,恢復治理,使社會走向和平和發展的共同目標,”讓“公民參與政治和國家的改組,使之成為有活力的國家”。他當選為總統後,既吸收自由黨人出任內閣部長,又同時邀請無黨派人士入閣,組成了以保守黨為主、自由黨為輔、獨立人士參與的新政府。
帕斯特拉納政府的第二個戰略是實現建設和平的改革,通過在文化、教育、衛生和營養等方面的基本協定,同確保生產就業、剷除貧困的力量統一起來,實現對哥倫比亞人的社會機會均等、收入與財富的公正和尊重人權,重新組建社會組織。與此同時,政府強化社會治安,打擊刑事犯罪活動,保障公民的人身安全;維持司法公正,提高破案率;繼續執行強硬的反毒政策,加強打擊販毒的力度。
在社會政策方面,帕斯特拉納政府承諾每年增加25萬個工作崗位,增加住房抵押貸款,爭取到2000年每人參加健康社會保險;健全教育制度,保障兒童受教育的權利;政府在1998年~2002年的發展計畫中提出,通過社會保障制度使所有的哥倫比亞人都能享受到衛生服務是政府的目標,這個社會許諾是為了建設和平的權利和義務。為此,政府的政策是,糾正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公正、低效、缺乏支持和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面小等問題;1999年12月政府頒布《第546號法令》(即《新住房法》),改革住房貸款制度,該法令經國民議會批准和共和國總統帕斯特拉納簽發後生效,新住房法取消了原來以“不變值單位”計的“儲蓄投資制”,以一種新的根據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化的“實際值單位”計的投資方式代之,尋求解決住房投資制度所面臨的巨大困難,這是為哥倫比亞人得到住房而採取的一種新的方式,使陷入危機四年之久的建築部門恢復活力,進而減輕國家的失業壓力;此外,政府制定了1999年~2000年電話共有計畫,政府投入8000萬美元,改善農村的電信服務設施,讓全國居民都能享受到電信業務的服務,讓無電話戶儘快安上電話。
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帕斯特拉納政府制定了10個宏偉的發展公路運輸計畫,投資20多億美元,其中包括建設加勒比海沿岸各省的公路網、內地各大城市通向沿海港口的高速公路以及各地區內的二級和三級公路;為推動出口貿易發展,帕斯特拉納政府通過租讓制,努力修復全長約1484公里的大西洋沿岸的鐵路網,使之能正常運營;1999年以1.25億美元的租金將卡利市的阿方索·博尼里斯·阿拉貢機場出租給私人經營;1999年哥倫比亞建成了長5000公里日輸氣8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輸氣管道網路,初步建立起一定規模的油氣運輸、加工和貿易的基礎設施,2000年天然氣用戶達201萬戶,此外,政府將波哥大天然氣公司和普洛米煤氣公司實行私有化。
帕斯特拉納政府實施的第三個戰略是和平和發展。帕斯特拉納上台伊始,哥倫比亞經濟形勢惡化,1999年,經濟部門出現全面衰退,建築業下降22.3%,工業生產下降13.5%,服務業下降3.5%,農業生產下降了2.5%,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4.5%。由於經濟出現衰退,進口下跌,出口下降,國家稅收減少,公共財政惡化,1999年中央政府的財政赤字達88680億比索,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3%,當年12月底,七大城市的失業率達18.1%。
鑒於經濟全面衰退的形勢,1998年11月15日,帕斯特拉納總統宣布全國進入“經濟緊急狀態”,採取了耗資16億美元的特別措施,政府還採用國際多邊銀行提供的6億美元貸款,設立金融機構保障基金,用於保障抵押不動產貸款,便於金融機構的資金回籠。為了實現巨觀經濟穩定和恢復經濟成長,政府於1999年6月提出經濟調整計畫,同意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合作。經濟調整計畫包括:企業的改組協定,糾正巨觀的經濟不平衡,重新修訂憲法規定的向地方轉讓制度,建立地方債務基金,改革勞工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和退休制度等。政府要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27億美元的貸款。之後,世界銀行、美洲開發銀行和拉美儲備基金又增加42億美元的貸款,使政府的巨觀經濟調整計畫得以實施,隨著政府各項調整政策的實施,哥倫比亞經濟停止下滑,2000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為2.8%。
帕斯特拉納政府繼續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私有化步伐,提高經濟效益,打擊走私逃稅活動,增收節支,減少財政赤字,允許取消部分稅收如對工商業的雙重徵稅,將增值稅由16%降至12%,更關注民眾的利益;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大力鼓勵私人參與道路、港口、航空、電力和電信等基礎設施建設,在1998年~2002年發展計畫中,政府給予電力部門優惠政策,鼓勵私人參與全國、地區和市級的基礎設施建設,通過轉讓、直接提供公共服務、購買公共企業等方式,鼓勵私人參與電力企業的投資,政府規定,私人資本可參與中部和西南部電力部門的分配和銷售業務,私人可通過國家計畫局私人參與辦公室,直接參與電力工業的投資;穩定匯率,爭取吸引更多外資,政府重視吸引外國對工業的投資,2001年政府將礦業資源投資開採許可期由5年延長至45年~50年,並且在投資未獲利期間免徵企業所得稅,政府表示將為外國企業開採礦產資源提供可靠的保證和便利。
帕斯特拉納政府重視農業的發展,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提高農牧業生產水平,逐步減少糧食進口,政府通過全國農業恢復計畫和農牧業銷售計畫,發放了1.8萬億比索的貸款,擴大了播種面積,農作物產量增加了230萬噸,增加了21.7萬個就業機會,2000年農業實現了5.2%的增長率,進入21世紀,農業繼續保持增長勢頭。
帕斯特拉納政府把推動製成品出口作為出口戰略的支柱之一,為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政府不僅在生產、資金和後勤方面,而且在人力資源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政府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發揮其在生產和出口以及增加就業中的作用,以推動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2000年年中,政府頒布了一項旨在鼓勵和扶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法律,使中小企業成為國家最重要、最活躍的經濟成分之一。該法律規定,成立“中小企業技術發展基金會”,每年從國家預算中撥出1000萬美元用於這些企業的技術改造,國家給新成立的中小企業實行優惠政策,包括在成立第一年減免75%的稅款,第二年減免50%的稅款,第三屆還減免25%的稅款。此外,政府還授權省、市地方財政部門酌情減免中小企業的稅款;在資金方面,放寬貸款條件支持年輕的科技人才創業,擴寬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允許其向工業發展協會和國家保證基金會融資,還可以通過金融中介機構以風險分擔形式向外貿銀行融資,對於現有中小企業,政府簡化各種繁雜手續,減少制約性措施,增強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帕斯特拉納政府的外交重點是改善同美國的關係,努力解決哥、美兩國在掃毒問題上存在的分歧。1998年6月帕斯特拉納當選總統後,強調繼續實行獨立、自主、多元化外交政策,指出當前的主要任務是迅速改變哥倫比亞不利的國際環境,修復同美國的關係,努力解決哥、美兩國在掃毒問題上一直存在的分歧,為全面改善兩國關係掃清道路。美國政府立即做出反應,表示隨時準備對哥倫比亞和平進程提供援助,兩國關係可望翻開“新的一頁”。7月31日,帕斯特拉納應美國總統威廉·傑斐遜·柯林頓的邀請訪問美國,雙方就掃毒、和平進程及經濟問題進行了會談;8月3日帕斯特拉納在華盛頓的記者招待會上說,他同柯林頓的會晤是誠摯的和樂觀的,是揭開哥、美兩國關係的“新開端”。在緝毒方面,美國政府表示願意與哥倫比亞政府合作。美國高層官員頻繁訪問哥倫比亞,哥倫比亞的一些部長和將軍也先後去華盛頓要錢。美國負責緝毒的主要官員巴里·麥卡弗里結束了對哥倫比亞的訪問後說:“美國應該“重新考慮”對哥倫比亞的政策,因為這個盟國“正處於緊急狀態”。美國政府與五角大樓開始調整對哥倫比亞的政策,把原來對埃內斯托·桑佩爾·皮薩諾政府的徹底孤立政策改成對帕斯特拉納政府的支持和合作政策。
帕斯特拉納上任後,提出了旨在打擊販毒、實現和平、加強民主、振興經濟、減少貧困、使非法種植區獲得替代性發展、加強法制和人權的一攬子計畫,即“哥倫比亞計畫”。實施哥倫比亞計畫需要耗資75億美元,哥倫比亞政府允許承擔40億美元,其餘向國際社會籌借,美國政府在2000年初拋出了向哥倫比亞提供巨額軍援的方案;6月美國國會通過了對哥倫比亞政府提供援助的計畫,答應在今後兩年內向哥倫比亞提供13億美元的援助,其中大部分是軍事援助。同年8月29日晚,柯林頓總統前往卡塔赫納市作閃電式訪問,表示他對哥倫比亞計畫的支持和兌現美國援助的諾言。
帕斯特拉納總統在上任後表示,哥倫比亞將繼續發展同歐盟國家關係,深化同歐盟國家的合作,特別要爭取吸收歐盟國家到哥倫比亞的投資;政府努力增強拉美國家的團結,支持安第斯一體化進程,帕斯特拉納總統作為哥倫比亞代表參加了安第斯集團總統理事會第11次~13次會議,以及2002年1月30日在玻利維亞聖克魯斯舉行的安共體特別首腦會議,與厄瓜多總統古斯塔沃·諾沃亞·貝哈拉諾、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拉斐爾·查維茲·弗里亞斯、玻利維亞總統烏戈·班塞爾·蘇亞雷斯等領導人舉行會晤,會上帕斯特拉納表示將努力推動建立安第斯共同市場,為實現人員的自由流動創造條件;進一步推動三國集團(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的合作和發展,2001年4月,帕斯特拉納和墨西哥總統比森特·福克斯·克薩達、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拉斐爾·查維茲·弗里亞斯出席在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開的三國集團首腦會議,著重討論了如何發展三國經貿關係,並力圖尋求三國集團和安第斯共同體在美洲自由貿易區問題上的共同立場,會議的聯合聲明要求三國在貿易上進行更多的合作,在國際事務上表達同一個聲音,在自然資源的利用上相互尊重;哥倫比亞政府加強與南方共同市場的關係,支持對古巴解除封鎖,在古巴國務委員會主席菲德爾·卡斯楚的斡旋下,帕斯特拉納與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拉斐爾·查維茲·弗里亞斯舉行了會晤;哥倫比亞與鄰國厄瓜多的關係不斷加強,雙邊關係呈現較好發展勢頭,2000年8月和9月,帕斯特拉納和厄瓜多總統古斯塔沃·諾沃亞·貝哈拉諾實現互訪,哥厄雙方簽署一系列協定,包括修建馬塔赫河國際橋樑和建立照管邊境的國家中心的協定、常規性移民章程、哥倫比亞民用航空管理局和厄瓜多民用航空總局簽署的技術合作協定、哥倫比亞警察總局和厄瓜多警察總局簽署的體制化合作協定、邊境集市和重大活動協定等;哥倫比亞與秘魯的關係也不斷發展,帕斯特拉納總統與秘魯總統亞歷杭德羅·托萊多·曼里克舉行會晤,為防止哥倫比亞游擊隊組織和販毒集團在秘魯建立掩護所和毒品生產基地,2002年1月,哥倫比亞政府與秘魯政府簽訂了一項安全協定,承諾互通軍事情報和採取聯合軍事行動;哥倫比亞政府重申哥倫比亞作為太平洋地區國家,將增加資金投入,進一步改善太平洋沿岸港口的基礎設施,以加強哥倫比亞同亞太地區的經貿合作關係。
2002年8月7日,帕斯特拉納任滿卸任,卸任後他前往西班牙生活,2004年返回哥倫比亞,2005年帕斯特拉納出版《戰火中的記憶》一書,該書回憶了帕斯特拉納總統任內與反政府武裝游擊隊談判的歷程以及最終和談失敗的原因。
2005年10月,帕斯特拉納被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總統任命為哥倫比亞駐美國大使,11月9日正式就職,2006年7月11日,帕斯特拉納辭去駐美大使職務。2007年9月,帕斯特拉納指責哥倫比亞烏里韋政府與準軍事組織哥倫比亞聯合自衛軍有牽連,並表示支持委內瑞拉總統烏戈·查維茲介入哥倫比亞和平進程,推動人道主義協定簽署。2013年,帕斯特拉納出版《被遺忘的記憶》一書,記錄了卡利卡特爾集團的販毒活動。同年,帕斯特拉納獲得布拉格國際合作協會授予的漢諾R.傑弗里公民獎。
2014年2月25日,由中國公共外交協會主辦的“中國企業走進拉美”論壇在廣州從都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哥倫比亞前總統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納閣下獲邀參加該論壇並致辭。致辭中,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納閣下表示,拉美國家認同作為“開發中國家兄弟”的中國,願意與中國建立全面夥伴關係,中拉雙方應抓住國際關係的發展趨勢,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親近彼此。
2015年2月,帕斯特拉納和智利前總統塞瓦斯蒂安·皮涅拉、墨西哥前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伊諾霍薩對委內瑞拉進行了訪問,他們的訪委行程遭到了委內瑞拉總統尼古拉斯·馬杜羅措辭強硬的抵制,因為他得知帕斯特拉納和皮涅拉計畫前往監獄探視委內瑞拉反對派領導人萊奧波爾多·洛佩斯,而這一計畫最終未被批准。
帕斯特拉納說:“我們想去探視他是因為這樣一位反對派領導人只是因為發出了反對現任總統馬杜羅的聲音就被關進了監獄。”他表示,儘管作為前總統不因干涉內政,但“很顯然如果委內瑞拉人決定進行一個民主過渡,是存在機制可以實現它的”。“如今我們在委內瑞拉看到的是一個最為分裂的政府和一個更加團結的反對派。”
帕斯特拉納就委內瑞拉因生活物資短缺而引發的人道主義危機提出了警告。他於近期對委內瑞拉進行了訪問,並證實哥倫比亞人在該國所遭受的歧視,帕斯特拉納指出必須“提醒政府重視哥倫比亞公民在委內瑞拉成為購買生活必需品的歧視對象這一情況”。這位前領導人披露:“當一名哥倫比亞人被發現在購買物資的隊伍中時,他就會被趕走。”
2015年4月,在帕斯特拉納訪問委內瑞拉行程結束兩個月後,他被總統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卡爾德龍任命為哥倫比亞和平諮詢委員會主席,積極推動哥倫比亞國內和平進程。
2016年5月29日-30日,帕斯特拉納出席了在廣州市從都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從都國際論壇”。
2016年8月,帕斯特拉納表示,反對哥倫比亞政府與國內反政府武裝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達成的和平協定,他同前總統阿爾瓦羅·烏里韋·貝萊斯對現任總統胡安·曼努埃爾·桑托斯·卡爾德龍同國內反政府武裝的和談持批評立場。
2018年12月10日~11日,哥倫比亞前總統帕斯特拉納出席在廣州舉行的從都國際論壇。帕斯特拉納表示,希望“一帶一路”能延伸至拉丁美洲國家。中國與拉丁美洲有著悠久的歷史往來,中國目前已成為拉丁美洲大宗商品的主要出口國,希望未來能夠進一步加強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儘管帕斯特拉納是哥倫比亞保守黨人,但是他認為保守黨內部已經極度腐敗,帕斯特拉納宣稱埃弗拉因·塞佩達和埃爾南·安德拉德兩位保守黨領導人是保守黨黨內最腐敗的兩位領導人。
帕斯特拉納1981年同諾拉·普亞納·比肯巴赫(1955年~)結婚,兩人共有三個子女,分別是:聖地亞哥·帕斯特拉納·普亞納(1982年12月18日出生)、勞拉·帕斯特拉納·普亞納(1985年5月11日出生)、瓦倫蒂娜·帕斯特拉納·普亞納(1996年4月25日出生)。
2012年,在哥倫比亞卡拉科爾電視台播出的電視劇《埃斯科瓦爾:邪惡的模式》中,哥倫比亞演員安德烈斯·奧格爾維飾演安德烈斯·帕斯特拉納·阿朗戈。